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摘要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的脑CT灌注成像特征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月到2023年1月收治的90例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来我院体检的9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收集所有受检者脑CT灌注成像检查数据,分析抑郁症患者的脑CT灌注成像特征,并建立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脑CT灌注成像对抑郁症的诊断效能。随后对观察组和对照组受检者均进行认知功能评估,其中包括连线检测(TMT)、视觉再生测验(VRT)、言语流畅性测验(VF)、数字广度测验(DST)以及数字符号测验(SDMT),并分析脑CT灌注成像与抑郁症认知功能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受检者rCBV、rCBF、MTT、TIP、右枕叶、左枕叶、右颞叶、左颞叶、右顶叶、左顶叶CT值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受检者右额叶、左额叶CT值对比差异显著,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90例抑郁症患者经过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后分数均>20分,确定存在抑郁症状,脑CT灌注成像与HAMD评分诊断抑郁症的准确性、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脑CT灌注成像的曲线下面积为83.89,最佳诊断着色界限值为82.53%,HAMD评分的曲线下面积为84.26,最佳诊断着色界限值为87.57%;观察组与对照组受检者连线提笔数、连线错误数、视觉再生检测结果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受检者连线、言语流畅性、数字广度、数字符号检测结果对比差异显著(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连线提笔数、连线错误数、视觉再生与脑CT灌注参数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连线、言语流畅性、数字广度、数字符号与rCBV、rCBF、MTT、TIP、右枕叶、左枕叶、右颞叶、左颞叶、右顶叶、左顶叶CT值无明显相关性(P>0.05),连线与右额叶、左额叶CT值呈负相关(P<0.05),言语流畅性、数字广度、数字符号与右额叶、左额叶CT值呈正相关(P<0.05)。结论:抑郁症患者的脑CT灌注成像与健康群体呈现差异,其中右额叶、左额叶差异情况最为显著,提示抑郁症患者可能存在大脑额叶功能改变,另外,抑郁症患者的大脑额叶功能与认知功能变化具有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欺骗行为会导致欺骗结果的产生,欺骗结果又会直接影响欺骗行为的发生及其内在机制.虽然有研究表明,欺骗结果会对相应的欺骗过程产生调控作用,但对这一调控作用的机制并不清楚.本研究采用功能核磁共振技术,对两组被试分别使用有、无反馈(欺骗结果)的GKT范式并记录两组被试在进行诚实反应和欺骗反应时的大脑激活模式.结果发现,有反馈组与无反馈组相比,有反馈组的诚实反应和欺骗反应都导致了左侧顶叶皮层、左背部前扣带皮层、左侧脑岛、双侧视皮层和右侧小脑的更大激活;对两组而言,欺骗反应和诚实反应都导致了右腹外侧前额区域、双侧缘上回、左侧脑岛、右后内侧额叶、右侧颞中回和右侧纹状体的更大激活;此外,与无反馈组相比,有反馈组的欺骗反应与诚实反应在双侧纹状体和左侧脑岛上的激活差异更加明显.这些结果表明,有无欺骗结果对欺骗过程的神经机制具有调控作用,当需要面临欺骗结果时,欺骗过程将更大程度地涉及到奖赏预期和风险厌恶过程的参与.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青年和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手术患者,临床特点和术后生存率.方法:我院1997-2002年胸外科肺癌手术患者,根据初诊时的年龄随机选择非小细胞肺癌患者40例作为青年组(≤40岁)和50例作为老年组(≥70岁).对比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吸烟史、伴随疾病、病理类型、临床分期、手术方式、术后并发症、5年生存率.结果:青年组的伴随疾病发生率(22.5%)明显低于老年组(50.0%)(P=0.034);青年组的腺癌发生率(52.5%)明显高于老年组(12.0%)(P=0.008),而青年组的鳞癌发生率(32.5%)明显低于老年组(78.0%)(P=0.016);青年组术后并发症发发生率(12.5%)明显低于老年组(32.0%)(P=0.026);青年组5年总生存率(32.2%)明显高于老年组(20.5%)(P=0.041).结论:青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以腺癌多见,5年总生存率高于老年组,这可能与老年人伴随疾病和术后并发症较多有关.  相似文献   

4.
以往对青年人被试的研究发现, 左侧背外侧前额(DLPFC)在归纳推理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研究使用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考查这一脑区是否也在轻度认知障碍(MCI)患者及正常老年人进行归纳推理时被显著激活, 以及MCI患者和正常老年人在激活模式上是否存在差异. 实验结果发现, 与正常老年人相比, MCI患者在行为数据(反应时和正确率)和DLPFC的激活模式上没有差异, 但MCI患者DLPFC的BOLD信号强度低于正常老年人, 双侧DLPFC的功能连接强度显著高于正常老年人. 这可能是由于MCI患者在DLPFC的功能减弱, 因而需要加强与对侧脑区的协同来完成认知加工. 总之, 这一结果表明, 与青年人一样, DLPFC在老年人的归纳推理中也起着重要作用, 而且DLPFC功能的改变可能是一个先于影像学形态结构改变的MCI的早期诊断标记.  相似文献   

5.
共情可以帮助人们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更好地适应现实社会,是一种重要的社会认知功能。已有研究表明,诸多神经和精神类疾病的发生发展和复发与共情缺陷有关。非侵入性脑刺激技术(经颅磁刺激和经颅直流电刺激)可以通过调节大脑皮层兴奋性来调控个体的共情水平,缓解共情缺陷症状。针对健康群体使用该技术的现有证据显示:内侧前额叶、初级运动皮层、额下回、背外侧前额叶和颞顶交界处的活动有助于提升个体的认知共情水平,其中双侧背外侧前额叶的活动还有助于下调个体的情感共情水平,而右侧颞顶交界处的活动则可以增强自我表征从而支持个体在共情时进行自我和他人的区分。少数针对共情缺陷群体使用该技术的临床证据提示,增强左侧背外侧前额叶和内侧前额叶的活动可以分别提升精神疾病和神经退行性疾病患者的认知共情水平。未来的研究应探讨在统一的行为测量范式下针对不同刺激参数和刺激位点进行共情干预研究,通过融合其他神经生理技术进一步考察非侵入性脑刺激技术改善共情功能的作用机制,并考虑个体差异性对大脑共情功能干预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很多fMRI研究表明部分癫痫患者缺省模式网络存在中断现象,但均采用广义线性模型的假设驱动方法。作者尝试运用独立成分分析(independent component analysis, ICA)分离出l5例单侧颞叶癫痫(temporal lobe epilepsy,TLE)患者和17例正常对照的缺省模式网络,并采用拟合度值(goodness-of-fit scores)分析对感兴趣成分进行挑选,将其结果进行组内分析和组间分析。结果表明颞叶癫痫患者的缺省模式网络犬部分区域功能连接度下降,以前额叶和同侧颞上回为著,这可能是由于颞叶癫痫患者的大脑功能内源性组织发生破坏所致。拟合度值下降表明缺省模式网络激活区域为单侧TLE患者提供了一个灵敏的生物信号特征。  相似文献   

7.
大脑中的磁性物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主要用超导量子磁强计(SQUID magnetometer)对胎儿、老年人、猴子的大脑中的额叶、颞叶、海马等多个部位及整体混合后的脑样品进行了等温剩磁测量。测量结果表明无论成人还是胎儿,大脑的海马部位都表现出较明显的磁性,而其他部位则没有表现出超出仪器灵敏度的明显的磁性。  相似文献   

8.
靶刺激和干扰刺激的不一致性会造成人类的行为冲突.特别地,连续的冲突情境能诱发大脑对冲突的适应.然而,目前的研究结果还不能清楚地阐释冲突适应的认知和神经机制.为了考察冲突适应的神经振荡过程,采用冲突观察实验范式,记录了15个健康成人被试在完成字母Flanker任务时的行为和脑电数据.对EEG数据进行时频分析,结果揭示了冲突适应的神经振荡机制.在观察任务中,对于不一致条件,α频带(9~13 Hz,480~980 ms)在左前额叶和中前区展现了显著的事件相关异步性(ERD);对于一致条件,α频带在这些区域展现了显著的事件相关同步性(ERS).在反应任务中,θ频带(6~8 Hz,50~1000 ms)的ERS在左前额叶和中前区表现为iI〈cI,反映了冲突适应.这些结果表明,冲突能诱发特定频带范围内大脑能量的调整,从而使大脑对冲突进行有效的控制.  相似文献   

9.
为探查视听跨通道干扰抑制的认知神经机制的横断年龄特性,记录分析了14名10岁儿童视听词汇干扰任务时的事件相关电位.在不一致条件下,被试需要对同范畴听觉干扰词进行抑制,一致条件则没有干扰抑制.结果发现,不一致条件的反应时显著长于一致条件.不一致条件下P200的波幅显著大于一致条件,可能揭示了对探测刺激和干扰刺激在知觉上的差异.N300和N550主要分布于额叶区域,不一致条件的波幅均显著大于一致条件.N300可能反映了认知冲突监测,N550可能反映了对干扰刺激的抑制,这为儿童抑制发展脑机制提供了童年期特定阶段的初步证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和方法:强直电刺激(60Hz,0.4 ̄0.6mA,2s)左、右侧背侧海马或中部颞叶新皮质制作慢性大鼠癫痫模型,观察大鼠行为、EEG、深部电图以及各脑区T2(质子横向驰豫时间)加权核磁共振成象(T2-MRI)结构改变,研究海马-内嗅皮质-颞叶新皮质、大脑皮层神经通路在诱发颞叶癫痫中的可能作用。结果:右侧海马刺激组的原发性、继发性湿狗样抖动及癫痫“点燃”效应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左海马和左、右颞叶新皮质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探讨类别学习的脑机制。首先介绍类别学习的基本过程及主要研究范式。其次从脑损伤和脑成像两方面探讨此过程中的脑机制,主要包括额区、内侧颞叶、基底神经节的激活。再次,介绍了ERP研究类别学习过程的方法和结果,主要相关成分包括N1、P1、N2、P2、N300、P3、P450。最后对类别学习的脑机制进行小结和展望,认为ERPs和脑成像技术的结合可使此研究深化。  相似文献   

12.
周会  王东  杨红俊  赵延新  陈宜 《生物磁学》2012,(28):5476-5479,5503
目的:比较老年二尖瓣腱索断裂(RMCT)患者与中青年RMCT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超声心动图特点,为老年RMCT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年龄〉60岁的老年RMCT患者53例定义为老年组,年龄〈60岁的中青年RMCT患者57例定义为中青年组,使用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和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测量各组的心腔尺寸,观察二尖瓣活动形态以及腱索断裂的部位和程度,记录瓣膜的返流情况。结果:老年组中风心病仅占5.66%,而中青年组风心病患者占50.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7.221,P=0.000)。老年组多合并有多种慢性疾病,其中合并高血压者占83.02%,合并冠心病者占60.38%,合并2型糖尿病者占37.74%,均高于中青年组,其中合并高血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1.459,P=0.000)。老年组中心功能Ⅳ级的比例远高于中青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489,P=0.001)。老年组全心扩大、肺动脉高压的例数显著高于中青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全心扩大:XZ=11.376,P=0.001;肺动脉高压:X2=-20.362,P=0.000)。老年组中二尖瓣细小腱索断裂的例数多于中青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799,P=0.002),粗大腱索断裂的例数少于中青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118,P=0.001)。结论:合并有高血压、冠心病以及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老年RMCT患者,应定期进行超声心动图的检查,同时给予合理的治疗,以降低心衰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3.
用临床细胞免疫学检测方法,对损毁大脑前额叶背外侧部皮层手术前、手术后7天和手术后30天的猕猴外周血液淋巴细胞的4种免疫花环(Et、Ea、ZYC和ME花环)进行了跟踪监测,并与假手术组进行对照。结果表明:损毁大脑前额叶皮层后,其外周血活化T淋巴细胞花环率(Ea)和B淋巴细胞的小鼠红细胞花环率(ME)均在手术后7天显著下降;直到手术后30天仍显著低于手术前。而总T淋巴细胞花环率(Et)和酵母多糖补体复合物花环率(ZYC)则在手术后7天显著下降,在手术后30天又回复。这些结果提示:大脑前额叶皮层对机体免疫机能具有一定的调节联系作用,损毁大脑前额叶皮层后,可引起机体淋巴细胞免疫功能下降,其作用机理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探讨青年初发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的临床特点及其发生心功能下降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年龄<45岁的初发AMI且行冠脉造影检查的患者86例及同期60-75岁的患者96例,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并对青年组心功能下降的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青年组年龄中位数为40岁,男性患者及吸烟人群比例显著高于老年组(P<0.01),高血压及糖尿病患者的比例显著低于老年组(P<0.001);血尿酸水平、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显著高于老年组,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脂蛋白(a)显著低于老年组(P<0.01);冠脉多支病变的比例和Gensini评分低于老年组(P<0.001),左室射血分数<40%的比例显著低于老年组(P<0.01)。两组罪犯血管为前降支、回旋支及右冠脉的比例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尿酸和高冠脉Gensini评分是青年初发AMI患者心功能下降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青年初发AMI以男性为主,吸烟、高尿酸、血脂异常更为多见,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相对较轻,高尿酸和冠脉Gensini评分是青年初发AMI后心功能下降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中国已进入老龄化加速发展时期,如何适应老龄化社会的特殊环境需求是未来社区建设和景观规划的新视角。以福建省为例,通过大规模现场问卷调查,利用数理统计方法解析居民年龄及地方依恋程度对自然景观偏好的影响。结果发现: 1)年龄对自然景观偏好有显著影响,地方依恋对自然景观偏好无显著影响; 2)老年人(≥ 60 岁)与儿童(6~9 岁)的“弱”认知特征,使两组人群的自然景观偏好度较低,表现出老年人向“儿童化”回归的现象; 3)青年(15~19 岁)、中年组(20~59 岁)自然景观偏好度明显高于老年组和儿童组,且青年组偏好度最高,可能是教育程度和时代背景影响所致。研究结果对社会老龄化背景下合理完善社区景观规划设计与管理具有指导性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应用CT灌注成像技术观察帕金森病合并抑郁患者局灶脑血流灌注的特点,进一步探讨抑郁症发生与脑血流的关系.方法:将41例帕金森患者根据是否合并抑郁症分为帕金森病组22例、帕金森病合并抑郁症者为抑郁组19例、其中抑郁组分为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前组、治疗后组,3组均进行CT局部脑血流灌注显像,半定量分析各脑区血流灌注情况.结果:帕金森合并抑郁症组患者双侧额叶、颞叶和基底节的脑血流量测定(CBF)较帕金森病组显著下降(P<0.05);抑郁组左、右侧脑血流低灌注存在不对称性,左侧额叶、顶叶的CBF较右侧显著下降(P<0.01);rTMS治疗后脑血流灌注较治疗前改善,HAMD评分改善(P<0.05).结论:帕金森患者存在局灶性脑血流灌注降低,合并抑郁症患者额、顶叶下降更明显,经颅磁刺激治疗后脑血流低灌注改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部位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特点。方法:收集230例脑梗死急性期(1-14天)患者,包括额叶31例,颞叶27例,顶叶26例,枕叶21例,基底节47例,丘脑35例,小脑23例,脑干20例;采用中文版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对受试者进行认知功能测评。结果:(1)各病变部位认知障碍的发生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额叶组及丘脑组认知障碍发生率最高,达90%以上,其次为颞叶组,达到80%以上,小脑组及脑干组最低,约30%左右。(2)额叶组在视空间与执行功能、注意认知域分值低于其他各组(P〈0.05);颞叶组在命名、延迟回忆认知域分值低于其他各组;顶叶组及枕叶组MoCA总分分值低于基底节、小脑、脑干组(P〈0.05);丘脑组不仅在视空间与执行功能、注意认知域得分低于顶叶、枕叶、基底节、小脑和脑干组,且其语言及定向认知域分值低于其他各组(P〈0.05)。结论:不同部位脑梗死患者认知障碍的发生率及认知功能损害的特点不同。  相似文献   

18.
在两只已建立视觉分辨行为以及一只未经训练的猕猴上记录了前额皮层主沟区的单位放电,视觉分辨作业包括下列事件;(1)暗示信号红光(在R模式中)或蓝光(在B模式中)(1.30^s);(2)延缓期(2.10s);(3)反应期出现白光(1.88s)在R模式中动物必需在白光出现后立即拉杆以避免电击在B模式中不给予电击,要求动物不拉杆,共记录了127个前额皮层单位,其中80个单位的放电变化与视觉分辨作业的事件相关,占总数的63%,在测试间歇期内观察了前额皮尾神经元对无关的短声\闪光以及闪烁的红、蓝和白光的反应,总共对96个单位进行了短声和/或闪光刺激的测试,其中23个(24%)对上述刺激产生反应,并大部分(15个)是与行为作业中事件相关的单位,在对103个单位进行闪烁的红、蓝、白光测试中,发现只有12个(12%)单位有反应,在另一只未经训练的猕猴的前额皮层主沟区记录了100个单位,发现只有4个(4%)单位对无关的光刺激有反应,这些光刺激的物理性与上述实验中所采用的刺激相同,以上结果表明,通过学习具有行为意义的刺激能引起更多的前额叶神经元的放电活动,也就是说前额叶神经元对具有行为意义的刺激的反应是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它们的活动是可塑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老龄化是日益严重的社会性问题。老年人的认知功能,如注意等,出现了明显的衰退。探究老化过程中视觉注意调控网络的改变有助于理解老年人认知功能衰退的神经机制,并为寻找潜在的干预方式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本研究采用经典的双目标注意任务:被试仅需全程注视屏幕中心的黑十字。黑十字左右两侧13.5°视角度会呈现两个相同的视觉圆点,800~1 200 ms后其中随机一个目标会发生改变或者不变。通过采集该视觉注意任务期间的脑电活动信号,比较青年人与老年人在视觉目标改变和不变两种条件下的大脑活动。结果 实验发现在青年人中,额叶、顶叶和颞叶等脑区的电极记录到的神经电活动特征对视觉目标是否改变存在显著性差别,而老年人的脑活动对该视觉目标改变无显著性变化。此外,还发现该脑网络的变化在青年人和老年人中均存在性别差异。结论 注意任务下老年人脑网络难以对外界视觉信息输入做出及时响应,老化过程伴随视觉注意调控网络(额叶、顶叶和颞叶等)功能的衰退,该脑网络的变化存在性别差异。本研究为老化引起视觉注意调控网络损伤提供了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20.
本文旨在研究心肌细胞瞬时外向钾电流(transient outward potassium current,Ito)的随龄变化及其药物反应性改变。Sprague Dawley大鼠28只,分为青年组(3~5月龄)、成年组(13~15月龄)和老年组(22~24月龄)。酶法分离心室肌细胞,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各组Ito。并于细胞外液分别加入1.0μmol/L异丙肾上腺素和2.0mmol/L4-氨基吡啶干预,观察Ito的变化。结果显示,与青年组和成年组相比,老年组Ito电流密度显著增加。门控动力学研究显示,老年组Ito电流稳态激活曲线左移,通道关闭态失活速率明显降低,稳态失活后恢复速率加快,而稳态失活过程无明显变化。老年组Ito对选择性抑制剂4-氨基吡啶的反应性与青年组和成年组相似,但老年组Ito对β受体激动剂异丙肾上腺素的反应性却明显弱于青年组和成年组,各组电流密度分别增加55.9%、127.5%和125.8%。上述结果提示,随着大鼠年龄的增加,心肌细胞Ito电流密度显著升高,与通道门控的激活、关闭态失活和失活后恢复机制改变有关,且老年鼠Ito对异丙肾上腺素的反应性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