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1 毫秒
1.
大多数膜受体为蛋白质,在血小板膜上主要是糖蛋白(glucoprotein,GP)或其它蛋白类物质。一、糖蛋白类受体与血小板膜受体有关的糖蛋白为GPⅠ(Ⅰ_a、Ⅰ_b、Ⅰ_s)、GPⅡ(Ⅱ_a、Ⅱ_b、Ⅱ_c)、GPⅢ(Ⅲ_a、Ⅲ_b或称GPⅢ、GPⅣ)和GPⅤ。有些受体也为GP,但各有专名。(一)VⅢR:WF受体每个血小板能结合31000个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ⅢR:WF又称vWF,Mr.1.1×10~6)。生理浓度的凝血酶可引出该因子的结合点,前列腺环素(pros-tacyclin,PGI_2)能抑制凝血酶暴露该受体,并能使已达到平衡的结合逆转。巨大血小板病患者血小板膜所缺乏的GPⅠ即ⅧR:WF受体。有人报告:血小板表面该受体有两类即亲合力高的和亲合力低的。用抗GPⅠ_b单克隆抗体AN51证明GPⅠ_b为ⅧR:WF受体;并  相似文献   

2.
血小板膜糖蛋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有五种人血小板膜糖蛋白:糖蛋白Ⅰ、Ⅱ、Ⅲ、Ⅳ、Ⅴ,在血小板活化过程中起着膜受体的作用。糖蛋白Ⅰ在血小板粘附过程中起着因子Ⅷ(vWF)受体的作用,同时具有凝血酶受体和药物性抗体的受体功能,最近研究表明糖蛋白Ⅰ还可能与胶原受体相关。糖蛋白Ⅱ与糖蛋白Ⅲ形成钙依赖性复合物,在血小板聚集过程中起着纤维蛋白原受体的作用。在糖蛋白Ⅱ和Ⅲ分子上还具有血小板特异的抗原PL~(A1)、Lek 等。  相似文献   

3.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vWF)通过与血小板膜糖蛋白结合介导血小板的粘附和聚集 ,在血栓形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通过阻断血小板与vWF的结合可抑制血栓形成 .应用RT PCR方法从人脐带内皮细胞中克隆vWF A1区基因并在原核细胞内进行表达 ,经过纯化、复性 ,获得重组蛋白(rvWF A1) .用流式细胞术检测rvWF A1与转染了糖蛋白Ib(GPⅠb)的CHO K1细胞和血小板GPⅠb的结合能力 ,血小板聚集仪测定rvWF A1对瑞斯托霉素 (ristocetin)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作用的影响 .重组表达载体pET 2 0b(+ ) vWF A1在大肠杆菌BL2 1(DE3)plus中得到有效表达 ,表达的重组蛋白量占菌体总蛋白 30 % .次氮基三乙酸镍琼脂糖 (Ni NTAagarose)柱纯化后 ,其纯度为 95 % .经复性的rvWF A1蛋白具有良好的生物学活性 ,它可与转染了GPⅠb的CHO K1细胞和血小板结合 ,阳性率分别为 96 90 %与 78 6 0 % ,且可以抑制ristocetin诱导的血小板聚集 ,其抑制效应呈剂量依赖性 .IC50 的rvWF A1浓度为 0 5 6 μmol L ,当浓度为 1 4 μmol L时抑制率最高达 84 70 % .结果表明 ,在原核细胞中表达人rvWF A1区蛋白可抑制血浆中野生型vWF与血小板的结合 ,具有抗血栓形成的潜在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vWF介导血小板粘附到细胞外基质 ,在血栓形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可通过阻断vWF与细胞外基质的结合阻止血小板的粘附 .应用RT PCR方法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中克隆vWF分子A1、A3区基因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 ,表达的重组蛋白量占菌体总蛋白 12 6 % ,包涵体经过变性剂溶解、纯化和复性 ,获得重组蛋白 (rvWF A1 A3) .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rvWF A1 A3与血小板膜糖蛋白 (GPⅠb)的结合功能 ;血小板聚集实验观察rvWF A1 A3对瑞斯托霉素 (ristocetin)诱导的血小板聚集 (RIPA)的影响 ;ELISA胶原结合实验及竞争抑制实验分析rvWF A1 A3与胶原的结合活性 .结果显示 :rvWF A1 A3嵌合体与血小板的结合阳性率为 70 4 % .rvWF A1 A3嵌合体不能引起血小板的聚集 ,但rvWF A1 A3嵌合体与血小板温育后可以阻断ristocetin诱导人血浆vWF对血小板的聚集作用 ,而且呈剂量依赖性 ,IC50 的rvWF A1 A3浓度为 0 76 μmol L ,当浓度为 1 17μmol L时抑制率最高达 76 8% .rvWF A1 A3具有良好的胶原结合活性 ,同时它可以竞争性抑制vWF与Ⅲ型胶原的结合 ,抑制率为 76 % .表明rvWF A1 A3可作为阻断剂用于干预vWF介导的血小板粘附过程 ,同时又可以阻断血浆vWF与血小板GPIb结合抑制血小板聚集 ,具有良好的抗栓应用前景 .  相似文献   

5.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为一种耐热的阳离子多肽,当血小板粘附于血管损伤部位时,PDGF从血小板а颗粒中释放出来,作用于附近的结缔组织细胞,使其分化与增殖,从而促进损伤的修复和愈合。PDGF还通过其促细胞生长的作用、对动脉平滑肌细胞的化学趋化性,以及刺激平滑肌细胞膜表面低密度脂蛋白受体活性,从而在诱导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最近发现,PDGF与肿瘤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心得安对实验性心肌梗塞大鼠心肌膜β受体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受体放射自显影术,以银粒数的分布与数量变化作为观察指标,对β受体阻滞剂心得安治疗实验性急性心肌梗塞(AMI)大鼠的心肌膜β肾上腺素能受体(β受体)的影响进行研究.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结扎后一周引起心肌梗塞区内[3H]DHA结合位点数显著降低,在非梗塞区亦降低.结扎LAD应用心得安(100ug/kg)治疗一周后梗塞区[3H]DHA结合位点数明显回升,而非梗塞区则进一步降低.引人注目的是,心得安治疗后,[3H]DHA结合位点数在梗塞区/非梗塞区的比值由LAD结扎时的0.24上升为0.87,接近于假手术对照组的0.97.结果证明,心得安是直接作用于心脏的β受体,可能还通过调整了梗塞区与非梗塞区β受体的平衡,改善了心室的顺应性和提高了梗塞心脏的收缩协同作用.从而对AMI的心脏起到保护和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7.
Smads蛋白家族参与TGF-β的细胞内信号转导,TGF-β通过与Ⅰ型和Ⅱ型受体结合,形成受体复合物,Ⅰ型受体磷酸化激活R-Smads,R-mads与Co-Smads结合成为转录复合物进入细胞核内,通过与DNA结合的直接方式或与DNA结合蛋白结合的间接方式,结合SBEs,最终导致PAI-1等目的基因的转录,在此过程中,某些促进因子和(或)抑制因子的协调作用使TGF-β的信号转导处于一种协调有序的状态中。  相似文献   

8.
抗磷脂抗体综合症(Antiphospholipid syndrome,APS)是以反复的动脉和静脉血栓形成为特征,与内皮细胞及单核淋巴细胞功能失调有关。β2糖蛋白Ⅰ是一种磷脂结合型糖蛋白,抗β2糖蛋白Ⅰ抗体与血栓形成密切相关,并且在APS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决定性作用,但是抗β2糖蛋白Ⅰ及其抗体的功能尚未阐明。本文将围绕β2GPⅠ及其抗体的结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血栓形成中的作用等方面进行详细的阐述,期望为APS发生发展过程中抗原抗体复合物调节细胞功能的分子机制提供新的视点。  相似文献   

9.
β2糖蛋白Ⅰ(beta 2-glycoproteinⅠ,β2GPⅠ)是抗磷脂综合征(antiphospholipid syndrome,APS)血清中抗磷脂抗体(antiphospholipid antibody,a PL)的主要抗原。β2GPⅠ通过第五结构域与阴性磷脂ox LDL结合,进而被a PL识别,是APS动脉血栓发生的关键事件。该研究构建了编码β2GPⅠ第五结构域(β2GPⅠ-DⅤ)、β2GPⅠ-DⅤ突变体及β2GPⅠ-DⅤ的Phe280-Ala320片段的原核表达载体,对其进行诱导表达和纯化,解析了β2GPⅠ-DⅤ与阴性磷脂结合的分子机制,结果表明,β2GPⅠ-DⅤ中Cys281-Cys288以及Ser311-Lys317区段在空间上维持一定构型是与CL结合所必须的前提条件,而C245-C296,C288-C326两个二硫键在维持二者空间构型方面起到一定的作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检测了具有结合CL生物学活性的r DⅤ结合ox LDL以及APS血清中ox LDL的活性,表明r DⅤ具有与天然β2GPⅠ相一致的生物学活性。该研究获得的rβ2GPⅠ-DⅤ,以及与ox LDL结合的方法体系的建立,为APS早期实验室诊断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Richard Dixon 等在1986年5月报告,他们已将哺乳动物β-肾上腺素受体(β-adrenegic receptors,βAR)的基因按顺序排列成功,并确信不是假基因。通过仓鼠肺βAR 基因序列的分析,得出二个结论:一是βAR 和光敏色素视紫红质(rhodopsin)在结构上有相似性;二是仑鼠βAR 基因密码子序列中未发现有非密码片段(内含子introns)插入。药理学家把AR 分为α_1、α_2、β_1和β_2几个亚型,并已认识到AR 与儿茶酚胺接触后所发生的几种反应,例如受体的敏感性降低和受体总数减少。生化学家阐明了儿茶酚胺与受体结合后最初的几步反应:儿茶酚胺与βAR 结合引起受体与G(或N)蛋白发生偶联,并进一步引起GTP 与G 蛋白的α亚单位结合。这  相似文献   

11.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能引起出血性结肠炎、溶血性尿毒综合征、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大肠杆菌O157∶H7的主要毒力因子紧密黏附素由其毒力岛LEE岛上的eae基因编码,C末端的280个氨基酸是受体结合位点。目前发现紧密黏附素受体有紧密黏附素转位受体(Tir)、核仁素和β1整合素。紧密黏附素主要与受体Tir结合,通过Ⅲ型分泌系统转位到宿主细胞,在Tir-细胞骨架偶联蛋白(Tccp)的参与下,与N-Wiskott aldrich综合征蛋白、肌动蛋白-相关蛋白2/3相互作用产生信号级联放大,导致宿主大肠黏膜上产生黏附-抹去损伤。  相似文献   

12.
vWF的结构与功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vWF是体内一种分子量很大的糖蛋白,其功能单位是vWF单体,能与GPⅠb,GP Ⅱb-Ⅲ a,胶原,FⅧ和肝素等结合而参与凝血与止血,其缺陷将引起血管性假血友病.  相似文献   

13.
嵌合水蛭肽的构建与活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血管成形术或动脉粥样斑块破裂等因素所致血管壁损伤而引起的血栓形成过程中 ,血小板的激活和凝血酶的形成起着关键作用 .因此 ,抗血小板和抗凝是治疗血栓的两个重要方面 .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 Ⅲa受体拮抗剂 ,如含Arg Gly Asp(RGD)序列的多肽 ,在临床上已显示了良好的抗血小板  相似文献   

14.
TGF—β的结构,受体及信号转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是一种多功能细胞因子。人、鼠等哺乳动物的TGF-β已克隆出β1、β2、β33种亚单位。活性TGF-β是分子量的25kD的同源二聚体,每个单体由112个氨基酸组成。TGF-β受体有TβRⅠ ̄Ⅴ、Endoglin等。其中TβRⅠ、TβRⅡ属丝氨酸/苏氨酸激酶家族,在TGF-β信号转导中起主导作用。TGF-β与TβRⅡ结合后,再结合TβRⅠ,然后TβRⅡ磷酸化TβRⅠ,后作  相似文献   

15.
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受体Ⅲ,又称为β蛋白聚糖(betaglycan),是一种膜锚定蛋白。TGF-β受体Ⅲ是表达最为丰富的TGF-β受体,曾被认为是TGF-β超家族(包括TGF-β、激活素和抑制素等)的辅助受体。后来研究表明,它在介导和调节TGF-β的信号转导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它通过与TGF-β形成复合体来介导对靶细胞的作用。在没有TGF配体的情况下,TGF-β受体Ⅲ可以激活p38信号,表明这一受体可能与不依赖TGF-β的信号通路相互作用。TGFβ受体Ⅲ还可以结合并调节抑制素的信号转导。TGFβ受体Ⅲ与抑制素A结合,形成一个稳定的高亲和复合物。体外研究表明,TGFβ受体III还结合抑制素B和强化抑制素与Ⅱ型激活素受体的关系。有关报道显示TGFβ受体Ⅲ在卵巢癌中具有肿瘤抑制的作用。研究表明,在上皮源性卵巢癌中,TGFβ受体Ⅲ mRNA和蛋白质表达降低或丢失,丢失的程度与肿瘤分级相关。有很多因素可以影响并调节该受体的表达,如雌激素、卵泡刺激素(FSH)、TGF-β1等,深入开展相关机制的研究,对于癌症的治疗和预防将会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对血管平滑肌细胞血小板源生长因子(PDGF)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主动脉球囊内皮剥脱术制备主动脉再狭窄模型,观察形态学变化;放免法测定主动脉AngⅡ含量;免疫印迹法测定主动脉PDGF-β受体含量,并与假手术组相比较.培养大鼠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AngⅡ刺激正常培养的与洛沙坦预处理过的VSMC 6 h,测定PDGF-β受体含量.结果:球囊内皮剥脱术后14 d,主动脉中层VSMC大量增殖,内膜显著增厚,AngⅡ含量显著升高(P<0.05),PDGF-β受体表达显著增强(P<0.05).AngⅡ诱导VSMC PDGF-β受体表达显著增强(P<0.01),AngⅡ受体拮抗剂洛沙坦完全抑制AngⅡ对PDGF-β受体上调的诱导作用.结论:AngⅡ可通过其Ⅰ型受体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PDGF受体上调,这可能是AngⅡ促VSMC发生增殖的一个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7.
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或侵袭,继发完全或不完全闭塞性血栓所导致的心脏急性缺血综合征。P2Y_(12)受体属于视紫红质类G蛋白偶联受体家族,主要分布于血小板表面,是一种跨膜糖蛋白,当该受体与其配体结合后,使血小板聚集、活化,导致血栓形成。该受体在其他多种细胞中也有分布,与人体的炎症和免疫相关。目前,以P2Y_(12)受体抑制剂为代表的抗血小板药物是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主要研究领域。本文主要对P2Y_(12)受体的结构特征、生理功能及其抑制剂的主要种类和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与其受体(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receptor,TGFβR)结合激活下游信号通路,在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转移中具有重要意义,且已有迹象表明该通路可能介导肿瘤的化疗耐受.本研究构建了干扰转化生长因子βⅠ型受体(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receptor typeⅠ,TGFβRⅠ)的重组质粒pRNAT-U6.1/TGFβRⅠ-sh1,发现其可在mRNA和蛋白质水平均显著下调TGFβRⅠ的表达,P0.01.后将该干扰质粒转染乳腺癌细胞MCF-7/5Fu、MCF-7、MDA-MB-231、MDA-MB-453,建立了稳定的乳腺癌TGFβRⅠ干扰模型;MTS法检测上述4种细胞模型对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和紫杉醇(taxol,TAX)的敏感性.结果显示,MCF-7、MCF-7/5Fu和MDA-MB-453细胞在干扰TGFβRⅠ之后对5-FU和TAX敏感性并未发生改变;但是间质表型的MDA-MB-231细胞在干扰TGFβRⅠ之后对5-FU和TAX的敏感性显著增加.由此可见,干扰TGFβRⅠ的表达阻断TGFβ信号通路,进而显著增加间质型乳腺癌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这为临床乳腺癌治疗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剪切应力诱导血小板聚集(shear-induced platelet aggregation, SIPA)是指在高剪切流场诱导下血小板表面的膜糖蛋白(GPⅠb/Ⅸ/Ⅴ和GPⅡb/Ⅲa)与血浆中的von Willebrand因子(vWF)相结合,介导血小板的活化、黏附和聚集,是动脉血栓的重要成因.SIPA还需要Ca2+,ADP/ATP等生化因素的参与,因而SIPA现象是生化因素和力学因素偶合作用的结果.细胞外Ca2+是高剪切应力诱导血小板发生聚集的必需条件,Ca2+的跨膜内流引起细胞骨架结构的改变和GPⅡb/Ⅲa的活化.近来对ADP/ATP位于血小板膜上的P2受体的研究表明,P2受体与细胞内Ca2+协同作用通过多种生化途径调控血小板的活化过程在SIPA的信号传导中起着关键的作用.从力学环境与生化反应的偶合关系入手研究SIPA现象的触发机制,深入研究SIPA现象中的信号转导通路是今后的研究热点之一.  相似文献   

20.
本实验在54只麻醉开胸犬,分别观察了心交感神经和α、β受体阻断剂对心肌缺血早期血小板功能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阻断冠脉后,心肌缺血区血液中TXB_2和6-酮-PGF_(1α)含量明显升高,血小板计数减少,随缺血时间延长,变化程度也增大。缺血心肌局部外敷2%利多卡因湿沙条或切除双侧星状神经节,分别阻断心交感神经的传入和传出效应,发现阻断冠脉后各参数变化程度明显减轻,与单纯阻断冠脉后各参数变化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切除星状神经节并由静脉输注去甲肾上腺素后再阻断冠脉,可重新恢复单纯阻断冠脉后的各参数变化,但输注生理盐水无影响。α和β受体阻断剂对上述参数的影响途径不同。α_2受体阻断剂育亨宾和非选择性α受体阻断剂酚妥拉明,可明显减轻TXB_2和6-酮-PGF_(1α)升高及血小板计数降低的程度,与单纯阻断冠脉后的各参数变化程度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但α_1受体阻滞剂哌唑嗪无此作用。和α_2受体阻断剂一样,β受体阻断剂心得安对缺血后上述参数的变化也具有明显改善效应。这些结果提示,心交感神经在血小板功能变化中具有重要作用;育亨宾和酚妥拉明是通过阻断血小板膜α_2受体发挥作用的;在输注心得安而未阻断血小板膜α_2受体时所看到对缺血后血小板功能参数的改善效应,提示β受体阻断剂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