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文题释义: 干细胞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干细胞是起源于中胚层的一种多能干细胞,具有在体外易于培养、多向分化性、免疫调节性、低免疫原性及归巢等特性,在组织工程修复中起着重要作用,由于干细胞具有归巢的特性,被认为是肿瘤治疗的首选生物载体,在肿瘤细胞融合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外泌体:外泌体的生成是细胞在活化过程中或受到外界刺激时,引发的一系列复杂的细胞内分泌变化,向细胞外释放的脂质双层结构囊泡,介导细胞间的广泛交流,参与细胞与组织的生理、病理过程。 背景:外泌体是一种纳米级具有膜结构的囊泡样小体,可以来源于多种不同的细胞,如干细胞、肿瘤细胞、肿瘤干细胞等,外泌体中含有大量生物活性分子,可介导细胞与细胞之间的交流。 目的:综述不同来源外泌体与肿瘤发生的相关研究动态及未来可能研究的方向。 方法:以“外泌体、肿瘤、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肿瘤干细胞、HH信号通路”等为中文关键词,以“exosomes,tumors,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caner stem cells,HH signaling pathway”等为英文关键词,检索2015年1月至2019年6月收录在PubMed数据库、中国知网及中国万方数据库的文献,最终纳入文献80篇,其中英文文献27篇,中文文献53篇。 结果与结论:①血清来源外泌体在非小细胞癌、肝癌、胃癌、结肠癌、胰腺癌及乳腺癌等肿瘤的诊断中具有一定的研究潜力,其有可能成为肿瘤检测的一种潜在替代诊断标志物;②肿瘤来源外泌体可通过促进肿瘤细胞的生长、增殖、迁移及侵袭,调节免疫及肿瘤相关基因和蛋白的表达发挥调控肿瘤作用;③干细胞来源外泌体可促进肿瘤细胞侵袭和转移,其对肿瘤的调控可能是通过激活HH信号通路介导的;④此外,肿瘤干细胞来源外泌体可通过促进肿瘤相关耐药基因的表达从而增强肿瘤细胞对化疗的耐药,通过研究肿瘤干细胞来源外泌体与耐药基因之间的相关机制,有可能发现肿瘤治疗的潜在靶点。 ORCID:0000-0003-3619-1497(崔国宁)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2.
卵巢癌因早期诊断困难、确诊时多为晚期以及高复发率,成为致死率最高的妇科肿瘤。卵巢癌不良预后的重要原因是对铂类抗肿瘤化疗药物的耐药。环状RNA(circRNA)因其特殊的结构在细胞中较mRNA更稳定,参与调控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及化疗耐药。circRNA可作为miRNA的竞争性内源性RNA(ceRNA)与蛋白结合,可通过调控巨噬细胞表型极化,和作为外泌体circRNA参与调控卵巢癌铂耐药的敏感性。circRNA有望成为新的铂耐药标志物及耐药治疗新靶点。为了进一步探讨circRNA与卵巢癌铂耐药的关系,本文对近年来有关circRNA与卵巢癌铂耐药相关研究的文献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3.
前列腺癌(PCa)是男性常见的恶性肿瘤。外泌体是存在于人体多种体液中的双层膜囊泡,携带核酸、蛋白等物质,介导细胞间通讯。外泌体可以促进前列腺癌的生长,协助免疫逃逸及化学治疗耐药,诱导血管生成、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化(EMT)并为转移前生态位的形成提供条件,进而促进前列腺癌的侵袭和转移。基于肿瘤细胞与正常细胞分泌的外泌体成分不同,外泌体可作为前列腺癌诊断、预测侵袭转移、评估患者预后及药物疗效的生物标志物,并有望作为药物运输载体,在肿瘤的精准治疗中具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4.
正1外泌体的概述外泌体(Exosomes)是直径大约在30~100 nm之间的双层脂质膜囊泡,可由不同类型的细胞脱落释放,存在于多种体液中,包括血液、尿液、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甚至在唾液和乳汁中也可发现外泌体。与它的起源细胞相比,外泌体含有丰富的胆固醇、神经酰胺、鞘磷脂等脂类成分,这些成分使得外泌体的结构更加稳定~([1])。外泌体包括丰富的蛋白质,如:黏附分子、膜转运因子、趋化因子、信号转导因子、细胞骨架蛋白、热休克蛋白、蛋白酶和细胞特异性抗原  相似文献   

5.
文题释义:外泌体:是直径在30-120 nm的封闭脂质囊泡,属于多泡体分泌的细胞外囊泡。多种细胞在生理或病理情况下都能分泌外泌体。外泌体作为细胞间重要信息交流工具,在新型组织修复、疾病治疗与诊断领域有重要的前景。 间充质干细胞:是中胚层的一种多能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向多种间充质系列细胞(如成骨、成软骨及成脂肪细胞等)或非间充质系列细胞分化、分泌细胞因子和细胞外囊泡、免疫调节、来源广泛等特点,被广泛用于组织修复研究。 背景:由于血脑屏障的存在,大分子药物无法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部组织发挥药效,导致很多神经系统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无法得到有效的治疗。近年来研究发现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以其体积微小、可装载脂质、蛋白、核酸等信号物质的特点,对脑血管病、阿尔茨海默症、癫痫、脊髓损伤等疾病具有组织修复的功效,逐渐成为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重要工具。 目的:从宏观与微观角度对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在神经系统疾病修复过程中的作用进行分析总结,并提出在外泌体基础研究和临床试验中存在的问题和注意事项。 方法:以“exosomes,extracellular vesicles,MSCs,mesenchymal stem cells,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为英文检索词,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纳入描述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的特性及修复作用的文章,排除重复与不相关文章,最终整理出35篇文献进行综述。 结果与结论: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具有易穿过血脑屏障、携带丰富的信号物质等生物学特点,在动物疾病模型中发挥重要作用,如抗炎、促进神经元生长、维持神经元数量、促进神经突重塑等;经过修饰后的外泌体可发挥比天然外泌体更有效的组织修复功能,可作为分子药物载体应用于特定的神经系统疾病治疗中。 ORCID: 0000-0002-1791-666X(高振橙)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6.
文题释义:外泌体:是一种区别于微泡,具有特异脂质、蛋白、信使RNA和微小非编码RNA的微小膜性囊泡结构,其大小均一,直径为40-100 nm,密度为1.10-1.18 g/mL,可通过细胞内吞泡膜向内凹陷形成多泡内涵体并与细胞膜融合后而释放。外泌体内主要含有核酸、蛋白质和脂质等,并可在清除废弃物质、介导细胞间信息传递、产生免疫耐受、肿瘤治疗疫苗及组织修复再生等方面发挥作用。 再生医学:是指使功能无法自行恢复的病变组织、器官通过临床治疗措施得到结构和功能的重建,其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干细胞如何发育成组织并应用干细胞潜能进行组织替代疗法,旨在改善受损、功能障碍和缺失的组织及器官的再生。间充质干细胞是目前再生医学研究中广泛使用的细胞类型,而其发挥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其旁分泌主导而实现的。 背景:外泌体是一种微小的膜性囊泡结构,是间充质干细胞旁分泌的重要组成部分,可将信息传递至损伤的细胞或组织从而参与组织再生。 目的:将外泌体及其在再生医学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方法:在PubMed、CNKI数据库中进行相关文献检索,以“exosomes,mesenchymal stem cells,tissue regeneration and repair”及“外泌体,间充质干细胞,组织再生修复”为关键词进行检索,通过阅读文题和摘要进行初步筛选,排除与文章主题不相关的文献,最终纳入63篇文献进行结果分析。 结果与结论:外泌体内含多种成分,其提取方法多样,具有清除废弃物质、介导细胞间信息传递、产生免疫耐受及作为肿瘤治疗疫苗等众多功能。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在组织再生与修复中发挥重要作用,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但若要作为无细胞疗法投入临床使用,还需更多深入研究和探索。 ORCID: 0000-0002-9862-334X(杨琨)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7.
外泌体PD-L1(exoPD-L1)可由非小细胞肺癌中癌细胞分泌,参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外泌体PD-L1的检测具有无创、稳定等优点,可早期诊断非小细胞肺癌、判断肿瘤分期。外泌体PD-L1与肿瘤组织PD-L1相关,可用于筛选免疫治疗优势人群。动态监测外泌体PD-L1表达水平可评估肺癌患者免疫治疗效果。抑制外泌体PD-L1可辅助免疫治疗,为肺癌晚期患者的免疫治疗提供了较佳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外泌体是一种脂质微囊泡,可携带多种脂质、蛋白质、核酸,参与细胞间通讯,是心血管疾病的新型标志物和潜在治疗靶点。M2型巨噬细胞可抑制血管炎症反应、促进组织修复,在心血管疾病中发挥保护作用,其功能受多种因素调控。外泌体是近年逐渐受到关注的细胞对话新方式。本文根据外泌体来源进行分类,总结外泌体内不同物质对M2型巨噬细胞的调节作用、相关信号通路及其与心血管疾病的潜在关系。  相似文献   

9.
外泌体是由多种细胞主动分泌产生的可携带蛋白质、脂质、miRNAs等生物分子的微小囊泡。外泌体微小RNAs(miRNAs)稳定的存在于体液循环中,参与器官多项病理过程。在器官纤维化疾病中,外泌体miRNAs的含量与正常组织相比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性表达,通过调控不同信号通路促进或抑制器官纤维化。外泌体miRNAs可作为临床诊断器官纤维化及判断其纤维化程度的最新生物指标和纤维化疾病新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10.
外泌体是由细胞分泌的异质性纳米级胞外囊泡,富含多种RNA、DNA片段、脂质和蛋白质等生物活性物质,能参与细胞间的物质交换与信息交流转送。作为细胞间交流和传递信息的一种新媒介,其在免疫应答、血管生成、炎症反应、细胞凋亡及肿瘤发生发展等过程中均有重要的调节作用。调节性T细胞分泌外泌体参与调节免疫应答、器官移植、自身免疫病以及肿瘤的发生发展与转移等过程。本文主要综述调节性T细胞来源外泌体的研究进展和生物学特征,与肿瘤细胞来源外泌体的异同点及其在肿瘤微环境的形成维持、肿瘤诊断与治疗方面的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Modes of Inheritance of Errors of Refraction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Eighteen families in which both parents had refractions within the range of +4·0 D to −4·0 D and axial lengths seen in emmetropia (22·3-26·0 mm) showed coefficients of correlation of the order 0·5 indicative of polygenic inheritance. Such coefficients were seen for axial length (0·407) and for the cornea (0·487), but not for the lens (which is known to be yoked to the axial length). No such coefficients were seen in 19 families in which one of the parents had axial length outside the emmetropic range (nine families with long axes and 10 with short axes).

The pattern of polygenic inheritance for emmetropia (completely correlated optical components) and errors of refraction up to 4·0 D (inadequately correlated components: correlation ametropia) follows that seen in stature and other measurable characters. In contrast the high refractive errors with their abnormal axial lengths (component ametropia) are—like the extremes in stature—pathological anomalies with monofactorial inheritance.

  相似文献   

12.
13.
A further analysis of already published data supports the position that retardates of low ability level less frequently have retarded siblings, retarded parents, and parents low in occupational level than do retardates higher in ability level. The analysis supports the position that there are two types of retarded individuals, persons retarded as a result of gene or chromosomal anomalies, brain injury, etc., who more frequently occur in the lower-level retardate group, and persons whose retardation represents polygenic segregation, who more frequently occur in the higher-level group.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18.
背景:局部注射具有成骨作用的辛伐他汀,可显著增加骨质疏松大鼠股骨颈及股骨髁部的骨密度及力学强度,分析局部注射辛伐他汀对股骨髁骨小梁的影响。 目的:进一步研究骨质疏松大鼠股骨内局部注射辛伐他汀对股骨髁骨小梁的影响。为将辛伐他汀应用于临床骨质疏松局部治疗提供实验基础。 方法:18只雌性SD大鼠双侧卵巢切除后3个月,制备大鼠骨质疏松模型。实验大鼠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3组,分别在实验大鼠的右侧股骨髓腔内单次注射辛伐他汀溶液5 mg、10 mg,对照组单纯注射空白载体。分别在注射后1个月处死大鼠并取材。Micro-CT扫描并定量分析骨组织形态变化。 结果与结论:给药后1个月,Micro-CT扫描结果显示,辛伐他汀治疗组的骨微结构参数如骨皮质厚度、骨小梁密度及连接率明显优于对照组。说明疏松骨骼单次注射小剂量辛伐他汀可显著促进股骨髁部骨小梁改建,改善骨骼微结构,可为强化局部、防治骨质疏松骨折的新选择进一步提供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