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112株志贺菌菌群分布和药敏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本地区2001年至2005年志贺菌菌群分布及其药敏特点,以指导临床合理抗菌治疗。方法经大便培养筛选志贺菌,用生化和血清学方法鉴定菌群和血清型,采用K-B法检测病原菌耐药性。结果在112例细菌性痢疾患者中,男女比例相似,年龄分布以婴幼儿最高,临床表现不典型者较多,菌群分布以福氏志贺菌最多,F2b为优势血清型,对抗菌药物敏感性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近5年来本地区细菌性痢疾患者发病特点有年龄差异,菌群仍以福氏志贺菌为主,血清型以F2b为主,第3代头孢菌素是治疗细菌性痢疾最佳的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近3年小儿急性细菌性痢疾的临床特点、致病菌群分布以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住该院儿科的44例急性细菌性痢疾患儿为研究对象,对患儿的一般资料、症状、血常规、生化常规以及病原菌的分型以及耐药性情况的临床特点及药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小儿细菌性痢疾多流行于5~11月,以1~6岁患儿高发.病例多以普通型为主,偶有中毒型.脓血便已不是细菌性痢疾的典型表现.血液学检测白细胞增高,中性粒细胞,C反应蛋白明显增高.福氏志贺菌是主要流行菌群.志贺菌属对头孢唑啉、氨苄青霉素几乎全部耐药,对喹诺酮类以及氨基糖苷类以及头孢曲松的耐药率也较高,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派酮舒巴坦则全部敏感.结论 小儿细菌性痢疾临床表现亦趋于不典型和多样化,尽早做大便培养以明确.在治疗上应当首选含有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复方制剂.  相似文献   

3.
儿童过敏性紫癜30 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儿童过敏性紫癜〈HSP)的临床特点。方法:对30例过敏性紫癜患儿的发病特点、临床表现、预后进行分析。结果:①诱因:感染进食特殊食物、接种疫苗。②有消化道症状者中以腹痛为最常见。其中4例被误诊为急性阑尾炎、肠套叠、上消化道出血、急性细菌性痢疾。⑤有肾脏受累者挖例。其中12例同时存在消化道症状③预后:28例治愈好转,占93.33%,1例于2年后再次发病。结论:①HSP患病率有逐年升高趋势。发病诱因以感染为第一位。患者中可表现较多的肾外症状,较易发生肾功能损害,及时诊断与治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75例儿童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SSSS)的临床表现及发病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至2015年7月我院75例SSSS患儿的病历资料,探讨其临床表现、发病特点及治疗过程。结果:儿童SSSS的发病以婴幼儿为多主,农村的发病率大于城市,诱因以上呼吸道感染和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最为多见,临床分型主要为泛发性。加用头孢霉素组的触痛消失时间、红斑水疱进展停止时间和红斑消失出现脱屑时间与加青霉素组相比较均明显缩短;加用头孢霉素组的治疗时间为6.61±1.01天,与加青霉素组的7.45±1.22天相比明显缩短;病程与加青霉素组相比亦显著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SSS以婴幼儿为多发,但大儿童亦存在发病的可能。SSSS可能有明显诱因,以上呼吸道感染和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最为多见。治疗时,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至关重要,能够有效提高治疗的效率,改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急性细菌性痢疾的后期治疗,以达到减少复发病例,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方法治疗组使用双歧三联活菌胶囊对急性细菌性痢疾患者急性中毒症状控制后进行单盲法随机分组疗效进行分析,对照组使用泰利必妥片,2组用药方法、观察内容及随访时间均相同。结果双歧三联活菌胶囊组有效率达到97.83%,无任何毒副作用;而对照组有效率仅为80%,其中20%副作用较明显,而且经卡方检验,P<0.01,2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结论双歧三联活菌胶囊为众多微生态制剂中的一种,其作为急性细菌性痢疾或其他细菌感染的腹泻性疾病的后期治疗药物,疗效肯定,可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正>急性传染病的发病机制和免疫发生的研究不仅对流行病学,且对今后改进对该疾病的诊断、预防和治疗都有重要意义。发病机制与免疫应答力及其表现的紧密结合,必将创立“发病免疫学”,以作为“传染过程”理论的一个基本部分。该原则性论点完全适用于给世界各国卫生保健工作造成严重问题的细菌性痢疾。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治疗效果,并对预后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3月~2011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6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使用SPSS12.0进行统计分析,并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采用以PEEP为主的综合治疗,并联合使用血必净注射液和乌司他丁,治疗ARDS病死率为26.8%;预后影响因素中ARDS并发MODS、APACHEⅡ评分和发病至接受治疗时间具有显著意义。结论:该治疗方法病死率较低,效果良好;ARDS并发并发MODS、APACHEⅡ评分和发病至接受治疗时间是影响ARDS患者的病死预后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研究蒙药巴特日-7在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方法本组选取了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细菌性痢疾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观察组采取蒙药巴特日-7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诺氟沙星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在疗效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但使用蒙药巴特日-7的观察组患者止泻的时间要明显的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蒙药巴特日-7在治疗急性细菌性的痢疾方面可以获得比较好的临床效果,可以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9.
曹海丹  李腾庆 《蛇志》2010,22(1):28-31
目的探讨伴血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EOS)增高的腹痛病因、诊断、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31例伴血EOS增高的腹痛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特殊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总结伴血EOS增高的腹痛病因及治疗方法。结果伴血EOS升高的腹痛的病因以寄生虫、变态反应性疾病为主,此外亦有可能为嗜酸性胃肠炎(Eosinophilic Gastroenteritis,EG)、恶性肿瘤、药物所致,少见病因为炎症性肠病、慢性胰腺炎、特发性嗜酸性细胞增多症(Idiopathic Hypereosinophilic Syndrome,HES)等。大部分EOS升高的腹痛以治疗原发病为主,EG及HES以激素治疗为主。结论伴血EOS升高的腹痛病因多样,大部分病因治疗原发病后EOS可自行下降,EG及HES以激素治疗效果好,作用迅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胃间质瘤(GST)的诊断和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4月至2006年3月近6年收治的1I例胃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手术治疗方式及病理结果.结果:临床以消化道出血、腹部肿块表现为主,症状无特异性,所有病例术前均行胃镜及CT检查,均行手术治疗,其中6例行肿瘤楔形切除,5例行胃大部切除术,病理诊断良性5例(45.5%)交界性1例(9%),恶性5例(45.5%).随访时间3个月至5年,死亡1例,死于腹腔广泛转移.结论:胃间质瘤缺乏特异的临床表现,术前诊断困难,胃镜和CT可发现病变,诊断以病理诊断为准,其中免疫组化结果为重要诊断依据,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