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黄I染色体的C一带及银染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有关融科动物的核型和分带研究,Hsu等 (1967-1974)以及I'pa中oAaMCKAA等(1976, 1977) 已有过一些报道,但是黄融(Mustela sibirica)染色体的研究报道尚少,仅1'pa中。z1aMCKHI3 等(1976)作了核型和G带分析。本工作 进一步研究了黄触的核型,用C分带技术观察 了异染色质的分布,并描述了核仁组织者(Ag- NORs)的数目和位置。  相似文献   

2.
报道了芦荟属14种2变种植物的核型,实验结果表明所研究种类的体细胞染色体基数均为X=7,二倍体,由4对长染色体和3对短染色体组成。根据Stebbins(1971)的核型分类标准,Aloeaffinis Berger等3种芦荟的核型为“3B”型,Aloe graciliflora Groenewald等3种芦荟的核型为“4B”型,A.mitriformis Mill等3种2变种芦荟的核型为“3C”型,A.saponaria(Air.)Haw等5种芦荟的核型为“4c”型。其中有6种1变种芦荟的核型为首次报道。另外,还对芦荟的系统分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道一例t(3; 22) (p21; q13)平衡 相互易位的家系。先证者,男性,一岁半,淋巴 细胞及皮肤成纤维细胞G带分析结果:核型均 为46, XY, t(3; 22)(p21;q13)或46, XY,t(3; 22)(3gter” 3p21::22813” 22gter;2 2 pter” 22gl3::3p21” 3 pter );先证者母亲(图1)与 外祖母核型均为46, XX, t(3; 22)(p21; q13) 或46, XX, t(3; 22)(3gter、3p21::22813一 22gter; 22pter~ 22813::3p21一3pter)。经银 染与G带复合显示技术,先证者及母亲的22der 可见清晰的AgNOR区。先证者的父亲与舅父 G带分析核型正常。在此情况下,有生育正常 婴儿的可能,但必须作产前诊断。  相似文献   

4.
中国达乌尔鼠兔染色体G,C带图形与Ag-NORs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颜永衫  甄惠欣  陈幼臣 《遗传》1987,9(4):11-14
高原的鼠兔耐低氧、血管脆性大,是研究高 山生理、运动医学及老年医学的良好动物模型。 同时,鼠兔对药物敏感,繁殖力强,在医学遗传 学研究方面也有广阔的前景。日本鼠兔(O. h y perborea)、美洲鼠兔(O. perinceps)和阿富 汗鼠兔(O. ref escens)的核型已有报道[11],但 未作带型分析。1984年,Kimura等报道了阿 富汗鼠兔的染色体G. C带图形Lis)。本文报道 中国达乌尔鼠兔(O. daurica)染色体的带形 与核仁形成区(NOR)活性,并讨论鼠兔的进 化位置。  相似文献   

5.
有关鼬科动物的核型和分带研究,Hsu等(1967—1974)以及等(1976,1977)已有过一些报道,但是黄鼬(Mustelasibirica)染色体的研究报道尚少,仅等(1976)作了核型和G带分析。本工作进一步研究了黄鼬的核型,用C分带技术观察了异染色质的分布,并描述了核仁组织者(Ag-NORs)的数目和位置。  相似文献   

6.
黄世强 《生物多样性》1994,2(2):113-117
北京动物园在三十年中,共繁殖大熊猫28胎(其中双胎18次),产仔46只,成活21只,成活率为45.65%,为大熊猫的迁地保护作出了杰出的贡献。1963年第一次在人工饲养下自然繁殖成功大熊猫“明明”;1978年第一次用人工授精方法繁殖成功大熊猫“元晶”;1980年第一次以纯超低温保存的大熊猫冷冻精液人工授精成功产下二仔;1987年第一次在人工饲养下繁殖出子三代;1990年第一次实现不同地理位置的大熊猫自然交配繁殖成功幼仔“亚庆”;1992年第一次繁殖成功大熊猫人工授精第三代幼仔“京京”;1992年第一次以人工授精繁殖长大的雄性大熊猫自然交配成功繁殖“永明”和“永亮”;1992~1993年第一次以人工哺育的方法使未食母乳的大熊猫幼仔“永亮”成活;1993年第一次达到1992年所产的3仔全部成活,成活率为100%。  相似文献   

7.
中国西北地区11种黄耆属植物的细胞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分布于中国西北地区的11种黄耆属植物进行了细胞学研究,其中9种作了核型分析。结果表明,杯萼黄耆(Astragalus cupulicalycinus)为六倍体(2n=48),酒泉黄耆(A.jiuquanensis)具有2种细胞型:2n=32的四倍体和2n=48的六倍体,其余种类均为二倍体(2n=16)。9个种的核型公式分别为:木黄耆(A.arbuscula),2n=16=14 2sm,“1A”核型;胀萼黄耆(A.ellipsoideus),2n=16=10m 6sm,“2A”核型;粗毛黄耆(A.scabrisetus),2n=16=14m 2sm,“1A”核型;秦岭黄耆(A.henryi),2n=16=8m 8sm(2SAT),“2A”核型;哈巴河黄耆(A.habaheensis),2n=16=10m 6sm(2SAT),“2A”核型;变异黄耆(A.variabilis),2n=16=4m 10sm(2SAT) 2t,“2A”核型;喜沙黄耆(A.ammodytes),2n=16=6m 10sm(2SAT),“2A”核型;密花黄耆(A.densiflorus),2n=16=6m(2SAT) 10sm,“2A”核型;茧荚黄耆(A.lehmannianus),2n=16=14m(2SAT) 2st,“2A”核型。所有研究种中,仅变异黄耆的染色体数目有过报道,其余种的染色体数目及核型均为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8.
小鼠G显带核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4个自交系小鼠和1个杂交系小鼠的54个骨髓细胞G显带核型,各系小鼠G显带标本均能观察到显示大带和小带的两种带型细胞。大带细胞带少、清晰、恒定,根据其带型能鉴别各号染色体。各系小鼠大带带型相同。本文还描述了各号染色体大带带型特征,并绘制了小鼠G带核型模式图,提出了带型相似的6,8;1,X;9,13;及17,18等染色体识别要点。  相似文献   

9.
两种过路黄的核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周筱玲  廖亮  陈晔  徐玲玲   《广西植物》1999,19(3):236-238
对国产报春花科(Primulaceae)珍珠菜属(Lysimachia)植物过路黄(L.christinaeHance)和疏节过路黄(L.remotaPetitm)的核型进行了首次报道。过路黄染色体数目为2n=24,核型公式为2n=24=2m+4sm+6st+12t,核型类型“3A”;疏节过路黄染色体数目为2n=22,核型公式为2n=22=4m+6sm+2st+10t,核型类型“3A”。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335例遗传咨询病理的外周血淋巴细胞进行培养,并用G带、C带、Ag-NOR和高分辨G显带及基因探针进行原位杂交等技术进行了染色体分析。检出异常核型35例,占10.4%,其中3例较少见,2例国内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11.
达乌尔黄鼠显带染色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达乌尔黄鼠分布在我国北方及蒙古和苏联等区域,对牧草及农田危害甚大。有关达乌尔黄鼠的核型国内外已有报道(Lyapunova等,1970;蔡有余等,1985;马继霞等,1985)。签于其染色体的一些特征,达乌尔黄鼠有可能成为染色体工程及检测环境诱变剂等方面的实验材料。虽然苏联Lyapunova等(1978,1980)对黄鼠属某些种的G-带和C-带进行过比较研究,我国蔡有余等(1985)对达乌尔黄鼠的C-带和Ag-NOR进行了观察,但无法对其染色体进行逐个地准确识别,特别是对Χ染体色的正确识别。为此,我们对达乌尔黄鼠的显带染色体进行了较详细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小熊猫染色体异染色质的显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培养的小熊猫外周淋巴细胞为实验材料,结合C-显带技术及CMA3/DA/DAPI三竽荧光杂色的方法,对小熊猫的染色体组型、C-带带型及CMA3/DA/DAPI荧光带带型进行了研究,发现:(1)经C-显带技术处理,可在小熊猫染色体上呈现出一种极为独特的C-带带型。在多数染色体上可见到丰富的插入C-带及端粒C-带。而着丝区仅显示弱阳性C-带;(2)除着丝粒区外,CMA3诱导的大多数强荧光带纹与C-阳性  相似文献   

13.
三种姬鼠的染色体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采用染色体分带技术(G-,C-带和银染色),对中华姬鼠(Apodemusdraco)、大林姬鼠(A.peninsulae)和大耳姬鼠(A.latronum)的核型进行了观察分析。结果表明:3种姬鼠的2n均为48。中华姬鼠的染色体均为端着丝点染色体。大林姬鼠的常规核型中,除1对中着丝点染色体(No.23)外,其余均为端着丝点染色体。大耳姬鼠的核型中,有13对端着丝点染色体,2对亚端着丝点染色体,1对亚中着丝点染色体和7对中着丝点染色体。中华姬鼠C-带核型中,所有染色体着丝点C-带都呈强阳性,异染色质非常丰富,Y染色体整条深染。在大林姬鼠C-带核型中,Nos.7,11,15,21,22着丝点C-带弱化甚至近阴性,其余染色体着丝点异染色质C-带都呈现程度不同的阳性。且Nos.2,4,7有强弱不同的端位异染色质带。X染色体着丝点区有大块的异染色质斑带出现,Y染色体整条深染。大耳姬鼠除Nos.3,4,10,12,13染色体着丝点C-带很弱外,其余染色体着丝点C-带均呈阳性,并有8对(Nos.16-23)染色体出现异染色质短臂。从总体上看,大林姬鼠和大耳姬鼠的着丝点异染色质明显比中华姬鼠的少。中华姬鼠的Ag-NOR  相似文献   

14.
两种长臂猿染色体的C带和Ag-NORs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长臂猿属(Hylobates)中白眉长臂猿(H.hoolock)2n=38和白颊长臂猿(H.leucogenys)2n=52的染色体C带和Ag-NORs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两种长臂猿的C带核型中除多数染色体有着丝点C带外,一些染色体上还出现插入C带和着丝点C带弱化或减少现象;白眉长臂猿有全异染色质臂;白颊长臂猿有较多的端位C带。白眉长臂猿有两个Ag-NORs,而白颊长臂猿的Ag-NORs雌体有4个,雄体有5个,Y染色体上有NOR.本文对长臂猿的核型进化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东北虎和华南虎染色体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锡然  黄恭情 《动物学报》1993,39(3):334-337
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技术,首次研究了东北虎核型、G-带,C-带和Ag-NOR以及华南虎的G-带,C-带,并就其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两种虎在染色体数目、G-带、C-带带型和Ag-NORs特征上,均没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我国云南南部的白须长臂猿(H.leucogenys)染色体的G带、C带、晚复制带及Ag-NORs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它的2n=52,核型公式为44(M或SM)+6(A),XY(M,A)。C带表明一些染色体着丝点C带弱化;有的染色体出现插入的和端位的C带;X染色体两臂有端位C带,Y染色体是C带阳性和晚复制的。Ag-NORs的数目,雌体有4个,雄体有5个,Y染色体上具NOR。本文对白颊长臂猿与其它长臂猿间的亲缘关系、核型进化的可能途径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染色体分带技术(G-,C-带和银染色),对云南兔(Lepus comus)的核型进行了观察分析。结果表明t:2n=48,NF=88。常染色体由6对中着丝粒染色体, 5对亚中着丝粒染色体,10对亚端着丝粒染色体和2对端着丝粒染色体组成;X染色体为亚中着丝粒染色体。除少数几对染色体(Nos.9,14,16,20)着丝粒C-带呈阴性外,其余均呈阳性或浅染,但异染色质的含量差异较大。Ag-NORs的数目为5-6个,分别位于Nos.1 7,19,21。通过与兔科其它属种核型的比较,对其染色体进化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佴文惠  陈玉泽 《兽类学报》1998,18(3):192-195
采用复制带、C带和硝酸银染色等分带技术研究了水貂的核型和带型。结果表明,2n=30,枝型为10(M)+16(SM)+2(A),XX(M)。C-带显示该水貂的一些染色体的结构异染色质比较丰富,从着丝粒区域延伸到两臂上,No.5染色体着丝粒结构异染色质有些弱化;X染色体的结构异染色质较常染色体的丰富。Ag-NORs有3个,分布在No.8染色体的次缢痕区域和一条No.2染色体长臂接近着丝粒的区域。  相似文献   

19.
恙螨染色体分带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叶韵斌  王敦清 《昆虫学报》1992,35(2):165-170
本文报道应用胰酶法对微红纤恙螨Leptotrombidium rubellum,苍白纤恙螨L. pallidum和小板纤恙满L. scutellarc进行G带带型分析.三种恙螨染色体分别显示17、21、19条深带带纹,用CS-190机对每条显带的染色体进行薄层扫描,结果每一条深带显示一个峰,对微红纤螨和巨螯齿恙螨Odontaearus majestivus进行BSG法的C显带实验,均未见到带纹,从C带结果及对敬红纤慧螨染色体扫描电镜的初步观察结果,提示恙螨染色体可能为泛着丝粒类型,本文根据恙螨染色体的分带情况,探讨了几种恙螨间的亲缘关系以及恙螨染色体的研究在分类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河南花背蟾蜍的核型、C-带和Ag-NORs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骨髓细胞蒸汽固定法制备染色体标本,研究了分布于河南新乡的花背蟾蜍(Bufo raddei)的核型、C-带和Ag-NORs。结果表明:河南产花背蟾蜍体细胞染色体数为22条,核型公式为2n=22(20m 2sm),全部为中部或亚中部着丝点染色体,NF=44。Ag-NORs具有多态现象。C-带核型显示22条染色体的着丝点均正染,No.1染色体近着丝粒处有不恒定插入型C-带,No.4染色体具有恒定近端部插入型C-带,随体部位被正染的仅占所观察细胞的1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