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人类疱疹病毒6型感染细胞免疫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蓓  姚坤 《Virologica Sinica》1998,13(3):232-236
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APAAP法及MTT法,研究了人类疱疹病毒6型(HHV6)中国南京地方株CN5感染细胞病毒抗原表达的形态学和动力学特征、CD抗原表达阳性细胞百分率的变化及PHA诱导的细胞增殖反应的改变。结果显示,CN5感染脐血单个核细胞(CBMCs)后8~12h即可在细胞内检出病毒抗原,至接种后48h,病毒抗原阳性细胞可达36%;CN5感染CBMCs和成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后可引起两者CD3阳性细胞减少、CD4阳性细胞增多,而对CD2、CD8、CD45RA阳性细胞百分率未见明显影响;CN5感染细胞裂解液对PHA诱导的PBMCs增殖反应具有抑制作用,这种抑制作用与该裂解液的蛋白浓度之间呈一剂量依赖关系,且可被HHV6抗血清所逆转。  相似文献   

2.
用丙肝病毒C+E1区真核表达质粒pcDNA-HCV/C+E1按400ug/只剂量免疫BALB/C小鼠,14周后同一剂量再加强免疫一次。加强免疫后2周,在50%PEG1450介导下将脾细胞与SP2/0小鼠骨髓瘤细胞(51)融合。实验结果融合率达54.3%(313/576)。阳性率为5.4%(17”313)。克隆化后得到6株稳定分泌抗丙肝病毒C区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这6株杂交瘤均产生IgM抗体,接种BALB/C小鼠后产生腹水的效价为164-1320(ELISA)。  相似文献   

3.
本文探讨了F1小鼠生态条件(鼠龄和免疫状态)对Friend小鼠白血病病毒(Fr.MuLV)感染的影响。利用对Fr.MuLV抗性的Fv4小鼠(含Fv4抗性基因纯合子的BALB/C小鼠)与对Fr.MuLV敏感的BALB/C小鼠交配,获得含Fv4抗性基因杂合子的F1小鼠(BALB/C×Fv4)。然后经小鼠腹腔接种Fr.MuLV病毒液进行攻击,并检查不同鼠龄和免疫状态下的F1小鼠对Fr.MuLV的敏感性,以阐明F1小鼠的鼠龄和免疫状态对Fr.MuLV感染的影响。结果表明,新生F1小鼠可发生Fr.MuLV感染,脾脏中有大量病毒增殖,并引起白血病;免疫抑制剂Fk506投与下的成年F1小鼠亦可发生Fr.MuLV的感染,脾脏中有病毒增殖,但不引起白血病;而新生或成年Fv4小鼠以及成年F1小鼠可抵抗Fr.MuLV的感染,脾脏中无病毒增殖,不发病。说明F1小鼠的鼠龄和免疫状态等生态条件可影响其对Fr.MuLV感染的敏感性,并且可影响Fv4基因抗病毒作用。  相似文献   

4.
小鼠细小病毒非结构基因转基因小鼠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有文  丛笑倩 《病毒学报》1999,15(2):114-118
为探讨小鼠细小病毒(MVM)非结构蛋白在MVM感染中的抗肿瘤作用,酶切表达质粒pULB3238获取该非结构基因,通过显微注射法接种入小鼠受精卵内制备转基因鼠。共注射受精卵720枚,选取存活受精卵225枚植入假孕小鼠输卵管,产仔14只。转基因小鼠尾部组织PCR法DNA检测证明,其中4只整合靶基因。整合转基因的4只G0代小鼠与正常C57BL/5J小鼠配种均可生产整合靶基因的小鼠。RT-PCR法mRNA  相似文献   

5.
小鼠艾滋病模型的建立及用鹿肠道病毒治疗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小鼠白血病病毒LP-BM5MuLV接种新生BALB/C小鼠,感染后4~6个月可出现与人类AIDS极为相似的病理变化和免疫缺陷的症状,包括血免疫球蛋白增高、淋巴结肿大、T辅助淋巴细胞减少和淋巴细胞转化功能降低等。通常作为小鼠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即小鼠艾滋病(MAIDS)的模型使用。本实验采用已证实具有溶瘤作用的鹿肠道病毒ECCO-18株对小鼠艾滋病进行实验性治疗,结果表明鹿肠道病毒ECCO-18可明显缓解艾滋病小鼠的淋巴结肿大和延长艾滋病小鼠的生存时间。提示鹿肠道病毒ECCO-18治疗小鼠艾滋病有效。  相似文献   

6.
灵芝多糖对人脐血LAK细胞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新  曹容华 《生物技术》1994,4(2):33-35,23
本文研究了灵芝多糖(GLP)对人脐血LAK(CB—LAK)细胞活性的影响,结果发现,单独GLP能刺激人脐血单个核细胞(CBMC)增殖,但不能诱导LAK活性,当与50u/mlrIL—2伍用时,可增殖CB—LAK细胞诱导活性,不同剂量GLP(0.5—100μg/ml)影响作用不同,以10μg/ml浓度最好.在不同浓度rIL—2(10—100u/ml)诱导CB—LAK细胞过程中加入GLP(10μg/ml),可明显提高细胞增殖能力,减少rIL—2用量。GLP亦能促进效应阶段CB—LAK细胞对Raji肿瘤靶细胞的杀伤作用(P<0.001)。由此看出,GLP具有增强CB—LAK细胞活性的作用,是一很好的生物反应调节剂(BRM),有必要进行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本实验采用超声破碎、TritonX-100处理和超速离心技术提取了鼠伤寒沙门氏菌(Salmonellatyhimurium,STM)的外膜蛋白(Outermembraneproteins,OMPs),其中脂多糖(LPS)的含量约为5%。OMPs经SDS—PAGE显示10余条蛋白带。对OMPs诱发BALB/C小鼠产生典型的迟发型变态反应(DTH)进行了检测。经腹腔免疫的BALB/C小鼠用500LD50鼠伤寒沙门氏菌(50115)攻击,100%可得到保护;用500LD50伤寒杆菌(E686)攻击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念珠状链杆菌(Streptobacilusmoniliformis,S.m.)实验感染昆明、C57BL/6J、BALB/c、ICR、NIH、DBA共6个品系小鼠,观察其对S.m.敏感性的差异。其中昆明、C57BL/6J两个品系在腹腔接种后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病理改变。昆明小鼠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为92%和80%;C57BL/6J分别是80%和12%。昆明小鼠较之C57BL/6J小鼠起病急、病情严重,多数动物死于感染的急性期。其余品系的发病率为:NIH8%、BALB/c和DBA4%,没有动物死亡;ICR在接种后无任何临床病理改变。在实验感染后临床病理改变方面,昆明小鼠和C57BL/6J小鼠间有较大不同。昆明小鼠以末梢血管淤血、四肢尾部水肿、关节炎、截瘫、腹泻为主,而C57BL/6J小鼠则以注射部位和其它部位皮下脓肿、化脓性关节炎为主。本研究提示,中国昆明小鼠对S.m.敏感性最高,可以将其作为“哨兵动物”用于实验大鼠S.m.的常规监测;不同品系小鼠不仅对实验感染S.m.的敏感性不同,而且表现出不同的临床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9.
将抗癌胚抗原(CEA)单链抗体基因插入家蚕杆状病毒转移载体pBacPAKHis, 与修饰的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BacPAKDNA共转染家蚕细胞, 经同源重组得到含有在多角体蛋白基因启动子控制下的抗CEAScFv 基因的重组病毒BmBacScFv。用重组病毒分别感染家蚕细胞和幼虫, 在两者中均得到了高效表达, 产物分子量为28kD, 前者占细胞总蛋白的6 % , 后者为0 .3 mg/ 蚕。目的基因在家蚕细胞和幼虫中表达产物经Ni2+IDASepharose6B亲和柱纯化, 前者纯度可达90% 以上, 后者纯度较低; 纯化后的融合蛋白具有CEA 结合活力, 其亲和常数分别为5 .4×108/mol·L- 1 和2.3 ×108/mol·L-1 , 略低于其亲本单抗E7B10 2.7 ×109/mol·L- 1 。  相似文献   

10.
采用荧光染料 Di B A C4(3), Fluo3/ A M 和 S N A L F Calcein/ A M 分别标记小鼠骨髓基质细胞( B M S C),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下直接监测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β( I L1β)刺激后细胞膜电位,细胞内游离 Ca2+ 浓度和胞浆 p H 的实时动态变化. 结果发现: I L1β加入测定体系后浓度依赖性地引起 B M S C 膜电位的迅速改变. 低浓度时发生去极化反应,高浓度时发生超极化反应. 非受体方式作用的 I L1β肽段 163171 对膜电位无影响. I L1β不影响细胞内 Ca2+ 的浓度和胞浆p H. 研究表明膜电位的变化为 I L1 受体后早期事件,它与细胞内 Ca2+的浓度和胞浆 p H 的调节无关.  相似文献   

11.
12.
13.
通过对6种藓类植物,即褶叶青藓(Brachythecium salebrosum(Web.et Mohr.)B.S.G.)、湿地匐灯藓(Plagiomnium acutum(Lindb.)Kop.)、侧枝匐灯藓(Plagiomnium maximoviczii(Lindb.)Kop.)、大凤尾藓(Fissidensnobilis Griff.)、大羽藓(Thuidium cymbifolium(Doz.et Molk.)B.S.G.)和大灰藓(Hypnum plumaeforme Wils.)嫩茎和老茎的石蜡切片和显微观察发现,同一藓类植株的嫩茎和老茎,茎结构稳定,不同种藓类植物茎横切面具有不同特征.植物体茎横切面形状、表层细胞的层数、细胞大小和细胞壁厚薄、皮层细胞大小和形状、中轴的有无以及比例等特征可以作为藓类植物的分科分类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