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8 毫秒
1.
目的:对经皮椎间孔镜治疗向上脱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及安全性进行探讨。方法:选择2012年3月~2014年3月在我科诊治的单纯向上脱出型单间隙腰椎间盘突出症26例,均被给于椎间孔镜下椎间盘髓核摘除并减压手术。结果:将手术前后疼痛及麻木的感觉对比,疗效分为术前VAS(5.79±0.37)分,术后1周为(0.9±0.56)分,术后6个月(0.5±0.67)分,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并减压术治疗向下脱出型椎间盘突出症的破坏性小,安全性高,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和比较经皮椎间孔镜与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2014年我院收治的明确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并行经皮椎间孔镜或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患者192例,其中118例给予经皮椎间孔镜治疗(PELD组),74例给予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对照)。结合随访资料,评价并比较两组患者在术前后的VAS疼痛评分、Mac Nab疗效、Lehmann腰椎功能评分及住院时间、费用、手术出血量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术后疼痛评分、Lehmann腰椎功能评分、Mac Nab疗效、总费用、手术时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PELD组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并发症的发生率均较对照组降低或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技术作为一种新型微创脊柱外科技术,能够在保证良好疗效的前提下,明显减少出血及并发症,在临床工作中可以进一步的开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O型臂引导下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77例采用侧入路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ore,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估术后疼痛、功能改善等。结果:患者术前VAS7.5±1.2,ODI(%)62.7±16.0,术后6个月VAS1.6±1.9,ODI(%)32.1±24.3,治疗效果明显,且无严重并发症,少数短期并发症可恢复。结论:O型臂引导下经皮椎间孔镜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和比较经皮椎间孔镜(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PTED)与Mast Quadrant通道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至2015年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单节段LDH患者90例,其中接受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突出髓核摘除术(PTED)患者58例,接受Mast Quadrant通道系统下腰椎间盘切除术患者32例,按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PTED组与Quadrant组。结合随访资料,评价并比较两组病例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并发症发生情况。手术效果按照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0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和改良Mac Nab标准进行评定。结果:椎间孔镜组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并发症发生率、术后1天、7天腰痛VAS评分及ODI均优于Quadrant组(P0.05);椎间孔镜组手术时间长于Quadrant组(P0.05);两组术后腿痛VAS评分、手术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与Mast Quadrant通道技术均能有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和禁忌症的前提下,经皮椎间孔镜手术能够明显减少出血及并发症,是一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理想的微创手术方式,但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对椎间盘突出患者肌酸激酶(CK)、C反应蛋白(CRP)及腰椎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0月-2018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0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采用抽签法分为椎间孔镜组(n=45)和后路切开组(n=45)。对照组给予后路切开髓核摘除手术治疗,观察组给予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CK、CRP、腰椎功能、视觉模拟(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变化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椎间孔镜组手术时间较后路切开组更长,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时间及住院时间较后路切开组更低(P<0.05);手术前,两组CK、CRP检测结果无差异;手术后,两组CK、CRP均随着时间的延长均呈上升趋势,且椎间孔镜组上升较后路切开组低(P<0.05);手术前,两组腰椎功能检测结果无差异;手术后,两组腰椎曲度、直腿抬高试验均随着时间的延长均呈上升趋势,且椎间孔镜组上升更为明显(P<0.05);手术前,两组VAS、ODI评分评定结果无差异;手术后,两组VAS、ODI评分均随着时间的推移均呈下降趋势,且椎间孔镜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手术后,与后路切开组24.44%(11/45)进行比较,椎间孔镜组4.44%(2/45)显著降低(P<0.05)。结论: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应用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CK、CRP及腰椎功能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疗效,分析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院于2017年2月~2019年12月期间收治的LDH患者230例,均给予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观察其疗效、不同时间点视觉疼痛模拟评分量表(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及并发症。记录LDH术后复发(PRLDH)率。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RLDH的影响因素。结果:230例LDH患者采用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后,优69例,良117例,可34例,差10例,优良率为80.87%(186/230)。LDH患者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VAS、ODI评分均较术前降低,且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VAS、ODI评分呈降低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DH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22%(12/230)。发生PRLDH的患者为29例,复发率为12.61%(29/230)。单因素分析显示,PRLDH与年龄、吸烟、体质量指数、糖尿病、髓核突出/脱出、病程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吸烟、体质量指数≥24kg/m2、糖尿病、髓核突出/脱出、病程≥6个月均是PRLDH复发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用于LDH的治疗,疗效稳定,可较好的促进患者疼痛症状的改善,加快腰椎功能的恢复,但术后复发问题需得到重视,年龄≥60岁、吸烟、体质量指数≥24kg/m2、糖尿病、髓核突出/脱出、病程≥6个月均是PRLDH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皮侧路椎间孔镜下椎间盘髓核摘除术(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PTED)与后路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fenestration decompression,F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在我院治疗确诊为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80例,其中经皮椎间孔镜治疗(PTED组)37例,椎间开窗髓核摘除术(FD组)43例,记录两组患者术中透视次数、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及住院时间,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进行随访,评估两种手术方式治疗效果。结果:PTED组在手术切口长度(7.91±0.69 mm VS 64.09±9.90 mm)、术中出血量(9.77±2.36 mL VS 64.16±16.95 mL)、术后卧床时间(6.31±2.31 h VS 81.55±77.93 h)及住院时间(3.79±1.14 d VS 8.65±2.27-d)的比较上优于FD组,差异性均有统计学意义;FD组较PTED组在手术时间更短(58.23±9.98 min VS 88.00±10.82 min)、术中透视次数更少(2.74±0.90次VS 16.54±3.10次),差异性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VAS、ODI评分术后与术前比较,均有明显地改善,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t=1.06,P=0.00)。末次随访Macnab标准疗效评分,PTED组优良率为83.78-%,FD组优良率为79.0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874P=0.918)。结论:PTED和FD两种手术方式均能有效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PTED手术方式具有手术切口小、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卧床及住院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及恢复快等优点。FD具有X射线辐射小,手术时间更短,学习曲线短、更易掌握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9月-2014年9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3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将所选研究对象分为椎间孔镜组(47例)和腰椎间盘切除组(46例)。椎间孔镜组患者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切除组患者采用显微内镜下后路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以及住院时间等,分别于手术前后采用主诉疼痛分级法(VRS)和视觉模拟法(VAS)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椎间孔镜组患者手术时间为(63.54±12.28)min、术中出血量为(10.39±2.91)m L、切口长度为(0.84±0.13)cm、住院时间为(6.25±1.48)d;腰椎间盘切除组患者手术时间为(58.82±10.47)min、术中出血量为(81.56±20.48)m L、切口长度为(1.92±0.35)cm、住院时间为(9.94±1.65)d;与腰椎间盘切除组比较,椎间孔镜组患者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量少、手术切口小、住院时间短,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VRS及VAS评分均显著低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间孔镜组术后VRS及VAS评分均显著低于腰椎间盘切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间孔镜组患者手术优良率(72.34%)显著高于腰椎间盘切除组(56.5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显著,不仅能够改善患者关节疼痛症状,而且手术对患者机体创伤小,有利于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 PLDD)和经皮颈椎间盘等离子消融术治疗单节段突出的神经根型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2007年6月至2011年5月的颈椎间盘突出症住院患者36例.其中PLDD治疗17例(A组),等离子消融治疗19例(B组).根据VAS评分和JOA评分,评价术前和术后一月内的疗效,同时记录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结果:所有病例均成功穿刺并完成随访.两组手术后一月内各观察点的VAS评分和JOA评分均明显优于术前(P<0.05),其中B组患者术后3d和7d的VAS评分低于A组(P<0.05),而两组间术后JOA评分无明显差异.两组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与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相比,经皮椎间盘等离子消融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症状消失更快.  相似文献   

10.
林泓怡  林建  王净蒙  韩影 《生物磁学》2011,(Z1):4675-4677
目的:比较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PLDD)和经皮颈椎间盘等离子消融术治疗单节段突出的神经根型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2007年6月至2011年5月的颈椎间盘突出症住院患者36例。其中PLDD治疗17例(A组),等离子消融治疗19例(B组)。根据VAS评分和JOA评分,评价术前和术后一月内的疗效,同时记录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结果:所有病例均成功穿刺并完成随访。两组手术后一月内各观察点的VAS评分和JOA评分均明显优于术前(P<0.05),其中B组患者术后3d和7d的VAS评分低于A组(P<0.05),而两组间术后JOA评分无明显差异。两组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与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相比,经皮椎间盘等离子消融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症状消失更快。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微创髓核摘除术治疗高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07年3月~2012年3月本科室收治的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0例(年龄65岁,排除腰椎不稳),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其中实验组患者行微创Quadrant通道下髓核摘除术,对照组患者行腰椎后路椎管减压椎间盘摘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出血量、手术效果、椎间隙平均高度丢失量及腰椎平均前凸角改变等指标的差异。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出血量及术后3天VAS疼痛目测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腰椎平均前凸角改变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术后6个月改良MacNab分级优良率均为90%(P0.05),实验组术后2年椎间隙高度平均丢失量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相对腰椎后路椎管减压椎间盘摘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而言,单纯微创髓核摘除术治疗高龄腰椎间盘突出症时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创伤小的优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保留椎板的髓核切除术和传统椎板切除腰椎间切除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recurrent lumbar disc herniation,RLDH)的疗效.方法:选择在本院就诊的RLDH患者50例,随机分组:25例为保留椎板的髓核切除术组,采用保留椎板的髓核切除术治疗;25例为椎板切除腰椎间盘切除术组,采用椎板切除椎间盘切除术术治疗,并做疗效和安全性的对照比较.结果:保留椎板的髓核切除术组优秀率92.0%(23/25)高于椎板切除椎间融合术组84.0%(21/25,P<0.05),同时椎板切除椎间盘切除术组有2例(8.0%)出现并发症.结论:采用保留椎板的髓核切除术治疗RLDH疗效佳,而且也保留了脊柱的稳定性和完整性,建议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3.
椎间盘镜与开放手术对患者腰椎稳定性影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分析后路显微内窥镜手术(microendoscopic disccectomy ,MED)与开放手术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后对患者腰椎稳定性1的影响,探讨两种术式对患者腰椎稳定性影响程度的不同.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8月-2009年7月手术治疗的单节段椎间盘突出症患者50例,其中应用椎间盘镜手术及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fenestration discectomy,FD)治疗腰椎问盘突出症患者各25例,对术后病人主观满意度及腰椎稳定性的影响等进行回顾性随访观察研究,对其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与FD组相比,MED组术后水平移位及角移位较术前无显著差异,FD组在术后3个月以后的水平移位或角移位较术前增加,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相比,MED术后临床疗效相近,但术后对患者腰椎稳定性影响程度较开放手术明显降低,更具有微创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下选择性减压治疗老年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住院治疗的70例老年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传统组30例,观察组40例。对比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手术切口VAS评分、ODI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使用镇痛药物的例数和住院时间均少于传统组,观察组患者术后切口的疼痛程度显著低于传统组(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的ODI评分改善状况显著优于传统组(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下选择性减压治疗老年性腰椎管狭窄症较于传统手术更具优越性,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术式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9月~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59例,根据不同手术方式进行分组,其中采用YESS手术的36例患者作为YESS组,采用TESSYS手术的76例患者作为TESSYS组,采用BEIS手术(即改良的TESSYS手术)的47例患者作为BEIS组。于术前、术后1天、3个月、6个月、12个月对所有患者进行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和改良的MacNab疗效评定。结果:三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EIS组和TESSYS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高于YESS组,且BEIS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高于TESSYS组,BEIS组的住院时间高于YESS组和TESSY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术后各时期VAS评分均较术前降低(P0.05),但三组间术前、术后不同时期VAS评分整体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优良率整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术式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相当,可以有效减轻术后患者的疼痛,但是三种术式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有所差异,临床上针对不同类型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应采用不同术式,以获得更确切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椎间盘镜髓核摘除术(microendoscopic discectomy,MED)与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优缺点、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分析和回顾2012.06-2015.06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骨科收治的共计11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经严格的进行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其中椎间盘镜组共纳入患者46例,椎间孔镜组患者共纳入患者72例。对所有患者均进行了6个月以上的术后随访,记录和分析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卧床时间、出血量、切口长度、疼痛、并发症等指标。并通过Macnab腰椎功能评分等对两组患者的功能恢复进行比较。结果:在术后,两组患者在疼痛评分及功能恢复方面均有明显的提高,且两组之间并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而椎间孔镜组在手术时间、卧床时间,总花费等指标中要优于椎间盘组(P0.05)。但在住院时间,出血量,切口长度及并发症等方面两组无明显的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两种手术方式作为脊柱微创手术,能够有效地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程度较高,各有其优劣性,在临床中应根据不同的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的选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椎间孔腰椎融合术(TLIF)在腰椎翻修手术中应用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至2012年5月38例腰椎术后需要翻修的患者接受TLIF手术治疗后的临床资料。结果:38例患者随访(22.6±4.4)个月;术前下肢疼痛和背部疼痛VAS评分分别为(8.2±1.6)分、(7.2±1.4)分,术后18个月下肢疼痛和背部疼痛VAS评分为(1.8±0.8)分,(1.5±0.7)分,术前和术后18个月相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功能障碍指数为24.3±8.2,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JOA评分为(25.5±7.6)分,较术前显著上升(P0.05);术后改善率和优良率均为86.8%;术前椎间高度和椎间移动幅度分别为(7.5±1.2)mm,(8.7±2.1)°,经TLIF技术治疗后相应指标依次为(10.6±1.9)mm,(1.8±0.7)°,差异显著(P0.05);骨融合率100%。结论:经椎间孔腰椎融合术(TLIF)治疗翻修的腰椎手术患者的临床疗效可靠,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阶梯式手术治疗方案对腰椎间盘突出的临床疗效和患者对临床疗效的心理接受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至2016年本院骨科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50例患者,经椎间孔镜下行髓核摘除微创手术(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PTED),术后1天和3个月采用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和改良Mac Nab疗效评定、术后3个月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价手术效果,以及相应调查时间点患者对手术效果心理接受程度调查;对于7例微创手术疗效不佳患者进一步采用传统的开窗髓核摘除术(Fenestration discectomy,FD),采用同样方法评价手术效果和调查患者心理接受情况。结果:50例微创术后1天及术后3个月的VAS评分和ODI指数均显著低于术前,差异具有显著性(P均0.05);改良Mac Nab疗效评定:术后1天优良率为84%,术后3个月为86%;患者对术后疗效心理满意度调查:术后1天,满意并接受为84%,不满意但接受为16%,不满意难接受为0;术后3个月,满意并接受为86%,不满意但接受为14%,不满意难接受为0。对于微创术后效果欠佳7例患者行FD手术,术后1天及3个月的VAS评分和ODI指数均显著低于术前,差异具有显著性(P均0.05);改良Mac Nab疗效评定:术后1天优良率为71%,术后3个月为100%;患者对开窗术后疗效心理满意度调查:术后1天,满意并接受为71%,不满意但接受为0,不满意难接受为29%;术后3个月,满意并接受为100%,不满意但接受为0,不满意难接受为0。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阶梯式手术治疗方案临床效果和患者心理接受情况均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估经皮椎间孔镜技术(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PT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2013年我院收治的明确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且接受PTED治疗的194例患者的临床和随访资料,评价其Mac Nab疗效,比较手术前后患者的VAS疼痛评分、Lehmann腰椎功能评分及SF-36生存质量评分。结果:所有患者均至少随访至术后12月,患者术后当天及术后3月、12月的VAS评分、Lehmann腰椎功能评分、SF-36生存质量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月、12月,患者Macnab疗效的优良率分别为90.7%、92.3%。结论:采用PT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较好,患者的疼痛明显缓解,腰椎功能和生活质量均明显改善,且安全方便。  相似文献   

20.
摘要 目的:对比经皮椎间孔入路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PETD)、经皮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PEID)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症(LDH)近期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9年1月期间福建省立医院南院收治的L5/S1LDH患者60例的临床资料。根据入路方式的不同分为PETD组(n=27)和PEID组(n=33)。记录两组手术时间、X 线放射次数、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记录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于术前、术后1周、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评价患者疼痛及功能恢复情况。根据改良 Macnab疗效评定标准计算患者术后临床效果优良率。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比较无差异(P>0.05),PEID组手术时间短于PETD组,X 线放射次数少于PETD组(P<0.05)。两组优良率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术后1周、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VAS、ODI评分均较术前降低,JOA评分均较术前升高(P<0.05),两组术后1周、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VAS、JOA、ODI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EID、PETD治疗L5/S1LDH的疗效相当,均可较好的减轻临床症状及促进功能恢复,然而 PEID在缩短手术时间、减少X 线放射次数方面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