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人体出汗的调节机制.方法: 在16℃和21℃两种环境温度下,8名受试者进行功率为20 W和40 W、持续10 min和20 min的运动,测量人体的出汗率、体温、心率、能量代谢率等指标,取实验最初的安静状态作为基础值.结果: 环境温度发生变化时,平均皮肤温度、直肠温度以及能量代谢率与人体出汗率同方向变化;在不同活动强度的上肢运动中,胸部皮肤温度、能量代谢率与出汗率的变化方向相同;运动功率20 W持续不同时间的运动,生理指标没有显著差异.但40 W运动20 min时的平均皮肤温度和出汗率明显高于运动10 min,其能量代谢率未出现相同的变化;胸部运动部位皮肤温度达到出汗阈值和由出汗量推测开始显性出汗在时间上是一致的,但运动中直肠温度没有出现与出汗率相同的变化;相关性检验的结果表明:胸部皮温(P<0.05)、能量代谢率(P<0.01)都与出汗率显著相关,后者与出汗率的相关性强于前者.将能量代谢率与出汗率进行指数函数的拟合,得到二者的关系方程.结论: 运动部位皮肤温度与人体出汗机制的启动关系紧密.出汗率预测模型的建立从代谢产热水平和环境温度方面考虑更为合理,也更方便实际使用.  相似文献   

2.
浅部真菌病是一种常见皮肤病,尤其在夏秋季节,气候焖热潮湿,人体出汗较多,更是浅部真菌病的高发季节,如治疗不及时或不彻底,还可导致传染或引起并发症等,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  相似文献   

3.
出汗是在高温下调节体温的重要机制,是人体对外界环境刺激所产生的适应性反应。一般情况下,人不出汗,但仍然能通过蒸发散热。先天性无汗腺的人同正常人一样,也能蒸发散热,并且这两种人的蒸发量相等,每小时约37克水,这一部分蒸发量叫做不显汗或无感燕发。不湿汗的原因有两个:一是三分之一的水蒸气由肺排出,因为吸入的空气中含水蒸气少,而呼出的水蒸气几乎是饱和的。二是组织液通过表皮扩散出来而蒸发的。因此,不显汗与汗腺活动无关,这里所说的“汗”实际上是水蒸气。通常以两种发汗的混合形式出现。当人处在环境为28℃以下,裸体人很少出汗。但当精神紧张时,虽然体温和气温没有改变,但是也能出“汗”,这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冷汗”。其出汗的部位只限于手掌、脚底、腋窝等处,叫做精神性出汗,与体温调  相似文献   

4.
吕斌 《植物杂志》2010,(8):56-59
酷暑天闷热难受,都市白领一族不管是在家里还是在办公室,由早至晚总习惯窝在空调房里,很少出汗;到球场、健身房打打球、练练瑜伽,是他们一天中难得的出汗机会——一身大汗淋漓,爽,真爽!  相似文献   

5.
吕斌 《生命世界》2010,(8):56-59
<正>酷暑天闷热难受,都市白领一族不管是在家里还是在办公室,由早至晚总习惯窝在空调房里,很少出汗;到球场、健身房打打球、练练瑜伽,是他们一天中难得的出汗机会——一身大汗淋漓,爽,真爽!  相似文献   

6.
细菌L型败血症是当前难治性感染症的重要病原菌之一。我院从1994~1996年收治30例,结果25例治愈,4例无效,1例死亡。典型病例介绍如下。例1,女,20岁,银行职员。高热半年,体温39~40℃、出汗、纳差、消瘦,先后住过五家医院,应用抗生素10余...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不同性别冠心病(CAD)患者对于急性心肌梗死(AMI)相关症状的认知情况,为有效缩短AMI院前延误(PHD)提供依据。方法:于2015年10月至2016年3月在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和上海市闸北区中心医院心内科门诊及病房,对确诊为CAD的受访者进行调查,收集受访者的一般资料,要求受访者区分胸痛、呼吸困难、出汗、恶心呕吐、晕厥是否为AMI相关症状。使用多元回归分析的方法,分析不同性别患者对上述症状的认知情况。结果:共680例CAD患者自愿接受调查,男性受访者对多数AMI相关症状的知晓率普遍高于女性。性别组间比较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相比较于女性,男性CAD患者对AMI相关症状出汗,恶心呕吐、晕厥认知度的OR值分别为1.41(1.04-2.41)、1.79(1.09-2.95)、1.96(1.42-2.72)。结论:不同性别患者对AMI相关症状认识水平存在差异,女性在出汗,恶心呕吐,晕厥不典型AMI相关症状认识程度较男性差。应加强对该人群的健康教育,以最大可能的缩短决策延误时间。  相似文献   

8.
新一代抗感染创口贴是应用高科技的NOS(诺氏)分子微化纳米技术制成超活性抗菌离子制成的。这种创口贴具有广谱长效杀菌抗感染作用,伤口疗效显著,可几天换一次药,在出汗、潮湿、淋雨等恶劣条件下,抗感染效果不减,而且使用方便,用清水冲洗伤口后直接敷上即可。在汶川特大地震灾区救治伤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受到了专家的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9.
右腋下花斑糠疹误诊9年1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患者女,28岁,因“右腋下反复红斑伴瘙痒9a”于2008年10月至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就诊。患者于9a前无明显诱因右腋下出现指甲盖大小的红斑,无明显脱屑,轻度瘙痒。未予治疗,皮疹增多,融合成片状,夏重冬轻,出汗时症状加重,偶伴刺痛感。曾在外院查真菌直接镜检阳性,考虑为体癣,口服伊曲康唑0.1g,2次/d,服药1周症状好转后停药,1个月后病情反复;口服特比萘芬2周(具体剂量不详),无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0.
<正>根据《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控方案(第十版)》明确“轻型病例可采取居家自我照护”等管理要求,现就当前奥密克戎毒株感染、伴有胃肠道症状(如呕吐、腹泻等)人群,经相关专家充分交流,提出《奥密克戎感染造成肠道功能紊乱的人群居家期间膳食指导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如下:一感染时肠道补液要点由于发烧出汗和呕吐腹泻均可能导致电解质紊乱,出现低钠、低钾血症导致肌肉乏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