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家兔在氯醛糖-尿酯浅麻醉下手术,然后用三碘季胺酚制动。用玻璃微电极寻找中脑内侧网状结构对腓肠神经不同强度的刺激有反应的各种躯体感觉单位。对其中三类单位的活动及强直刺激视前区-下丘脑前部(PO-AH)对它们的影响作了分析。这三类单位是:高阈体感兴奋单位,即“痛”单位,高阈体感抑制单位和低阈体感抑制单位。对一些“痛”单位的位置作了组织学检查。实验结果表明:有16/31的“痛”单位放电受 PO-AH 强直电刺激的影响。在受影响的16个“痛”单位中,呈抑制效应的9个。这种抑制效应有时具有较长的后作用。18/31的“痛”单位的基础放电受 PO-AH 的影响,其中兴奋的10个。电刺激 PO-AH 对5个高阈体感抑制单位均呈加强抑制的效应,对17个低阈抑制单位的影响,也以抑制的居多数。PO-AH 对三类体感单位还有兴奋、兴奋-抑制效应。本文实验结果讨论了:(1)中脑内侧网状结构的“痛”单位。(2)PO-AH 与镇痛及针刺镇痛的关系。(3)PO-AH 对感觉功能的调制。  相似文献   

2.
大鼠下丘脑室旁核神经元对电刺激迷走神经的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玻璃微电极记录了93只大鼠的1059个PVH单位的电活动,观察了电刺激颈部迷走神经对PVH单位自发放电的效应和所引起的PVH单位的诱发反应。电刺激迷走神经分别使46个及10个PVH单位呈诱发兴奋和抑制反应。给予迷走神经以不同强度的刺激时,发现PVH神经元对激活A和C两类纤维的强刺激反应,而对仅激活A类纤维的弱刺激则不反应。PVH单位对电刺激坐骨神经或迷走神经的反应有以下几种:对迷走神经和坐骨神经刺激均作出兴奋或抑制反应;仅对迷走刺激作出兴奋或兴奋-抑制反应,而对坐骨神经刺激不反应;对坐骨神经刺激作出兴奋反应,而对迷走神经刺激不反应。讨论了迷走神经到室旁核的中枢传导特点以及内脏传入和躯体传入信息在PVH单位会聚的可能意义。  相似文献   

3.
为了确定丘脑束旁核神经元对外周神经伤害性刺激的各类反应是否都属于痛敏反应,在氯醛糖麻醉的36只猫上观察了束旁核神经元对强电流刺激外周神经与动脉注射缓激肽的放电反应。根据放电的潜伏期和持续时间,可将观察到的162个单位对强电流刺激外周神经的反应分成四种类型。1.短潜伏期反应,69个单位。2.长潜伏期反应,15个单位。3.短-长潜伏期反应,37个单位。4.自发放电抑制,41个单位。静脉注射芬太尼不能抑制短潜伏期反应,动脉注射缓激肽不能诱发这类神经元放电,说明这类反应不是痛敏反应。其它三种反应,都可为静脉注射芬太尼所抑制或减弱,又可为动脉注射缓激肽所诱发,说明这三类反应都属于痛敏反应。  相似文献   

4.
在40只氯醛糖和乌拉坦麻醉的猫,观察了牵拉左心房肺静脉入口处(atrial stretch,AS)和关闭一侧颈总动脉(carotid occlusion,CO)对下丘脑前部(AH)和下丘脑后部(PH)单位放电的影响。共记录了185个自发放电单位。对 AS 有反应的 AH 和 PH 单位分别为46.3%和23.3%,其中均以出现抑制反应者居多。有少数单位仅在 AS 开始和停止时出现短暂的兴奋反应。在上述185个神经元中观察了85个对 AS 和 CO 两种刺激的反应,有15个(17.6%)对两种刺激均反应,其中被 AS 所抑制而为 CO 所兴奋的有11个,占73.3%(11/15)。这些结果表明:(1)AS 可对 AH 神经元活动起抑制作用;(2)AS 也可影响 PH 神经元活动;(3)动脉压力感受性和心房容量感受性刺激可会聚于同一下丘脑神经元。  相似文献   

5.
本工作以逆行鉴定的方法研究了丘脑束旁核(PF)和下丘脑室旁核-下丘脑前区(PVH-AHA)之间的神经连接。在 PVH-AHA 观察了150个神经元对 PF 刺激的反应。其中,7个单位发生逆行反应,42个单位发生顺行反应,101个单位没有反应。逆行反应的潜伏期为10—12ms,传导速度约0.4m/s.顺行刺激和逆行刺激的结果表明 PF 与 PVH-AHA 之间存在着交互连接。  相似文献   

6.
电刺激大鼠下丘脑室旁核(PVH),在同侧中脑中央灰质(CG)内寻找逆行及顺行反应单位,然后观察它们对躯体感觉刺激的反应。实验结果表明:CG 及邻近网状结构内有10%(32/318)的单位呈逆行反应。逆行传导速度平均为0.37±0.24m/s(均数±标准差);推测这种CG→PVH 投射纤维属于细有髓或无髓神经纤维。这些单位分布于 CG 的腹外侧及背外侧亚核。50%(14/28)的逆行单位对坐骨(胫)神经的强电刺激和夹尾等损伤性刺激起反应,但对触毛或低强度的神经干刺激无明显反应。以上结果表明:外周躯体感觉,特别是损伤性信息传入 PVH 时,CG 是其中枢驿站之一。电刺激 PVH 还能顺行激活7.55(24/318)、抑制0.7%(2/318)的 CG 单位。有69%(18/26)的顺行反应单位对外周躯体神经强电刺激及夹尾起反应。提示 PVH 可能通过影响 CG神经元的活动而参与中枢痛觉的整合。  相似文献   

7.
采用细胞外记录方法,分别观察了黑质(SN)Ⅰ型神经元对刺激苍白球(GP)内侧部及外侧部的反应。实验共记录了96个Ⅰ型神经元。刺激GP的内侧部,有57个(59.38%)神经元被顺行抑制。刺激GP的外侧部,有86个(89.58%)神经元被顺行抑制;2个(2.08%)被逆行激活,被逆行激活的神经元产生的诱发电位潜伏期恒定且短(分别为8.0和8.5ms)。被顺行抑制的神经元中,有的产生抑制、兴奋交替出现的振荡反应。本文讨论了GP与sNⅠ型神经元的联系途径及SNⅠ型神经元与GP的联系途径。  相似文献   

8.
采用细胞外记录方法,分别观察了黑质(SN)I型神经元对刺激苍白球(GP)内侧部及外侧部的反应。实验共记录了96个I型神经元。刺激GP的内侧部,有57个(59.38%)神经元顺行抑制。刺激GP的外侧部,有86个(89.58%)神经元被顺行抑制;2个(2.08%)被逆行激活,被逆行激活的神经元产生的诱发电位潜伏期恒定且短(分别为8.0和8.5ms)。被顺行抑制的神经元中,有的产生抑制、兴奋交替出现的振  相似文献   

9.
细胞外记录大鼠外侧臂旁核(LPBN)神经元单位放电,观察了刺激穹隆下器(SFO)在记录单位诱发的逆向反应和静脉注射新福林兴奋外周压力感受器和刺激孤束核(NTS)减压区诱发的顺向反应。实验发现:刺激 SFO,9.9%(15/151)的 LPBN 神经元有逆向反应。静脉注射新福林,40.7%(22/54)的 LPBN 神经元有抑制反应,27.8%(17/54)有兴奋反应。刺激 NTS,55.6%(94/169)的 LPBN 神经元呈现顺向兴奋反应;22.5%(38/169)呈现顺向抑制反应。观察静脉注射新福林对 SFO 刺激有逆向反应的 LPBN 神经元自发放电的影响,在两个受试单位均见抑制反应。观察刺激 NTS 对逆向反应单位自发放电的影响,在8个受试单位中,6个呈兴奋反应;2个呈抑制反应。以上结果表明:LPBN 接受来自 NTS 的兴奋性或抑制性压力感受性传入,并把这种信息经 LPBN-SFO 直接通路传输到 SFO。  相似文献   

10.
电刺激麻痹家兔的腓深神经,在延脑内侧网状结构记录诱发电位和单位反应。此外,还观察电针足三里-三阴交穴对后者的影响。结果如下:1.根据动作电位各成分的大小,测得:腓深神经Ⅰ、Ⅱ、Ⅲ类纤维的兴奋阈分别是1、2和5—10T,而最大反应阈则分别是2、4—10和15—25T。当电刺激强度达到5T 时,通常能在双侧网状巨细胞核区记录到诱发反应,并随强度增大而增大。中缝大核区的反应相似。2.分析了共81个单位对不同刺激强度的放电反应,大体划为三类:Ⅰ类有5个,Ⅱ类24个,Ⅲ类52个。在Ⅱ类单位中,有14个仅对Ⅱ类传入发生反应,另10个则对Ⅱ和Ⅲ类传入均产生反应,称作“会聚型”单位。此外,还观察到半数单位能被皮神经δ类传入所兴奋。3.5个巨细胞核单位和2个中缝大核单位对电针穴位的反应表现为:电针频率为2周/秒时,细胞放电率虽增不多,但在20分钟的电针期间能维持同样的兴奋水平;频率为80周/秒时,初期放电率明显增加,但5分钟后迅速下降至低于2周/秒时水平。这似可提示临床远节段穴位电针以低频刺激为宜。  相似文献   

11.
本文用五管微电极离子微电泳方法,记录家兔丘脑外侧前核区诱发单位放电,并观察药物徼电泳的影响,以探讨该区内啡肽及阿片受体在感觉传递过程中的作用。根据对电刺激腓肠神经的反应型式,将所记录的90个单位归纳为兴奋型与抑制型二类。兴奋型单位共63个,包括会聚性、非会聚性长潜伏期及非会聚性短潜伏期三种类型的单位。羟戊甲吗啡能选择性地抑制会聚性单位的第二串放电,而对第一串反应无明显影响,此种抑制效应可被纳洛酮所阻断。对于非会聚性单位羟戊甲吗啡能选择性地抑制长潜伏期诱发放电反应,而对短潜伏期的则无明显影响。抑制型单位共27个,包括在强电震刺激后出现的初期短串放电、后期放电抑制的单位以及具有长潜伏期放电抑制的单位。羧戊甲吗啡对5个单位中4个单位的诱发反应无明显影响,而纳洛酮则对12个单位中的11个单位解除了抑制反应。 在羧戊甲吗啡与纳洛酮作用下兴奋型会聚性单位与抑制型单位的诱发反应型式可以相互转化。 实验结果提示,来自细纤维的传入冲动在丘脑外侧前核区的传递受内啡肽和阿片受体活动的控制。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大脑皮层体感Ⅰ区与痛觉以及针刺镇痛作用的关系,以钾离子透入下肢皮肤作为痛刺激,以操作式条件反射作为痛指标,用钨丝微电极记录大脑皮层体感Ⅰ区单个神经元的电活动,在10只清醒、可以活动的猴子上进行了实验观察。在下肢的皮层代表区分离和记录了能对不同传入刺激起反应的神经元215个。28个对皮肤伤害性刺激起反应。其中25个发放增加(兴奋型神经元),3个发放减少(抑制型神经元)。对12个伤害性神经元进行了针刺效应的观察。在针刺过程中有6个神经元(4个兴奋型、2个抑制型)对伤害性刺激的反应受到抑制。其中有些神经元的抑制可伴有痛阈的升高,但两者未呈现严格的平行关系。皮层体感Ⅰ区中亦可记录到会聚性神经元,即同一神经元既可接受皮肤机械刺激,亦可接受皮肤伤害性刺激。其中有些神经元对于不同性质的刺激可以出现不同型式的反应,如对钾离子刺激皮肤出现抑制性反应而对触觉刺激出现兴奋性反应。针刺时,往往只有伤害性刺激引起的反应受到抑制,而机械刺激引起的反应没有明显变化。实验表明,针刺可以使皮层体感Ⅰ区的某些神经元对皮肤伤害性刺激的反应减弱;但是这种效应可能不是发生在皮层本身,而是续发于皮层下结构活动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本实验观察了孤束核(NTS)内微电泳神经肽Y(NPY)对压力感觉性化学感受性刺激反应神经元放电的影响。在62个单位放电中,其中对微电泳NPY表现兴奋反应34个单位,19个单位表现抑制反应,无反应单位9个。微电泳NPY对压力感受性刺激呈兴奋反应的单位主要表现兴奋作用,对抑制反应单位主要表现抑制作用,对化学感受性刺激的兴奋单位和抑制单位均主要以兴奋为主。  相似文献   

14.
可卡因对大鼠痛阈和缰核痛相关神经元放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可卡因对痛阈和LHb痛相关神经元放电的影响。方法:皮下注射不同剂量可卡因,观察大鼠痛阈的变化;用玻璃微电极记录静脉注射可卡因前后,Hb神经元对伤害性刺激的反应。结果:低剂量可卡因降低大鼠痛阈;高剂量可卡因提高大鼠痛阈。静脉注射可卡因后,LHb痛兴奋单位自发放电增加,对痛的兴奋反应加强;LHb痛抑制单位自发放电减少,对痛的抑制反应减弱。结论:低剂量可卡因降低痛阈,同时提高LHb痛相关神经元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5.
刺激蓝斑对下丘脑弓状核单位放电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室以往工作表明,下丘脑弓状核(ARC)和蓝斑(LC)在痛觉调制和针刺镇痛中具有重要作用。本实验观察刺激 LC 对清醒制动大鼠 ARC 单位放电的影响。ARC 单位对刺激LC 的反应以抑制为主,在38个单位中有23个单位呈现抑制反应。ARC 单位对外周伤害性刺激的反应以兴奋为主,在27个单位中有20个单位呈现兴奋反应。刺激 LC 可以使 ARC 单位的伤害性反应的持续时间明显缩短。α_2受体激动剂(氯压啶)和α_1受体阻断剂(酚苄明)能加快ARC 单位的平均放电频率,而β-受体激动剂(异丙基肾上腺素)和β受体阻断剂(心得安)则无明显影响。这些结果提示 LC 的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对 ARC 神经元的作用是通过α受体实现的。  相似文献   

16.
家兔延髓腹侧防御反应相关神经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在25只乌拉坦(700m/kg)、氯醛糖(35mg/kg)麻醉,肌肉麻痹,人工呼吸的家兔上进行。第一组16只家兔中,单或双脉冲刺激下丘脑和中脑防御反应区,在延髓腹侧记录刺激所兴奋的单位。大部分单位分布于网状巨细胞核腹侧α部。52%的单位有自发放电活动。用阈下强度同时刺激下丘脑和中脑,97%单位有兴奋反应,提示家兔下丘脑和中脑防御反应区在延髓腹侧有聚合投射。第二组9只家兔中,在延髓腹表面单侧应用甘氨酸滤纸片或电凝损毁时,血压轻度下降,刺激下丘脑和中脑防御反应区引起的升压反应也部分被阻断。双侧应用甘氨酸或损毁,血压下降到脊动物水平,升压反应几乎完全被阻断。上述结果提示家兔延髓腹侧神经元在维持正常血压水平和在中继防御反应传出通路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本实验观察了孤束核(NTS)内微电泳神经肽Y(NPY)对压力感受性刺激和化学感受性刺激反应神经元放电的影响。在62个单位放电中,其中对微电泳NPY表现兴奋反应34个单位,19个单位表现抑制反应,无反应单位9个。微电泳NPY对压力感受性刺激呈兴奋反应的单位主要表现兴奋作用(16/21),对抑制反应单位主要表现抑制作用(7/11),对化学感受性刺激的兴奋单位(8/14)和抑制单位(5/9)均主要以兴奋为主。  相似文献   

18.
在戊巴比妥钠麻醉兔,电刺激颈迷走神经中枢端,在同侧孤束核(NTS)区可记录到一个由三个子波组成的复合电位。它们的潜伏期分别为6.8±0.6ms(P1),25.8±4.2ms(P2)和89.1±2.7ms(P3)。这可能代表着不同性质的迷走传入纤维的突触后电位。同侧蓝斑(LC)内微量注射谷氨酸钠使P2,P3波的幅值明显降低。电刺激LC在同侧NTS区诱发出111个有反应单位,其潜伏期平均为6.3±1.4ms。在169个对迷走传入刺激有反应的NTS单位中,有90个对LC刺激也有反应。39个(占43.3%)会聚性单位对上述两种刺激的反应相似,而其余的呈不同的反应。对LC和迷走刺激分别均呈兴奋反应的25个NTS单位中,如预先刺激LC,则有14个单位对迷走刺激的兴奋反应受到明显抑制,另11个单位的兴奋反应完全被抑制。上述结果提示:激活蓝斑核具有抑制NTS对迷走传入刺激反应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对27只氯醛糖和氨基甲酸乙酯麻醉的猫观察了选择性激活颈动脉压力和化学感受器对孤束核(NTS)及其附近区域单位放电的影响。共记录到103个对颈动脉压力感受器激活(新福林1—2μg/kg,iv)和/或颈动脉化学感受器激活(尼古丁,5—20μg,注入甲状腺动脉)起反应的单位,其中81个位于NTS,在这些单位中,14个仅对化学感受器激活起反应(10个兴奋和4个抑制),44个以各种组合形式对化学和压力感受性刺激都起反应,23个仅对压力感受器刺激起反应(18个兴奋和5个抑制)。在定位分布上,对两种刺激都起反应的单位主要位于NTS尾部,仅对化学感受性刺激起反应的单位多位于NTS的腹外侧,其它有反应的单位分别位于舌下神经旁区,旁正中网状核和延髓腹侧尾端。这些结果表明,颈动脉区压力和化学感受器活动传入到NTS,并在其中的一些神经元上发生会聚。 在全部有反应的NTS单位中,68个对压力感受性刺激起反应,其中46个兴奋,21个抑制(P<0.005);58个对化学感受性刺激起反应,其中36个兴奋,22个抑制(P>0.05)。这些结果提示,化学感受性刺激对NTS神经元引起兴奋和抑制两种反应,而压力感受性刺激则诱发兴奋为主的反应。  相似文献   

20.
刺激家鸽上纹状体对丘脑背中腹前核神经元电活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彬  胡昌华 《生理学报》1993,45(2):172-177
在氨基甲酸乙酯麻醉的55只鸽上,记录和分析了丘脑背中腹前核(nueleus dorsalis inter-medius ventralis anterior thalami,DIVA)对桡神经传入冲动发生反应的88个躯体感觉单位的放电其中一部分单位还对刺激坐骨神经发生反应。电刺激上纹状体的躯体传入投射区,可引致上述DIVA躯体感觉单位的自发放电和对桡神经传入的反应发生明显抑制。对自发放电抑制的程度与上纹状体的刺激频率和刺激强度呈正相关的关系;对桡神经传入反应的抑制则是使反应潜伏期增长和锋电位减少。以上结果提示,DIVA确实隶属于躯体感觉系统,而上纹状体躯体传入投射区对其躯体感觉单位有下行的抑制性影响,这种下行抑制可能使上纹状体得以对感觉输入进行反馈控制。看来中枢神经系统高级部位与丘脑之间的这种功能联系,在鸟类和哺乳类具有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