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8 毫秒
1.
目的:探讨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术(PSE)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08年5月至2013年4月我科收治的160例原发性肝癌合并有脾功亢进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在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的同时进行PSE,PSE栓塞面积在30%~60%之间,观察治疗后3天、7天、1个月、3个月、6个月患者白细胞(WBC)计数和血小板(PLT)计数的动态变化情况。结果:以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达到4.0~13×109/L、血小板达计数到50×109/L为治疗有效,160例患者术后3个月时外周血白细胞治疗有效为151例(94.38%),血小板治疗有效为155例(96.88%),术后6个月时白细胞治疗有效136例(85%),血小板治疗有效125例(78.13%)。所有患者术后6个月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PSE联合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有脾功亢进患者具有良好的疗效,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脾切断流术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肝功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0.4-2011.12在我科住院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行脾切除术前后肝功能的变化.应用超声多普勒分别检测手术前后门静脉血流量(PVF)、肝动脉血流量(HAF),术中水柱法测量自由门静脉压力(FPP);回顾分析(通过对病历查阅获取)上述患者Child分级指标以及肝功能指标.用SAS 8.0对获取的指标采用配对资料t检验和卡方检验.结果: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共480例,行脾脏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450例,单纯脾切除30例.PVF由术前的(1368± 402)ml/min减少至术后的(986± 295)ml/min(P<0.01);HAF由术前的(412± 68)ml/min增加至术后的(526± 132)ml/min(P<0.01);FPP由术前的(30± 6)cm H2O降至术后的(26± 5)cm H2O(P<0.01).R15 ICG由术前的(18±8)%降至术后的(16±7)%(P>0.05).肝功能Child分级A级患者比率由术前85%增加至术后95%(P<0.01).其它肝脏功能指标如总胆红素、凝血酶原延长时间以及腹水消失率都明显好转.结论:脾切断流术后门静脉血流量虽然减少,但是肝动脉血流量增加及术后门体分流减少均有利于肝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门静脉高压脾功能亢进大鼠药物诱导肝癌过程中进行脾脏切除,探讨门静脉高压脾功能亢进对大鼠肝癌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雌雄SD大鼠性别内分别分为对照组、脾亢组、脾亢切脾组,脾功能亢进大鼠模型采用门静脉缩窄术联合脾静脉结扎术进行制备,各组均予以DEN(二乙基亚硝胺)腹腔注射,按体重20mg/kg给药,每周3次,12周停药,14周处死。其中,脾亢脾切除组于给药第四周进行脾切除术,手术恢复期间持续给药。观察各组实验动物的肝脏大体变化及病理改变,计算成瘤率。结果:实际成瘤率显示脾亢组较对照组明显升高,而雄性脾亢切脾组的成瘤率较脾亢组有所降低。雌性脾亢切脾组成瘤率同脾亢组差异不明显。结论:门静脉高压脾功能亢进状态下进行脾切除,对于雄性能减低肝癌发生的风险,对于雌性的意义不大,给临床实际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血小板生成素与白介素-11治疗胃癌患者术后化疗血小板减少症的时效和安全性。方法:术后辅助化疗出现血小板计数低于75×109/L的进展期胃癌患者68例,将其分为TPO组与IL-11组,分别为35例和33例。分别皮下注射rhTPO 15000U,每日1次;rhIL-11 1.5 mg,每日1次,当血小板计数125×109/L或比用药前上升50×109/L,即停止给药,疗程最长为14天。每3天抽取外周静脉血2 m L,通过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测定血小板计数,密切观察出现的不良反应并记录。比较两组患者不同临床病理资料、血小板计数、血小板计数升至75×109/L和125×109/L的时程、药物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化疗方案、血小板最低值出现的化疗周期及临床病理分期的比较均没有统计学差异(P值均0.05)。TPO组与IL-11组血小板动态值的比较,第9天出现显著差异(P=0.032)。TPO组与IL-11组血小板计数恢复至75×109/L和125×109/L所需的时间,有显著差异(P=0.041,P=0.013)。TPO组中,有3例(8.6%)患者发生不良反应,IL-11组中,有13例(39.4%)患者发生不良反应,TPO组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少且较轻微(P=0.006)。结论:rhTPO治疗胃癌患者术后化疗血小板减少症时效快,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脾切断流术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肝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4月-2011年12月在我科住院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行脾切除术前后肝功能的变化.应用超声多普勒分别检测手术前后门静脉血流量(portal venous flow,PVF)、肝动脉血流量(hepatic arterial flow,HAF),术中采用水柱法测量自由门静脉压力(free portal pressure,FPP).结果: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共480例,行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450例,单纯脾切除30例.PVF由术前的(1368± 402) ml/min减少至术后的(986±295)ml/min(P<0.01);HAF由术前的(412± 68)ml/min增加至术后的(526±132)ml/min(P<0.01);FPP由术前的(30±6)cm H2O降至术后的(26±5)cm H2O(P<0.01).R15 ICG由术前的(18±8)%降至术后的(16±7)%(P>0.05).肝功能Child分级A级患者比例由术前的85%增加至术后的95%(P<0.01).其他肝功能指标如TBIL素、凝血酶原延长时间及腹水消失率都明显好转.结论:脾切断流术后PVF虽然减少,但是HAF增加及术后门体分流减少均有利于肝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浆中micro RNA-122(miR-122)表达与肝癌根治切除术前后肝损伤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择期行肝癌根治切除术的肝癌患者36例,作为研究组,另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取研究组患者术前、术后第1 d、7 d及对照组入组时的清晨肘静脉血,采取荧光定量PCR(RT-PCR)技术检测血浆中miR-122表达水平,并检测两组血浆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分析手术前后研究组中各指标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术前血浆miR-122表达水平与血浆ALT、TGF-β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与术前比较,研究组术后1 d血浆miR-122表达水平与血浆ALT、TGF-β1水平均明显上升(P0.05);且与术后1 d比较,肝癌患者术后7 d血浆miR-122、ALT、TGF-β1水平明显下降,且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癌患者术前、术后1 d、7 d血浆miR-122表达水平与血浆ALT、TGF-β1水平均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血浆miR-122与肝癌根治切除术前后肝功能损伤有关,可作为一种新型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脾切除术与部分脾动脉栓塞术对脾功能亢进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外科确诊为乙型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伴脾功能亢进症患者38例,通过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平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部分脾动脉栓塞术,对照组给予脾切除术。检测术前术后血细胞计数、细胞免疫指标和体液免疫指标。结果:术后7天,对照组的红细胞略低于实验组(X~2=0.118,P=0.906);对照组的白细胞高于实验组(X~2=6.095,P0.001);对照组的血小板显著低于实验组(X~2=17.263,P0.001);术后28天,对照组的红细胞显著低于实验组(X~2=7.981,P0.001);对照组的白细胞明显高于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862,P0.001);对照组的血小板低于实验组(X~2=2.165,P=0.037);术后7天,对照组的CD3略低于实验组(t=0.606,P=0.548),对照组的CD4明显低于实验组,CD8显著高于实验组,CD4/CD8低于实验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28天,对照组的CD3略低于实验组(t=0.948,P=0.349);对照组的CD4略低于实验组(t=2.742,P=0.009);对照组的CD8显著高于实验组,CD4/CD8低于实验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天,对照组的IgM高于实验组,对照组的IgG略高于实验组,IgA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8天,对照组的IgM高于实验组,对照组的IgG略高于实验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IgA为(2.76±1.37)g/L,明显低于实验组的(3.79±1.69)g/L(t=2.063,P=0.046)。结论:部分脾动脉栓塞术能有效改善脾亢症状,调节脾脏功能,提升全身性免疫功能,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脾多肽注射液对原发性肝癌患者超声学改变及AF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肿瘤科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1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84例。对照组患者予以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脾多肽注射液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肿瘤血供情况、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外周血免疫细胞水平、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治疗后肿瘤内动脉、肿瘤周边动脉血流分级水平较低,肿瘤周边门脉血流分级水平较高,治疗后血清AFP、CA19-9、GGT、AFU水平较低,治疗后外周血NK细胞、CD4~+、CD4~+/CD8~+比值水平较高,CD8~+T淋巴细胞水平较低(P0.05);研究组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白细胞减少、发热、乏力疲劳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脾多肽注射液能够有效减少原发性肝癌患者肿瘤组织的血供,降低AFP、CA19-9、GGT、AFU水平,减轻免疫抑制,提高临床疗效,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肺结核患者血细胞结果特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为肺结核的诊断及观察预后提出新的思路。方法:对新住院肺结核患者的血常规标本400份及以上患者出院前血常规标本400份,使用MEK-6318K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分析。结果:新住院400例肺结核患者中血小板计数>300×109/L的92例,占23%。92例血小板计数升高的患者中,除9例贫血患者外,83例患者中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量都不低于参考值,但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量呈现不一致性,即针对血红蛋白量而红细胞计数偏高,体现出小红细胞少量增多,这种情况在83例中所占比例为86%。出院前400例肺结核患者血小板计数>300×109/L的5例,占1.2%。结论:由于肺结核患者大多数伴有营养不良,导致造血系统功能障碍,导致小红细胞少量增多,增多的小红细胞被血细胞分析仪计数到血小板计数里,导致血小板计数偏高。这个指标在肺结核诊断中意义很大,为肺结核的诊断探索出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CO_2气腹对老年急性阑尾炎患者术后炎症反应及免疫应激反应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1月到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老年急性阑尾炎患者13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开腹阑尾炎切除术,研究组应用CO_2气腹下腹腔镜下阑尾炎切除术,比较两组术前、术后1天、3天和5天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术后1天两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IL-10和TNF-α水平均明显升高,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1天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计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1天TNF-α和IL-10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天、5天与术后1天相比,两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IL-10和TNF-α水平均明显降低,术后3天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5天与术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天和5天研究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IL-10和TNF-α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O_2气腹能有效降低急性阑尾炎患者术后炎症反应和免疫应激反应,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复方氨基酸对肝硬化患者肝功能以及甲胎蛋白(Alpha fetal protein,AFP)、糖类抗原19-9(Carbohydrate antigen19-9,CA199)、癌胚抗原(Cancer embryo antigen,CEA)水平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消化科收治的肝硬化患者98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予以常规保肝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复方氨基酸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1周及2周后的肝功能以及AFP、CA199及CEA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的临床疗效较高(87.04%Vs 72.22%),(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一周后实验组ALT水平较低(195.37±13.42 U/L Vs 154.72±13.44 U/L)、AST水平较低(323.41±21.33 U/L Vs 233.55±21.63 U/L),TB水平较低(125.36±4.26 U/L Vs 108.16±6.45 U/L)(P0.05),治疗两周后,实验组ALT水平较低(124.28±15.84 U/L Vs 78.53±12.55U/L)、AST水平较低(147.15±13.56 U/L Vs 83.42±20.88 U/L),TB水平较低(92.82±9.64 U/L Vs 56.32±7.43)(P0.05)。结论:复方氨基酸能够影响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检测CD5L水平在肝脏疾病患者血清中的变化,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41例慢性肝炎患者、192例肝硬化患者、69例肝癌患者和136例健康对照血清CD5L水平。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肝功能指标,Spearman相关性分析用于评估CD5L与肝功能指标的关系。受试者工作曲线(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ROC)分析血清CD5L的潜在诊断价值。结果:与健康对照相比,CD5L水平在肝炎、肝硬化、肝癌患者中显著降低(P<0.01)。肝硬化患者血清CD5L水平较肝炎及肝癌患者显著降低(P<0.01)。肝硬化代偿期和失代偿期患者血清CD5L水平无显著差异。血清CD5L水平与FIB-4指数(肝纤维化评分)呈显著负相关(r=-0.2688,P=0.0001)。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在肝炎患者中,血清CD5L与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显著正相关;在肝硬化患者中,CD5L与其他肝功指标无显著相关性;在肝癌患者中,CD5L与碱性磷酸酶(ALP)显著正相关。以健康人为对照组,肝硬化患者为病例组,ROC分析显示血清CD5L的诊断特异性为85.3%,敏感性为77.1%。结论:CD5L水平在肝炎、肝硬化及肝癌患者血清中显著降低,且在肝硬化患者中最低。CD5L水平与肝纤维化评分FIB-4指数负相关,可作为监测肝纤维化进展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探究肝硬化患者的免疫功能障碍和白蛋白相关免疫、肝纤维化进展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8年8月至2021年7月在我院检查确诊为肝硬化患者90例。将其按照肝硬化的差异区分为早期肝硬化组(45例)与晚期肝硬化组(45例)。45名年龄和性别匹配的无症状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早期肝硬化组和晚期肝硬化组CD3+、CD4+、CD8+和CD20(+)均高于对照组,晚期肝硬化组高于早期肝硬化组(P<0.05);早期肝硬化组和晚期肝硬化组ALT、AST、TBIL、DBIL均高于对照组,晚期肝硬化组高于早期肝硬化组(P<0.05);早期肝硬化组和晚期肝硬化组ALB、TP、A/G、PA均低于对照组,晚期肝硬化组低于早期肝硬化组(P<0.05);早期肝硬化组和晚期肝硬化组HA、LN、PIIINP、CIV均高于对照组,晚期肝硬化组高于早期肝硬化组(P<0.05);早期肝硬化组和晚期肝硬化组的TNF-α、IL-6、TLR4和TLR9均高于对照组,晚期肝硬化组高于早期肝硬化组(P<0.05);CD3+、CD4+、CD8+、CD20+、TNF-α和IL-6与HA、LN、PNIIINP、CIV水平呈正相关,而ALB、TP、A/G和PA与HA、LN、PNIIINP、CIV水平呈负相关(P<0.05)。结论:免疫功能指标、肝功能指标浓度与四种肝纤维化标志物在联合检测可提高肝硬化诊断的可靠性和准确性,指导临床诊治,减少肝癌的发生,更好地判断疾病预后与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小檗碱对肝硬化大鼠肝脏和肠粘膜屏障的保护作用。方法:2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小檗碱干预组、肝硬化造模组、正常对照组。小檗碱干预组和肝硬化造模组予以四氯化碳联合酒精进行肝硬化造模。小檗碱干预组造模同时予以小檗碱灌胃,观察大鼠的一般情况、进食量、体重,第8周末处死全部大鼠,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内毒素(ET)水平,并取肝组织和回肠进行病理检查。结果:肝硬化造模组大鼠和小檗碱干预组大鼠进食量及体重有下降,肝硬化造模组下降大于小檗碱干预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 0.01。小檗碱干预组ALT,AST,ET水平均低于肝硬化造模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 0.01。肝脏病理观察:小檗碱干预组肝小叶结构破坏,假小叶形成,汇管区及小叶内炎症细胞浸润方面明显轻于肝硬化造模组。回盲部病理观察:小檗碱干预组的小肠绒毛缩短、变形、数量减少,上皮细胞排列紊乱方面轻于肝硬化造模组。结论:小檗碱对四氯化碳联合酒精所致的肝硬化大鼠有减轻肝损伤和保护肠粘膜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回春生治疗肝硬化双盲法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回春生是大连医学院微生态学研究室研制的活菌制剂。给肝硬化患者口服,进行临床双盲观察。结果表明,对实验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进行比较,LLT(p<0.005),A/G(p<0.05),TTT(p<0.005)两组具有显著性差异。提示双歧杆菌制剂对肝硬化患者具有辅助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微波固化在肝硬化肝癌不规则性肝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普外科2011年1月-2013年4月行不规则性肝切除肝硬化肝癌患者158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96例,女性62例,年龄32-65岁(47.7±9.4)。乙型肝炎后肝硬化58例,酒精性肝硬化21例。肝功能分级:Child-Pugh A级116例,B级42例。不规则性肝切除组(Ⅰ组)77例,微波固化+不规则性肝切除组(Ⅱ组)81例,两组在性别构成、年龄、肝炎病史、肝癌病史、门静脉高压症、AFP、PLT、Child-Pugh评分、肝功能(白蛋白、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等无显著差异(P0.05)。比较分析两组术中肝门阻断、出血量、输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肝功能恢复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情况。结果:微波固化+不规则性肝切除术组无肝门阻断,且在手术时间、出血量、补血量、补液量、住院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明显少于不规则性肝切除术组(P0.05)。而在淋巴结清扫数目、围手术期死亡率无显著差异(P0.05)。在术后1天、3天和7天时,两组在白蛋白、总胆红素、凝血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1天、3天谷丙转氨酶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7天时Ⅱ组较Ⅰ组恢复快(P0.05)。Ⅱ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Ⅰ组。结论:微波固化在不规则性肝切除术中无需行肝门阻断,具有出血少、输血少、手术时间短、术后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微波固化联合不规则性肝切除术在肝硬化肝癌中具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综合性优质护理对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5月-2015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干预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综合性优质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肝功能、Child-Pugh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AST、ALT及Child-Pugh评分均明显低于干预前,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干预前,且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S-AI及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干预前,且实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性优质护理干预能够改善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肝硬化合并结核病患者的临床特征,为该类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至2017年7月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住院的肝硬化合并结核病患者的相关资料,总结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共收治68例肝硬化合并结核病患者,其中男性50例(73.5%),女性18例(26.5%),平均年龄(59.9±13.7)岁。在所有患者中,肝硬化最常见的原因是HBV感染(46例,67.7%)和酒精(9例,13.2%)。肺结核(43例)、结核性腹膜炎(13例)、结核性胸膜炎(12例)是最常见的结核类型,此外骨关节结核、结核性脑膜炎、结核性心包炎、泌尿系结核、肠结核、淋巴结结核均可见。该类患者常见临床表现为乏力、腹胀,出现发热的患者不足半数,有盗汗表现的更为罕见。结论肝硬化患者并发结核后可使病情复杂化,增加治疗难度。此外部分患者临床表现不典型,需提高警惕,避免漏诊。  相似文献   

19.
摘要 目的:探讨亮菌口服液治疗慢性肝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肝功能和肝纤维化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1年1月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收治的96例慢性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亮菌口服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γ-GT)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透明质酸酶(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Ⅳ-C)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亮菌口服液治疗慢性肝炎患者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肝功能,减轻肝纤维化程度,且无显著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0.
Schistosomiasis remains an important public health issue. The presence and extent of liver fibrosis are associated with disease progression and prognosis. The study is aimed at exploring the value of liver stiffness measurement (LSM) by transient elastography in assessing liver fibrosis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schistosomiasis japonica. Seventy-three patients were consecutively recruited for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noninvasive parameters and histological fibrosis stages was analyzed and an area under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 (AUROC) was used to assess diagnostic efficacy. Our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LSM values of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stages of fibrosis (F1 vs. F2, F2 vs. F3 and F3 vs. F4, P < 0.01). The AUROC values of LSM in detecting significant fibrosis (F  2), advanced fibrosis (F  3) and cirrhosis (F = 4) were 0.96, 0.90, and 0.92 respectively. The optimal cut-off LSM values were 8.0 kPa, 9.5 kPa, and 18.0 kPa for significant fibrosis, advanced fibrosis and cirrhosis. Based on differences between AUROC values, LSM was proven to be superior to several serum models in detecting advanced fibrosis and cirrhosis. In conclusion, our study demonstrates that LSM is a reliable parameter for assessing risk of liver fibrosis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schistosomiasis japonic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