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正人体有各种各样的感觉,疼痛是不太讨人喜欢的那一种。但如同生老病死一样,疼痛又无处不在,不可避免。我们都或多或少经历过疼痛,甚至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难言的痛苦,对于疼痛这个人类的健康杀手,我们必须要关注它,认识它,了解它。疼痛是什么?疼痛是一种令人不快的感觉和情绪上的感受,伴有实质上或潜在的组织损伤,是一种主观感受。汉语的"疼"是指余痛,"痛"是指病人身体内部的伤害性感觉。"疼痛"一词来源于  相似文献   

2.
正疼痛作为每个人一生中体验最早、最多的主观内在感觉,是我们经常遇到的问题,古代人当然也不例外。在医学不发达的年代,人们总是用超自然的原因去解释一切疾病,包括疼痛。他们认为,是外界物体侵入了人体,并将超自然的物质带入人体从而引起了疼痛。后来,人们普遍认为感受疼痛的中枢是心脏,这种认识一直持续了2000年。后来,希腊医学家阿克梅恩提出脑是感觉和思考的中枢,并区分了5种感觉。希腊学者希波克拉底又进一步提出4种体液学说,当其中一种体液过  相似文献   

3.
正每年的农历二月,是卯月!有一天邻居王大妈敲开我家的门,想让我帮她诊断一下疾病。她说,每年一进入农历二月,左上肢外侧前缘就会疼痛,而且会有一种针刺样的感觉。她找了很多医生也没有治愈,想问问我这是怎么回事儿,有没有什么好的解决办法。我说:"您这是由手阳明大肠经气血不通造成的!"中医认为,"不通则痛""通则不痛",所以针对气血不通造成的疾病可以用疏通经络的药物或经络拍打法治疗。果然,经过一个多月的调理,她的问题彻  相似文献   

4.
《生理通讯》2007,26(3):79-79
人到中年,难免有些毛病,然而很多人发现生病时常常已很重了,有的甚至失去了治愈的机会。其实大部分疾病在发作前都有一些告警信号,依据这些信号对照自己的身体状况,会对早期发现身体的疾病有一定的益处。  相似文献   

5.
闻香识英雄     
某天清晨闻到的丁香花的独特花香,数年之后仍能记忆犹新,这究竟是为什么?人体能够分辨和记忆大约1万种不同的气味,人为何具有如此的"品"味能力?在人类诸种感觉中,嗅觉产生机理一直是最难解开的谜团之一。20世纪80年代,美国的两位科学家琳达·巴克、理查德·阿克塞尔决心用他们的精诚合作,叩开嗅觉科学的大门。阿克塞尔和巴克发现,人的鼻腔细胞膜上分布着不同气味受体。人体基因总数中的3%,即大约1000个基因,用于对气味受体进行编码,以分辨不同的气味。尽管气味受体只有大约1000种,但它们可以产生大量的组合,形成大量气味模式,这也就是人们能够辨别和记忆大约1万种不同气味的基础。有气味的物质首先会与气味受体结合,这些气味受体位于鼻内上皮的气味受体细胞中。气味受体被气味分子激活后,气味受体细胞就会产生电信号,这些信号随后被传输到大脑的嗅球的微小区域中,并进而传至大脑其他区域,结合成特定模式。由此,人就能有意识地感受到比如茉莉花的香味,并在另一个时候想起这种气味。不仅如此,人的嗅觉系统具有高度"专业化"的特征。比如,每个气味受体细胞仅表达出一种气味受体基因,气味受体细胞的种类与气味受体完全相同。气味受体细胞会将神经信号传递至大脑嗅球中被称为"嗅小球"的微小结构。人的大脑中约有2000个"嗅小球",数量是气味受体细胞种类的2倍。"嗅小球"也非常的"专业化",携带相同受体的气味受体细胞会将神经信号传递到相应的"嗅小球"中,也就是说,来自具有相同受体的细胞的信息会在相同的"嗅小球"中集中。"嗅小球"随后又会激活被称为僧帽细胞的神经细胞,每个"嗅小球"只激活一个僧帽细胞,使人的嗅觉系统中信息传输的"专业性"继续得到保持。僧帽细胞然后将信息传输到大脑其他部分。结果,来自不同类型气味受体的信息,组合成与特定气味相对应的模式,大脑最终有意识地感知到特定的气味。除了在理论上揭开人类嗅觉机能的秘密,两位科学家还发现,鱼的嗅觉器官中大约有100个气味受体,而老鼠却有大约1000个。如今,他们的一些基础研究理论已被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比如说,老鼠被训练搜寻地震后被埋在废墟下的人们。老鼠嗅觉灵敏,经过数月训练记住人类的气味后,科学家在它脑内植入电极,并与电子发报机相连。当它们被派往废墟现场,嗅到"目标"的气味之后,脑电波波动图形显示"啊哈,找到了"。此时,技术人员可通过设备确定小老鼠的位置,同时也就能知道被困人员的下落。比如说,日本科学家正在研发的一种"空气炮"。当人们在购物中心物色商品时,它会"开炮"——喷射一种特殊气味,譬如说新鲜面包味或是香水味,经过气味对大脑的刺激,消费者的购物欲望在不知不觉中被大大激发,皮夹中的钱则大把大把流向经营者腰包。虽然上世纪90年代初,两人的这一科学成就曾经在生命科学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但是他们并没有奢望某一天自己会捧得沉甸甸的诺贝尔奖。当2004年10月4日阿克塞尔得到这一突然而至的喜讯时,他几乎幸福地"晕过去"。瑞典一家广播电台为录制节目,深夜打电话到阿克塞尔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家中。电台记者告知他获奖并向其提问,阿克塞尔非常吃惊,说为获奖而感到荣幸,但强调自己从未想过会得到诺贝尔奖。"那真是不可思议,"他说,"我从未想过这些,我只是在想着我的科学。"记者又问,得知获奖消息后,他要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 他回答说:"我要喝一杯咖啡。"巴克在家中接受美联社记者采访时同样对自己获奖一无所知。她说:"人们都这样说,‘你理应获得诺贝尔奖’,当然,我为此感到非常荣幸。"评委会把这一奖项颁给这两位科学家并非出于任何商业利益或医疗目的,而是为了"鼓励对人类一大重要感官的探索研究"。诺贝尔医学奖并没有设立任何具体的标准。阿尔弗雷德·诺贝尔当年在设立这项奖项时只是表示,该奖项的得主"必须是在医药或生理学领域做出最重要的贡献"。虽然这项成果目前在临床上的意义还很难预测,但这项开拓性的基础研究成果还是摘得了大奖。但评委之一的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教授翁格斯泰特风趣地说:"至少我们终于知道人和人之间有多么不同。弄清楚了为什么有的人那么爱吃的某种食物,在另一些人那里却一点引不起食欲。"或许,翁格斯泰特教授对这一成就早已情有独钟。他说:"这两位教授已经被提名多次。从1991年他们发表那篇论文时,我们就开始关注了。"曾经获得诺贝尔奖的德国科学家胡贝尔曾经说过:我们不关心某个科学领域的应用技术突破,我们只想踏踏实实地搞好我们的基础研究。这种鼓励基础创新的精神正是设立诺贝尔奖的宗旨所在。  相似文献   

6.
人眼的视网膜主要由3层细胞组成,依次是感光细胞(感觉光线)、双极细胞(分析处理视觉信号)和节细胞(归纳信号并传送至大脑)。理论上说,感光细胞应该朝向光线进入的方向,实际情形却与此相反,所以人的视网膜被认为是"反贴"的,而章鱼眼睛的视网膜被认为是"正贴"的。事实上人的眼睛和章鱼的眼睛在实现清晰成像、血液供应和避免血液对视觉图像的影响的机制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7.
《生命世界》2007,(2):9-9
英国剑桥大学的杰弗里·伍兹领导的科研小组对巴基斯坦6名年龄在4~14岁的儿童进行研究后发现,他们体内一个名为SCN9A的基因发生突变,使他们无法感觉到疼痛,但身体其他感觉却保持正常。  相似文献   

8.
<正>说到维生素D,很多人可能都知道,它最早被发现的作用就是促进钙质吸收和骨骼发育。如果缺乏维生素D,成人就会患软骨病(Osteomalacia)1,小朋友则会更加严重,表现为佝偻病,直接影响他们的身体发育2。有研究表明94%的中国人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这些人中有42%还有代谢综合征。维生素D可以通过三种途径获得:食物摄取,药物补充和日照。因此,营养匮乏的欠发达地区和日照时间短暂的高纬度地区是软骨病乃至佝  相似文献   

9.
动物是从单细胞生物中带鞭毛的领鞭毛虫演化而来的,但是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期中,人们普遍认为动物身体内的多数细胞是不带鞭毛的,只有精子、呼吸道和输卵管的上皮细胞有能够摆动的鞭毛(称动纤毛)。在20世纪60年代,人们就发现动物细胞上不能摆动的鞭毛(称静纤毛),但是由于不知其生理功能而不被重视。在21世纪初,科学家发现,多囊肾其实是与纤毛有关的疾病,随后对纤毛的研究才进入热潮。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在脑脊液的流动和动物内脏位置左右不对称分布上动纤毛发挥关键作用。而静纤毛存在于动物的许多细胞上,含有各种感觉受体,成为动物细胞接收信号的"天线"。它们能够感知动物体内多种液体的流动情况,被动物用于监测血压、眼压、胆汁流动、尿液流动和感知骨骼负荷;动物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自体感觉、细胞运动也是通过静纤毛接收信号的。在动物胚胎的发育过程中,静纤毛也负责细胞的信息接收,是Hedgehog(刺猬蛋白)信号通路、Wnt信号通路、Notch信号通路等的起始处。由于纤毛在动物体内的多种功能,纤毛功能障碍会导致全身性疾病,统称纤毛病(ciliopathy),包括嗅觉丧失、听觉丧失、视网膜退化、雄性不育、脑室积水、脑发育障碍、骨骼畸形、多指、多囊肾、多囊肝、内脏位置左右颠倒等多种症状。领鞭毛虫的另一个线状结构——领毛,演变成为动物细胞上的微绒毛,像静纤毛一样,成为细胞接收信号的"天线",在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和自体感觉中发挥作用。因此鞭毛、纤毛和微绒毛一起,被认为是动物细胞上的多功能细胞器。  相似文献   

10.
动物是从单细胞生物中带鞭毛的领鞭毛虫演化而来的,但是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期中,人们普遍认为动物身体内的多数细胞是不带鞭毛的,只有精子、呼吸道和输卵管的上皮细胞有能够摆动的鞭毛(称动纤毛)。在20世纪60年代,人们就发现动物细胞上不能摆动的鞭毛(称静纤毛),但是由于不知其生理功能而不被重视。在21世纪初,科学家发现,多囊肾其实是与纤毛有关的疾病,随后对纤毛的研究才进入热潮。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在脑脊液的流动和动物内脏位置左右不对称分布上动纤毛发挥关键作用。而静纤毛存在于动物的许多细胞上,含有各种感觉受体,成为动物细胞接收信号的"天线"。它们能够感知动物体内多种液体的流动情况,被动物用于监测血压、眼压、胆汁流动、尿液流动和感知骨骼负荷;动物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自体感觉、细胞运动也是通过静纤毛接收信号的。在动物胚胎的发育过程中,静纤毛也负责细胞的信息接收,是Hedgehog(刺猬蛋白)信号通路、Wnt信号通路、Notch信号通路等的起始处。由于纤毛在动物体内的多种功能,纤毛功能障碍会导致全身性疾病,统称纤毛病(ciliopathy),包括嗅觉丧失、听觉丧失、视网膜退化、雄性不育、脑室积水、脑发育障碍、骨骼畸形、多指、多囊肾、多囊肝、内脏位置左右颠倒等多种症状。领鞭毛虫的另一个线状结构——领毛,演变成为动物细胞上的微绒毛,像静纤毛一样,成为细胞接收信号的"天线",在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和自体感觉中发挥作用。因此鞭毛、纤毛和微绒毛一起,被认为是动物细胞上的多功能细胞器。  相似文献   

11.
动物是从单细胞生物中带鞭毛的领鞭毛虫演化而来的,但是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期中,人们普遍认为动物身体内的多数细胞是不带鞭毛的,只有精子、呼吸道和输卵管的上皮细胞有能够摆动的鞭毛(称动纤毛)。在20世纪60年代,人们就发现动物细胞上不能摆动的鞭毛(称静纤毛),但是由于不知其生理功能而不被重视。在21世纪初,科学家发现,多囊肾其实是与纤毛有关的疾病,随后对纤毛的研究才进入热潮。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在脑脊液的流动和动物内脏位置左右不对称分布上动纤毛发挥关键作用。而静纤毛存在于动物的许多细胞上,含有各种感觉受体,成为动物细胞接收信号的"天线"。它们能够感知动物体内多种液体的流动情况,被动物用于监测血压、眼压、胆汁流动、尿液流动和感知骨骼负荷;动物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自体感觉、细胞运动也是通过静纤毛接收信号的。在动物胚胎的发育过程中,静纤毛也负责细胞的信息接收,是Hedgehog(刺猬蛋白)信号通路、Wnt信号通路、Notch信号通路等的起始处。由于纤毛在动物体内的多种功能,纤毛功能障碍会导致全身性疾病,统称纤毛病(ciliopathy),包括嗅觉丧失、听觉丧失、视网膜退化、雄性不育、脑室积水、脑发育障碍、骨骼畸形、多指、多囊肾、多囊肝、内脏位置左右颠倒等多种症状。领鞭毛虫的另一个线状结构——领毛,演变成为动物细胞上的微绒毛,像静纤毛一样,成为细胞接收信号的"天线",在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和自体感觉中发挥作用。因此鞭毛、纤毛和微绒毛一起,被认为是动物细胞上的多功能细胞器。  相似文献   

12.
王号 《生命世界》2014,(3):20-23
正"十病九痛",疼痛既是多种疾病的症状之一,又是诊察相关疾病的线索。虽然疼痛有时也被看作是一种疾病,但中医更倾向于把疼痛看作是一个症状,一个表象。疼痛的原因复杂多样,与环境、气候,人的心情、体质、生活,以及内外科疾病等都有密切关系。中医把人体看作一个气  相似文献   

13.
200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Arvid Carlsson、Paul Greengard 和 Eric R. Kandel三人(图1),表彰他们在"神经系统内信号传递"的研究中所取得的成就.A.Carlsson等的发现是,证明中枢神经系统中的多巴胺是一种神经递质,从而开辟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中枢神经系统中化学性信号的传递.  相似文献   

14.
走出亚健康     
健康是一种身体、精神和人际交往上的完美状态,而不只是单纯的躯体上的无病。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亚健康是大病来临前身体发出的"警示"信号,如果不能引起注意的话,后果将是危险的。  相似文献   

15.
早在原始社会,人们就知道用砭石按压身体疼痛或不适部位后,身体会感觉轻松,疼痛会消失或缓解,其中的奥秘在于:人体内部有一个调节人体功能、防病治病、保证健康的重要系统,这就是经络系统。《黄帝内经》明确指出经络具有“行血气、营阴阳”,“决死生、处百病”的重大作用。也就是说人体的功能是在经络系统的控制下进行的;疾病形成的根本原因是经络系统在某些环节的失去控制;疾病的康复或痊愈则是经络恢复其控制功能的结果。所以在疾病发生时,调节经络至关重要。针灸疗法具有数千年的历史,受到世界人民的普遍欢迎。它是在经络的穴…  相似文献   

16.
谁发现了艾滋病病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艾滋病曾经是人们谈之色变的疾病,然而今天尽管人类还不能征服艾滋病,但对它已经有了比较充分的了解。人类认识艾滋病,是和发现艾滋病病毒,即人免疫缺陷病毒(HIV),分不开的。不过,在是谁第一个发现 HIV 这个问题上,科学界有过一场一波三折的争夺战。两个"独立发现"1981年6月5日,美国亚特兰大疾病控制中心的周刊上发表了一则报道,说洛杉矶的两  相似文献   

17.
李浩  李超荣 《化石》2011,(4):44-48
北京直立人又称北京猿人或"北京人"(Peking Man),化石发现于北京市西南房山区的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即著名的周口店第1地点。这一惊世的发现,在当时有力地支持了达尔文提出的从猿到人进化理论,弥补了人类从猿到人进化的中间环节。倘若追问,这些化石人群生活的年代究竟几何?先他们之前是否还有更原始的人种?在他们之后又经历...  相似文献   

18.
辣椒素及其受体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Luo H  Wan Y  Han JS 《生理科学进展》2003,34(1):11-15
可以感受痛觉刺激的初级感觉神经元的周围末梢被称为伤害性感受器。这些小直径神经元的末梢可将化学、机械和热刺激信号转化为动作电位,并将这些信息上传到中枢,最后使机体产生痛觉或不舒服的感受。但到目前为止,人们对这些可探测到伤害性刺激的分子所知甚少。1997年成功克隆的辣椒素受体亚型1(vanilloid receptor subtype1,VR1)是近年来科学家们研究的“热点分子”,它是表达于伤害性感受器上的非选择性阳离子通道,已有诸多证据表明其可探测和整合诱发痛觉的化学和热刺激信号,基因敲除小鼠的研究分析也有力证明了该离子通道参与了疼痛及组织损伤后痛觉过敏的产生,而且是热诱发疼痛发生过程的关键分子。  相似文献   

19.
山桂花情缘     
西双版纳的僾尼族人(哈尼族中的一个支系)对山桂花有特殊的感情,不管森林离得有多远,他们一眼就能看到茂密冠层里的山桂花树。他们说,那树有种银色的光,即使我们有望远镜,也远远不如他们发现得快。也许,他们是用心在看,在僾尼族的意识里,自己的灵魂是与一株山桂花联系在一起的:人在百年之后,身体和灵魂都会被一棵山桂花包裹保护起来,离开现世苦难,前往下一个轮回。  相似文献   

20.
近期的脑成像研究在盲人等感官缺陷被试者身上发现了感觉替换现象,即传统上认为仅对单一感觉通道刺激反应的皮层区域也参与其他感觉通道的信息加工.类似的效应在感觉剥夺(蒙住眼睛)的明视人被试中也被观察到,提示脑内可能预存着多感觉交互作用的神经通路.通常认为,上述神经通路在常态的人脑中是以潜伏形式存在的,只有当感觉剥夺时才显露出来或得到加强.但是,感觉剥夺是否是该类神经通路发挥作用的必要条件,已有的研究尚缺乏确切的证据.采用统计力度较强的实验设计,给未蒙眼明视人被试听觉呈现一组名词,要求其对听到的每一个词语做出是人工物体还是自然物体的语义判断.对同步采集的功能磁共振信号进行统计分析,观察到视皮层脑区有显著激活.这些结果表明,跨感觉通道的神经通路在未实施感觉剥夺的条件下依然能够显示出来,因而在常态人脑中也不是完全以潜伏形式存在的.上述研究为建立多感觉交互作用神经机制的具体理论模型提供了一个约束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