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前列腺患者心理痛苦现状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8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146例前列腺疾病患者,使用心理痛苦温度计(DT)进行问卷调查评估患者心理痛苦。比较前列腺癌与前列腺炎患者的心理痛苦发生率与严重程度。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前列腺疾病患者心理痛苦的危险因素。结果:146例患者中心理痛苦发生率89.73%(131/146)。前列腺癌患者与前列腺炎患者心理痛苦发生率(χ~2=0.771,P=0.380)与严重程度(Z=4.498,P=0.212)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χ~2=7.587,P=0.006)、收入(χ~2=8.603,P=0.000)、文化程度(χ~2=5.292,P=0.021)、婚姻状况(χ~2=5.450,P=0.020)、病程(χ~2=5.724,P=0.017)患者的DT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性分析结果表示,年龄、婚姻状况、收入、病程、文化程度是患者心理痛苦的危险因素(OR=1.658,0.224,2.311,0.352,1.875;P0.05)。结论:DT可有效评估前列腺疾病患者心理痛苦程度,基于DT评估基础的前列腺疾病患者心理痛苦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月收入与病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精神分裂症共病超重或肥胖的临床特征及风险因素,为其发生机制的探讨提供新的证据。方法:纳入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210例,其中超重或肥胖组129例,单纯精神分裂症组81例,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估患者的精神病性症状。采用t检验或χ~2检测比较两组之间临床特征及代谢指标之间的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计算与BMI相关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寻找肥胖的风险因素。结果:精神分裂症伴超重的检出率为61.43%。超重或肥胖组在首发时体重、目前体重、腰围、臀围、腰臀比、BMI,糖尿病史及高脂血症病史方面显著高于单纯精神分裂症组(t=7.311,13.109,12.471,11.404,5.772,16.702;χ~2=4.081,8.863;P0.05)。超重或肥胖组的阳性症状分,阴性症状分、一般病理症状分及PANSS总分显著低于单纯精神分裂症组(t=-2.592,-2.533,-3.209,-3.799;P0.05)。精神分裂症超重或肥胖组在血糖水平、胰岛素水平、甘油三脂、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及载脂蛋白B方面显著高于单纯精神分裂症组(t=2.42,3.79,2.06,3.12,2.27,2.81;P0.05)。与BMI相关显著的因素有腰围、臀围、腰臀比、血糖、胰岛素、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B、阳性症状分、一般病理症状分数及PANSS总分(r=0.810,0.818,0.403,0.257,0.334,0.239,0.231,0.254,-0.148,-0.143,-0.181;P0.05)。最后将两组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的因素或者存在显著相关的因素纳入到Logistic回归方程,结果显示,高胰岛素(OR:1.747)与臀围(OR:1.300)是精神分裂症共病肥胖的高危因素。结论: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中超重的检出率较高,超重或肥胖组病情严重程度低于单纯组,高胰岛素水平及臀围是精神分裂症伴发超重或肥胖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骨盆骨折合并尿路损伤患者心理应激状态,总结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2014年2月-2016年3月医院收治的76例男性骨盆骨折合并尿路损伤患者,均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症状自评表(SCL-90)、国际勃起功能评分表(IIEF-5)调查患者基线资料、心理应激状态及勃起功能,分析影响骨盆骨折合并尿路损伤心理状态的相关因素。结果:本组心理障碍检出率为68.42%,存在心理障碍患者在年龄(χ~2=7.639,P0.05)、家庭年收入(χ~2=5.068,P0.05)、手术方式(χ~2=4.251,P0.05)、尿道分离长度(χ~2=12.612,P0.05)、前列腺移位(χ2=12.612,P0.05)、耻骨联合分离(χ~2=5.196,P0.05)、骨盆骨折类型方面(χ~2=4.737,P0.05)与非心理障碍患者存在差异(P0.05);本组勃起功能障碍发生率为59.21%;存在勃起功能障碍患者在年龄(χ2=4.093,P0.05)、手术方式(χ~2=6.741,P0.05)、尿道分离长度(χ~2=17.891,P0.05)、前列腺位移(χ2=3.922,P0.05)、耻骨联合分离(χ~2=6.555,P0.05)方面与非勃起功能障碍者存在差异;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30岁(OR=1.421)、家庭年收入3万元(OR=1.269)、行尿道端吻合术(OR=1.987)、尿道分离长度≥3.5cm(OR=2.065)、耻骨联合分离(OR=1.588)、前列腺横向移位(OR=1.369)均为骨盆骨折合并尿路损伤患者发生心理障碍的危险因素(P0.05);骨盆骨折合并尿路损伤患者SCL-90评分与IIEF-5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0.461,P0.05)。结论:骨盆骨折合并尿路损伤患者心理障碍发生率较高,且与勃起功能障碍发生率呈正相关,年龄、家庭年收入、手术方式、尿道分离长度、耻骨联合分离、前列腺移位均为患者心理障碍发生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脑部CT分析结果,了解脑部变化与精神分裂症的发病关系,并探讨其临床特征。方法:对2012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80例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脑部CT扫描,与正常的80例体检人员的脑部CT结果作对比,分设观察组与对照组。同时通过明尼苏达多相人格调查表(MMPI)对患者进行相关精神分裂症状的研究。通过对CT检查结果研究脑萎缩患者与家族史、性别、性格、年龄的关系。结果:80例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共45例患者出现弥散性脑萎缩,分别为:皮质型19例,髓质型8例,皮、髓质混合型15例,小脑萎缩2例,1例两侧室旁核密度增大,对照组仅出现2例脑萎缩人员,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5.7033,P0.001)。患者MMPI评分中社会内向、精神衰弱、精神分裂、轻躁狂、偏执、病态人格、癔症、抑郁、疑病评分均超过50,精神症状严重。同时观察组脑萎缩患者中40~49岁患者27例占比60%,各年龄层对比差异显著(χ~2=16.533,P0.01);脑萎缩患者在男女性别的比例无显著性差异(P0.05);脑萎缩患者在有精神分裂家族史、无精神分裂家族史中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脑部CT扫描发现,超过半数患者出现不同类型的脑萎缩现象,提示脑萎缩与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有紧密的联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断裂基因1(DISC1)与精神分裂症及临床症状的遗传关联.方法:应用病例对照关联研究设计,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分析46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和551例正常对照者DISC1基因2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与精神分裂症的关联.并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估患者的临床症状,进一步分析PANSS因子分与DISC1多态性的关联.结果:DISC1基因的两个多态性位点rs821597(等位基因A>G,χ2=6.009,P=0.014;基因型:χ2=6.505,P=0.039)和rs821616(等位基因A>T,χ2=7.063,P=0.008;基因型:χ2=6.928,P=0.031)均与精神分裂症显著关联.由上述2个SNPs组成的多个单体型均与精神分裂症关联[如AT(χ2=7.065,P=0.008,OR=1.42,95%CI=1.10~1.83)和GA(χ2=6.009,P=0.014,OR=0.80,95%CI=0.68~0.96)].上述2个SNPs组成的风险单体型AT间PANSS量表各因子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DISC1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显著关联,但与精神分裂症症状无关联.  相似文献   

6.
目的:采用示范模仿法培训农村精神分裂症患者手机短信使用能力,评估项目采用手机短信干预患者治疗的可行性。方法:研究对象来源于"中国浏阳农村精神分裂症患者手机短信支持项目"。研究对象为手机短信使用能力有缺陷的精神分裂症患者(n=62)。采用示范模仿法培训精神分裂症患者学习手机开机、关机、充电、查看短信、正确回复短信功能,评估患者培训前后短信使用能力的变化情况。结果:患者能正确开机、关机和充电等手机基础使用能力从培训前的43.5%提高到培训后的56.5%(Kappa=0.22,P=0.0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患者查看手机短信能力由41.9%增加51.6%(Kappa=0.48,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患者回复短信能力从3.2%提高到46.8%(Kappa=0.073,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时,比较培训前能回复短信和不能回复短信的两组患者人口学特征表明,性别(χ~2=6.229,P=0.032)、年龄(χ~2=10.848,P=0.028)、受教育程度(χ~2=12.829,P=0.000)、整体疾病严重程度(χ~2=3.921,P=0.048)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农村精神分裂症患者来说,经示范模仿法培训后,患者手机短信使用能力显著提高。示范模仿法培训可能是促进精神分裂症患者正确使用短信的有效途径,其中,男性、年轻、受教育程度高、病情轻的患者经培训后短信使用能力提升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白癜风患者抑郁情绪的发生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使用自编调查问卷和流调中心抑郁自评量表,对来我院门诊的167名白癜风患者进行调查;使用卡方检验、方差分析及SNK法组间两两比较、logistic回归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白癜风患者CES-D平均得分为(15.29±2.73),CES-D得分≥16的有64人,抑郁检出率为38.32%;白癜风患者抑郁的发生率在性别(χ~2=5.23,P0.05)、年龄(χ~2=24.62,P0.01)、疾病分类(χ~2=35.93,P0.05)及病程维度分布(χ~2=41.97,P0.05)均有差异;不同类型白癜风患者抑郁情绪(F=14.03,P0.01)、积极兴趣(F=3.68,P0.05)和躯体症状(F=11.77,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方差分析SNK检验对组间两两比较进一步分析发现,重度白癜风患者在抑郁情绪和躯体症状得分高于轻度和中度患者(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病程长(OR=4.01,95%CI=1.46~11.05)和病情严重(OR=6.63,95%CI=2.23~19.78)是白癜风患者抑郁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白癜风患者抑郁的检出率相对较高;在临床实践中,皮肤科医生尤其要关注女性、年龄较大、病程长及病情较重的患者,除了常规物理和药物治疗外,要重视门诊心理健康教育干预。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居家军队离退休干部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中营养不足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简易营养评价精法量表对83例居家的军队离退休干部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营养状况进行调查,并与166例健康老年人进行比较,分析导致营养不足的危险因素。结果: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营养不足的发生率为46.5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0.84%(χ~2=43.201,P0.001);年龄≥75岁、中重度痴呆、病程≥3年、伴有吞咽障碍症状是导致营养不足的危险因素。与营养正常的AD患者相比,营养不足的AD患者中年龄≥75岁(χ~2=11.487,P0.001)、中重度痴呆(χ~2=7.547,P0.01)、病程≥3年(χ~2=4.155,P0.05)、伴有吞咽障碍症状(χ~2=8.763,P0.01)的比例显著升高。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75岁(β=0.826,Waldχ~2=7.322,P0.001)、中重度痴呆(β=0.713,Waldχ~2=4.310,P0.05)、有吞咽障碍症状(β=0.772,Waldχ~2=5.306,P0.01)与营养不足有关联。结论:居家军队离退休干部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营养不足发生率高,应加强对其发生危险因素的识别。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凶杀案的城乡差异及相关的精神病理学特征。方法采用自编犯罪学调查表对62例城镇精神分裂症凶杀案与72例农村精神分裂症凶杀案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凶杀行为的主要原因均为幻觉、妄想,但农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受教育水平偏低(t=6.09,P<0.01)、外显精神症状较为突出(χ2=5.13,P<0.05),被害人以邻居多见(χ2=3.46,P<0.05);城镇精神分裂症凶杀案中无业人员多见(χ2=9.01,P<0.01)。结论文化差异及经济、环境因素对精神分裂症的凶杀行为存在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汶川震后山区幸存者成人急性应激障碍(ASD)流行病学特征和MMPI-PK的最佳筛查阈值。方法:整群抽取禹里乡2433例幸存成人,采用ASDI进行访谈,并根据DSM-IV-TR诊断标准进行诊断。随机抽取70例确诊病例为研究组,91例适应良好幸存者为对照,完成PK检测并绘制ROC曲线。结果:山区幸存成人ASD发病率16.79%,女性高于男性(χ~2=10.11,P0.01),中青年高发,散居者高于集中居住者(χ~2=10.57,P0.01),受教育程度不同,发病存在差异(χ~2=6.31,P0.05);婚姻状况、经济收入不同发病率差异不显著,受损程度越高发病率越高(χ~2=34.60,P0.01)。居住状态(Wald=15.69,P0.01)、受损程度(Wald=13.54,P0.01)、年龄(Wald=9.82,P0.05)和性别(Wald=11.74,P0.01)与ASD发病显著相关。警觉性增高症状群最常见,其次是再体验症状群和一般症状群,67.55%伴有自主神经反应,女性分离性症状群和回避性症状群较男性常见(χ_(0.01(1))~2=6.63,P0.01)。PK28分时,ROC曲线下面积最大,为最佳截断点(Z=9.41,P0.01),灵敏度92.75%,特异度96.59%,约登指数89.34%,总符合率94.90%,阳性似然比=27.2010,阴性似然比=0.0750.1。结论:震后山区幸存者成人ASD流行病学显示了一定的人群特异性,需要采取针对性心理救援策略,PK对这一人群ASD的最佳筛查阈值为28分。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流浪精神病人人格障碍的共病情况。方法:将来自梅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和广州市民政局精神病院流浪精神病人864例连续入组,分为肇事肇祸组(n=380例)和非肇事肇祸组(n=484例),采用自制调查表、人格障碍访谈问卷第2版(SCID-Ⅱ)对其进行横断面评估。结果:流浪精神病人精神疾病与人格障碍共病率为69.3%,在回避型(χ~2=154.7,P0.01)、强迫型(χ~2=75.31,P0.01)、被动攻击型(χ~2=65.40,P0.01)、抑郁型(χ~2=28.59,P0.01)、偏执型(χ~2=79.24,P0.01)、分裂型(χ~2=11.11,P0.01)、分裂样(χ~2=8.43,P0.01)、边缘型(χ~2=27.97,P0.01)、反社会型(χ~2=16.99,P0.01)人格障碍分布上肇事肇祸组与非肇事肇祸组差异显著,精神分裂症组与非精神分裂症组在回避型(χ~2=30.85,P0.01)、依赖型(χ~2=9.279,P0.01)人格障碍分布上差异显著,在其它人格障碍分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精神疾病与人格障碍的共病率很高,在对流浪精神病人的救治中应考虑人格障碍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棕榈酸帕利哌酮与利培酮对于首次发病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长期疗效及用药安全性差异。方法:将2013年9月-2014年3月就诊于本院的首次发病精神分裂症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分别应用棕榈酸帕利哌酮(帕利哌酮组)及利培酮(利培酮组)进行药物治疗,对比两种药物治疗24个月后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于12个月、18个月比较,帕利哌酮组患者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显著低于利培酮组患者(t=-4.081,-3.890;P0.05),于24个月比较,帕利哌酮组患者PANSS评分显著低于利培酮组患者(t=-5.028,P0.01);帕利哌酮组患者显效率显著高于利培酮组患者(χ~2=4.381,P0.05);利培酮组患者的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帕利哌酮组患者(χ~2=9.028,P0.01)。结论:棕榈酸帕利哌酮注射液用于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远期疗效及用药安全性均高于利培酮治疗患者,对于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无药物过敏的前提下,首选棕榈酸帕利哌酮注射液是必要且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射击、射箭运动员的焦虑特点及影响因素,为运动员的心理健康干预和人才培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问卷(SAS)对上海市射击、射箭中心53名专业运动员进行团体测验调查,并对数据资料进行卡方检验。结果射击、射箭运动员的焦虑症状检出率为26.42%,且射击与射箭运动员的检出率有显著性差异(χ2=5.249,P0.05)。不同性别(χ2=0.014,P0.05)、训练史(χ2=2.144,P0.05)和运动水平运动员(χ2=0.457,P0.05)的焦虑症状检出率之间的差异不显著,但不同年龄运动员(χ2=6.632,P0.05)的检出率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射击、射箭运动员的焦虑症状比较明显,年龄是影响运动员焦虑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女性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2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30例,A组服用阿立哌唑,B组服用利培酮,比较两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1)A、B两组相比,治疗2周后的总分、阳性症状分数,以及治疗4周后阴性症状分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356,5.362,3.896;P0.05),阿立哌唑组均高于利培酮组,其余各时间段的总分和各项因子分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A组治疗有效率为84.6%,B组82.3%,两组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3)不良反应发生率在A组为42.3%,B组为8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8.155,P0.05);(4)患者的依从性A组为85.4%,B组72.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664,P0.05)。结论:阿立哌唑治疗女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虽然较利培酮慢,但总体疗效相似,并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尤其是震颤、肌强直以及静坐不能,在患者的依从性上也优于利培酮,因此,阿立哌唑对于女性精神分裂患者疗效好、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脑卒中急性应激障碍(ASD)患者发生便秘的现状,探讨其发生便秘的影响因素,为采取应对措施提供依据。方法: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对符合入选标准的349名脑卒中ASD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单因素分析以及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0周岁(χ~2=34.000,P0.01)、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χ~2=7.282,P0.01)、性格趋于内向(χ~2=8.826,P0.01)、口味偏咸(χ~2=8.580,P0.01)、食用辛辣食品(χ~2=6.394,P0.05)、吃蔬菜种类在6种以下(χ~2=3.602,P0.05)、不食用粗粮(χ~2=4.253,P0.05)、日饮水量在1000ml以下(χ~2=27.303,P0.01)、吸烟(χ~2=7.264,P0.01)、饮酒(χ~2=7.950,P0.01)、入院后主要在床上活动(χ~2=12.626,P0.01)、住院期间每日床下活动小于30分钟(χ~2=16.088,P0.01)、无退休金(χ~2=4.709,P0.05)、收入入不敷出(χ~2=6.715,P0.05)、经济负担大(χ~2=8.891,P0.01)家庭的患者发生便秘的危险性更大;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大、文化程度低、性格类型趋向内向、食用辛辣食品、食用蔬菜种类低于6种、不食用粗粮、日饮水量小于1000ml、吸烟、饮酒、入院后锻炼方式、住院床下活动时间小于30分钟、无退休金、家庭经济负担重是影响卒中ASD患者发生便秘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年龄、文化程度、性格、饮食及生活习惯、经济状况是脑卒中ASD患者发生便秘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适应不良的大学新生初始沙盘特征,以探讨初始沙盘的诊断价值。方法:在某医学院校2015级大一新生中招募自愿参与沙盘游戏者,采用大学新生适应性量表测量,从中筛选出适应不良的大学新生30人为实验组,36人对照组。分别制作并记录初始沙盘作品。结果:在沙具的使用情况方面,实验组初始沙盘中建筑物(t=2.105,P0.05)、交通工具(t=2.958,P0.01)、植物(t=2.787,P0.01)、生活用品(t=2.362,P0.05)类沙具的使用要少于对照组;主题呈现方面,实验组多出现空洞(χ~2=20.85,P0.01)、忽视(χ~2=14.32,P0.01)两个创伤性主题,较少出现流动(χ~2=4.40,P0.05)治愈性主题;空间使用情况方面,实验组较少使用左下(χ~2=8.58,P0.01)、中(χ~2=7.43,P0.01)、右下(χ~2=3.96,P0.05)和右上(χ~2=4.62,P0.05)这4个区域。结论:适应不良的大学新生在沙具使用情况、沙盘作品的主题特征、沙盘的空间使用情况等维度有特征表现,证明初始沙盘对于大学新生适应不良问题具有临床心理评估的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DISC1内含子9甲基化水平与认知功能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与伴精神病性症状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间的差异性。方法:选取2016-2018年就诊于河北省精神卫生中心的3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和30例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分别给予MATRICS共识认知成套测验(MCCB)、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杨氏躁狂量表(YMRS)进行评定,并检测DISC1内含子9位点的甲基化水平。结果:认知功能评定显示,在30~39岁中,首发精神分裂症组患者与伴精神病性症状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在持续操作测验(CPT)存在显著差异且具有统计学意义(t=-3.254,P0.05);在40~50岁中,首发精神分裂症组患者在连线测试(TMT)(t=-3.235,P0.01)和持续操作测验(CPT)上(t=-2.318,P0.05)与伴精神病性症状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间存在差异且具有统计学意义。杨氏躁狂量表(YMRS)评定显示,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与伴精神病性症状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间的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t=-3.952,P0.001)。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以及不同年龄段DNA甲基化水显示,两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DISC1内含子9位点甲基化水平均与TMT、CPT、stroop色词测验及简易视觉空间记忆均无明显相关性。但伴精神病性症状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DISC1内含子9位点甲基化水与CPT间存在正相关(r=0.549,P0.05),与TMT、stroop色词测验及简易视觉空间记忆无明显相关性。结论:伴精神病性症状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部分认知功能优于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但在其各自DISC1内含子9位点甲基化水平上无显著差异。伴精神病性症状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DISC1内含子9位点甲基化水平与CPT间存在正相关,而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与其认知功能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功能性胃肠病(FGIDs)患者心理社会行为特点及相关性。方法:依据是否有精神心理因素共病将200例FGIDs患者分为共病组与单纯FGIDs组,比较两组人口社会特征、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消化道症状评分、早期负性生活事件量表及症状自评量表(SCL-90)情况。并Logistic回归分析共病相关因素。结果:共病组HAMA、HAMD、消化道症状评分均显著低于单纯FGIDs组(t=5.363,5.312,2.335;P0.05);两组婚姻状况、早期负性生活事件阳性率、SCL-90各因子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7.857,7.674,4.559,4.151,4.800,4.647,5.675,4.647,5.180,4.201,5.510;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FGIDs患者精神心理因素共病独立因素包括婚姻状况、早期负性生活事件、躯体化症状(OR=2.021,2.654,2.963;P0.05)。结论:FGIDs患者心理因素共病率较高,焦虑抑郁症状明显,其发生与患者婚姻状况、早期负性生活事件及躯体化症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特点,探索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相关因素和病程限定。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诊断为精神分裂症的出院病历404份;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指使用3种及以上抗精神病药物、经过足量足疗程治疗或者不能耐受药物副反应未达临床痊愈的患者,年龄为18~60岁。比较难治性精神分裂症与非难治性精神分裂症之间,以及难治组中5年及以上病程与5年以下病程患者的各种临床相关因素。结果:与非难治组(n=312)相比,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组(n=92)首发年龄更小[(21±7)岁vs.(25±9)岁,P0.05]、总病程更长[(9±13)年vs.(6±7)年,P0.05]、住院次数更多[(2±3)vs.(1±1),P0.05]、住院天数更长[(69±48)dvs.(52±44)d,P0.05]。多元logistic分析显示,男性(OR=1.72)、有自行停药史(OR=1.82)、家族史阳性(OR=1.91)的患者更容易发展为难治性精神分裂症(均P0.05)。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组中,病程5年及以上者与病程5年以下者相比,除了年龄更大[(37±11)岁vs.(22±4)岁,P0.05]、首发年龄更大[(22±8)岁vs.(17±2)岁,P0.05]和已婚比例更高(27.5%vs.4.3%,P0.05),其他临床特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研究提示男性患者、家族史阳性、有自行停药史可能是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危险因素。以病程是否在五年以上来界定难治性精神分裂症,还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利培酮合并氟哌啶醇治疗精神分裂症激越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短期肌注氟哌啶醇或氯硝安定合用利培酮及氟哌啶醇肌肉注射治疗急性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兴奋激越行为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符合CCMD-3诊断标准的165名新入院伴有兴奋冲动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组,进入利培酮合并氟哌啶醇组(A组)、利培酮合并氯硝安定组(B组)和氟哌啶醇组(C组),观察期4周。采用阳性及阴性评定量表(PANSS)兴奋激越因子评定疗效,采用副作用量表(TESS)评定药物不良反应。结果与入院测评基线比较,各组患者PANSS-兴奋因子分均显著下降;治疗1周后各组组间兴奋因子得分有显著性差异(F=5.41,P0.01),A、C两组疗效优于B组。但以PANSS-兴奋激越项目减分率分级标准计算疗效的比较在5天末(χ2=1.526,P0.05)、1周末(χ2=1.529,P0.05)、2周末(χ2=1.335,P0.05)发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ESS量表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3组患者在肌强直(χ2=22.388,P0.01)、震颤(χ2=8.633,P0.05)、扭转性运动(χ2=1.335,P0.05)及静坐不能(χ2=6.341,P0.05)等椎体外系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利培酮合并氟哌啶醇短期肌注提高了患者的耐受性,能迅速有效地控制急性期精神分裂症的兴奋激越行为,可作为临床处理精神分裂症急性期兴奋激越行为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