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2 毫秒
1.
软枝杨桃初结果树果实中各种养分含量随着果实生长呈逐渐降低趋势,其中Ca含量下降幅度最大。整个果实发育期中,N含量最稳定,K含量保持最高,Ca含量最低,Mg与P含量相近,其含量高低大体为:K>N>P>Mg>Ca。果实中各种养分总量随着果实发育成熟而逐渐增加,其中N和K增加幅度最大。  相似文献   

2.
番茄果实不同发育阶段香气成分组成及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陕西杨凌地区主栽的番茄品种'金棚1号'为试验材料,通过固相微萃取和GC/MS联用技术,对番茄果实不同成熟阶段的香气成分及其组成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金棚1号'番茄果实共检测到54种香气成分,主要成分为醛类、酸类、醇类、酮类、酯类、酚类等.在果实的不同发育阶段,香味组分及其含量差异较大.醛类物质在绿熟期相对含量较高,为45.87%,在半熟期、硬熟期、完熟期的相对含量分别为12.65%、16.62%、17.15%,其中C6醛在绿熟期占43.7%,完熟期占15.27%,为醛类物质的主要成分;酸类物质含量在4个发育时期中先上升后下降,在半熟期含量达到最高,为15.2%,在完熟期酸类物质含量下降,为6.93%;酮类物质在完熟期含量达到最大,为18.27%;在绿熟期检测到4种重要的番茄特征香气物质,半熟期检测到5种番茄特征香气物质,硬熟期和完熟期各检测到6种番茄特征香气物质.说明随着果实的成熟,特征香气物质种类增多.  相似文献   

3.
木瓜果实贮藏期间香气成分的变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同步蒸馏萃取(SDE)法提取不同贮藏期木瓜果实的香气成分,通过GC-MS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木瓜果实成熟后随着贮藏期延长,香气成分总体呈现出醇类、酮类、醛类相对含量下降,酯类、烯烃及萜烯类上升趋势。贮藏初期果实的主要香气成分包括4-甲基-5-(1,3-二戊烯基)-四氢呋喃-2-酮、二氢-β-紫罗兰醇、(Z)-3-己烯醇等。当8℃贮藏40 d时,香气物质主要以萜烯类、酯类和醇类为主,相对含量分别为21.07%、18.73%和16.34%。当贮藏90 d时脂肪酸乙酯类相对含量明显增加,达到34.86%,其中3-壬烯酸乙酯相对含量最高(21.67%),成为构成木瓜香气的关键物质。α-金合欢烯相对含量在整个贮藏期间不断上升,由贮藏初期的3.63%上升到贮藏40 d时的19.00%,当贮藏90 d时达到35.22%。  相似文献   

4.
以湖北长阳产皱皮木瓜为材料,测定果实发育后期果实鲜质量、果长、果径、果色、果实硬度以及果肉干物质量、可溶性糖含量、总酸含量和总黄酮含量等品质指标的动态变化,划分不同成熟阶段,为判断果实适宜采收期、实现优质生产提供理论参考。结果表明:(1)皱皮木瓜果实发育后期果实鲜质量、果长、果径、果肉干物质量和可溶性糖含量均呈现上升趋势;果色由绿色、黄绿色渐变为淡黄色到黄色;果实硬度、果肉总酸和总黄酮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2)各品质指标快速变化的时间区域存在差异,果实鲜质量在花后105~150d增加较快,果色在150d后逐渐变黄,果实硬度在花后135~165d快速下降,果肉总酸、总黄酮含量则在花后105~120d快速增加至峰值。(3)根据主成分分析结果和各品质指标的变化特点,可初步将皱皮木瓜果实发育后期划分为未成熟(花后105d之前)、早期成熟(花后120~150d)和成熟(花后165~180d)3个阶段。研究表明,随着果实成熟度的提高,皱皮木瓜果实鲜质量、果色、果肉干物质量、可溶性糖含量等指标不断升高,果实硬度逐渐下降,其食用加工品质不断提升,而在早期成熟阶段(花后120~150d)果实的药用品质则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5.
苹果果实发育期间细胞壁组分变化特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 '富士'、'国光'、'红星'、'金冠'和'嘎拉'5个苹果品种为试材,分析了果实发育成熟过程细胞壁物质(CWM)、水溶性果胶(WSP)、共价结合果胶(CSP)、离子结合果胶(ISP)、纤维素及半纤维素各组分变化.结果表明:在苹果果实发育过程中,5个品种果实CWM含量变化均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规律,均以果实膨大期为其含量下降的转折点;果实总果胶含量均呈不断降低的趋势,其中CSP为主导成分,'富士'和'国光'果实CSP含量最高,WSP含量最低,'嘎拉'与'红星'果实3种果胶含量变化居中,'金冠'果实总果胶含量最低且变化小,但在近成熟期'红星'和'金冠'果实WSP呈明显的上升趋势.果实半纤维素含量也具相似的变化规律,'国光'、'富士'和'金冠'等3个品种的高峰值显著高于'嘎拉'和'红星';比较5个品种纤维素含量,'国光'果实在成熟期之前显著高于其他4品种,而其他4品种的纤维素含量变化比较平稳.  相似文献   

6.
不同品种柑桔果实中柚皮苷的含量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不同品种柑桔果汁中苦味成分柚皮苷的浓度差异悬殊(在182~1050ppm之间),中果皮内柚皮苷浓度是果汁的26~40多倍,外果皮、内果皮和种子等组织中柚皮苷浓度亦远高于果汁。果实生长过程中,果汁和果皮内柚皮苷浓度呈下降趋势。果汁中所含柚皮苷可应用国产吸附树脂将其脱除。  相似文献   

7.
以辐射变异西瓜自交分离系内果实有籽株‘406F’和无籽株‘406S’为试验材料,采用形态学观察及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ELISA)对其果实发育过程以及果肉与种子内源激素动态变化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两类西瓜果实纵横径随生育期推进呈相似的‘慢-快-慢’的‘单S’增长曲线,而果实重量及种子的变化则不同。‘406S’果实重量增加速率较恒定,其种子授粉后15 d停止生长,纵横径及重量开始降低;‘406F’果实重量变化呈‘快-慢-快’的‘双S’曲线,种子大小和重量随发育进程增加迅速。(2)两类西瓜果实发育期果肉与种子内源激素水平及峰值的时间有差异。‘406S’子房赤霉素(GAs)和玉米素核苷(ZRs)含量在授粉后0~3 d较高,且授粉后3~15 d果肉生长素(IAA)含量也高于有籽果实;‘406F’果肉GAs与ZRs含量则在授粉后6~21 d较高,且GAs含量变化与果实纵横径发育曲线相吻合。‘406S’种子IAA、GAs、ZRs含量相对较低,只有脱落酸(ABA)含量随种子退化进程增幅较大;‘406F’种子4种激素含量相对较高,且随种子的发育变幅较大。研究认为,无籽果实与有籽果实发育机制不同,果肉4种激素水平的差异对果实形状影响不大,但对重量增长影响较大;种子内源激素含量与种子发育关系密切,但无籽西瓜种子内源激素含量对果实发育无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8.
同一株大核和焦核桂味荔枝的果实生长型均呈单S型,其果实大小差异主要由种子大小不同引起.果实发育期间,两者果皮中内源激素变化的规律大体上一致,大核果皮中GA3、IAA含量和(IAA ZRs GA3)/ABA比值均高于焦核果皮,但ZRs含量和ZRs/ABA比值则比其低,ABA含量的差异无规律可循.  相似文献   

9.
皱皮木瓜果实中有机酸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木瓜为常用中药,其原植物为木瓜属(Chaenomeles Lindl.)植物皱皮木瓜[Chaenomeles speciosa(Sweet)Nakai],又称贴梗海棠、贴梗木瓜等,中国南方各地均有栽培。其花可供观赏;果实入药,能驱风强壮、舒筋、镇痛消肿,民间常用于浸泡药酒;种仁富含油酸和亚油酸。对皱皮木瓜有机酸的脂肪性成分已有研究报道,但尚无其水溶性有机酸成分的研究报道。皱皮木瓜的药用功效主要为镇痛解痉,但至今未明确其主效成分,有机酸虽具有一定的镇痛功效,但有机酸的种类不同,功效也不相同。鉴于长期以来皱皮木瓜还是作为汤药服用,所以就其水溶性有机酸组成及含量开展研究,特别是与其有机酸中的脂肪性成分进行比较研究尤为必要,对于揭示皱皮木瓜主要功效成分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木瓜中齐墩果酸的提取分离及含量测定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有渗漉法对木瓜中的齐墩果酸进行了提取,用层析柱法对提取物进行分离,方法较简便。并以标准品作对照,采用薄层比色法对其进行含量测定,该法操作简便,结果稳定。经测定木瓜中的游离齐墩果酸的含量为0.935%。  相似文献   

11.
木瓜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论述了木瓜的主要生物学特征、资源分布、保健药效、化学组成及其加工特性 ,并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利用我国木瓜自然资源的优势开发生产系列保健食品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荔枝果实发育过程中内源多胺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荔枝果实中多胺含量以亚精胺(Spd)最高,腐胺(Put)其次,精胺(Spm)最低,三者分别于花后7 d和28 d各出现1个高峰.果皮、假种皮和种子中总多胺含量以各自发育初期为最高,随后急速下降,快速膨大期间的变化则不大.花后0~21 d,单果中Put、Spd和Spm含量最低;花后28 d,出现第1个小高峰;果实快速膨大期Spd含量急剧升高,Put和Spm升高较慢.  相似文献   

13.
在(10±1)℃下贮藏的‘福眼’龙眼果实果肉自溶指数和自溶程度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果肉细胞壁干重、原果胶、纤维素、半纤维素和细胞壁蛋白含量不断减少。果肉果胶酯酶(PE)活性下降;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活性在贮藏6~12d以及纤维素酶活性在贮藏0~12d期间均明显增强,到第12天达到活性高峰,之后下降。但在贮藏0~24d期间,PE、PG和纤维素酶仍然保持较高活性,贮藏24d之后快速下降。β-半乳糖苷酶活性在贮藏0~24d期间略有下降,而在贮藏24d后,活性增强,尤其是贮藏30d后,活性急剧升高。  相似文献   

14.
欧李果实发育期糖和酸组分及其含量的动态变化特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农大3号、农大4号、农大5号3个欧李品种为材料,测定果实发育过程中各组分糖、酸及总糖、总酸的含量,以明确欧李果实糖酸积累的动态变化特性.结果显示:(1)3个欧李品种果实成熟期糖含量、酸含量及糖酸比存在明显差异,其中农大3号品种的总糖含量最高,总酸含量最低,糖酸比值最高.(2)成熟期3品种各糖组分中均以果糖含量较高,葡萄糖和蔗糖含量较低,山梨醇含量微量;酸组分中均以苹果酸为主,柠檬酸少量.(3)3个品种果糖、蔗糖、葡萄糖、山梨醇含量在整个果实发育期均呈持续增加态势,并以果糖积累为主;农大3号果糖含量在8周后增幅明显高于另2个品种,且一直保持到果实成熟;3个品种蔗糖含量的变化趋势相近,在前期和中期增加缓慢,接近成熟的2~3周则迅速增加并占整个发育期积累量的70%以上.(4)3个品种酸含量的变化趋势较为相似,苹果酸和柠檬酸在果实发育的前期和中期含量均较低,在果实发育后期迅速增加,但接近果实成熟时又大幅下降.研究表明,果糖与苹果酸的含量及其动态变化是影响欧李果实糖酸比、决定果实风味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分子标记在茶树遗传育种上的应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综述了近年来分子标记在茶树种质资源和品种鉴别、遗传多样性、遗传演化、遗传稳定性及分子遗传图谱构建等方面的应用 ,并展望了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嫁接的西瓜果实发育过程中叶和果实蔗糖代谢的一些特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嫁接瓜果实发育过程中,叶内蔗糖含量和干物质积累显著高于自根瓜,自根瓜和嫁接瓜的叶中蔗糖含量与酸性转化酶(AI)、蔗糖磷酸合酶(SPS)活性均呈显著正相关;嫁接瓜果实中蔗糖含量显著低于自根瓜,SPS活性和果实中糖分的跨液泡膜运输能力亦较自根瓜低;自根瓜和嫁接瓜叶的干物质积累与叶中AI和SPS活性、果实AI活性呈显著负相关,与液泡膜H^+-ATPase活性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生物造粒流化床微生物落结构及其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生物造粒流化床污水处理反应器颗粒污泥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其动态变化,分别从生物造粒流化床10、60、110cm处取颗粒污泥,通过细胞裂解直接提取颗粒污泥细菌基因组DNA。以细菌和古细菌16S rRNA基因通用引物530F/1490R,对活性污泥中提取的细菌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长约1kb的PCR扩增产物纯化后经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分离,获得微生物群落的DNA特征指纹图谱。结果显示,生物造粒流化床反应器颗粒污泥中的微生物群落非常丰富,在10cm处微生物的种属达到23种,60cm处为21种,110cm处为20种;生物造粒流化床不同高度都有一些各自的特有种属和共有种属,反应器不同高度的微生物群落演替不明显,微生物群落相似性为83.1%,群落结构较为稳定。  相似文献   

18.
以吉林珲春自然群落的野生玫瑰(Rosa rugosa Thunb.)为试验材料,探究野生玫瑰在果实形成过程中种子的发育及休眠性的形成和变化。选取青果期(1~35 d)、转色期(35~60 d)、红果期(60~75 d)的果实及种子,结合形态学、组织细胞学观察法及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对果实各发育时期的种子形态、种胚及内果皮的发育进行研究,并分析种子内源激素含量变化与果实发育、种子休眠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果实和种子在青果期(1~35 d)时发育速度最快,种胚在花后24 d发育完全,种子不存在形态休眠。花后24 d内果皮开始沉积木质素并逐渐木质化,种子开始产生机械休眠。种子激素含量的变化与果实的发育、转色及内果皮的木质化密切相关,种子内源GA3和ABA含量在青果期(1~35 d)达到峰值,内源IAA含量在果实转色期(35~60 d)达到最大值,高浓度的ABA含量是种子尚未脱离果实时便已进入生理休眠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杨梅果实发育进程中的碳水化合物代谢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乌紫’和‘荸荠’两个杨梅品种为试材,测定了干鲜重、糖含量、可滴定酸含量、蔗糖和己糖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杨梅果实的干鲜重、含糖量的快速增长和可滴定酸含量的快速下降均发生在果实发育后期。成熟‘乌紫’杨梅果实的蔗糖含量约占总糖的2/3以上,而‘荸荠’杨梅仅为总糖的49%。‘荸荠’杨梅的转化酶和蔗糖合酶分解活性随着果实发育呈上升趋势,‘乌紫’杨梅的则变化不大。两个品种的蔗糖磷酸合酶活性随着果实发育呈上升趋势,但蔗糖合酶合成活性到果实发育中期后下降。两个品种的己糖激酶活性变化相似,但果糖激酶活性的变化趋势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