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鲍曼不动杆菌生物被膜形成和菌体形态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鲍曼不动杆菌能否以生物被膜菌的方式存在。方法采用平板改良法,分别于24h、2d、3d、5d和7d五个时间点,用扫描电镜观察硅胶膜上是否有鲍曼不动杆菌附着并形成生物被膜。结果鲍曼不动杆菌可以生物被膜菌的方式存在,第3天时在硅胶膜上生物被膜成熟。同时发现细菌形态在被膜形成后发生改变。结论鲍曼不动杆菌可以生物被膜菌的形式存在。  相似文献   

2.
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是引起医院感染的常见致病菌,该细菌不仅容易产生耐药性,而且在人体及无生命物质表面易形成生物膜,临床治疗较为棘手。从临床分离24株鲍曼不动杆菌,药物敏感试验观察这些分离株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针对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检测是否含有耐药基因碳青霉烯酶基因OXA-23,采用结晶紫染色法观察耐药性与生物膜形成的相关性,并用刀豆蛋白凝集素结合试验及质谱分析耐药性与O-甘露糖蛋白的相关性。结果显示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与生物膜形成呈正相关,某些O-甘露糖蛋白表达有利于细菌获得耐药性。  相似文献   

3.
为探索中药黄酮化合物对耐药性鲍曼不动杆菌的抑菌效果。研究通过微量肉汤稀释法,考察40种中药及天然来源的黄酮化合物对三株耐药性鲍曼不动杆菌菌株的体外抑菌作用,测试其最低抑菌浓度与最低杀菌浓度;采用结晶紫染色法进一步测定目标化合物对鲍曼不动杆菌生物被膜形成的能力;探索黄酮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对鲍曼不动杆菌的抑菌效果。研究表明,黄酮单体对于鲍曼不动杆菌具有不同程度的体外抑菌作用。其中部分具有轻微作用,其最小抑菌浓度仅为0.5 mg/mL;黄芩素和汉黄芩苷具有显著的抑菌作用,其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0.062 5和0.125 mg/mL;同时,黄芩素对鲍曼不动杆菌生物被膜形成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此外,黄芩素和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作用于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与单用黄芩素或头孢哌酮/舒巴坦比较,浓度有所降低。综上,黄芩素对耐药性鲍曼不动杆菌有较好的体外抑菌效果,这为治疗耐药性鲍曼不动杆菌引发的感染的治疗提供新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4.
生物被膜的物理特性及其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生物被膜涉及到人类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生物被膜的形成有时是有益的,可用于生物降解、生物催化等;但同时也造成了诸多不利的影响,医疗领域中的感染性疾病、工业生产中的生物污损等均与生物被膜的形成有关。生物被膜形成过程中的物理性质决定着生物被膜的形态结构以及机械稳定性,对它在应对外界环境刺激并得以生存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介绍了生物被膜形成初期和发展过程中的物理性质以及相应的表征手段。其中,细菌的表面粘附由细菌的近界面运动行为及细菌与表面的相互作用决定,并对生物被膜的初期形成起关键的作用。此外,机械性能测试发现成熟的生物被膜可看作具备粘弹性的聚合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构建无标记的鲍曼不动杆菌pil O基因缺失突变株,通过表型鉴定pil O基因缺失对鲍曼不动杆菌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PCR扩增pil O基因上下游各1 kb同源臂,连接至p MO130-TelR自杀质粒,质粒转化大肠杆菌S17-1后再接合至鲍曼不动杆菌4294中;蔗糖诱导自杀质粒与基因组同源重组,以获得基因缺失突变株;蹭行实验观察pil O基因缺失对鲍曼不动杆菌运动能力的影响。结果:构建了pil O基因缺失鲍曼不动杆菌4294菌株突变株;缺失株与野生株生长曲线无明显差异,但蹭行能力显著下降。结论:pil O基因与细菌蹭行能力密切相关,提示其编码鲍曼不动杆菌Ⅳ型菌毛结构蛋白。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鲍曼不动杆菌临床菌株的生物膜形成能力进行对比研究,并分析生物膜形成的一些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利用在聚苯乙烯板上构建生物膜的技术对51株全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的生物膜形成能力进行检测,同时对分离自下呼吸道和无菌体液的各20株鲍曼不动杆菌的生物膜形成能力进行研究,然后对新近报道的鲍曼不动杆菌生物膜形成相关基因abaI在所有菌株中的分布情况进行检测。结果 51株全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中35株(68.6%)可以形成生物膜,并且形成生物膜的能力较强。50%(10/20)分离自下呼吸道的鲍曼不动杆菌能够形成生物膜,20株无菌体液中分离的菌株仅有1株可以形成生物膜。78.0%(71/91)鲍曼不动杆菌中abaI基因扩增阳性。结论分离自下呼吸道的鲍曼不动杆菌临床菌株有较强的生物膜形成能力,abaI基因广泛存在于鲍曼不动杆菌临床菌株中。临床在治疗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同时需要考虑其在感染部位形成生物膜的因素,可能在治疗的同时有必要加入一些对生物膜有穿透性的药物。  相似文献   

7.
细菌生物被膜是粘附于物体表面的由细菌细胞及其胞外物质组成的复杂膜样物聚集体,具有很强的耐药性和免疫逃逸能力。生物被膜内细菌的代谢活性、运动状态等与浮游细菌有明显区别。近年来,先进的显微成像技术结合新型图像处理方法,在研究细菌的运动、生理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围绕生物被膜,概述了细菌显微追踪技术在其研究中的应用。主要从细菌的运动方式和生物被膜形成过程的调控两方面出发,介绍了在单细胞水平上利用该技术研究生物被膜的进展,包括细菌的游泳、蹭行、群集运动和多种信号通路调控下生物被膜的形成过程等,并展望了该技术在生物被膜其他相关研究领域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主动外排机制在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细菌主动外排机制在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中的作用。方法琼脂稀释法检测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测定经外排泵抑制剂碳酰氰基-对-氯苯腙(CCCP)处理前后鲍曼不动杆菌对抗生素最小抑菌浓度(MIC)的变化,以聚合酶链反应(PCR)、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多重耐药主动外排基因以出及其表达水平。结果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对常用抗生素耐药率高且具有多重耐药性,并存在药物的主动外排。所有临床分离的菌株均能检测到adeB基因,但多重耐药株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敏感株(P〈0.01)。结论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尤其是多重耐药性与外排泵介导的耐药机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义乌市妇幼保健院近3年来医院内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现状,及泛耐药情况.方法 对医院2009年至2011年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分布及耐药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细菌鉴定采用美国德灵细菌鉴定仪.结果 3年间共分离到鲍曼不动杆菌305株,其中2009年72株,2010年91株,2011年142株,泛耐药菌株感染率呈现出逐年上升趋势,2009年5株(占6.94%),2010年9株(占9.89%),2011年有19株(占13.38%).结论 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呈逐年上升趋势,其泛耐药菌株感染率呈上升趋势.应加强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控制鲍曼不动杆菌在医院内的定值和播散,重视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监测.  相似文献   

10.
生物被膜(Biofilm)是条件致病菌表皮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epidermidis)的主要致病因素,生物被膜的形成依赖多糖PIA的合成,PIA合成与细菌糖代谢相关。通过研究葡萄糖类似物甲基葡萄糖(MethylDglucoside,MG)对生物被膜的形成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考察生物被膜形成的调控机制并寻找抑制生物被膜形成的方法。甲基葡萄糖能抑制97337株生物被膜的形成,而且不同浓度的甲基葡萄糖对生物膜作用不同。甲基葡萄糖对97337株生物被膜形成的早期的粘附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不同浓度的甲基葡萄糖处理后对ica和AtlE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影响不大,但能诱导agr基因的表达,这与甲基葡萄糖处理不同时间后的结果一致;而且甲基葡萄糖处理后97337的表面相关蛋白的组成明显改变。甲基葡萄糖对生物膜的抑制并不直接由于它对生长的抑制,它对细菌生长和生物被膜形成的抑制与其在细菌糖代谢中的竞争性相关;甲基葡萄糖能通过调控agr基因的表达改变细菌表面从而抑制97337的早期粘附和生物被膜的形成,但没有通过调控icaADBC、icaR的表达抑制生物膜的形成,可能与其对合成PIA相关糖基转移酶的竞争性抑制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I型整合子的结构特征,探讨其与细菌多重耐药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08年至2009年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上呼吸道分离的187株鲍曼不动杆菌,应用K-B纸片扩散法检测耐药性,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进行I型整合子整合酶基因的检测;扩增整合子的可变区,应用DNA测序技术分析I型整合子基因结构。【结果】I型整合子的阳性率达53.4%。共七种1型整合子基因盒被鉴定,其中首次发现报道一种新的整合子(GenBank:HQ322622)。可变区主要编码氨基糖苷类药物的耐药基因。20种抗菌素耐药的结果均表明携带Ⅰ型整合子的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率较不携带I型整合子的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率明显增高。整合子与鲍曼不动杆菌的多重耐药表型具有密切相关性。【结论】I类整合子相关耐药基因在本院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中分布较广泛。整合子在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的形成和播散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自1955年 Duguid 氏将细菌菌体表面所带有的与鞭毛不同的发样细丝命名为菌毛以来,一直认为:“菌毛主要见于革兰氏阴性的肠道杆菌,……”。伴随着分子生物学的迅速进展,逐步发现在自然环境中能形成菌毛样结构的微生物种类甚多。菌毛的遗传学、分类原则、形态学,抗原组成及功能,已引起微生态学、环境与生物学、以及空间科学界等多个领域专家的密切关注。现已证明:革兰氏阴性细菌中的奈瑟菌属、布拉汉氏菌属、肠道杆菌科、假单胞菌属、气单胞菌属、弧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鲍曼不动杆菌引起医院感染的特点以及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的变化趋势。方法应用美国BD公司Phoenix^TM100全自动细菌和药敏系统鉴定仪对所分离的364株鲍曼不动杆菌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46株鲍曼不动杆菌来自痰液、伤口分泌物、中段尿、静脉血及大便,分别占58.96%、30.92%、5.49%、4.34%、0.29%。药敏结果显示鲍曼不动杆菌对多粘菌素和米诺环素敏感性最高,耐药率低于10.4%。结论加强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监测,了解其耐药性变迁,可合理指导用药,有效控制鲍曼不动杆菌耐药菌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14.
乳酸锌(Zn lactate·3H_2O)和氟化亚锡(SnF_2)常作为牙膏中的活性物质添加剂用来预防龋齿及口腔生物被膜的形成。文中评估了Zn lactate·3H_2O和SnF_2对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和变异链球菌生物被膜的作用。对铜绿假单胞菌PAO1生物被膜的抑制实验证实乳酸锌和氟化亚锡都具有抑制其生物被膜的功能,联用效果尤佳。乳酸锌通过干扰胞外多糖基质网的形成起作用,而氟化亚锡则可以明显降低生物被膜的生物量。更为重要的是,工作浓度的两种化合物联用几乎可以完全抑制3种实验菌株生物被膜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舟山地区近5年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ii,Ab)的感染状况及对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为有效控制感染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临床送检的血、尿及痰等各类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分离与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细菌鉴定采用ATB-expression细菌鉴定仪,药敏试验采用其配套的PSE-5条.结果 2006-2010年共检出鲍曼不动杆菌696株.Ab主要分布于ICU (301,43.4%)和呼吸内科(132,19.0%)的送检标本.痰标本检出率最高,为524株(75.3%).Ab对除妥布霉素以外抗生素的耐药性呈逐年上升的趋势(P<0.01).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比例也逐渐增加.结论 鲍曼不动杆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呈逐年上升趋势,多重耐药菌比例明显增加.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仍是治疗Ab感染最敏感的药物.应加强鲍曼不动杆菌细菌耐药监测,进一步合理有效使用抗生素,以防止鲍曼不动杆菌的传播,降低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交叉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摘要:目的 通过分离鉴定鲍曼不动杆菌噬菌体并进行遗传信息分析,为今后噬菌体用于治疗鲍曼不动杆菌引起的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以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离株为宿主菌,从医院污水中分离鲍曼不动杆菌噬菌体并进行纯化、电镜观察形态特征、提取噬菌体DNA,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分析全基因组的结构特征,比较基因组分析其进化关系。结果 分离到鲍曼不动杆菌裂解性噬菌体LZ35,电镜观察显示,该噬菌体属于有尾噬菌体目肌尾病毒科。基因组全长44 885 bp,G+C含量为37.95%,含有83个开放阅读框,其中22个编码序列可预测其功能,61个编码序列为未知基因。噬菌体LZ35的基因组与鲍曼不动杆菌噬菌体IME-AB2和YMC-13-01-C62具有很高的同源性(分别为97%和99%),与鲍曼不动杆菌噬菌体YMC11/12/R1215的进化关系最近。结论 以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离株为宿主菌,分离到鲍曼不动杆菌裂解性噬菌体LZ35,明确了其形态和基因组特征,为防治噬菌体疗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鲍曼不动杆菌的分布特点及耐药性动态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监测鲍曼不动杆菌在各种标本、各临床科室的分布特点及耐药性,探讨其变化规律,为临床治疗提供帮助。方法对台州市立医院2005年7月~2005年6月期间住院患者送检的临床标本中分离到的细菌使用VITEK-32全自动细菌鉴定仪进行菌种鉴定,并用Oxoid公司提供的药敏纸片进行药敏试验。结果鲍曼不动杆菌大多数分离自痰液,其次是脓液及分泌物,居第三位的是尿液;科室分布以ICU最高;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率在这3年中总体呈上升趋势,亚胺培南耐药率最低。结论鲍曼不动杆菌易引起下呼吸道感染,尤其是ICU患者;对大多数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迅速上升,应加强其耐药性的监测。  相似文献   

18.
摘要:目的 监测与分析医院近三年鲍曼不动杆菌分布及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 对2012-2014年门诊及住院部各科室送检标本进行分离培养,用VITEK2-Compact全自动细菌分析仪进行细菌的鉴定及药敏分析,应用SPSS 13.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近三年鲍曼不动杆菌共分离出2 217株,主要来源于痰液标本,占65.27%;且主要分布于重症医学科,其次是NICU及呼吸内科。2012-2014年鲍曼不动杆菌的分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266.1,P<0.005),以2014年最低,但鲍曼不动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呈逐年上升趋势,特别是对亚胺培南的耐药情况严重,2014年耐药率高达84.8%,除对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较低(48.0%)外,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50.0%。结论 近三年来医院鲍曼不动杆菌的检出率高,对多种药物耐药率高,多重耐药严重,医院应加强对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性疾病特别是呼吸道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及抗生素使用的管理,指导抗生素的合理使用,以降低医院感染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19.
陈怀青  陆承平   《微生物学通报》1998,25(2):98-101
病原菌与哺乳动物细胞的相互作用,首先表现在细菌特异性粘附于细胞的表面。细菌根据环境条件及宿主的不同,可表达不同的粘附分子.细菌特异性粘附于不同的宿主细胞,不仅对病原与宿主的早期接触,而且对整个感染过程都很重要。许多细菌都可粘附于宿主粘膜的上皮细胞,并在局部增殖,而且在感染全过程中都停留在细胞表面。这种粘附作用大多与细菌的菌毛(pill)有关。菌毛能与宿主细胞的受体分子特异性结合,特别是与细胞表面的多糖侧链结合。此外,有些细菌表面尚有一些受体。能与宿主细胞的分泌的纤粘连蛋白(fibronechn)等细胞外基质(…  相似文献   

20.
生物被膜是菌体在自然界中一种常见的生存状态,直接影响着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枯草芽孢杆菌是重要的工业菌株,同时也是研究生物被膜的模式菌株。本文结合作者目前的研究,综述了目前对枯草芽孢杆菌形成生物被膜研究所取得的重要进展,包括枯草芽孢杆菌形成生物被膜的主要过程、特征、研究模型及分子调控机制,并提出了今后研究的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