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对抗CD20单克隆抗体,美罗华(Rituximab)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免疫病理生理,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分析总结。美罗华治疗近百例活动性SLE患者的结果显示,80%的SLE活动指数有明显下降,狼疮性肾炎得到临床缓解;90%的患者耐受性好。约10%的患者在输注美罗华期间有轻度过敏反应,个别患者发生严重的机会性感染。初步临床研究提示,美罗华治疗SLE是可行的,其疗效和安全性有待于大样本临床验证。  相似文献   

2.
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是目前发病率增长速度最快的恶性肿瘤,有90%以上淋巴瘤为NHL。传统的治疗方法以长春新碱、环磷酰胺、泼尼松、阿霉素(CHOP)方案为主。RTX(rituximab,RTX)是特异性针对B淋巴细胞(CD20)的人鼠嵌合单克隆抗体,在1997年获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批准用于治疗人类恶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B细胞恶性肿瘤美罗华(rituximab)治疗后复发伴CD20抗原表达丢失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学表型、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滤泡型小裂细胞性淋巴瘤患者经美罗华治疗后转变为CD20阴性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患者于1987年以左侧腮腺区淋巴结肿大为首发症状,1988年行左侧腮腺区淋巴结活检诊断为滤泡型小裂细胞性淋巴瘤,先后进行了50个疗程的“COP、OP”方案化疗及短期局部放疗。1998年出现白细胞升高及淋巴细胞百分数升高,骨髓穿刺诊断为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因白细胞急剧增高多次使用“美罗华”治疗,2014年3月患者出现咽喉部不适,行会厌部取检,诊断为右侧舌根部CD20阴性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经过3个疗程的“mini-CHOP”治疗及2次“美罗华”治疗后右侧会厌部肿块消失,2015年5月再次出现右侧颈部淋巴结肿大,经活检诊断为CD20阳性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结论:美罗华治疗恶性B细胞淋巴瘤后CD20抗原表达丢失在临床中并非罕见,建议临床中对于美罗华治疗复发或不敏感的病例重新取组织活检进行病理诊断、免疫标记,必要时进行分子遗传学检测,以免误诊,并可对复发病因的药物调整起到的积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体外探讨上调多发性骨髓瘤(MM)细胞表面CD20抗原表达后,抗CD20单克隆抗体美罗华对骨髓瘤细胞的细胞毒性作用。方法:将浓度为(0-800)×103U/L的重组人干扰素γ(hrγ-IFN),分别与10例初治(初治组)和10例复发难治(难治组)的MM患者瘤细胞共同培养,流式细胞仪测定培养前后瘤细胞表面CD20的表达;应用MTT比色法分析不同浓度美罗华对CD20抗原表达上调后瘤细胞的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DCC)和补体依赖性细胞毒作用(CDC)。结果:hrγ-IFN浓度分别≥5×104U/L或≥1×105U/L,可明显增加初治组或难治组瘤细胞表面CD20的表达,在用8×105U/Lhrγ-IFN上调瘤细胞表面CD20抗原的表达后,12mg/L和16mg/L的美罗华分别能显著介导初治组和难治组效应细胞对MM瘤细胞的ADCC和激活CDC。结论:体外hrγ-IFN上调MM瘤细胞表面CD20的表达后、抗CD20单克隆抗体美罗华具有对瘤细胞的ADCC和CDC效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体外研究干扰素γ能否增加多发性骨髓瘤(MM)瘤细胞表面CD20的表达、增强抗CD20单克隆抗体美罗华抗骨髓瘤的作用。方法:将浓度为(0~800)U/ml的重组人干扰素γ(hrγ-IFN),联合浓度为(0~20)U/ml的美罗华,分别与14例初治(初治组)和16例复发难治(难治组)的MM患者瘤细胞在半固体甲基纤维素培养体系中培养,观察它们对瘤细胞集落形成的影响,并用流式细胞仪测定上述不同浓度hrγ-IFN处理前后瘤细胞表面CD20的表达。结果:hrγ-IFN浓度分别≥50 U/ml或≥100 U/ml可明显增加初治组或难治组瘤细胞表面CD20的表达;单用≥50 U/ml或≥100 U/ml的hrγ-IFN对初治组或难治组瘤细胞集落形成有抑制作用,而单用≥16 U/ml的美罗华只对初治组瘤细胞集落形成有轻度抑制;≥50 U/ml的hrγ-IFN联合≥12 U/ml的美罗华,或≥100 U/ml的hrγ-IFN联合≥16 U/ml的美罗华,对初治组或难治组瘤细胞集落形成的抑制大于单用同浓度的hrγ-IFN或美罗华。结论:体外hrγ-IFN能抑制MM瘤细胞集落形成,并可通过增加瘤细胞表面CD20的表达而增强美罗华对瘤细胞集落形成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随着血液恶性肿瘤发病率的增高,运用现代技术准确分析并鉴别恶性肿瘤细胞的来源具有重要意义,它关系到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放化疗效果的判断、预后的评估。当前流式细胞术作为现代检验技术中的新秀正以其特异性强、客观、准确、快速的优点在血液恶性肿瘤的诊断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急性白血病、浆细胞骨髓瘤是血液系统常见的肿瘤,应用多种手段对其准确地分型和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我们结合临床需要,在以往常规开展的标记免疫分析项目,包括CD3、CD5、CD7、CD13、CD33、CD10、CD19、CD20、CD22、CD14、CD34、HLA-DR、CMPO的基础上,同时将CD38、CD138抗原检测作为常规开展项目,发现其在急性白血病和浆细胞骨髓瘤的分型诊断中具有很好的补充作用。现将我们工作中的病例进行统计,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美罗华在非何杰金淋巴瘤治疗方面的新用法及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13 1I标记的美罗华用于CD2 0表达阳性的晚期难治非何杰金淋巴瘤 (NHL)患者治疗的疗效。方法 :15例晚期NHL患者 ,年龄 4 6~ 6 8岁 ,以剂量为 5 0~ 10 0Bq的13 1I作为标记物标记 10 0mg的Rituxan ,按剂量的 1/ 3直接注射于局部病灶 ,2 / 3静脉滴注。每 2~ 3个月 1次 ,2~ 3次为 1疗程。结果 :完全缓解 (CR)者 5例 ,部分缓解 (PR)者 7例 ,病情稳定(SD)者 2例 ,病情进展 (PD)者 1例 ,总有效率 (ORR) 80 %。定期检查患者血清HAMA ,未发现阳性者。结论 :13 1I标记的美罗华是NHL极有前景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基础医学与临床》2005,25(3):280-280
抗CD20单克隆抗体rituximab在儿童身上表现出了抗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活性。  相似文献   

9.
 淋巴瘤的抗淋巴细胞表面抗原单克隆抗体(单抗)靶向治疗是近年肿瘤特异性免疫治疗研究中进展较快并取得较大成功的一个领域。其中抗B淋巴细胞(B细胞)表面CD20抗原的利妥昔单抗(rituximab,美罗华)用于人类治疗已有10年之久,是治疗各种B细胞淋巴瘤的关键药物之一。单抗对淋巴瘤有高度敏感性且毒副作用较小,现正用于成千上万的淋巴瘤患者。它对免疫系统的调理作用使得它也被应用于其他血液系统疾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冷球蛋白血症)以及非血液系统疾病(如风湿性关节炎和其他自身免疫病)。但关于其使用的最佳治疗方案,以及是否要与其他治疗方法联合使用,还没有定论。本文对单抗治疗淋巴瘤的原理和临床治疗方案的研究现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CD_(20)单克隆抗体(HI_(47))能够抑制SAC诱导B细胞~3H-TdR掺入。进一步研究发现HI_(47)也能抑制SAC诱导B细胞~3H-UdR掺入和母细胞化,但对PHA和Anti-Ig引起的B细胞活化和T、B及髓细胞系的增殖无影响。用相同免疫球蛋白亚类的无关抗体及HI_(47)F(ab′)_2片段试验表明HI_(47)的抑制活性是抗体的特异性作用,与Fc片段无关。通过观察HI_(47)抗原表达与B细胞活化的关系,结果提示HI_(47)对SAC活化途径的抑制作用可能与CD_(20)抗原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