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6 毫秒
1.
目的利用多能干细胞与仿生材料支架构建人工心肌,探讨仿生材料支架本身对多能干细胞心肌特异性分化的直接作用,为构建组织工程心肌提供理论支持。方法采用静电纺丝聚己内酯纳米纤维仿生支架,接种小鼠i PSCs(mi PSCs)细胞培养分化15 d,免疫荧光染色与Western blot法检测多能干细胞与心肌细胞特异性标志物。结果mi PSCs特异性表达多能干性标志物Oct4和Nanog,而且能够在聚己内酯纳米纤维支架上集落样增殖、分化;培养15 d后,mi PSCs在支架上分化出心肌特异性标志物c Tn T和MLC2a双重免疫荧光染色阳性的细胞;心肌细胞特异性结构蛋白c Tn T、α-MHC和MLC2的表达水平,支架组全面高于对照组。结论聚己内酯纳米纤维仿生支架支持mi PSCs生长与心肌细胞特异性分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人胎盘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placenta 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PDMSCs)在体外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的潜能。方法: 利用组织块种植法体外分离培养PDMSCs,流式细胞术鉴定其表面抗原,应用含50 μg/L VEGF和10 μg/L bFGF的诱导分化液定向诱导PDMSCs向内皮细胞分化。免疫细胞化学检测分化过程中不同时点内皮特异性标志的表达变化。透射电镜和体外血管生成实验分别检测内皮特异性结构和内皮细胞功能。结果: PDMSCs表面抗原 CD105和CD166阳性,CD31、CD34和CD45阴性。诱导分化的内皮细胞形态呈鹅卵石样,早期内皮标志Flk-1/KDR在4 d表达最强;成熟的内皮标志CD31、vWF、CD144/VE-cadherin在内皮细胞分化过程中呈现时间依赖性表达(0 d、4 d、8 d和12 d)。透射电镜下可见内皮特异性结构:Weibel-Palade小体。细胞接种在细胞外基质凝胶中可形成毛细血管样结构。结论: 胎盘中可分离出大量PDMSCs,并且PDMSCs在体外可分化为具有功能特性的内皮细胞,因此胎盘组织可能成为血管组织工程和再生医学的理想种子细胞来源。  相似文献   

3.
聚乙烯醇-胶原创伤敷料的研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制一种新型的聚乙烯醇-胶原复合材料,探讨其作为创伤敷料的可行性.聚乙烯醇(PVA)与I型胶原以3:1比例混合,以聚乙二醇为制孔剂,风干成为膜状,并对其进行抗张强度、孔径与孔隙率、吸水率检测及细胞生物相容性评价试验.结果显示:PVA-胶原膜的抗张强度为8.10±0.28 MPa;平均孔径为100~150 μm,孔隙率90%左右;吸水率为185.42%±6.93%;3T3细胞在PVA-胶原膜上生长形态正常,增殖迅速.因此,PVA-胶原膜具有较理想的力学强度、孔径与孔隙率以及良好的细胞相容性,可进一步探讨其作为创伤敷料的体内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大鼠骨髓来源的内皮祖细胞(EPC)的分离、鉴定、培养方法以及向内皮细胞分化的诱导条件.方法 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SD大鼠股骨及胫骨单个核细胞,经差速贴壁后取2次贴壁细胞置于纤连蛋白铺被的培养板中.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及表皮生长因子(EGF)诱导下培养两周,观察其形态学改变,以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及Dil-acLDL、FITC-UEA-1双荧光染色法对其进行鉴定.结果 贴壁细胞呈现铺路石、团簇样生长,呈梭形、线样排列特殊形态.免疫细胞化学结果显示,贴壁细胞CD133、CD34、Flk-1、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在不同时段呈阳性表达.诱导培养第2天,CD133阳性表达率为(79.4±4.5)%.自诱导培养的第6天开始,Flk-1与vWF呈高表达,阳性率为(74.2±3.5)%和(72.2±4.3)%.结论 用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在VEGF、bFGF及EGF培养体系下可以获得较高纯度的EPC,该细胞具有内皮细胞的特性,经过体外诱导可以分化为内皮细胞.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了观察银杏叶提取物(extract of Ginkgo biloba,EGb761)对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human 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hADSCs)增殖及神经向分化的影响。方法:利用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EGb761作用下hADSCs的增殖情况;并用含有不同浓度EGb761的联合神经诱导因子诱导hADSCs向神经分化。结果:EGb761对hADSCs增殖的影响具有时间差异性,1 d时无明显差异(P>0.05),3 d时显著促进(P<0.05),但5~7 d时细胞的增殖幅度减小(P>0.05);含有不同浓度EGb761的联合诱导因子促进hADSCs发生神经向分化。与阳性对照组相比,各时间点均促进巢蛋白(Nestin)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表达(P<0.05),但促进Nestin的表达有浓度依赖趋势;而促进NSE的表达则无明显浓度依赖。星形胶质细胞的标记物-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与阳性对照无差异(P>0.05)。结论:EGb761对hADSCs的增殖有促进作用,3 d时促进作用明显;EGb761显著促进hADSCs的神经向分化,不促进其向胶质样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6.
背景:胚胎干细胞在体外可诱导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进而形成血管,因而成为血管组织工程理想的种子细胞来源之一。 目的:探讨建立定向诱导人胚胎干细胞向血管内皮细胞分化的方法。 方法:在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饲养层上培养人胚胎干细胞H1,将H1细胞团块转移到鼠尾胶原包被的培养板,贴壁24- 48 h后,培养基换为含不同辅助因子和内皮细胞生长添加剂的EGM-2内皮细胞培养基。 结果与结论:①在EGM-2内皮细胞培养基诱导下,细胞逐步表达内皮细胞特异性标记基因VEGFR-2、PECAM1、vWF、CD34、VE-cadherin、GATA-2。②分化细胞表达内皮细胞特异性标记VE-cadherin、CD31。③分化细胞具有吞噬低密度脂蛋白功能。说明将人胚胎干细胞接种在鼠尾胶原包被培养板上,通过EGM-2内皮培养体系诱导,可直接分化为功能性血管内皮细胞。为研究胞外基质对诱导胚胎干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分化的作用以及相关信号分子机制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背景:有文献表明,通过组织工程的方法将人牙髓细胞复合羟基磷灰石/磷酸三钙多孔支架材料修复牙缺损具有可行性。然而究竟多大孔径的支架材料最有利于人牙髓细胞的生长及分化,至今尚无定论。目的:观察人牙髓细胞复合不同孔径羟基磷灰石/磷酸三钙支架材料后黏附、增殖和分化等生物学行为。方法:人牙髓细胞接种至3种不同孔径的羟基磷灰石/磷酸三钙材料上,采用荧光显微镜以及扫描电镜检测细胞在材料表面的黏附生长情况,然后通过细胞的黏附率实验与MTT比色法观察人牙髓细胞在材料表面的黏附与增殖特性。不同孔径的羟基磷灰石/磷酸三钙支架复合人牙髓细胞后分别用生长培养基和矿化诱导液培养,于接种后第4,7,10天检测碱性磷酸酶活性。结果与结论:人牙髓细胞在3种不同孔径支架材料表面和孔隙内均能顺利黏附并增殖。其中100~300μm组支架材料黏附率最高,MTT结果显示接种3d后300~500μm组能较好地促进细胞增殖。培养10d后,复合在100~300μm和300~500μm材料上的人牙髓细胞,其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高于500~700μm组。提示与500~700μm孔径相比,孔径为100~300μm和300~500μm的羟基磷灰石/磷酸三钙材料能更好地促进人牙髓细胞黏附、增殖和分化。  相似文献   

8.
体外诱导人骨髓的间充质干细胞(MSCs)分化成为血管内皮样细胞(ELCs),探讨骨髓来源的MSCs作为组织工程血管种子细胞的可行性。通过密度梯度离心,分离人骨髓的单个核细胞,DMEM贴壁培养MSCs,多次传代贴壁培养纯化MSCs,包含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人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hF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和人表皮生长因子(hEGF)的EBM-2培养基诱导MSCs向ELCs分化,倒置显微镜观察ELCs的形态,流式细胞仪检测ELCs的血管内皮钙粘素(VE-cadherin)、CD133和CD31表达,免疫荧光检测ELCs的CD31和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表达。结果显示,贴壁培养的MSCs呈长梭形,旋涡状生长,经过诱导细胞形态发生改变,细胞形态变圆,与血管内皮细胞(ECs)相似;流式细胞仪结果显示ELCs表达ECs的特异性标志物CD31和VE-cadherin,不表达CD133;免疫荧光结果也显示ELCs表达CD31和vWF。结果表明:MSCs具有定向诱导分化为ECs的潜能,MSCs来源的ELCs具有与ECs相似的细胞生物学特征,提示骨髓来源的MSCs可作为血管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不同培养体系对表皮干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建立理想的调控表皮干细胞增殖、分化的培养体系.方法 酶消化和Ⅳ型胶原快速黏附法获取鼠表皮干细胞.分别在普通培养皿培养、与几丁质膜生物支架材料共培养及以几丁质膜生物支架材料作为载体植入裸鼠体内培养等不同培养体系下观察表皮干细胞生长情况.普通培养和与几丁质膜生物支架材料共培养4周后,对比表皮干细胞克隆形成率的差异.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表皮干细胞以几丁质膜为载体植入裸鼠体内后4周表皮干细胞的增殖、分化情况.结果 表皮干细胞在普通培养皿培养3d左右,细胞开始克隆增殖;12 d左右融合成片;传代培养后增殖能力逐渐减低,融合成片时间逐渐延长,传代培养3~4代后细胞终末分化,失去增殖能力.几丁质膜生物支架材料培养表皮干细胞,2周后呈棋盘式集落生长,几丁质膜生物支架材料上有大量的表皮干细胞小集落,集落上有大量的增殖细胞附着生长,扫描电镜下见几丁质膜生物支架材料纤维直径约10 μm,以纤维为主,上下两层呈纵横排列成十字孔,孔间有大量表皮干细胞集落.几丁质膜生物支架材料培养表皮干细胞4周后,其克隆形成率明显高于普通培养皿培养[(12.6±2.7)%比(5.7±1.1)%,P<0.05].表皮干细胞几丁质膜生物支架材料植入裸鼠体内培养4周后,细胞大量增殖形成巢状排列,在表皮干细胞巢周围,可见有类似皮肤附件结构.结论 表皮干细胞在体外普通培养皿培养可增殖生长,但维持增殖时间较短;与几丁质膜生物支架材料共培养,可较长时间地维持表皮干细胞的增殖特性;植入体内后表皮干细胞大量增殖.  相似文献   

10.
用CD133免疫磁珠分离脐血内皮祖细胞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从脐血中分离、培养血管内皮祖细胞,研究内皮祖细胞的生长特性和诱导分化条件。 方法: 应用MACS磁球抗体标记法纯化脐血中的CD133+细胞,通过流式细胞仪、免疫细胞化学、免疫荧光等技术及形态学(光镜、电镜)观察研究内皮祖细胞;将细胞接种于添加(或未添加)VEGF、bFGF、干细胞因子(SCF)的含20%胎牛血清(FBS)的IMDM培养基中,观察内皮祖细胞的生长特性。 结果: 分离新鲜脐血所得CD133阳性细胞占单个核细胞的(1.41±1.14)%,经流式细胞仪鉴定CD133+细胞纯度为75%-85%;将分离细胞接种于纤维连接蛋白包被的24孔板内,培养1-2 h即有细胞贴壁,7-10 d可见贴壁细胞呈铺路石样排列;14 d后细胞出现小圆形、梭形等多样性变化,可见毛细血管管腔样结构,电镜观察可见胞浆内典型的Weibel-Palade小体;在VEGF、bFGF、SCF存在条件下,检测贴壁细胞培养14 d后细胞表面抗原表达情况:与培养开始时相比,祖细胞标志CD133和CD34阳性率呈明显下降趋势,分别由(77.0±3.3)%和(93.1±4.7)%降至(1.6±2.2)%和(37.4±4.9)%,P<0.05,内皮细胞特异性标志Flk-1表达明显增加,由(22.3±3.3)%增至(94.3±4.1)%,P<0.05,同时vWF抗原呈强阳性表达,阳性率为(77.9±3.3)%。 结论: 根据细胞表面特异性分子标志(CD133+/CD34+/Flk-1+)可以从脐血中分离出EPCs,EPCs可在体外一定的诱导因子作用下,培养7-10 d分化为成熟内皮细胞。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炎性环境中内皮微粒(EMPs)在单核细胞参与的促内皮细胞增殖中的作用,并探讨EMPs对单核细胞表达内皮细胞标志物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刺激内皮细胞,超速离心法获取EMPs;用透射电镜观察其形态和结构;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经EMPs激活的单核细胞株THP-1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中VEGF-A、VEGF-C的表达情况;将HUVECs和THP-1细胞或者经EMPs诱导的THP-1细胞共培养,检测HUVECs的增殖情况;运用RT-PCR和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技术,观察经EMPs激活的THP-1细胞对内皮细胞标志物vW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的表达情况.结果 内皮细胞经炎性因子刺激后释放EMPs,EMPs刺激的THP-1细胞上清中VEGF-A和VEGF-C蛋白水平明显升高;HUVECs细胞增殖实验中,与THP-1细胞或者经EMPs诱导的THP-1共培养的两种情况下,HUVECs均显著增多;与EMPs共培养3d后,THP-1中vWF和VEGFR-2蛋白表达为阳性,基因表达为阴性,共培养8d后,vWF和VEGFR-2的蛋白和基因表达均为阴性.结论 炎性环境中内皮细胞释放EMPs可以促使单核细胞分泌VEGF-A和VEGF-C,后两者可使HUVECs增殖,EMPs仅能使单核细胞一过性呈现内皮表型,而不能将其转分化为内皮细胞.  相似文献   

12.
小型猪外周血内皮祖细胞的体外培养与分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小型猪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的体外分离和定向分化、扩增培养方法,为EPC移植应用于临床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 密度梯度离心法从小型猪200 mL新鲜全血中分离单个核细胞,用含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等各种添加剂的内皮细胞系列专用培养液,分别在包被与不包被的培养皿中进行贴壁培养,诱导其向内皮细胞分化,观察经过不同时间培养后的细胞生长情况并进行诱导分化后的生物学鉴定,包括细胞表型鉴定、DiI标记的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DiI-acLDL)摄取试验、超微结构鉴定、体外血管生成实验。 结果: 包被了贴壁因子的培养皿细胞贴壁及增殖均多于未包被组。前者第3-4 d可观察到梭形贴壁细胞,10 d后出现多个细胞簇,14 d左右可观察到条索状、网状血管样结构,原代细胞培养21 d左右接近融合并且呈典型的鹅卵石样排列。第7-14 d有大于98%的细胞Flk-1、vWF、CD31表达阳性,CD34+细胞为(26.01±2.82)%,有大于95%的细胞DiI-acLDL摄取试验阳性,透射电镜可见特征性的Weible-Palade小体存在,在血管生成实验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显著促进EPC形成小管的数量与复杂程度,呈一定的量效关系。 结论: 密度梯度离心法结合贴壁筛选培养法可以用于体外分离外周血中EPC进行实验研究,EPC在一定的诱导培养条件下能分化成为血管内皮细胞,贴壁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等对于体外培养EPC有很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以2,2'-二硫代二乙醇为引发剂,经开环聚合法合成聚ε-己内酯二元醇,该大分子二元醇再与1,6-己二异氰酸酯加成聚合得到聚酯型聚氨酯,利用红外光谱仪、差示扫描量热仪和X射线衍射仪对合成聚氨酯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然后,利用生物模板法制备出蜂窝状聚氨酯支架,分别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基于阿基米德原理的测量方法和万能材料试验机表征支架形貌、孔隙率和压缩性质;最后,通过小鼠成骨细胞MC3T3-E1与支架共培养法评价支架细胞相容性.结果表明,合成聚氨酯分子结构得到验证,呈半结晶性特点;所得聚氨酯支架呈现典型的蜂窝状孔结构,孔径范围为100 ~ 140 μm,孔隙率为77.2%±4.1%,压缩模量为299.02 kPa;肌动蛋白染色和死活细胞染色结果说明该蜂窝状聚氨酯支架能支持MC3T3-E1细胞黏附、生长和增殖,细胞形态良好.该蜂窝状聚氨酯支架在骨组织工程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背景:胶原-生物活性玻璃-聚己内酯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机械性能及可降解性,对细胞的黏附、增殖及血管生成极为有利。目的:观察胶原-生物活性玻璃-聚己内酯复合支架材料对人牙髓细胞的增殖、迁移和分化能力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人牙髓细胞,接种在胶原-生物活性玻璃-聚己内酯支架材料上,接种前及接种后第1,3,7,14,24天,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采用划痕实验检测细胞的迁移能力,采用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的碱性磷酸酶活性。结果与结论:(1)与接种前比较,接种于胶原-生物活性玻璃-聚己内酯支架材料上的细胞增殖能力明显增强(P<0.01);随着接种时间的延长,胶原-生物活性玻璃-聚己内酯支架材料上的细胞增殖能力逐渐增强;(2)与接种前比较,接种于胶原-生物活性玻璃-聚己内酯支架材料上的细胞迁移能力明显增强(P<0.01);随着接种时间的延长,胶原-生物活性玻璃-聚己内酯支架材料上的细胞迁移能力逐渐增强;(3)与接种前比较,接种于胶原-生物活性玻璃-聚己内酯支架材料上的细胞上清液中碱性磷酸酶水平明显增加(P<0.01);随着接种时间的延长,胶原-生物活性玻璃-聚己内酯支架材料上的细胞上清液中碱性磷酸酶水平逐渐增强;(4)结果表明,胶原-生物活性玻璃-聚己内酯复合支架材料可促进人牙髓细胞的增殖、迁移和分化过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小鼠骨髓来源内皮祖细胞(EPCs)的体外培养方法及体外分化特征。方法: 采用梯度离心法分离小鼠骨髓单个核细胞并进行诱导培养,用流式细胞术和免疫细胞化学对细胞表型特征进行检测,分别采用MTT和Transwell方法对其增殖、迁移能力进行检测。结果: 体外培养4 d至14 d,CD133、SCA-1及CD117的表达率分别从11.05%、29.32%及16.45 %降至2.29%、7.82%及3.92%;而VEGFR-2、CD31、VE-cadherin、eNOS及vWF的表达率分别从12.21%、8.43%、18.27%、7.11%及32.61%增加至62.13%、32.96%、67.73%、27.89%及82.16%;吞噬acLDL和结合UEA-I的细胞从57.18%增加至86.70%。在0 μg/L至80 μg/L VEGF浓度梯度下,细胞增殖率和迁移率分别增加58.03%和33.83%。结论: EGM-2内皮培养基可稳定培养小鼠骨髓来源EPCs,培养过程中其干细胞标志物表达逐渐降低,而内皮细胞标志物表达及特性不断增加,VEGF可显著促进其增殖和迁移。  相似文献   

16.
背景:既往组织工程脂肪的研究中,支架材料的孔径往往被忽略。如孔径过大,细胞会顺着过大的孔隙流走,难以保留在支架中;孔径过小,细胞则主要分布于支架材料的表面,不易进入支架中,同时也不利于新生血管生长。目的:筛选用于构建组织工程脂肪的蚕丝蛋白支架的适宜孔径。方法:在保持蚕丝蛋白浓度不变条件下,通过改变冷冻-干燥温度与时间,制备出6批次不同孔径的蚕丝蛋白支架;贴壁法分离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化学染色检测其体外诱导成骨和成脂的能力;电镜下测定6批次蚕丝蛋白支架的孔径;观察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在不同孔径蚕丝蛋白支架上黏附、增殖的能力。结果与结论:6批次蚕丝蛋白支架的孔径分别为:(39.94±17.27),(53.51±16.18),(63.97±19.76),(71.08±18.07),(87.33±21.78),(121.97±44.10)μm。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在2号支架材料上黏附良好,并充分伸展,而第1,3,4,5,6号支架材料,除第1,3号支架上偶见细胞外,其余支架材料上均未见细胞生长。由此说明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与蚕丝蛋白支架构建组织工程脂肪时,支架材料的最佳孔径为50μm。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丝素蛋白支架因其固有的低免疫原性、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在组织工程研究中备受关注。通过观察不同孔径丝素蛋白支架在活体Sprague-Dawley(SD)大鼠体内不同时间点降解的形态学特点,了解材料的结构特性对丝素蛋白支架降解的影响。将3种不同孔径丝素蛋白支架:SF1(平均孔径 (20±1.5) μm,平均孔隙率 86.8%±0.2%)、SF2(平均孔径(100±8) μm,平均孔隙率 92.4%±0.1%)、SF3(平均孔径(200±15) μm,平均孔隙率 96.6%±0.1%)随机植入12只SD大鼠背部皮下,分别于术后6、12、18、24周随机取材,分别进行大体观察、组织切片HE染色和Masson染色。结果显示,不同孔径丝素蛋白支架在体内的降解速率不同:SF1 24周内未见明降解,SF2 24周内降解约40%,SF3至24周时基本崩解。植入早期丝素蛋白支架主要被炎性细胞及成纤维细胞浸润,后期主要为成纤维细胞,并可见胶原纤维包绕并生长入材料。孔径较大的丝素蛋白支架比孔径较小的降解速度快,可通过改变丝素蛋白支架的孔径有效干预丝素蛋白支架在生物体内的降解速率,以适应不同组织修复的需求。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分析枸杞多糖对氯化甲基汞所诱导神经干细胞(NSCs)损伤的影响.方法 取孕16 d SD大鼠胚胎的海马组织,分离纯化得到海马NSCs.将纯化后的海马NSCs增殖、生长10 d后,按随机分组方法 将其分为空白对照组(DMEM/F12培养基);枸杞多糖组(DMEM/F12培养基+枸杞多糖);氯化甲基汞组(DMEM/F12培养基+氯化甲基汞);氯化甲基汞+枸杞多糖组(DMEM/F12培养基+氯化甲基汞+枸杞多糖).分别测定各组生长环境中的海马NSCs分化、生长的情况,观察分析氯化甲基汞对海马NSCs的损伤作用,以及枸杞多糖干预后对海马NSCs的影响.结果 氯化甲基汞组和空白对照组比较,加入氯化甲基汞后的海马NSCs分化后的神经元比例(3.63%±0.62%)和神经元的周长(63.36μm ±5.57 μm)都较空白对照低;枸杞多糖组和其他各组比较,海马NSCs分化后的神经元比例(7.75%±0.59%)和神经元的周长(253.3μm ±11.21μm)都较其他各组高;氯化甲基汞+枸杞多糖组和氯化甲基汞组比较,前者生长环境下的海马NSCs分化后的神经元比例(5.92%±0.98%)和神经元的周长(111.9μm ±6.07μm)较氯化甲基汞组高.结论 氯化甲基汞对海马NSCs的分化、生长具有损伤作用;枸杞多糖可以减轻氯化甲基汞对海马NSCs的损伤作用,并能促进海马NSCs向神经元的分化及神经元的生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心肌成纤维细胞(CFs)向内皮细胞分化以及成血管潜能。方法 新鲜左心室组织,体外分离、培养、纯化CFs,利用内皮细胞诱导液对第3代 CFs诱导培养,连续诱导培养28 d后,换用内皮细胞培养基(ECM),并消化传代扩增至第3代。观察诱导细胞生长情况和形态变化,利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流式细胞术和血管形成分析实验对诱导后细胞的内皮细胞标志物的表达和功能特性进行评价。结果 新生大鼠第3代CFs,呈三角形、梭形和多边形,增殖速度迅速;波形蛋白(vimentin)、盘状结构受体2(DDR2)均呈阳性表达。诱导第3天细胞开始汇合,21 d部分细胞形成串珠样连接,28 d出现细胞汇集成环状样形状;免疫组织化学标记vWF和CD31呈阳性表达;细胞免疫荧光标记vWF、CD34、CD105均呈阳性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诱导后细胞表面标志物CD31表达率为50.5%,对照组CD31表达率为5.82%。结论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体外定向诱导CFs可使其向血管内皮细胞分化,并表现其功能特征。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磁共振增强剂超顺磁性氧化铁(SHO)标记人Flk-1 CD31-CD34-间充质干细胞(hMSCs)对细胞增殖及向神经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 实验组hMSCs与含SPIO 50 mg/L及多聚赖氨酸(PLL)1.5 mg/L的培养基孵育过夜(12~18 h).通过生长曲线测定、台盼蓝染色及流式细胞仪检测评价SPIO对hMSCs增殖能力、细胞活性及细胞表面标志物的影响.经神经诱导后,通过免疫荧光法测定神经细胞特异性标志物的表达.结果 连续测定7 d细胞活性,活细胞率均超过90%,对照组及实验组生长曲线符合对数生长模式.两组细胞均表达CD44、CD105及Flk-1,而CD31、CD34为阴性.神经诱导后,神经特异性标志物的荧光A值在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SPIO作为磁共振活体示踪剂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