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主动免疫在治疗复发性自然流产中的作用。方法选择年龄24~40岁、原因不明性复发性自然流产、封闭抗体阴性患者26例为试验组,选择同期在我科就诊、年龄相当、原因不明性复发性自然流产、封闭抗体阴性患者24例为对照组。对试验组进行淋巴细胞注射及常规保胎治疗,对照组使用常规保胎治疗。结果试验组妊娠成功率为73%,对照组为21%,P〈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主动免疫疗法在治疗原因不明性复发性自然流产中疗效确切,具有操作有效、无副作用等特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主动免疫治疗习惯性流产患者的效果。方法无菌采取丈夫的静脉血20ml,分离淋巴细胞后于孕前,孕后皮内注射于妻子前臂内侧,使其产生主动免疫。结果治疗组:经主动免疫治疗后36例妊娠,其中分娩25例,中晚期妊娠5例,流产6例,妊娠成功率83.3%(30/36)对照组:未经主动免疫治疗21人,其中分娩5例,正在妊娠3例流产13例,妊娠成功率38%(8/21),两组相比,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主动免疫治疗习惯性流产疗效肯定,治疗后妊娠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3.
原因不明习惯性流产者免疫治疗前后APCA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寻求治疗原因不明习惯性流产新的有效途径,探讨抗父体淋巴细胞毒抗体主动免疫治疗前后的变化.方法采用丈夫淋巴细胞对32例原因不明习惯性流产患者在怀孕前后各给予两次免疫治疗,20例同期在本院就诊,年龄组相当,有过足月分娩史的妇女作为对照组.对20例对照组及32例流产组治疗前后,分别检测抗父体淋巴细胞毒抗体.结果治疗组妊娠成功率为84.4%,对照组妊娠成功率为25%.两组比差异显著(P<0.01=).对照组APCA阳性率为80%,流产组在治疗前的APCA为9.4%,两组比差异显著(P<0.01=);流产组治疗后的APCA为78%,治疗前与治疗后比差异显著(P<0.01=).结论主动免疫治疗可以提高习惯性流产患者妊娠成功率,也可诱导母体产生保护性抗体.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原因不明性习惯性流产患者与其外周血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的关系,比较通过诱生与非诱生免疫疗法,对原因不明性习惯性流产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免疫治疗的疗效的观察。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对42例原因不明性习惯性流产和15例正常妇女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进行检测,并对原因不明性习惯性流产患者随机分成2组,分别进行常规治疗和经诱生后免疫治疗,对其治疗后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进行检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原因不明性习惯性流产CD4 细胞百分含量增加和CD8 细胞百分含量下降。CD4 /CD8 比值升高,二者比较P<0.05具有显著性。经过诱生免疫和常规免疫治疗前后的T细胞亚群检测发现,CD4 细胞百分含量有所下降,而CD8 细胞百分含量有所上升,二者比较P<0.05具有显著性。结论原因不明性习惯性流产可能与外周血CD8 下降有关,经主动免疫可以诱导体内CD8 的数量,有效改善妊娠免疫机制,从而提高妊娠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不明原因反复自然流产主动免疫治疗不同疗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0例APLA阴性患者分为3组,60例治疗组只治疗一疗程4次后妊娠,78例对照组每3周治疗1次,直至APLA转阳后妊娠;22例未治疗后直接妊娠,观察3组妊娠结局。APLA采用淋巴细胞毒实验进行检测。结果免疫治疗前APLA阳性率为8.57%,免疫治疗后治疗组、对照组APLA阳性率分别为41.67%、94.87%,治疗前后APLA比较差异显著(P〈0.01)。治疗组妊娠成功率为88.64%,对照组妊娠成功率为90.77%,两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未治疗组妊娠成功率为43.75%,与前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免疫治疗能有效刺激母体产生封闭抗体。对不明原因反复自然流产患者孕前进行一疗程4次治疗具有疗程短、疗效显著、妊娠结局好等特点。  相似文献   

6.
孕后治疗对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主动免疫治疗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孕后治疗对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主动免疫疗法的影响。方法将患者分为孕前、孕后两组,采用皮内注射丈夫淋巴细胞主动免疫疗法治疗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患者73例,分析孕后治疗对疗效的影响。结果怀孕早期实施免疫治疗,不影响主动免疫治疗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的疗效。结论主动免疫疗法是治疗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的有效方法,早孕期间实施免疫治疗,缩短治疗时间,减轻病人痛苦,对实际工作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讨淋巴细胞主动免疫治疗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患者的疗效,观察封闭抗体对妊娠结局的意义。本研究将门诊筛查确诊为封闭抗体缺乏所致的复发性流产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60例,采用淋巴细胞主动免疫治疗,对照组60例,采用传统保胎治疗,比较两组妊娠结局。研究组淋巴细胞主动免疫后复查封闭抗体,比较封闭抗体阳性组及阴性组妊娠结局。结果显示研究组60例中分娩37例,妊娠中期15例,流产8例,妊娠成功率86.7%。对照组60例,已分娩19例,妊娠中期12例,流产29例,妊娠成功率51.6%,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免疫治疗后,封闭抗体阳性组妊娠成功率88.6%,阴性妊娠成功率56.25%。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提示淋巴细胞主动免疫能提高封闭抗体缺乏所致复发性流产患者的再次妊娠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主动免疫疗法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皮下注射丈夫淋巴细胞主动免疫疗法治疗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患者56例,分析流产者年龄、流产次数、免疫治疗次数、治疗时机等因素与疗效的关系。结果 56例患者经主动免疫治疗后妊娠成功45例、失败11例,有效率为80.35%;免疫疗效与流产者年龄相关。两者相比P<0.01,而与流产次数、免疫治疗次数、治疗时机等因素关系不明显。结论 主动免疫疗法是治疗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的有效方法,患者年龄对治疗效果影响较大,年龄小治疗效果好,以引起临床的注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URSA)主动免疫治疗后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比例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反复流产3~6次的不孕患者(n=55),采用补体依赖细胞毒实验检测封闭抗体的水平,应用患者丈夫外周血淋巴细胞为患者做皮下免疫治疗,并随访妊娠结局;用双荧光标记流式细胞分析技术检测55名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水平的变化。结果55例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患者检测封闭抗体阴性后接受主动免疫治疗,其中已分娩41例,14例患者再次流产。主动免疫治疗后,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比例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妊娠成功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比例显著多于妊娠失败者。结论主动免疫对于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患者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URSA的发生与CD4+CD25+调节性T细胞水平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原因不明性不孕不育患者运用淋巴细胞免疫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原因不明的复发性流产、不孕患者132例,运用淋巴细胞皮内注射主动免疫治疗。结果 112例复发性流产患者中43例成功妊娠满12周,占38.39%;1例发生例再次发生流产;20例原因不明性不孕患者中4例成功妊娠满12周,占20%。结论淋巴细胞主动免疫治疗原因不明性不孕不育有较可靠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封闭抗体对妊娠结局及治疗效果有一定的预示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医用电离辐射作业女性外周血淋巴细胞姐妹染色单体互换(SCE)对习惯性流产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医用电离辐射作业的习惯性流产女性34人和正常的育龄女性20人,检测其外周血淋巴细胞姐妹染色单体互换,记数SCE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外周血淋巴细胞SCE发生率为7.22±0.88,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SCE的发生可作为长期小剂量接触电离辐射作业习惯性流产女性染色体结构稳定性的检测指标。这种辐射作业环境中的某些有害物质对女性DNA损伤有一定的影响,可使机体产生一定的辐射损伤。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白血病抑制因子(leukaemia inhibitory factor,LIF)在复发性流产和不明原因不孕患者黄体中期子宫内膜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31例不明原因不孕和30例复发性流产患者黄体中期子宫内膜LIF表达量的测定,对照组34例为继发性不孕患者(输卵管阻塞的)黄体中期子宫内膜.结果不明原因不孕组妇女子宫内膜中LIF表达量(M)为(169.00ng/l),与对照组(M) 为(240.00ng/l)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习惯性流产组LIF表达量(M) 为(90.25ng/l),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复发性流产组与不明原因不孕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LIF基因可能在启动胚泡着床和维持妊娠方面有重要作用, 黄体中期子宫内膜LIF基因表达量的减少可能是导致不明原因不孕和复发性流产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淋巴细胞主动免疫疗法治疗母-胎免疫识别低下型反复性流产(RSA)的临床疗效和作用机制。方法以临床筛查封闭抗体确诊为母-胎免疫识别低下型RSA未孕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淋巴细胞主动免疫疗法治疗,将妊娠患者与同期不明原因反复性自然流产(URSA)已孕患者治疗情况对比观察疗效,对母-胎免疫识别低下型RSA患者治疗后不同归向原因进行对比分析该方法的作用机制。结果治疗后妊娠56例,妊娠成功51例,成功率91.07%,与对照组比较P〈0.01,主动免疫治疗疗效与患者年龄、反复流产次数有相关性,与注射淋巴细胞密度无相关性。结论母-胎免疫低下型RSA患者宜早期治疗,淋巴细胞主动免疫疗法是治疗母-胎免疫识别低下型RSA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孕酮(P)对不明原因复发性自然流产(URSA)患者淋巴细胞产生Th1、Th2因子的调节作用及其机制。方法提取URSA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在植物血凝素(PHA)刺激下,分孕酮组和对照组培养后,采用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IL-12、IL-4的浓度,提取细胞全蛋白,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过氧化物酶体增值物激活受体γ(PPAR-γ)的表达。结果孕酮组IL-12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IL-4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孕酮组PPAR-γ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孕酮能调节URSA妇女PBMC产生的Th1、Th2细胞因子,PPAR-γ可能参与了细胞因子表达的调控,PPAR-γ是重要的免疫调节因子。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有不良孕产史患者与染色体异常的关系。方法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法,G显带分析染色体核型。结果403例有不孕?畸形、死胎、习惯性流产患者染色体检查出异常核型31例(7.7%),其中,男18例(58%),女13例(42%);性染色体异常16例(51.6%),常染色体异常15例(48.4%)。结论不孕?畸形、死胎、习惯性流产不仅与染色体异常有关而且与染色体多态性变化也有一定关联,夫妇任何一方染色体核型异常是不良孕产史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单纯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被动免疫治疗及淋巴细胞主动免疫(LIT)联合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被动免疫治疗对复发性流产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对其免疫状态的影响.方法 临床确诊为封闭抗体阴性复发性流产患者124例,随机平均分为两组:A组仅接受IVIG,B组接受LIT及IVIG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封闭抗体转阳率,临床妊娠率,患者血清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水平、CD4 +/CD8+比率及细胞因子IFN-γ、IL-10水平和NK细胞含量的变化.结果 免疫治疗后,A组封闭抗体转为阳性者45例(72.58%)、B组封闭抗体转为阳性者58例(93.55%),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9.688,P<0.05);两组成功妊娠率为A组妊娠39例(62.90%),B组妊娠51例(82.26%),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5.835,P<0.05).接受免疫治疗后B组与A组比较,CD3+细胞百分比较治疗前升高,有统计学意义(t=2.497,P<0.05);CD4+细胞百分比降低(t=4.514,P<0.05);CD8+细胞百分比升高(t=21.697,P<0.05);CD4+/CD8+比率降低(t=2.146,P<0.05),IFN-γ水平降低(t=4.514,P<0.05),IL-10则升高(t=21.697,P<0.05);外周血NK细胞百分比下降(t=2.146,P<0.05),B组变化幅度均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封闭抗体阴性复发性流产患者接受免疫治疗能改善体内细胞免疫状态,具有较好的疗效,LIT联合IVIG治疗较单独应用IVIG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抗内皮细胞抗体(Antiendothelial cell antibodies,AECA)是否为中国人不明原因重复性自然流产(unexplained 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RSA)的危险因素,并分析AECA水平与胚胎停育及曾有自然流产不良妊娠史者间的相互关系,并探讨AECA与CRP二者间的关系。方法选择早期妊娠93例,其中病例组(重复性自然流产胚胎发育停止者)37例,正常早期妊娠对照组56例。用ELISA法测血清AECA水平,散射比浊法测CRP定量。结果AECA水平是RSA发病的危险因素,病例组AEC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独立样本T检验t=-4.581,P=0.000(OR值1.079,95%CI:1.012-1.15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发生自然流产的风险是正常人群的1.079倍。通过绘制ROC曲线确定AECA阳性标准为≥60.5 pmol/L,预测自然流产的灵敏度是96.6%,特异度70.6%。CRP含量与AECA定量、妊娠结局及临床症状无相关关系,P〉0.05。结论AECA水平与RSA发病密切相关,可较好预测自然流产的发病;以AECA≥60.5 pmol/L作为RSA诊断指标,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有望成为一项新的临床诊断参考指标。CRP与AECA及RSA发病无关,血管炎性反应可能不是AECA引起RSA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本实验通过测定早期自然流产蜕膜组织中整合素β1的表达,了解整合素β1在蜕膜组织中表达的主要部位,探讨其与自然流产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41例妇女蜕膜组织中整合素β1的表达进行检测,其中20例为早期自然流产患者(流产组),21例为要求终止妊娠的正常早孕妇女(对照组)。结果整合素β1在早孕蜕膜组织的细胞浆内,在间质细胞、腺上皮细胞及腔上皮细胞浆内均有表达,在早期自然流产组蜕膜组织中整合素β1的表达(12例呈阴性,8例呈弱阳性,0例呈阳性,0例呈强阳性)明显低于对照组(3例阴性,4例弱阳性,11例阳性,3例强阳性),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整合素β1在早期自然流产中呈低表达或不表达,可能是导致自然流产相关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ethylenetetrahydrofolate reductase,MTHFR)基因C677T和A1298C突变与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unexplained recurrent miscarriage,u RM)的关系。方法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s,RFLP)方法,检测52例u RM患者(u RM组)和16例可孕妇女(对照组)MTHFR C677T和MTHFR A1298C位点多态性。结果 u RM组中MTHFR 677C/T(26.9%vs 25.0%,P=1.00)和677T/T(17.3%vs 6.3%,P=0.43)基因型频率以及T等位基因频率(30.8%vs 18.8%,P=0.19)高于对照组但无显著性差异;u RM组中MTHFR 1298 A/C(23.1%vs 18.8%,P=0.98)和1298 C/C(13.5%vs 12.5%,P=0.73)基因型频率以及C等位基因频率(25.0%vs 15.6%,P=0.27)高于对照组亦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MTHFR C677T和A1298C基因位点突变可能与u RM无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