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考察初中生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与孤独感的关系,采用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孤独量表对200名在校初中学生进行测评。结果表明:1初三学生的孤独感显著高于初一学生(P<0.05);2女生感受的家庭亲密度显著高于男生(P<0.05),初一学生感受到的家庭适应性显著高于初三(P<0.05);3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与初中生孤独感之间关系密切;4家庭亲密度对孤独感有显著的预测效应。建议:完善家庭功能有利于降低初中生孤独感。  相似文献   

2.
农村留守儿童孤独感与家庭亲密度、学校归属感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农村留守儿童的孤独感与家庭亲密度、学校归属感的关系。方法:选取湖南西部农村4~6年级留守小学生985例,用儿童孤独感量表、家庭亲密度量表及学校归属感量表调查留守儿童的孤独感、家庭亲密度和学校归属感。结果:留守儿童孤独感测评得分高于常模[(34.3±9.9)vs.(32.5±11.8),P0.001];43.8%的留守儿童家庭功能中度障碍,16.2%家庭功能严重障碍。孤独感得分与家庭亲密度、学校归属感总分及两量表的各因子得分均呈负相关(r=-0.09~-0.55)均P0.01)。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家庭亲密度量表的情感度(β=-0.14)、合作度(β=-0.11)、适应度得分(β=-0.08)及学校归属感的认同感(β=-0.38)、学校依恋(β=-0.18)、归属感(β=-0.12)三个因子得分均对孤独感得分有负预测(均P0.05)。结论:本研究提示农村留守儿童的孤独感可能偏高,且与家庭亲密度、学校归属感呈负相关,应注重从家庭、学校两大环境为留守儿童提供情感支持。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应对方式在大学生家庭亲密度与孤独感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简易应对方式量表(SCSQ)、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FACESⅡ-CV)、孤独量表(UCLA)对菏泽学院5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大学生孤独感状况不容乐观,孤独感总得分为(42.12±8.291)分,高分组占64.1%,中间组占20.1%,低分组占15.8%;②大学生家庭亲密度与孤独感显著负相关(r=-0.423,P0.001)、与消极应对方式显著负相关(r=-0.137,P0.01),大学生家庭亲密度与积极应对方式显著正相关(r=0.470,P0.001);③应对方式在大学生家庭亲密度、孤独感之间起着部分中介效应,积极应对方式解释量为29.66%、消极应对方式解释量为2.947%。结论:家庭亲密度对孤独感产生显著影响,其中家庭亲密度对孤独感的预测是部分通过应对方式来完成的。  相似文献   

4.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功能与心理适应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留守儿童家庭功能与心理适应的关系。方法:采用家庭亲密度/适应性量表、抑郁量表、积极/消极情感量表、社交焦虑量表和生活满意度量表对492名农村儿童进行测查。结果:单、双留守儿童的家庭亲密度(F=3.05,P0.05)、家庭适应性(F=2.88,P0.05)、积极情感(F=12.19,P0.01)和生活满意度(F=4.66,P0.01)的得分均显著低于一般儿童,抑郁(F=8.42,P0.01)、社交焦虑(F=11.48,P0.01)的得分则显著高于一般儿童;留守儿童的家庭亲密度、家庭适应性与其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均呈显著正相关;其中,家庭亲密度对生活满意度(β=2.78,P0.01)、家庭适应性对积极情感(β=2.59,P0.01)有正向预测效应。结论:留守儿童家庭适应性和亲密度可能是影响其积极情感、生活满意度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亲子关系对农村留守儿童幸福感的影响机制。方法:采用亲子关系亲密度问卷、心理资本问卷、零花钱问卷和幸福感问卷对232名农村留守儿童和408名非留守儿童进行调查。结果:农村留守儿童在亲子关系、心理资本、幸福感上的得分显著低于非留守儿童,零花钱上的得分差异不显著;亲子关系对农村留守儿童幸福感有显著正向预测效应(β=0.35, P0.001),在此关系中,心理资本起部分中介作用,零花钱发挥正向调节作用。结论:亲子关系对农村留守儿童幸福感有正向促进效应,且部分通过提升心理资本水平来实现;当儿童感知到的零花钱较多时,亲子关系对幸福感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6.
目的考察家庭亲密度、适应性对中医院校大学生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应用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FACESⅡ-CV)中文版第三次修订版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中医院校321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①家庭亲密度、适应性均与积极应对存在显著正相关(P<0.05),与消极应对存在显著负相关(P<0.05);②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均可以显著预测积极应对得分(t=3.947,P=0.000;t=2.595,P=0.010),而家庭亲密度可以显著预测消极应对得分(t=-3.039,P=0.003)。结论中医院校大学生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越高,就越能以更积极、稳定且成熟的方式应对各类问题和事件,进而形成独立自主、适应性强的性格特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心理资本在家庭亲密度与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家庭亲密度量表、积极心理资本问卷和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量表对743名大学生进行测量,分析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大学生的家庭亲密度、心理资本和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两两之间相关显著;大学生家庭亲密度能正向预测心理资本和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β=0.37,0.47;P0.001);心理资本可正向预测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β=0.69,P0.001);心理资本在大学生家庭亲密度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结论:大学生心理资本在家庭亲密度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家庭亲密度通过心理资本的增强可以提升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初中生心理韧性与孤独感的关系,为初中生孤独感的干预提供思路。方法采用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和儿童孤独量表对765名初中生施测。结果初中生心理韧性的人际协助和情绪控制在性别上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P0.001);家庭氛围对初中生的孤独感和心理韧性有非常显著的影响(P0.05或P0.001);初中生孤独感与心理韧性各个维度及总分均存在显著的负相关(P0.05);回归分析表明,心理韧性个人力方面(目标专注、情绪控制、积极认知)能显著负向预测初中生的孤独程度,其中情绪控制对孤独感的预测力最高(β=-9.43,P0.01);心理韧性支持力方面(家庭支持、人际协助)也能显著负向预测初中生的孤独程度,其中人际协助对孤独感的预测力最高(β=-10.57,P0.01)。结论心理韧性可能是影响初中生孤独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工读男生孤独感的影响因素。方法方便整群抽取195名工读男生做被试,对其进行孤独感量表、自尊量表、应付方式问卷与依恋问卷的测量。结果①差异检验:孤独感在年龄和家庭结构上差异不显著(U=1.676和1.384,P0.05);在年级上差异显著(U=3.328,P0.05);②相关分析:工读男生孤独感与自尊、积极应付方式和朋友亲和性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0.649,P0.05;r=-0.369,P0.01;r=-0.207,P0.01);工读生孤独感与消极应付方式、家庭焦虑性和朋友焦虑性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0.149,P0.05;r=0.227,P0.01;r=0.439,P0.01);③回归分析:自尊、依恋和应付方式对孤独感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可解释总变异的54%,F(4,190)=53.716,P0.001。结论自尊、依恋和应付方式是工读男生孤独感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小学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负性生活事件、亲子关系、师生关系与利他亲社会行为的关系。方法:选取流动儿童1198人、留守儿童1631人,采用儿童青少年亲社会行为量表中的利他亲社会行为维度(CAPBQ-A)评估儿童的利他亲社会行为、生活事件量表(LEQ)评估儿童的负性生活事件、社会心理处境分化量表中的父母信任与支持感知维度(SPRQ-P)和教师信任与支持感知维度(SPRQ-T)评估儿童的亲子关系和师生关系。结果:流动儿童CAPBQ-A得分高于留守儿童(P0.001)。对CAPBQA得分具有直接预测作用的是儿童类别(β=-0.07)、LEQ得分(β=-0.04)、SPRQ-P得分(β=0.13)、SPRQ-T得分(β=0.31);SPRQ-P得分对流动儿童的预测程度比对留守儿童预测程度更大(β=-0.06),SPRQ-T得分对留守儿童的预测程度比对流动儿童预测程度更大(β=0.06)(均P0.01)。结论:留守儿童利他亲社会行为更差。人际关系对两类儿童利他亲社会行为的预测作用相比负性生活事件更大;亲子关系对流动儿童利他亲社会行为的预测作用要高于留守儿童,师生关系对留守儿童利他亲社会行为的预测作用要高于流动儿童。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认知灵活性与大学生自我接纳的关系,为大学生自我接纳水平的提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中文修订版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Family Adaptability and Cohesion Scale, FACES II-CV)、认知灵活性问卷(Cognitive Flexibility Inventory, CFI)和自我接纳问卷(Self-acceptance Questionnaire, SAQ),对河南省新乡市3所省属高校的986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据此分析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认知灵活性对大学生自我接纳的影响。结果:(1)大学生的自我接纳水平高于全国常模,处于中等偏上水平;(2)大学生自我评价因子得分在性别和家庭教养方式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44,F=4.864,2.819;P0.05);大学生自我接纳因子得分在年级、家庭教养方式和家庭人均月收入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061,3.581,4.060;P0.01);大学生自我接纳总分仅在性别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78,P0.05);(3)相关分析显示,大学生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总分、家庭亲密性维度、家庭适应性维度以及认知灵活性均与自我评价因子呈显著负相关(r=-0.163,-0.162,-0.150,-0.391;P0.001),与自我接纳因子呈显著正相关(r=0.211,0.186,0.218,0.369;P0.001);自我接纳总分仅与家庭适应性维度呈正相关(r=0.070,P0.05);(4)不同家庭亲密度类型的大学生自我接纳总分、自我评价因子和自我接纳因子的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046,11.538,7.813;P0.001),不同家庭适应性类型的大学生自我评价因子和自我接纳因子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311,13.937;P0.001)。结论: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认知灵活性与大学生的自我接纳水平密切相关,良好的家庭功能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自我接纳水平,认知灵活性是影响其自我接纳的内部心理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流动儿童社会认同、自尊与同伴关系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问卷法对314名流动儿童进行施测。结果:1流动儿童城市身份认同对其同伴关系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t=2.54,P=0.05),老家身份认同对其同伴关系没有显著预测作用(t=1.23,P=0.22);2流动儿童自尊对其同伴关系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t=9.84,P=0.000);3自尊在流动儿童城市身份认同对同伴关系的影响中起着完全中介作用。结论:自尊在流动儿童城市身份认同对同伴关系的影响中起着完全中介作用,城市身份认同通过自尊影响同伴关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对学龄期哮喘儿童行为问题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2月-2017年8月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收治的学龄期哮喘儿童168例为哮喘组,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评定量表(CBCL)对哮喘组和40例正常儿童(对照组)进行评估。采用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中文版(FACESII-CV)对学龄期哮喘患儿父母进行评估。结果:学龄期哮喘儿童行为问题总检出率为35.12%,高于对照组(χ~2=5.672,P0.05)。哮喘组社会能力总分低于对照组,行为问题总粗分高于对照组(t=13.765,6.549;P0.05);缠结型和亲密型家庭学龄期哮喘儿童社会能力评分高于松散型和自由型家庭,行为问题总粗分和行为问题检出率低于松散型和自由型家庭(F=26.635,31.726,χ~2=24.235,P0.05);不同类型适应性水平家庭学龄期哮喘儿童社会能力评分、行为问题总分和行为问题检出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1.193,32.854;χ~2=27.567,P0.05);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与学龄期哮喘儿童社会能力呈正相关,与行为问题呈负相关(r=0.159~0.425,P0.05)。结论:学龄期哮喘儿童的行为问题与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城乡结合部初中生网络成瘾的现状及其与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FACES II-CV)中文版和中学生网络成瘾诊断量表对某城乡结合部初级中学的320名在校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城乡结合部初中生网络成瘾检出率介于已有研究范围之内(检出率为5.6%),性别差异明显(t=3.18,P=0.002),年级间无差异(F=2.15,P=0.118),成瘾程度与网龄、周上网次数和每次上网时长高度相关(r=0.127~0.415,P0.05)。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与初中生网络成瘾程度显著负相关(r=-0.281,-0.295;P0.05),家庭适应性可以预测网络成瘾(F=30.262,P=0.000)。结论 :对于城乡结合部的初中生而言,家庭亲密度和家庭适应性越好,网络成瘾程度越低。家庭适应性,而非家庭亲密度可以解释初中生网络成瘾。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与自闭症儿童问题行为的关系。方法:使用《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量表》《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和《Conners儿童行为问卷》对420名自闭症儿童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自闭症儿童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可以显著负向预测自闭症儿童的问题行为;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可以显著正向预测自闭症儿童的问题行为;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是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与儿童问题行为的中介变量。结论: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不仅可以直接影响自闭症儿童的问题行为,还可以通过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间接影响其问题行为。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未成年抢劫和其他类型罪犯的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的特征以及与家庭功能的关系。方法采用FACESⅡ-CV问卷和FAD问卷,对320名未成年罪犯进行分组并进行施测。结果在亲密度和适应性上两组罪犯与普通人群均有差异,结果分别是:t=-6.58,P〈0.01;t=-18.10,P〈0.01;t=-5.95,P〈0.001;t=-19.78,P〈0.001。两组未成年罪犯在极端型、中间型和平衡型上差异不显著(χ2=2.845,P〉0.05)。两组罪犯在家庭功能各因子与亲密度和适应性存在负相关。结论改变未成年罪犯家庭亲密度、适应性是进行罪犯矫正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17.
探讨初中生自我意识和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之间的关系。采用Piers-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中文版)和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量表(中文版)对初二年级共19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现状分析表明:初中生的自我意识水平普遍偏高,亲密度为缠结、适应性为僵硬的家庭居多。②相关分析表明:初中生的自我意识和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之间呈正相关(r=0.497,0.442;P均<0.05)。③回归分析表明:家庭亲密度能有效预测初中生的自我意识(P<0.01)。结果表明,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是影响初中生自我意识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考察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家庭功能、毅力等因素对青少年希望的影响及其共同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自编人口学问卷、儿童希望量表中文版(CHS)、家庭功能评估问卷(PAGAR)和简式毅力问卷(GRIT-S)对2297名在校青少年(年龄:13.13±2.89岁)进行调查。结果:(1)家庭社会经济地位能显著的正向预测青少年希望(t=2.60,P0.01);(2)家庭功能对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青少年希望的关系具有部分中介作用(β=0.18,t=8.55,P0.01);(3)毅力是家庭功能与青少年希望之间关系的调节变量,毅力调节了中介作用的后半路径(β=0.08,t=3.72,P0.01)。结论: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青少年希望的影响受到家庭功能的中介作用,同时毅力调节了家庭功能与青少年希望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共患对立违抗障碍(ODD)的儿童家庭环境特点及家庭危险因素。方法:选取符合DSM-5诊断的140例ADHD儿童(伴ODD亚组34例、不伴ODD亚组106例),正常对照儿童45例,由父母填写一般情况问卷和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采取多重回归分析探讨ADHD、ADHD共患ODD的家庭相关因素。结果:多重回归分析显示,儿童月龄越低(β=-0.03,P0.01)、家庭亲密度(β=-0.50,P0.05)和组织性(β=-0.49,P0.01)越低、矛盾性(β=0.30,P0.05)越高,患ADHD的风险越大;儿童家庭矛盾性(β=0.21,P0.05)和控制性(β=0.20,P0.05)越高,ADHD儿童共患ODD的风险越大。结论:儿童月龄低、家庭亲密度和组织性低、矛盾性高是ADHD的危险因素。家庭矛盾性和控制性高是ADHD共患ODD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大学生完美主义现状及其与孤独感的关系。方法采用孤独感、自尊(RSES)、中文Frost多维完美主义(CFMPS)问卷为研究工具对275名大学生进行了统一问卷施测。结果 1全体大学生完美主义总体平均得分为80.741分,处于中等水平;2在完美主义的个人标准维度上,存在性别,以及是否独生子女的差异:男生得分显著高于女生(t=2.086,P0.05),独生子女得分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t=2.048,P0.05);3大学生完美主义量表中的"担心错误"维度(Beta=5.686,P0.001)和"行动疑虑"维度(Beta=0.127,P0.05)能显著预测孤独感;自尊在"担心错误"维度起部分中介作用,在"行动疑虑"维度起完全中介作用。结论大学生完美主义能预测孤独感,自尊在其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