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先天性静止性夜盲(CSNB)是一类非进行性遗传性跟病,具有高度遗传异质性,患者在黑暗处视力受损。到目前已发现3个基因的5种杂合错义突变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CSNB有关,这三个致病基因已被克隆,相关蛋白突变体的性质已通过体外表达得以研究,对于致病基因的结构、突变功能、蛋白突变体及其发病机制的研究目前已有了新的进展。  相似文献   

2.
Stargardt病(STGD)是一组进行性眼底黄斑营养不良的遗传性疾病,多于青少年期发病,表现为进行性中心视力减退,黄斑与色素上皮萎缩,常伴随后极部斑点,尚无有效治疗方法。STGD多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少数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或X-连锁隐性遗传。目前已发现4个染色体区段与本病相关,并因此将本病分为STGD1、STGD2、STGD3和STGD4。其中,STGD1与STGD3的致病基因已被克隆,已通过体外表达研究相关蛋白突变体的性质,对于致病基因的结构、突变功能、蛋白突变体及其发病机制的研究目前已有了新的进展。  相似文献   

3.
Stargardt病(STGD)是一组进行性眼底黄斑营养不良的遗传性疾病,多于青少年期发病,表 现为进行性中心视力减退,黄斑与色素上皮萎缩,常伴随后极部斑点,尚无有效治疗方法。STGD多呈常 染色体隐性遗传,少数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或X-连锁隐性遗传。目前已发现4个染色体区段与本病相 关,并因此将本病分为STGD1、STGD2、STGD3和STGD4。其中,STGD1与STGD3的致病基因已被克隆, 已通过体外表达研究相关蛋白突变体的性质,对于致病基因的结构、突变功能、蛋白突变体及其发病机 制的研究目前已有了新的进展。  相似文献   

4.
Emery-Dreifuss肌营养不良症是一种相对良性的肌营养不良类型。其遗传方式为X-连锁隐性、常染色体显性和隐性遗传。EMD基因和LMNA基因是引起X-连锁EDMD和常染色体遗传EDMD的致病基因,编码产物分别为emerin蛋白和核纤层蛋白(lamin)A/C。该病确切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临床特点表现为早期出现关节挛缩,受累肌肉呈肱-腓分布并伴有心脏受累。致病基因的研究使基因治疗该病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用基因表达分析法鉴定丙型肝炎病毒(HCV)核心(Core,C)区基因插入突变体编码蛋白在人肝癌细胞系(Huh-7)表达,探讨该蛋白生物学功能及其基因表达改变与致病的关系。方法构建HCV-1bc基因插入突变体编码蛋白重组表达质粒,建立表达c基因插入突变体编码蛋白Huh-7细胞系,按Affymetrix公司实验程序制备探针、再与该公司H0u133A和Hg-u133b芯片杂交。对基因表达上调或下调≥3倍的基因,用NetAflk作进一步分析。并用半定量RT-PCR对其中3个上调基因进行鉴定。结果Microarray分析显示,HCV-1b C基因插入突变体编码蛋白比c蛋白引起更多的基因表达改变,主要集中在信号传导、蛋白酶活性、分子转运、免疫反应等,特别是免疫反应基因表达更加显著。C基因插入突变体编码蛋白表达可同时导致凋亡基因/抗凋亡基因表达上调或下调及致癌基因上调。半定量RT-PCR对有趣的致癌基因FHL2、抗凋亡基因PRKCZ和凋亡基因LGALSI的鉴定结果表明,FHL2、PRKCZ和LGALSI基因的表达比空载体转染对照组相同基因明显上调。结论Hcvc基因插入突变体编码蛋白在Huh-7细胞表达对其基因表达有很大影响,其中对免疫反应基因的影响更明显,这一结果对理解HCV C基因插入突变体编码蛋白在HCV致病过程中的作用及其研制抗HCV药物均有重大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肿瘤易感性与消化系统肿瘤易感基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引言人类经过一百多年的努力,通过对肿瘤遗传家系分析、流行病学以及大量的动物实验研究证明了肿瘤的发生受遗传因素的影响,特别是近二十年来,已进一步明确肿瘤是一种环境因素与遗传因素相互作用导致的一类疾病。大多数的环境致病因素如饮食、病毒、化学物质、射线的致癌作用都是通过影响遗传基因使遗传物质发生一系列的变化而致。目前研究的结果已表明肿瘤是细胞中多种基因突变累积的结果,突变主要发生在三类细胞基因,即癌基因、肿瘤抑制基因和DNA修复基因。通常这些基因在细胞中行使正常的生物学功能,对细胞的增殖和分化过程起重…  相似文献   

7.
多指是最常见的先天性肢体异常,遗传方式多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迄今为止,用连锁分析的方法对多个非综合征型多指(趾)畸形家系进行了基因定位和致病基因的突变分析。本文就近年来在多指(趾)畸形致病基因研究方面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肢带型肌营养不良症(LGMD)是常见的常染色体遗传肌肉病,特点为髋肩带肌无力、萎缩,进行性发展至远端肌肉,男女均可受累,有明显的遗传异质性,国外研究发现重型LGMD分别涉及13q12、17q21、4q12、5q33区域编码γ-、α-、β-、δ-糖蛋白的4个基因座位。中国人群中LGMD的致病基因研究尚无报道,拟通过粘附蛋白(adhalin)基因突变的检测,鉴定其致病基因。方法用PCR-SSCP及DNA测序法对adhalin基因第2、3外显子进行了突变检测及鉴定。结果发现1例散发的9岁女患者adhalin第2、3外显子存在纯合Arg77Cys突变,此突变在本实验的40条野生染色体中未发现。结论发现中国人群中重型LGMD(DLMD)存在adhalin基因突变。提示17q21区的adhalin基因是中国人LGMD的一个致病基因。  相似文献   

9.
非综合征型多指(趾)致病基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指是最常见的先天性肢体异常 ,遗传方式多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迄今为止 ,用连锁分析的方法对多个非综合征型多指 (趾 )畸形家系进行了基因定位和致病基因的突变分析。本文就近年来在多指 (趾 )畸形致病基因研究方面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遗传学     
0500445 一个新的Br蛋白基因部分序列测定及分析,0500446 一个先天性眼球震颤家系致病基因的初步定位,0500447 应用PCR技术对先天性长QT综合征KCNQ1基因进行定点突变的研究,0500448 猪的雌雄连锁图谱的比较研究,0500449 一性连锁Aiport综合征中国家系COL4A5基因新突变位点的检测.  相似文献   

11.
先天性小眼球是一种先天发育异常性眼科疾病,遗传方式有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和X连锁隐性遗传。迄今为止,用连锁分析和细胞遗传学方法对小眼球相关基因进行了基因定位并进一步对候选基因进行突变分析。本文就近年来先天性小眼球致病基因研究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中国视网膜色素变性(retinitis pigmentosa,RP)患者RP1基因的突变频率、特征及其在RP发病机理中所起的作用。方法 运用构象敏感凝胶电泳(conformation sensitive gel electrophoresis,CSGE)和DNA直接测序方法对101例香港地区RP患者的RP1基因全编码区进行突变的筛选与检测。结果 101例RP患者中检出1例患者携带常见的RP1致病突变-R677X,另外在3名正常个体及1例Stargardt患者中检出非致病的无义突变-R1933X。RP1基因在所有RP患者中的突变检出率为1/101。突变最终导致RP1蛋白严重截短。此外,在本研究人群中还发现10个错义突变,除M479I的病理意义未确定之外,其余均系RP1基因的多态现象。结论 R1933X无致病意义,提示羧基端224个氨基酸的区域可能为RP1蛋白非功能区,结合最近发现的RP1羧基端的移码突变-Y1053(1bp del)的病理意义,推测RP1蛋白中相应片段(密码子1052-1933)的缺失会导致RP的发生。为证实这种推测,大范围的RP1基因分型工作是有必要的,并且可同时发现更多的RP致病突变以及不同于其他种族人群的RP1基因多态变化。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一个常染色体显性牙本质发育不全家系发病的遗传基础.方法 通过对一个DSPP家系临床检查和家族史调查,连锁分析和DSPP基因的突变检测,以及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分析方法,分析该家系发病的分子基础.结果 连锁分析发现,该疾病致病基因与微卫星标记D4S1534完全连锁,对位于该区域的DSPP基因进行测序分析,发现一个新的致病突变(c.49C→T,p.Pro17Ser),该突变位于DSPP基因的第1外显子.该家系所有患者中都检测到了这一致病突变,但家系中的正常个体和100个无亲缘关系的正常人中未发现这个突变.结论 p.Pro17Ser是牙本质发育不全Ⅱ型致病基因DSPP的一个新的致病突变.我们的研究进一步拓展了对牙本质发育不全疾病分子遗传基础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目的:确定一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视网膜色素变性(autosomal dominant retinitis pigmentosa,ADRP)家系的致病基因及其突变位点和类型。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结合DNA测序技术,对来自同一家系的4例RP患者及4名正常人外周血DNA进行分子遗传学分析,筛查3个候选基因共8个外显子。结果:来自同一家系的4例RP患者均发现有视紫红质基因(rhodopsin,RHO)第1外显子第52密码子存在TTC→TAC的点突变(Phe52Tyr),而4名正常人未发现这种突变。结论:在这个中国ADRP大家系中,发现RHO基因的致病突变,表明ADRP存在明显遗传异质性。  相似文献   

15.
GJB2基因是编码在耳蜗和表皮中表达的B类缝隙连接蛋白Connexin26(Cx26),该基因的突变被认为是语前遗传性非综合征性耳聋的分子遗传基础。GJB2基因与耳聋的关系密切,到目前为止,已发现GJB2基因有109种突变。这些突变所致的临床表型不一致,有些位点突变可导致耳聋,而有些只是基因的多态性;该基因的突变部位具有群体差异性。有关GJB2基因突变与临床表型的研究对遗传咨询和临床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彭婷  李笑天  左伋 《国际遗传学杂志》2007,30(6):452-455,460
摘要:NKX2.5/CSX基因的突变造成多种形态的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CHD),是目前研究最多的与心脏发育密切相关的转录因子基因之一。 NKX2.5基因的生殖细胞突变,目前已经发现29种,分别为无义突变、错义突变、缺失等,导致NKX2.5蛋白与DNA结合功能下降或失活,在先心病发病中占据重要位置。最近研究发现,在复杂型先心病中存在多种NKX2.5基因的体细胞突变,多个体细胞突变可能在先心病发病中起叠加效应。  相似文献   

17.
中国上海家族性乳腺癌BRCA1和BRCA2基因的突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上海地区家族性乳腺癌中BRCA1/BRCA2基因的突变位点及携带情况。方法研究对象来自35个汉族家族性乳腺癌家系,家系中至少有一个一级亲属乳腺癌患病史。共35例患者,其中13例发病年龄≤加岁。由静脉血提取基因组DNA,对BRCA1/BRCA2基因的全部编码序列进行扩增。扩增产物突变分析先由变性高效液相色谱分析进行筛查,之后进行DNA直接测序证实。结果在BRCA1基因中发现有4个突变位点,其中2个为新发现位点——拼接点突变(IVS17-1G〉T;IVS21+1G〉C);另两个为已报道的致病突变位点——移码突变(1100delAT;5640delA)。BRCA2基因的1个致病突变位点位于11号外显子上,为移码突变(5802delAATT)。另外,共发现有12个新的单核苷重复多态位点,都未引起氨基酸编码改变;其中,8个在BRCA1基因上,4个在BRCA2基因上。在家族性乳腺癌中,BRCA1突变频率(11.4%)高于BRCA2基因(2.9%)。结论新发现的2个BRCA1基因的拼接点突变可能是中国上海人群家族性乳腺癌的特有突变位点;在我国上海地区人群中,BRCA1基因突变起着比BRCA2基因更大的作用;该研究丰富了中国人群中BRCA基因的突变谱,并为未来的临床基因检测提供了筛查模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1个患原发性先天性淋巴水肿(prjmary congenital lymphoedema,PCL)汉族大家系进行遗传学研究,了解先天性淋巴水肿患病的分子遗传学基础.方法 对该家系12名成员(10名直系亲属、2名配偶)采样并提取DNA,选择已知的3个PCL相关致病基因位点,用荧光微卫星标记进行基因连锁定位.确定VEGFR3为致病基因后,对家系中的患者进行VEGFR3基因的突变检测,并与100名正常人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该家系疾病与5q35.3区的微卫星标记D5S408连锁.对该区域的VEGFR3进行DNA测序,发现患者含有1个c.C3341T转换,该突变导致VEGFR3蛋白发生p.Pro1114Leu;该家系中所检测患者均发现携带该杂合突变.100名正常对照该位点的测序分析未能检测到该突变.结论 VEGFR3基因是最重要的PCL致病基因,该家系成员VEGFR-3的p.Pro1114Leu突变是患者患淋巴水肿的遗传基础.  相似文献   

19.
遗传性痉挛性截瘫是一种具有高度临床和遗传异质性的神经系统变性性疾病.现已定位35型,17型致病基因已被克隆.其中呈显性遗传的第4型和呈隐性遗传的第7型是较常见的亚型.它们的致病基因分别编码蛋白spastin与paraplegin,二者同属于AAA ATP酶家族.现对研究较多的这两型进行综述,并借此反映该病近年来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0.
遗传性痉挛性截瘫是一种具有高度临床和遗传异质性的神经系统变性性疾病.现已定位35型,17型致病基因已被克隆.其中呈显性遗传的第4型和呈隐性遗传的第7型是较常见的亚型.它们的致病基因分别编码蛋白spastin与paraplegin,二者同属于AAA ATP酶家族.现对研究较多的这两型进行综述,并借此反映该病近年来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