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老年性骨质疏松所致骨折的血清钙磷和IGF-I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年人缺钙造成骨质疏松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由于受到撞击造成骨折是影响老年健康的重要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发生率也随之提高。据报道1990年全球有166万人发生髋部骨折,而股骨近端的骨折是老年骨质疏松最显著的并发症。老年人发生骨折后,由于骨质疏松,骨密度(BMD)降低,老年人的肌力降低,运动减慢,  相似文献   

2.
随着人口的老龄化,老年性股骨颈骨折病人逐年增多.而老年人大都有骨质疏松,尤其是高龄、女性老年人,由于骨质疏松使股骨颈脆性增加,加之髋周肌群退变,反应迟钝,在平地滑倒、床上跌下、或下肢突然受扭转,甚至无明显外力的情况下就可发生骨折[1].  相似文献   

3.
老年人股骨颈骨折在老年骨折中占很大比例。由于老年人大多存在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且机体的反应能力下降,往往会因为一个轻微的外伤就造成股骨颈骨折。早期手术可使患者早期下床活动,减少因卧床引起的肺炎、褥疮及泌尿系统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我院自2003年以来运用中空双头加压螺纹钉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21例,效果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氧稳态是机体或细胞正常功能所必需的, 低氧是人正常发育的一个重要的生理因素,并参与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在骨发育过程中, 组织和细胞缺氧是经常存在的.体内生长板软骨增殖区氧浓度仅为 2%-5%, 肥大区氧浓度为 0.15%-1%[1].机体损伤后,由于损伤部位血流中断或血肿形成,造成局部氧分压降低.在骨折血流中断处,中央部位氧分压甚至降低到0%-2%[2,3].骨折修复需要机体在骨折部位重建血运,以便吸收损伤组织和转运营养物质.  相似文献   

5.
肱骨近端骨折较为常见,多发于骨质疏松的中老年患者.其中大部分为无移位或轻度移位骨折,一般采用非手术治疗效果较为满意[1].对于移位较明显的骨折脱位多需手术治疗.肱骨近端接骨板固定已得到普及,锁钉钢板置入有高度的稳定性,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尤其是粉碎性及骨质疏松性骨折较理想[2],术后能够早期功能锻炼[3].2005年7月至2010年6月,我院应用肱骨近端解剖金属板治疗44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股骨粗隆间骨折多发生于老年人,而老年患者常伴有多种或多系统内科病患及骨质疏松,使治疗难度增加。而这类病人在骨折后,生活质量会骤然下降。保守治疗卧床后并发症发生率高,病死率高达35%[1]。现多主张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7.
肱骨近端骨折作为临床常见的一类骨折,约占全部骨折的4%~5%[1],而在骨质疏松的老年患者其发生率达到10%,其中15%为不稳定骨折[2].其诊断治疗仍然是骨科医生面临的一个挑战.如何选择最佳治疗方案,使肩关节功能最大限度地恢复,许多学者都进行过深入细致的研究.目前肱骨近端骨折的内固定治疗方法较多,各有利弊;对疗效判定亦缺乏统一有效的指标,故治疗上一直存在较多争议[3].  相似文献   

8.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骨科老年高龄患者常见的疾病,是指发生于髋关节囊线以外至小转子下方区域内的骨折,好发于老年人,P<占全身骨折的1.4%,伤后3个月内患者死亡率为16.7%[1]。骨折后由于老年人脏器功能衰退,卧床后生活质量发生改变,容易并发心脑血管意外,肺部感染等疾病,甚至发生生命危险。为使患者能进行早期功能锻炼,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近年来多主张用内固定疗法,特别对年龄较高,不能耐受长期卧床的患者更为适用,所以做好术后护理非常重要[2],现将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背景:老年髋部骨折后发生对侧髋部再骨折数目在逐年增加。 目的:阐述老年髋部骨折后对侧髋部再骨折的临床特征,提高对再次对侧髋部骨折的认识。 方法:于2001-01/2011-07对老年单侧髋部骨折患者567例和老年再发对侧髋部骨折患者30例,分析再发对侧骨折病例的发生率、骨折类型、年龄、性别、骨密度、骨质疏松、再骨折时间间隔和合并症。 结果与结论:单侧髋部骨折与再发对侧髋部骨折患者年龄、性别比例和骨密度值接近。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中,对侧髋部再骨折发生率为5.0%。转子间骨折再发对侧髋部骨折率高于股骨颈骨折再发对侧髋部骨折率(P=0.018)。再发对侧骨折组骨质疏松发生率高于单侧骨折组(P=0.032)。初次骨折后发生对侧骨折的间隔时间平均2.4年,其中1年发生的最多,占40.1%。提示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对侧髋部再骨折发生率较高,对于伴有骨质疏松和合并症的转子间骨折患者在术后1年内应加强预防,防止对侧髋部骨折的再次发生。 关键词:再发对侧髋部骨折;髋部骨折;股骨颈骨折;转子间骨折;骨密度;骨质疏松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2.04.042  相似文献   

10.
老年Ⅱ型糖尿病患者骨代谢状况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骨质疏松,代谢性骨病是老年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由于老年糖尿病患者骨矿物含量的减低,以至容易发生骨折。作者对30例老年Ⅱ型糖尿病患者(NIDDM)血清骨钙素(BGP)、降钙素(h-CT)、甲状旁腺素(iPTH)及血清钙含量进行了测定,以探讨其在骨折发生中的意义。 对象和方法 一、对象: (一)老年健康对照组:经健康检查符合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学会1995年建议的健康老年人标准,随机抽样30例(男13,女17),年龄60~79岁,平均69岁。  相似文献   

11.
我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预测目前有骨质疏松患者约8400万[l].尽管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遗传因素及相关基因的影响,但后天的生长、发育、营养、运动、生活习惯、生存环境等因素亦不容忽视[2l.已有大量资料证实了对其防治的有效性及积极作用.因此,在治疗骨质疏松症的同时,如何预防或延缓及减轻骨质疏松的发生发展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股骨颈骨折和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等髋关节疾患的重要方法。老年患者由于骨质疏松、脆性增加、防御能力差,较易发生股骨颈骨折,且骨折不稳定、不易愈合。同时老年合并有各种内科疾病,长期卧床易发生并发症,故常需手术治疗。2009年1月~2013年10月,我科对38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患者实施系统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经过术后随访(1~2)年,疗效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股骨颈骨折是指由股骨头下至股骨颈基底部之间的骨折,多发生于老年人,女性多见。老年人发生骨折,首先因素是骨质疏松、骨强度下降;其次是老年人髋周肌群退变,不能有效地防御髋部有害外力。而且老年人骨折,常伴有各种内科疾病,多数有重要脏器的功能衰退,机体抵抗力下降,营养状况差等特点[1]。所以在临床护理中,根据患者身体情况制订合理的护理计划,给予患者恰当的专科护理和精心的生活照顾,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使患者早日康复。本科自2010~2012年期间,收治股骨颈不完全骨折和完全骨折无移位患者共32例,年龄65~82岁,均为不慎跌倒所致,男12例,女20例,5例采取骨牵引,27例采取皮牵引,经过精心的治疗和护理,无并发症发生,均达到临床愈合,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股骨粗隆间骨折(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IF)是老年人常见的髋部骨折之一,占髋部骨折的35.7%[1]。其发病原因主要是老年人骨质疏松,当下肢扭转、跌倒或股骨大粗隆直接触地时致伤。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hip,DDH)指髋臼发育缺陷造成髋臼缺损、变浅,肌肉的挛缩,髋关节中心外移,股骨头半脱位、负重区软骨退变及股骨头局灶性坏死的一种疾病[2]。股骨  相似文献   

15.
随着高龄老人生活自理能力低,机体在很多方面发生显著的改变,骨质疏松是老年人常见的代谢性骨病.一旦出现骨质疏松三大典型症状即骨骼疼痛,身高变矮或驼背,骨折往往为时已晚.所以不能忽视骨质疏松的预防与治疗.骨质疏松引起的骨痛最常见部位有腰背部,髋部及四肢,以腰背痛多见,明显的全身疼痛,夜间休息时疼痛或翻身时疼痛是骨质疏松性疼痛的突出特点.骨质疏松症导致骨骼的质和量均下降,轻微微碰撞至日常活动如提重些的物品发生骨折,这也叫脆性骨折,这是骨质疏松的严重后果骨质疏松的诊断标准是-有2项,符合其中一项即可诊断骨质疏松症:①发生了脆性骨折;②骨密度测定(双能X线吸收法)符合骨质疏松诊断的标准.  相似文献   

16.
12例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整体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股骨颈骨折多发生于55岁以上的老年人,老年人由于活动减少,内分泌紊乱,代谢机能减退等原因,引起骨质疏松,突然的暴力很容易造成股骨颈骨折,手法复位和各种内固定很容易发生股骨头缺血坏死。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能重建髋关节功能,解除关节疼痛,保持关节稳定,缩短老年人的卧床时间,改善生活质量。我科自1997年至2002年2月实施12例全髋置换术,并进行整体护理,效果明显。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冬季,天气寒冷,对老年人身体的影响很大,老年人由于骨质疏松而发生骨折的几率要比其他季节高出很多。所以,老年人冬季要特别注意预防骨质疏松。据悉,我国目前已确诊为骨质疏松症的患者高达几千万人,其中绝大多数为50岁以上的老人,骨质疏松已成为老年人骨折的“元凶”。  相似文献   

18.
文题释义: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主要由于椎体内骨基质钙盐沉积降低、骨组织微结构破坏导致椎体硬度和强度下降,脆性增加,增加应力或出现损伤可导致椎体骨折,是骨质疏松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多发生于绝经后女性。 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通过向椎体内注射骨水泥恢复椎体高度和提供坚强固定,可迅速缓解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疼痛症状,部分恢复椎体高度,降低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增强椎体强度与硬度,提高术中灌注骨水泥的安全性,成为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主要术式。 背景:经查询,目前尚无关于海口市或海南省老年女性骨水泥注射椎体后凸成形术后邻近椎体骨折风险因素的报道。 目的:探讨老年妇女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骨水泥注射椎体后凸成形术后邻近椎体塌陷(骨折)的危险因素。 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8年10月海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192例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年龄61-84岁,均进行骨水泥注射椎体后凸成形治疗,记录患者一般指标、骨科指标,以及术后3个月内邻近椎体骨折发生率,分析患者病历资料与术后邻近椎体骨折的相关性。研究经海南省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批准号:20180917。 结果与结论:①192例患者术后3个月内发生邻近椎体骨折53例(68个椎体),邻近椎体骨折发生率为27.60%;②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体质量指数、绝经年龄、糖尿病、骨密度T值、强化椎体个数、骨水泥外渗、骨水泥用量、术后是否应用唑来膦酸可影响椎体后凸成形术后邻近椎体骨折的发生(P < 0.05),吸烟、饮酒、初潮年龄、孕产、产次、高血压、糖皮质激素史、椎体压缩程度、手术入路、骨水泥分布不会影响椎体后凸成形术后邻近椎体骨折的发生(P > 0.05);③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年龄≥75岁、骨密度T值<-4.5、骨水泥外渗、强化椎体个数是影响邻近骨折的危险因素(P < 0.05),绝经年龄≥47岁、术后应用唑来膦酸是邻近椎体骨折的保护性因素(P < 0.05);④结果表明,对于接受骨水泥注射椎体后凸成形治疗的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除年龄、骨密度T值、骨水泥外渗、强化椎体个数和抗骨质疏松治疗等因素外,绝经年龄过早也应引起临床重视。 ORCID: 0000-0002-8050-5724(吴斌)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9.
背景:对于经皮椎体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研究多基于新鲜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而对陈旧性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治疗鲜有报道。 目的:评价经皮椎体成形治疗陈旧性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疗效。 方法:纳入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收治的陈旧性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所有12例患者(14椎)均采经皮椎体成形治疗。记录患者经皮椎体成形前、经皮椎体成形后1个月和1年时的疼痛目测类比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索引和站立位侧位片病椎Cobb角。 结果与结论:所有陈旧性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未发生感染、肺栓塞、骨水泥毒性反应和骨水泥渗漏而造成的神经压迫症状等并发症。经皮椎体成形后失访1例,死亡1例,死亡原因与手术无关。陈旧性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经皮椎体成形后疼痛目测类比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索引评分均显著低于经皮椎体成形前(P < 0.01),而经皮椎体成形前后患者病椎Cobb角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提示经皮椎体成形能明显缓解陈旧性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的疼痛、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老年骨质疏松主要是性激素水平低下,骨骼合成性代谢刺激减少所致。已有报道,血清性激素水平改变使骨折发生风险增加[1-2]。本文对男性老年骨折患者不同时间血清中性激素(睾酮、雌二醇)、甲状腺激素[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促甲状腺素(TSH)、甲状旁腺素(PTH)含量进行了检测,旨在探讨其与骨折愈合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