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肖冰  王越  郎兴莹  司虹  薄志坚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21,33(12):1403-1405, 1412
目的检测多重耐药伤寒沙门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及其耐药基因携带情况,为伤寒沙门菌引起的腹泻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微量肉汤稀释的方法测定大连地区临床分离的78株伤寒沙门菌对12种抗生素的敏感性;用PCR方法检测TEM型β内酰胺酶基因、catA和catB氯霉素乙酰基转移酶基因以及cmlA氯霉素外排泵蛋白基因、aac(6′)Ⅰb和aac3Ⅱ型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qacEΔ1sul1耐消毒剂和磺胺基因、多重耐药外排基因acrB等8种耐药基因。结果78株沙门菌对12种药物有不同程度耐药(1.28%~74.35%)。得到9株多重耐药菌株,其中5株检出TEM型β内酰胺酶基因;7株耐氯霉素的伤寒沙门菌菌株中,2株仅检出catA基因,1株仅检出catB基因,1株仅检出cmlA氯霉素外排泵蛋白基因,2株同时检出catA基因和cmlA氯霉素外排泵蛋白基因;2株检出aac(6′)Ⅰb基因,1株检出aac3Ⅱ型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4株检出耐消毒剂和磺胺基因qacEΔ1sul1;6株检出多重耐药外排基因acrB。结论大连地区临床分离的伤寒沙门菌存在严峻的耐药现象,多种耐药基因存在于耐药伤寒沙门菌中,可能是导致菌株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了解氨基糖苷类修饰酶、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在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中的流行情况。收集2014年12月至2015年3月厦门大学附属成功医院住院患者临床分离的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共28株,采用VIKET Compact 2全自动细菌鉴定系统进行细菌鉴定,应用纸片扩散法(K-B法)检测鲍曼不动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氨基糖苷类修饰酶、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结果显示,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除对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为21.4%外,对其他所测药物耐药率均50%,本组28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共检出5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aac(3)-Ⅰ、aac(3)-Ⅱ、aac(6')-Ⅰb、ant(3")-Ⅰ、aph(3')-Ⅰ和1种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arm A,阳性率分别为85.7%(24株)、7.14%(2株)、67.8%(19株)、92.9%(26株)、53.6%(15株)和82.1%(23株)。氨基糖苷类修饰酶、16S rRNA甲基化酶耐药基因是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对氨基糖苷类耐药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对氨基糖苷类、β-内酰胺类、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耐药情况、氨基糖苷类耐药相关基因和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存在情况以及菌株之间的亲缘性。方法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临床分离的30株铜绿假单胞菌对7种临床常用于治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抗菌药物的敏感性,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分析氨基糖苷类修饰酶、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型及其他基因型,运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对菌株样本亲缘性做聚类分析。结果30株铜绿假单胞菌对临床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率分别是奈替米星70%、妥布霉素63.3%、庆大霉素63.3%、环丙沙星53.3%、亚氨培南40%和阿米卡星13.3%,而多黏菌素B的耐药率为0。21株氨基糖苷类耐药菌株中(其中20株为多药耐药菌株),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型aac(6')-Ⅰ阳性13株(61.9%)、aac(6')-Ⅱ阳性13株(61.9%)、ant(2'')-Ⅰ阳性10株(47.6%)、ant(3'')-Ⅰ阳性9株(42.9%)、aac(3)-Ⅱ阳性1株(4.8%),另有1株菌oprD2基因缺失,未检出基因型aac(6')-Ⅰae、aph(3')-Ⅲ、aac(6')-aph(2'')和ant(4')-Ⅰ;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rmtA基因型阳性19株(90.4%)、armA基因型阳性有8株(38.1%),未检出基因型rmtC、rmtD。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分离的菌株中存在克隆传播。结论大部分测试的铜绿假单胞菌对临床常用的铜绿假单胞菌抗感染药物已产生广泛耐药,尤其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这些菌株的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常见耐药基因型检出率高,16SrRNA甲基化酶基因型rmtA和armA的检出率亦较高。30株测试菌株中存在克隆传播。  相似文献   

4.
摘要:目的 研究多重耐药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MDR-mPA)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的分布,为合理应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纸片扩散(K-B)法对临床分离的MDR-mPA进行药敏试验,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氨基糖苷类修饰酶。结果 61株MDR-mPA中共有23株检出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其中aac(3)-Ⅱ阳性12株(48%),aac(6′)-Ⅱ阳性9株(36%),aac(6′)-Ⅰ阳性3株(12%),ant(2″)-Ⅰ阳性1株(4%)。结论 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对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的耐药与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5.
食源性沙门氏菌耐药性及质粒介导喹诺酮耐药基因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机采集的638份食品样品中沙门氏菌总检出率为9.7%(n=62株),共检出16种不同的血清型,其中最常见的为鸭沙门氏菌。受试菌株对磺胺甲基异噁唑、复方新诺明、链霉素和环丙沙星的耐药率较高。16株耐环丙沙星沙门氏菌按GyrA和ParC喹诺酮耐药决定区(QRDR)不同氨基酸替代组合可分为5种突变型,其中GyrA亚基发生Ser83Phe和Asp87Gly变异,同时ParC亚基发生Ser80Arg变异为最常见的突变类型。62株食源性沙门氏菌中,qnr基因阳性的菌株共7株,占受试菌株的11.3%。qnrA和qnrS基因阳性菌株分别有2株和5株,没有菌株携带qnrB、qnrC和qnrD基因。aac(6')-Ib基因阳性菌株共有8株,其中3株经确认为携带其变体基因aac(6')-Ib-cr。结果表明,新乡市食源性沙门氏菌血清型分布呈多样性,耐药状况较为严重,并且一些菌株携带质粒介导喹诺酮耐药(PMQR)基因。  相似文献   

6.
【目的】猪链球菌(Streptococcus suis)是猪的重要病原菌,同时也是人畜共患病原。猪的扁桃体是猪链球菌主要定殖部位之一,是易感猪和人的重要传染源。因此,对屠宰场健康猪进行猪链球菌流行病学调查,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学意义。【方法】本研究自2020年至2021年,从浙江某市屠宰场采集健康猪扁桃体样品,分离鉴定猪链球菌,采用血清型特异性PCR法分型,通过耐药基因检测、药敏试验、斑马鱼毒力实验分析其耐药及致病特征。【结果】131份健康猪扁桃体样品猪链球菌阳性率为62.59%(82/131),共分离猪链球菌68株,其中16型分离率最高,占比16.18%(11/68),其次为31型(11.76%,8/68)、9型(7.35%,5/68)、3型(7.35%,5/68)等。含2种及以上血清型的扁桃体样品占15.85%(13/82)。药敏试验表明,分离株主要对林可酰胺类(100%,68/68)、大环内酯类(98.53%,67/68)、四环素类(100%,68/68)抗生素耐药,所有菌株均属于多药耐药。值得关注的是,有18株菌对青霉素耐药、3株菌对头孢噻肟耐药、2株菌对利福平耐药、11株菌对利...  相似文献   

7.
【摘 要】 目的 对临床分离的54株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E)进行耐药基因检测,分析的PAE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方法 应用MIC法和K-B法检测PAE对22种药物的耐药性,采用PCR法检测PAE的消毒剂磺胺类qac E△12 sul 1基因和外膜蛋白oprD2基因,并对阳性菌株进行序列分析。 结果 54株PAE中oprD2膜缺失、qac E△12 sul 1、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ulti-drug Resistant of Pseudomonas aeruginosa,MRPA)菌株的检出率分别为77.8%、14.8%、37.0%;20株MRPA菌株中,qac E△12 sul 1、oprD2膜缺失阳性率分别为40.0%、50.0%;54株PAE对氨苄西林和头孢唑啉完全耐药,对头孢呋辛钠、头孢呋辛酯、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均为98.1%、对多粘菌素B敏感率为100%;MRPA与非MRPA对 qac E△12 sul 1基因阳性菌株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prD2阴性和阳性菌株对亚胺培南和美洛培南的耐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耐药严重,oprD 2基因的缺失可能是亚胺培南和美洛培南耐药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背景】费格森埃希菌(Escherichia fergusonii)是与大肠杆菌同属、近源的病原菌,目前耐药性鲜有报道。【目的】对在浙江省鸡粪便中分离到的2株费格森埃希菌EFCF053和EFCF056进行耐药性检测和分析。【方法】通过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MIC测定,二代高通量测序获得全基因组序列,并通过ResFinder数据库预测获得性耐药基因。利用S1-PFGE和Southernblotting杂交进行质粒和耐药基因的确认。【结果】两种菌均对氨苄西林、庆大霉素、氟苯尼考、磺胺异噁唑、复方新诺明、四环素耐药,其中菌株EFCF056还对粘菌素、头孢噻呋、大观霉素、恩诺沙星、氧氟沙星耐药。预测到耐药基因β-内酰胺类blaTEM-1A、blaCTX-M-65、blaOXA-1、blaTEM-1B、blaCTX-M-55;氨基糖苷类aac(3)-IId、aph(3')-Ia、aph(3')-Ib、aph(6)-Id、rmtB、aac(6')-Ib-cr、aadA2;粘菌素mcr-1;喹诺酮类qnrS2、aac(6')-Ib-cr、oqxA、oqxB;磷霉素fosA3;大环内酯类mph(A);苯丙醇类catA1、floR、catB3;利福霉素ARR-3;磺胺类sul1、sul2、sul3、dfrA12、dfrA14;四环素类tet(A)。另外,含有mcr-1基因的质粒通过实验证实可发生接合转移。【结论】结果显示费格森埃希菌可能是重要耐药基因存储库,费格森埃希菌与大肠埃希菌要在抗药性流行病学中加以区分,深入研究其MIC频率分布、重要耐药基因mcr-1及ESBL等,保障临床检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的耐环丙沙星的大肠埃希菌质粒介导的喹诺酮类耐药基因的携带情况,并进行相关耐药机制的分析。方法采用VITEK-2全自动微生物检测系统鉴定细菌,用K-B法检测细菌对16种常用抗生素的敏感性,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喹诺酮类耐药基因qnrS、qnrA、qnrB、qepA和aac(6′)-Ib,并对阳性的aac(6′)-Ib结果进行测序分析。结果 30株耐环丙沙星的大肠埃希菌中,2株(6.67%)检出qepA基因,8株(26.67%)检出aac(6′)-Ib基因,经测序证实其中6株为aac(6)′-Ib-cr(20.0%)。未检出qnrS、qnrA和qnrB基因。结论对环丙沙星耐药的大肠埃希菌携带aac(6′)-Ib-cr和qepA基因,引起质粒介导的对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低水平耐药。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产志贺毒素大肠埃希菌 (Shigatoxin producingEscherichiacoli ,STEC)stx1,stx2 ,eaeA ,hlyA 4种毒力基因的分布情况 ,以及分离株对 18种抗生素的敏感性 ,采用多重PCR(multiplexPCR ,mPCR)法对分离株进行毒力基因的分子生物学鉴定 ;用WHO推荐的K B法对分离株进行抗生素的敏感性测定。产志贺毒素的大肠埃希菌共有 4 6株 ,其中 2种毒素均产生的有 2 2株 (4 7.8% ) ;单纯产生stx1的有 16株 (36 .9% ) ,stx2 的有 8株 (17.4 % ) ;4种毒力基因均存在的有 19株 (4 1.3% ) ,血清型为O15 7∶H7,而非O15 7∶H7血清型的菌株 (2 3/46 )中 ,4种毒力基因同时存在的仅有 3株 (6 .6 % ) ,但有 13株 (5 6 .9% )hlyA基因阳性。全部STEC对复方新诺明耐药 ,对链霉素耐药率为 2 8.3% ,氨苄西林为 30 .4 % ,红霉素为 6 9.6 % ,而且有 5株对至少 4种以上抗生素多重耐药 ,耐药谱为复方新诺明 链霉素 红霉素 氨苄西林。非O15 7型STEC耐药菌次为 12 2 ,而O15 7型为 6 3。可见 ,mPCR法可以快速检测STEC特征性毒力基因 ,以判定其致病性能。非O15 7型STEC对抗生素较易形成耐药性。  相似文献   

11.
12.
13.
通过对6种藓类植物,即褶叶青藓(Brachythecium salebrosum(Web.et Mohr.)B.S.G.)、湿地匐灯藓(Plagiomnium acutum(Lindb.)Kop.)、侧枝匐灯藓(Plagiomnium maximoviczii(Lindb.)Kop.)、大凤尾藓(Fissidensnobilis Griff.)、大羽藓(Thuidium cymbifolium(Doz.et Molk.)B.S.G.)和大灰藓(Hypnum plumaeforme Wils.)嫩茎和老茎的石蜡切片和显微观察发现,同一藓类植株的嫩茎和老茎,茎结构稳定,不同种藓类植物茎横切面具有不同特征.植物体茎横切面形状、表层细胞的层数、细胞大小和细胞壁厚薄、皮层细胞大小和形状、中轴的有无以及比例等特征可以作为藓类植物的分科分类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