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干扰素对慢性乙肝患者CD25的诱导及其对PBMC内的HBV-DNA的抗病毒作用.方法 将94例慢性乙肝患者分为A(48例)、B(46例)两组,分别采用IFN-α2b和常规治疗2个疗程.应用生物素-链霉亲和素(biotin-streptavidin,BSA)法检测治疗前后的及PHA体外诱导后的患者PBMC的CD...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I b型慢性丙肝患者血清IL-10、IL-12水平与HCV-RNA载量的关系,探讨难治性丙肝的免疫发病机制。方法:选取HCV-RNA阳性的I b型慢性丙肝患者48例,依据病毒载量将其分为三个组,低病毒载量组(1.0*103IU/mL1.0*106IU/mL)13例,另选HCV-RNA阴性的慢性HCV感染者15例,健康献血员15例作为对照组;应用ELISA法检测所有研究对象的血清IL-10、IL-12水平。结果:慢性丙肝患者外周血IL-10水平显著高于健康献血员(P=0.003),IL-12水平低于健康献血员(P=0.045);随着HCV-RNA载量的升高,HCV-RNA阳性的I b型慢性患者外周血IL-10水平逐渐升高,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8.65,P=0.000);血清HCV-RNA载量与血清IL-10水平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0.71,P=0.000),与血清IL-12水平无相关性(P=0.479)。结论:慢性HCV感染者与患者的细胞免疫均倾向于TH2型;I b型慢性丙肝患者外周血IL-10水平与HCV-RNA病毒载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抗-HCV和HCV-RNA的联合检测在丙型肝炎确诊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抗-HCV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HCV-RNA。结果:在急性丙型肝炎组中抗-HCV和HCV-RNA同时阳性所占百分率(29.8%)显著低于慢性丙型肝炎患者(62.3%)(P<0.05);抗-HCV阴性和HCV-RNA阳性在急性丙型肝炎组所占百分率(58.3%)显著高于慢性丙型肝炎患者(24.6%)(P<0.05);经相关性分析,ALT含量与HCV-RNA含量呈正相关性(r=0.725,P<0.05)。结论:临床抗-HCV和HCV-RNA的联合检测有助于丙型肝炎的早期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膜白介素 - 2受体 m IL- 2 R,(CD2 5 )表达在肺结核病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用生物素 -链霉亲和素 (BSA)法检测肺结核、支气管肺炎患者 T细胞亚群及植物血凝素 (PHA)诱导前后 CD2 5表达水平。结果 :支气管肺炎患者 CD+ 3、CD+ 4、CD+ 8水平分别为 (6 2 .32±6 .34) %、(47.5 2± 7.16 ) %、(32 .12± 6 .5 5 ) % ,CD+ 4/ CD+ 8比值为 1.5 2± 0 .4 3,PHA诱导前后 CD2 5水平分别为 (4.5 6± 1.5 2 ) %、(35 .12± 7.2 1) %。空洞型肺结核 CD+ 3、CD+ 4、CD+ 8、CD+ 4/ CD+ 8水平分别为 (41.13±5 .2 5 ) %、(43.38± 5 .15 ) %、(36 .2 5± 3.4 6 ) %和 1.15± 0 .2 1,非空洞型肺结核 CD+ 3、CD+ 4、CD+ 8、CD+ 4/ CD+ 8水平分别为 (46 .2 9± 5 .6 0 ) %、(47.2 1± 4 .86 ) %、(32 .36± 4 .0 3) %、1.4 6± 0 .2 5 ,相互比较 CD+ 3、CD+ 3/CD+ 8差异均有显著性 (P<0 .0 1和 P<0 .0 5 )。空洞型肺结核与非空洞型肺结核患者 PHA诱导前后 CD2 5水平分别为 (2 .13± 1.14 ) %、(2 7.2 5± 3.5 0 ) %和 (3.4 3± 1.35 ) %、(31.14± 4 .11) % ,两者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 (P<0 .0 1)。结论 :肺结核病患者体内存在明显的细胞免疫功能紊乱 ,主要表现为 CD2 5表达水平降  相似文献   

5.
摘要目的:观察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 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功能及B7-H1 的影响,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逃 逸的的机制。方法:慢性乙型肝炎患者31例,给予聚乙二醇干扰素琢-2a180 μg 抗病毒治疗52周,分别于0、12、26、52周检测肝功 能、HBV-DNA;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mDC表面HLA-DR、CD80、CD86、CD83、CD1a、B7-H1 水平。根据患者HBV-DNA 水平, 将患者分为应答组(A 组)、非应答组(B 组),10 例健康志愿者作正常对照组(C 组)。结果:慢性乙肝患者的树突状细胞膜表面分 子HLA-DR、CD80、CD86、CD83、CD1a 的表达均降低。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 治疗后应答组膜表面分子HLA-DR、CD80、CD86、 CD83、CD1a 的表达高于非应答组65.3± 6.2 %vs 44.2± 5.5 %,67.2± 7.4%vs 37.3± 7.2 %,68.4± 3.6 %vs 42.5± 7.3 %,65.6± 6.8 %vs 43.2± 3.9 %, 49.4± 9.5 %vs 37.5± 7.9 %,(P <0.05)。应答组B7-H1 表达水平较治疗前下降,非应答组B7-H1 水平无明显变 化12.73± 3.8%vs 25.24± 2.92 %,(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树突状细胞功能低下,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 治疗可以提高 树突状细胞功能,降低B7-H1 表达,促进HBV-DNA 的清除。树突状细胞功能低下及B7-H1 高表达是乙型肝炎病毒免疫逃逸的 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核酸纯化柱提取核酸定量检测血浆标本中丙型肝炎病毒核糖核酸(HCV-RNA)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2013年8-11月期间我院600例抗-HCV阳性丙肝患者的样本,按随机字数表法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300例,分别采用核酸纯化柱和酚-氯仿提取法检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技术定量检测两组HCV-RNA水平。结果:研究组检测阳性率为87.67%(263/300),显著高于和对照组的54.0%(162/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2.296,P=0.000);两组HCV-RNA检测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1.721,P=0.067)。结论:核酸柱提法定量检测血浆HCV-RNA操作简单、快速,分离效率高,容易掌握,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慢性乙型肝炎( CHB) 患者的干扰素( IFN) 抗病毒疗效受病毒自身和宿主等因素的影响, 而宿主的细胞免疫状态是IFN应答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采用检测IFN治疗前基线时细胞免疫因子的方法, 探讨治疗前细胞免疫状态对病毒学应答的影响。乙型肝炎e 抗原( HBeAg) 阳性CHB 患者19 例, 其中男性14 例, 采用聚乙二醇IFN-α2a 180 μg 皮下注射, 每周1 次, 疗程48 周, 停药后观察24 周。基线时检测CD3 + 、CD4 + 、CD8 + 、CD4 + /CD8 + 、自然杀伤( NK) 细胞、CD3 + /CD25 + 、CD8 + /CD28 + 、淋巴细胞转化试验( LTT) 以及肿瘤坏死因子( TNF) 、IFN-γ等细胞因子; 同时观察血清转氨酶、病毒载量、e 抗原等指标以判断疗效。所有病例治疗前、后进行肝组织学检查。按治疗终点( EOT) 和随访终点( EOF) 的应答或无应答分组比较基线时细胞免疫指标的差异。结果发现, 在EOT 时有15 例应答, 4 例无应答, 2 组间基线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 平均值分别为179. 73 ±120. 31 和101. 75 ±16. 88, 有显著差异( P = 0. 035) ; 同时CD8 + /CD28 + 有显著差异( P = 0. 019) 。EOF时7 例应答, 12 例无应答, 基线时LTT 在应答组和无应答组的结果分别为1 5895. 43 ±5 895. 65 和13 792. 08 ±2 084. 56, 有极显著差异( P = 0. 003) 。基线时的CD4 + 和CD3 + /CD25 + 在HBeAg 血清转换组与无转换组间有显著差异, 分别为43. 84∶32. 08 和2. 91∶1. 70, P 值分别为0. 038 和0. 035。EOF 时肝组织学炎症程度分级应答组与无应答组相比有明显改善( P = 0. 003 5) 。结果提示, CHB 患者IFN治疗前细胞免疫状态可能影响抗病毒疗效, 但需扩大样本做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8.
隐孢子虫感染与患者免疫功能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隐孢子虫感染与细胞免疫功能的关系。方法 :采用生物素 -链霉亲和素 ( BSA)和EL ISA法对卵囊阳性患者分别进行 T细胞亚群、膜白细胞介素 - 2受体 ( m IL - 2 R)和血清特异性 Ig G、Ig M检测。结果 :隐孢子虫卵囊阳性者 CD+3、CD+4、CD+8和 CD+4/ CD+8阳性百分率分别为 ( 6 5 .83± 6 .5 5 ) %、( 4 3.5 5± 6 .10 ) %、( 2 8.4 3± 4 .32 ) %和 1.5 8± 0 .32 ) % ,静息期与诱导期 m IL- 2 R表达水平分别为 ( 2 .92±1.0 6 ) %和 ( 33.4 5± 2 .31) % ;隐孢子虫卵囊阴性者 CD+3、CD+4、CD+8和 CD+4/ CD+8阳性百分率分别为( 5 5 .87± 7.2 3) %、( 39.2 6± 6 .4 3) %、( 30 .0 4± 5 .6 7) %和 ( 1.36± 0 .4 1) % ,静息期与诱导期 m IL- 2 R表达水平分别为 ( 4 .31± 1.4 7) %和 ( 35 .4 1± 3.12 ) % ,两者相比 ,差异有显著性 ( P<0 .0 5~ P<0 .0 1)。隐孢子虫特异性抗体 Ig G、Ig M、Ig G + Ig M阳性率分别为 6 3.4 1% ( 2 6 / 4 1)、17.0 7% ( 7/ 4 1)、19.5 1% ( 8/ 4 1) ,隐孢子虫感染后的体液免疫以 Ig G为最多见。结论 :隐孢子虫感染以细胞免疫为主 ,体液免疫在隐孢子虫感染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隐孢子虫感染者体内存在一定程度细胞免疫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丙种球蛋白联合地屈孕酮治疗复发性流产的效果及对患者免疫功能和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82例复发性流产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单纯口服地屈孕酮,每次10 mg,每天2次;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500 mg/(kg·d)。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清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以及白介素-10(IL-10)水平,CD4~+/CD8~+、CD8~+以及CD4~+及保胎成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治愈14例,有效18例,无效9例,治疗有效率为78.05%(32/41),明显高于对照组[60.98%(25/41)](P0.05);两组治疗后的血清TNF-α、CD8~+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血清IL-6、IL-10、CD4~+/CD8~+以及CD4~+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血清TNF-α、CD8~+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IL-6、IL-10、CD4~+/CD8~+以及CD4~+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保胎成功率为82.93%(34/41),明显高于对照组[31.71%(13/41)](P0.05)。结论:丙种球蛋白联合地屈孕酮可以有效增强复发性流产患者体内的免疫功能,减少调节炎症因子的表达,提高保胎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喀什地区维吾尔族和汉族丙肝患者的实验室检查特征,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424例丙肝患者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抗-HCV,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丙肝RNA,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FER、CA125、CA199,采用酶法检测GGT,ALT,AST.结果:维吾尔族丙肝患者HCVRNA的阳性率65.25%明显高于汉族患者54.26%,且维吾尔族丙肝患者血清FER(476.35± 120.50)和GGT(71.22± 21.84)水平均高于汉族患者FER(333.44-105.71)、GGT(55.63± 15.1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民族患者间抗-HCV阳性率、CAl25、CA199、ALT、AST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喀什地区维吾尔族和汉族丙肝患者不同,维吾尔族丙肝患者HCVRNA阳性率、FER、GGT水平均高于汉族患者,本研究提示维吾尔族丙肝患者可能肝细胞损害较重,更易发展为肝癌,临床应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恩替卡韦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TNT-α,CEA水平及临床疗效的影响研究。方法:选取我院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39例,随机分为实验组(20例)和对照组(19例)。对照组予拉米夫定治疗,实验组予恩替卡韦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TNF-α,CEA及肝功能水平变化以及HBV DNA转阴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5.0%)高于对照组(7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ALT,AST及TNF-α水平均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患者治疗后血清ALT,AST及TNF-α水平均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患者HBV DNA转阴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肝病毒性肝炎的临床效果较好,能够降低TNT-α水平,提高HBV DNA转阴率,改善患者肝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不同肝病变组织中CD34、CD31、Ki-67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正常肝组织、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细胞肝癌组织及肝转移腺癌中CD34、CD31、Ki-67不同表达,寻找有助于鉴别不同性质病变的生物学标记物.方法正常肝及病变肝组织标本共104例;其中,正常肝组织10例;慢生C型肝炎组织73例;肝硬化组织7例;肝细胞肝癌7例;结肠癌肝转移5例;乳腺癌肝转移2例.73例慢性C型肝炎组织全部为肝穿活检标本,其余组织均为手术切除标本.所有病例标本分别行CD34、CD31、Ki-67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半定量评分系统评价染色结果.统计学分析结果数据.结果在非肿瘤组织,抗CD34阳性染色主要存在于汇管区,亦可见于汇管区周围的肝实质内血窦.阳性染色内皮细胞呈点状、线状、半环状及环状,散在或簇状分布.肿瘤组织内抗CD34阳性染色特征与非肿瘤组织相似,阳性染色血管在肿瘤组织内散布分布.CD34指数在各病变组中的表达排列顺序依次为:肝细胞肝癌>乳腺癌肝转移>结肠癌肝转移>肝硬化>慢性C型肝炎>正常肝组织,从正常肝组织至慢性肝炎至肝细胞肝癌,CD34表达明显增强.组织中,抗CD31阳性染色分布、定位、形态特征与CD34相似.CD31在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细胞肝癌、结肠癌肝转移及乳腺癌肝转移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8%(5/73)、100%(7/7)、100%(7/7)、100%(5/5)、100%(2/2);肝癌组织中CD31染色强度明显大于非癌组织中,组间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Ki-67阳性染色细胞呈棕黄色核着色,散在分布于肝实质内.阳性染色细胞无形态特殊性,亦无分布上的特殊性.Ki-67在各病变组间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4.4%(47/73)、28.6%(2/7)、100%(7/7)、100%(5/5)、100%(2/2),其中以在结肠癌肝转移组织中表达最明显;组间比较具有非常显著差异(P<0.05).在正常肝脏、慢性C型肝炎、肝硬化、肝细胞肝癌CD34、CD31、Ki-67三种生物学标记物在同一标本同时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0%(0/0)、4.1%(3/73)、28.6%(2/7)、100%(7/7),CD34、CD31、Ki-67其中任两种同时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0%(0/10)、63.0%(46/73)、100%(7/7)、100%(7/7).结论 CD34是慢性肝病、肝癌临床病理评价的指标之一,CD34与CD31、Ki-67同时分析有助于建立可靠的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HA纳米颗粒载体介导转染hGM-CSF基因的HepG2细胞疫苗体外抗肿瘤效应,为hGM-CSF基因修饰的HepG2细胞疫苗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HA纳米颗粒载体介导hGM-CSF基因转染HepG2细胞制备转GMCSF基因的HepG2细胞疫苗。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人PBMC,体外诱导人PBMC。WST-1法测定PBMC的增殖活性及对HepG2细胞的杀伤效应,流式细胞术分析CD4+和CD8+的阳性表达率,ELISA法测定INF-γ的分泌。结果:WST-1结果显示,转基因HepG2组疫苗能诱导PBMC增殖,其增殖率优于野生型疫苗(p<0.05);其诱导的PBMC对HepG2的杀伤率高于各野生型疫苗组和各空白对照组(p<0.05)。FCM结果显示,转基因HepG2疫苗组PBMC中CD4+和CD8+阳性表达率均高于各野生型疫苗组和各空白对照组(p<0.05)。ELISA结果显示,转基因组PBMC培养上清中IFN-γ含量为1989.76±254.21pg/ml,高于各野生型疫苗组和各空白对照组(p<0.05)。结论:HA纳米颗粒载体介导转染hGM-CSF基因能增加HepG2细胞疫苗的免疫原性,转hGM-CSF基因HepG2细胞疫苗可有效诱导PBMC增殖、分化,增加INF-γ的分泌,提高其对HepG2细胞的杀伤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用小剂量人白细胞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及病毒携带者20例,疗程3个月,HB_sAg 滴度几何平均值从治疗前1∶97.01±3.74下降为1∶11.5±3.28,P<0.001,有极显著意义,其中 HB_sAg 转阴13例占65%;HB_eAg 阳性7例治疗后6例转阴占85.7%;HB_cAg 阳性3例治疗后都转阴占100%。对照组(聚肌胞)20例治疗前后,3个抗原改变不显著,其结果表明,小剂量人白细胞干扰素治疗乙型肝炎有初步效果。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探讨化脓性牙髓炎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分化抗原-14 (CD14)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110例化脓性牙髓炎患者为研究组,其中急性化脓性牙髓炎患者59例(急性组),慢性化脓性牙髓炎患者51例(慢性组),另选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检查的健康受试者50例为对照组。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对照组体检时、研究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CRP、IL-6、TNF-α及CD14水平。Pearson相关性分析化脓性牙髓炎患者治疗前血清CRP、IL-6、TNF-α与CD14水平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前血清CRP、IL-6、TNF-α、CD14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体检时各项指标水平,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CRP、IL-6、TNF-α、CD14水平均高于慢性组患者(P<0.05);急性组、慢性组患者治疗后血清CRP、IL-6、TNF-α、CD14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化脓性牙髓炎患者治疗前血清CRP、IL-6、TNF-α与CD14水平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化脓性牙髓炎患者血清CRP、IL-6、TNF-α及CD14均呈现高表达,可能参与了化脓性牙髓炎的发生、发展过程,经牙髓根管治疗后上述指标水平均降低,且CD14与血清CRP、IL-6、TNF-?琢呈正相关,可能作为评估化脓性牙髓炎病情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血清中 CD83(soluble CD 83,sCD 83)和多种自身抗体的表达水平,并探讨其相互关系.方法:ELISA 检测患者可溶性 CD 83 和AnuA的表达,应用间接免疫荧光的方法检测抗cmDNA 抗体,应用乳凝法检测血清中的DNP,采用胶体金标记和快速膜渗滤技术测定血清中的抗 dsDNA 抗体.结果:对照组患者血清中可溶性 CD83 的表达为(0.26±0.10)ng/ml,实验组患者血清中可溶性 CD83 的表达为(5.56±0.72)ng/mI.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血清中可溶性CD 83的平均浓度明显升高.在抗dsDNA抗体阴性的 51 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 AnuA 的阳性率明显高于抗DNP 抗体和抗 cmDNA 抗体,同样在抗 DNP 抗体阴性的 58 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 AnuA 的阳性率明显高于 dsDNA 抗体和抗 cmDNA 抗体.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可溶性 CD83 的水平(<2.68 ng/ml)与各种自身抗体(抗 dsDNA 抗体、AnuA、抗DNP抗体和抗 cmDNA 抗体) 水平的相关系数分别为(r=0.542,0.613,0.489和0.367).具有高水平可溶性CD83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 ≥2.68 ng/ml),与各种自身抗体(抗dsDNA抗体,AnuA,抗 DNP 抗体和抗cmDNA 抗体)水平的相关系数分别为(r=0.711,P<0.05)、(r=0.845,P<0.01)、(r=0.862,P<0.01)和(r=0.724,P<0.051).结论:可溶性CD83通过活化DC细胞并激活补体系统,参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发生发展,联合可溶性 CD83 和多种自身抗体的检测,能更明确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有利于 SLE 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直接用可溶性Jagged-1/Fc嵌合蛋白(Jagged-1/Fc)在体外诱导小鼠淋巴结细胞向CD4 CD25 T细胞分化.通过荧光标记单克隆抗体染色结合流式细胞术,观察不同剂量Jagged-1/Fc在不同时间对淋巴结细胞向CD4 CD25 T细胞分化的影响,观察Jagged-1/Fc诱导T细胞内细胞因子的变化;藉ELISA法检测Jagged-1/Fc诱导分化的T细胞分泌TGF-β1、IL-4和IL-10的水平.结果显示,超过500.0μg/L剂量的Jagged-1/Fc使CD4 CD25 T细胞百分比明显增高,诱导时间需要4~6天,抗Jagged-1单抗能抵消Jagged-1/Fc的诱导作用,用DAPT阻断Notch信号通路的活化也能抑制Jagged-1/Fc的诱导作用,Jagged-1/Fc诱导分化的T细胞培养上清中IL-4和IL-10的水平明显增高,TGF-β1无明显变化,胞内IL-4,IL-10,IL-2和TNF-α的水平也呈增高趋势.上述结果表明,可溶性Jagged-1/Fc嵌合蛋白在体外可诱导小鼠淋巴结细胞向CD4 CD25 调节性T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慢性丙型肝炎(HCV)患者CD4+CD25+Treg细胞对外周血树突状细胞的作用。方法对35例HCV患者和35例健康对照各抽取外周血,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采用特异性免疫磁珠分选获得CD4+CD25+Treg细胞,并体外诱导培养获得树突状细胞(DCs);将CD4+CD25+Treg细胞与DC共培养5d后,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DC表面标志CD83、CD80、HLADR的表达,同时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上清液中IL-10和TGF-β含量。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HCV患者CD83、CD80和HLA-DR的表达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CV组患者CD4+CD25+Treg分泌IL-10和TGF-β的水平均高于健康组(P0.01)。结论 HCV患者外周血Treg细胞能够抑制DC的成熟,细胞因子参与了免疫应答的调节。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α-干扰素针肌肉注射协同重组干扰素α-2b栓治疗高危型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方法选择妇产科门诊治疗宫颈高危型HPV感染患者68例,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34例。两组患者均于月经结束后3 d予以重组干扰素α-2b栓阴道内放置,1枚/晚,连用10 d,下次月经后开始下一个疗程,连用3个疗程。联合组患者在此基础上予以α-干扰素1 000 000U肌内注射,1次/隔天,连用10d,下次月经后开始下一个疗程,连用3个疗程。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比较治疗后随访半年和1年后HPV的转阴率。结果治疗3个疗程后,联合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94.12%)明显优于对照组(76.47%)(χ2=4.22,P0.05)。对照组和联合组治疗中分别出现不良反应4例和10例,症状均较轻微,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24,P0.05)。治疗后随访半年和1年后,联合组的HPV的转阴率分别为96.88%和90.63%,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08%和65.38%(χ2=4.98或5.57,P0.05)。结论α-干扰素针肌肉注射协同重组干扰素α-2b栓治疗高危型HPV感染的临床效果较显著,安全性较佳,且其中远期临床效果亦较佳,能更有效提高HPV的转阴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检测活动性狼疮肾炎(LN)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钙调神经磷酸酶(calcineurin,CaN)活性及其与PBMC CD40L表达的关系.方法:体外培养活动性LN患者PBMC,应用发色底物法检测胞浆CaN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CD40L的表达.结果:①在单纯培养情况下,正常对照组和LN组PBMC均出现一定量CaN活化,活动性LN组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46.08±5.58 nrmmol/mg pro vs 8.81±3.61nmol/mg pro,P<0.01);在PMA Ionomycin刺激下,各组CaN活性均升高,活动性LN组CaN活性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69.34±12.59 nmol/mg provs 37.12±11.57 hmol/mg pro,P<0.01);②LN患者PBMC在单纯培养和PMA Ionomycin刺激时CD40L蛋白和mRNA表达均显著高于相应的对照组(P<0.01);③在单纯培养和PMA Ionomycin刺激时,FK506对LNPBMC表达CD40L蛋白和mRNA均有显著抑制作用(P<0.01).结论:LN患者PBMC存在CaN过度活化;LN患者PBMC高效表达CD40L与其CaN过度活化密切相关,通过阻断CaN活化可调控CD40-CD40L共刺激信号途径的活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