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叶斌  刘睿 《解剖与临床》2011,16(3):192-194
目的:探讨微栓子监测与进展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相关性.方法:将15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进展性脑梗死(观察组)和非进展性脑梗死(对照组)两组,进行经颅彩色多普勒检查微栓子监测.结果:观察组微栓子信号检测阳性率为8.7%(6/69),对照组微栓子信号检测阳性率1.2%(1/8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进展性脑梗死的微栓子信号检出阳性率高,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微栓子信号检测,有助于脑梗死病程预测和预防性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MMP-9/TIMP-1与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方法: 80例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按TCD微栓子检测结果分为微栓子阴性组70例和微栓子阳性组10例,2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血浆MMP-9、TIMP-1水平。结果: 脑梗死患者血浆MMP-9、TIMP-1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相关性分析发现MMP-9水平与TIMP-1水平呈正相关(r=0.76,P<0.01)。MMP-9/TIMP-1比值仅在微栓子阳性组明显增高。结论: 血浆MMP-9参与了脑梗死的病理生理过程,血浆MMP-9和MMP-9/TIMP-1与颈动脉粥样斑块的不稳定性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微栓子在微循环内的变化及其对微循环的影响。方法 :16只雄性Sprague Dawley大鼠制备右侧提睾肌模型 ,吻合髂动脉后 ,采用活体微循环观察技术以及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观察进入提睾肌微循环内的微栓子以及功能毛细血管密度的变化 ,扫描电镜观察微栓子的组成。结果 :血管吻合后产生了微栓子 ;微栓子在微循环内变形、分裂、碰撞聚集、阻断血流 ;吻合灌注后 3h ,功能毛细血管密度降到基础值的 57.6% ;微栓子几乎全部由处于不同激活状态的血小板组成并显著脱颗粒。结论 :微栓子释放的血管活性物质降低微循环的灌注 ,临床医生应提高对微栓子的重视程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TCD)检测氯吡格雷治疗脑梗死患者对微栓子(MES)的干预作用。方法:将220例MES阳性脑梗死患者分为普通组(对照组)、氯吡格雷治疗组(治疗组)来研究氯吡格雷治疗对MES的干预作用并随访二年后的脑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出院后半年内、半年至1年内、1年至2年内MES阳性率低于对照组(P<0.01),缺血性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氯吡格雷可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减少MES形成,有效预防缺血性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TCD作颅内血管检查的探头所发出的波长为760μm,而作为声波反射体的血球直径均在10μm以下,因此由于散射,回收到的声波信号甚弱。微栓子(mE)体积远远大于血球,因此其信号比背景高达3—8db以上。目前mE检测仪器有双通道TCD(测两侧MCA,无法判断栓子来源);四通  相似文献   

6.
流动血液中的小堆积元和气泡称为微栓塞,用多普勒超声可以对其进行检测。在本研究中,中脑动脉中一定体积的血液受脉冲恒频超声波信号的作用,微栓塞在采样体积中移动,产生多普勒漂移暂态反射。目前的检测方法是采用短时傅立叶变换(STFT)在反射信号中寻找这些暂态反射。由于栓子通过多普勒采样体积的时间与栓子的速度成反比(多普勒频移),所以理论上讲,要想获得最佳结果,合适的滤波检测器应该用小波变换而不是短时傅立叶变换。但对多普勒漂移信号的进一步测试表明通常会由于栓子在多普勒采样体积内移动的加速度或负加速度而表现出线性调频脉…  相似文献   

7.
庞翀  徐欣 《中国微循环》2009,13(5):447-449
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是由于各种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堵塞肺动脉,而引起的以肺循环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临床及病理生理综合征。仅次于急性冠状动脉疾病,脑梗死是第三大常见的血管阻塞性疾病,其发病率、死亡率及临床误诊率均较高。肺栓塞的确诊主要依赖于CT、肺血管造影等检查,近年来研究发现,某些心脏生物标记物可用于肺栓塞的临床危险评估。  相似文献   

8.
超声栓子检测对于研究和预防缺血性脑卒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功率M型多普勒(power M-mode Doppler,PMD)在全面直观地反映栓子运动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但如果采用传统的长脉冲激励方法,则在检测灵敏度与距离分辨率方面就存在一定的缺陷.本文从超声栓子检测原理出发,采用编码激励方法改善PMD栓子检测效果,并在设计搭建的实验平台上研究了编码激励PMD栓子检测的性能.实验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的结论,得出编码激励有利于提高PMD栓子检测的轴向分辨率和提高栓子与背景血流信号的能量比.  相似文献   

9.
脑血栓的病因除公认动脉粥样硬化和微栓子等原因外,血液流变学的变化也是不容忽视的原因。目前脑血栓已经成为世界上中老年人常见病,本病一旦发生,致残率,死亡  相似文献   

10.
缺血性脑血管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超声探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伟 《医学信息》2007,20(7):1284-1285
目的 了解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情况。方法 对85例确诊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行颈动脉彩超检查。结果 本组中62例(72.9%)有不同程度的动脉粥样硬化,这些斑块好发于颈动脉分叉处,以多发为主。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主要栓子来源,斑块不稳定性,即斑块脆性是导致脑梗死的根本原因。颈动脉彩超检查及早发现斑块,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预防、指导治疗、疗效观察、估计预后及二级预防均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对血液中栓子的早期检测有着重要的临床诊断意义.超声多普勒技术使栓子的无损检测成为可能,但是目前的检测尚依赖于医生的手动操作和临床经验,仍缺乏可靠的自动检测系统.本文基于小波包变换和主元分析提取对栓子敏感的特征参数,并利用神经网络构建超声多普勒栓子信号的自动检测系统.仿真研究和临床实验表明:该系统有效提高了栓子检测的准确性,有望应用于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12.
三维增强MR血管造影(MR angiography,MRA)是一种无创性检查方法,用它进行MR肺动脉造影(MR pulmonary arteriography,MRPA)可准确地检出PTE主肺动脉、肺叶及肺段动脉内的栓子,对亚段肺动脉水平的栓子检出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MRPA无放射性损害,很少引起过敏反应,使用对比剂[钆-二乙烯三胺五乙酸(Gd-DTPA)]无肾脏不良反应,检查简便、易行、经济,患者无须住院。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即早基因c-jun mRNA在多发性梗死性痴呆大鼠发病不同时间点的表达,探讨c-jun基因在多发性梗死性痴呆发生发展中的病理生理机制。方法采用改良的微栓子法(取自体血栓注入颈内动脉)制作大鼠多发性梗死性痴呆模型。应用原位杂交法检测大鼠多发性梗死性痴呆发病不同时间点c-jun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正常大鼠大脑皮层和海马区内即有少量的c-jun mRNA的表达,假手术组的表达略高于正常组(P>0.05)。多发性梗死性痴呆大鼠c-jun mRNA阳性细胞平均光密度值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及正常对照组(P<0.05)。动态观察发现,c-jun mRNA在大鼠多发性脑梗死后2 h开始高表达,4 h达高峰,1W后开始下降。结论多发性梗死性痴呆即早基因c-jun mRNA呈规律性高表达。  相似文献   

14.
栓子检测对早期诊断血管疾病有很大的作用。经颅多普勒超声仪(TCD)可用来检测脑血管中栓子。本文中,通过FFT和小波变换相结合的信号处理方法,分别处理血栓多普勒信号,提取出相应的特征参数值。TCD系统通过这些参数值实时判断频谱图中存在的栓子,实验结果证明此算法可以很好地区分栓子和伪差信号。  相似文献   

15.
英国研究人员5月27日宣布,他们开展的首个干细胞治疗脑梗死试验取得初步成果,部分接受治疗的患者病情有所缓解,目前正准备申请Ⅱ期临床试验。英国格拉斯哥大学的研究人员报告说,有9例缺血性脑梗死患者参与了此次试验,他们接受干细胞治疗时已患脑梗死半年至5年,而脑梗死超过半年的患者通常被认为很难康复。研究人员在试验中将神经干细胞注射到患者脑损伤部位,希望这、些干细胞能有助于健康组织的形成或启动人体自我修复机制。  相似文献   

16.
影响局灶性脑缺血实验的有关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静  李树清 《微循环学杂志》2006,16(2):56-57,61
缺血性脑血管病以发病、死亡、致残率高而极大地危害着人类健康。因此,模拟人类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病过程,建立重复性好、观测指标易于控制的脑缺血动物模型,一直是临床及基础研究所关注的课题。制备局灶性脑缺血动物模型的方法可分为两大类,即:物理方法诱导的脑缺血模型(包括:开颅机械闭塞大脑中动脉法、微栓子栓塞法、插线法、电刺激法、机械压迫皮质梗塞法)和化学方法诱导的脑缺血模型(包括:光化学法、化学物质直接损伤法、凝血酶促凝法、内皮素刺激法等)(另文)。但脑缺血动物模型的复制过程常会受到多种主观或客观因素的影响,因此,严格控制实验条件,尽可能减少干扰因素的影响,极为重要。本文就此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联合磁敏感加权成像(SWI)评估急性脑梗死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50)。对照组行MRI检查,观察组行MRI联合SWI检查。比较两组患者的疾病检出率、脑微出血检出情况。结果:观察组疾病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6.0% vs 78.0%, P<0.05);观察组脑微出血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64.0% vs 12.0%, P<0.05);观察组的出血检出面积为(972.83±110.54) mm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32.71±110.53) mm2(P<0.05)。观察组脑梗死面积诊断评分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入院15 d后,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稳定率及好转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MRI联合SWI检查对急性脑梗死疾病的检出率明显较高,能够准确预测脑微出血,有助于制定正确的临床治疗方案,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8.
背景:持续稳定的心脏缺血模型是研究心脏血管新生疗法的重要基础,常规"球囊临时堵闭"法存在短期血管再通的缺点,无法评定血管新生治疗的确切疗效。目的:改良常规"球囊临时堵闭"构建心肌梗死模式,探讨一种方便、快捷、安全、可重复的心肌梗死模型制备新方法。方法:将30只健康成年家猪随机分为2组。分别采用"球囊堵闭+栓子植入"法和"栓子直接植入"法构建心肌梗死模型。比较两种方法的造模成功率和导管介入操作时间。结果与结论:实验成功制备了心肌梗死模型27只,"球囊堵闭+栓子植入"法的成功率略低于"栓子直接植入"法(85%vs.94%),两种方法比较造模成功率及梗死部位分布构成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但"栓子直接植入"法的导管介入操作时间明显短于"球囊堵闭+栓子植入"法(P0.01)。说明"栓子直接植入"法建立的猪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具有安全可行、方便快捷、成功率高等优点,并且能较好地模拟临床心肌梗死的发生发展过程,是一种良好的制备心肌梗死模型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选用 Wistar大鼠 ,应用微栓子栓塞阻断法建立多发性脑梗塞 (MCI)模型 ,用 NADPH- d组织化学方法、透射电镜技术结合显微图像分析观察大鼠纹旁区一氧化氮合酶 (NOS)阳性神经元的分布及 MCI后NOS的变化。结果显示 ,MCI时大鼠纹旁区 NOS阳性神经元先增多后减少。提示 NO在缺血所致的神经损伤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我们选择了3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测定其血浆相关标记物的含量,探索脑梗死与这些分子标记物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