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使用ICP-MS分别采用高低浓度工作曲线范围来检测地表水中砷和硒的浓度,并经过检测标准物质及加标回收等质控方法,说明ICP-MS使用高浓度工作曲线检测地表水中常见重金属的精确度和准确度是可接受的。  相似文献   

2.
采用实验室建立的数字PCR方法 (ddPCR)和荧光定量PCR (qPCR)方法研究HER2基因组DNA标准物质的互通性,评价HER2基因组DNA标准物质与临床样本的互通性,为临床实验室检测提供具有互通性的可溯源标准物质.将研制的5个水平标准物质随机穿插于29例临床样本间,使用ddPCR方法与qPCR方法同时进行检测.参考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指南文件EP30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基质效应与互通性评估指南WS/T356-2011的推荐,采用Deming回归法评价标准物质的互通性.结果显示,5种标准物质与临床样本之间具有良好的互通性,可以用于临床实验室对HER2基因拷贝数变异检测方法的方法验证和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3.
使用甲醇或萘作为检定标准物质进行评定操作是液相色谱仪最小检测浓度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中最常用的方法。而液相色谱仪实际测量过程中的重复性测量误差、基线噪声以及检测使用标准溶液浓度等问题是影响液相色谱仪最小检测浓度测量的最主要因素,在实际应用液相色谱仪进行检测的过程中要对各环节进行精准的计算与反复核查,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液相色谱仪最小检测浓度的不确定度评定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4.
为寻找新型抗真菌活性物质,采用管碟法对7株分离自海洋的芽胞杆菌在不同Na Cl浓度下产生抗白念珠菌活性物质特性、活性物质的耐热性及不同p H值条件下的活性进行了比较,八大溶剂系统纸层析法对活性物质的类别进行了初步鉴定。结果表明,随着Na Cl浓度的变化产生活性物质的量也在变化,Na Cl浓度达7%时均不能产生,但在正常海洋环境盐浓度(Na Cl含量2%~3%)下都产生;活性物质有很强的耐热性和耐酸碱性,说明其较稳定;7株菌产生的抗白念珠菌活性物质均为碱性水溶性抗生素。由于目前临床上抑制人体病原真菌活性物质绝大多数为脂溶性,因而这些芽胞杆菌产生的抗白念珠活性物质有可能为新型物质,此外本研究结果为这些菌株所产生活性物质的分离纯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CD4+ T细胞的减少常见于恶性肿瘤、遗传性免疫缺陷症、艾滋病等。检测实验室常需要对CD4+ T细胞检测能力进行质控,急需有准确CD4+比例量值的T淋巴细胞标准物质。将人工制备的T淋巴细胞进行纯化后,使用流式细胞术进行标准物质候选物的均匀性检验、稳定性检验。联合8家检测实验室采用流式细胞微球计数法对标准物质候选物进行协同定值。实验数据统计表明,该标准物质候选物的均匀性好,并且在-20 ℃储存条件下可稳定12个月以上,其标准量值CD4+比例为74.0%±6.7%(k=2)。该标准物质适用于流式细胞仪中CD4+细胞占总淋巴细胞的百分比项目的计量校准,以及流式细胞术检测过程的方法验证和检测结果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6.
在标准物质研制领域,生物标准物质的研制逐渐成为了研究热点,同时基于核酸的检测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又推动了核酸标准物质的进程。核酸标准物质需要高级别、精准的定值方法,数字PCR作为单分子定量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数字PCR是一种测定核酸分子的绝对定量方法,如微滴式数字PCR是采用油包水形成的微滴作为反应室,将含有DNA模板的反应溶液分配到大量独立的反应室中进行扩增反应,再通过统计反应室中的阳性信号来定量DNA的拷贝数,从而达到精确定量核酸拷贝数的目的。综述了近年来关于数字PCR及其在核酸标准物质研究领域的最新应用进展,重点综述了其在转基因检测、医疗诊断等领域的应用进展,以期为核酸标准物质的研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赵建刚  陈园 《生态科学》2011,30(1):78-80
采用AA3连续流动分析仪对不同冰冻时间的标准浓度水样和自然水样的硝酸盐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标准水样在-20℃条件下冰冻30d的硝酸盐浓度稳定,而自然水样冰冻2d的硝酸盐浓度较原始值高,此后时间越长,硝酸盐含量越低.  相似文献   

8.
短串联重复序列(short tandem repeat,STR)是存在于人类基因组中的一类具有长度多态性的DNA序列,由含2~6个碱基对的重复单位串联构成。DNA STR分型检验是当前法庭科学进行个体识别和亲缘鉴定的主要依据。STR分型标准物质是DNA STR检验量值溯源的基础和关键物质,对其进行研究将极大推动我国法庭科学DNA STR检验的标准化进程。以STR基因座D6S1043为例,介绍人类基因组中STR序列的质粒DNA标准物质的制备过程。首先,合成包含13个重复单元(\[ATCT\]13)的D6S1043序列(定义为D6S1043-1)并将其与pUC57载体连接构建重组质粒,制备质粒溶液。其次,通过酶切鉴定、Sanger测序、多种STR分型试剂盒的分型鉴定等方法检验DNA序列的准确性。再次,采用微滴式数字PCR方法(droplet digital PCR,ddPCR)检测质粒浓度,评估质粒溶液的均匀性和稳定性。最后,由8家实验室协作,测定浓度标准值,综合分析均匀性检验、稳定性检验、定值过程等引入的不确定度,得到总不确定度;由6家实验室协作,测定D6S1043-1的分型值。结果表明:该标准物质的均匀性、稳定性良好,在-20 ℃可保存6个月,在4 ℃可保存14 d;核酸拷贝数为(7.7±1.2)×103 copies·μL-1;在D6S1043基因座上的分型值为13。人D6S1043-1型STR质粒DNA标准物质 \[编号:GBW(E)091072\] 是我国法庭科学DNA检验领域首批有证标准物质之一,其研制过程为其他STR基因座的质粒DNA标准物质的研制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9.
转基因定量检测用质粒分子标准物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10年来,应用于转基因植物产品定量检测的质粒分子标准物质凭借其易于富集,快捷高效等优点,成为各国检测机构的研究热点。对国内外转基因植物核酸定量检测用的质粒分子标准物质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和评述,并且对该类标准物质在研制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同时展望了该类标准物质的发展与应用。  相似文献   

10.
转基因产品检测标准物质是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的物质基础,是检测结果可比性、有效性和溯源性的保障。当前国际上转基因产品检测标准物质研发机构主要有欧盟联合研究中心、美国油脂化学家学会等。我国近年也研发了一系列转基因成分检测标准物质。对各机构研发的标准物质种类、数量、量值表述方式以及量值转换进行汇总、统计、分析,挖掘异同点,并在国内外交流合作、新型标准物质研发以及标准物质应用方面提出合理化建议,以期为我国转基因产品检测标准物质研发和应用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1.
以水杉的带腋芽茎段和茎尖为外植体进行植物组织培养,采用正交实验设计,通过设置不同的光照、温度和蔗糖浓度探究对其生长过程中黄酮类物质积累的影响。统计结果表明,光照时间对水杉总黄酮积累量的影响最大,其次是培养温度,蔗糖浓度对积累效果影响最小,各因素对黄酮类物质合成效果影响都是极显著的。得到黄酮积累量最高的培养条件是:蓝光光照时间8 h/d、培养温度20℃、蔗糖浓度50 g/L。  相似文献   

12.
基于次溴酸盐氧化铵盐(NH+ 4)成为亚硝酸盐(NO2)的原理, 发展了一种小体系连续快速测定海洋水体溶解性铵盐的方法。该方法以圆底旋盖2 mL 离心管为反应容器, 应用次溴酸钠氧化剂氧化铵离子成为亚硝酸根离子, 进一步通过加入Griess 试剂生成有色物质, 然后利用标准酶标板为底板, 采用酶标仪对生成的有色物质进行吸光值测定。此方法空白吸光值低, 标准曲线在0-32 μmol·L-1 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R2>0.99), 可批量连续测定样品。对环境样品的测定结果表明, 小体系铵盐测定法具有较高的精确度, 与《海洋规范》中标准25 mL 体系法测定的数值具有大于99%的拟合度, 为海洋水体NH+ 4-N 的实地测定提供了一种快速有效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3.
采用气质联用仪确定桉叶油中的掺假物质为丙二酸二乙酯,通过对照品进一步确定掺假物质。并通过制作对照品的标准曲线,测定桉叶油中掺假物质的含量。  相似文献   

14.
2008年国家启动转基因植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同时,开展了转基因产品标准物质研制工作,介绍了转基因产品标准物质的概念和作用、种类及其优缺点、研制现状,对今后的标准物质研制工作的重点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人参连作根际土壤中的酚酸物质进行了分离鉴定,检测发现人参根际土壤中含有没食子酸、水杨酸、3-苯基丙酸、苯甲酸和肉桂酸5种酚酸物质.采用外源添加法研究该5种酚酸物质对人参锈腐病菌的化感效应.结果表明: 5种酚酸对人参锈腐病菌的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都表现出高浓度抑制、低浓度促进的作用.没食子酸、水杨酸和苯甲酸在0.5 mmol·L-1处理浓度下,3-苯基丙酸和肉桂酸在0.05 mmol·L-1处理浓度下,均能够显著促进人参锈腐病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并显著加重人参锈腐病病害严重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不同处理条件下介质阻挡放电低温等离子体对单增李斯特菌和肠炎沙门氏菌的杀菌效果,以及抑菌活性物质含量随处理时间的变化。【方法】以单增李斯特菌和肠炎沙门氏菌为对象,研究不同电压、时间及氧气浓度对介质阻挡放电低温等离子体杀菌效果的影响,通过气态活性物质测定管测定O_3和NO_2浓度随处理时间的变化,利用荧光强度表征菌液中产生的活性物质浓度,采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OH、H_2O_2和~1O_2随处理时间的变化。【结果】采用70 kV、150 s或80 kV、1_20 s能够完全杀灭肠炎沙门氏菌,而单增李斯特菌只在80kV、1_20s条件下才能被完全杀死。采用50%O_2+50%N_2的混合气体能够在90 s内完全杀死细菌。随处理时间的增加,两种菌体细胞内活性氧物质含量呈逐渐增加趋势。【结论】电压、时间及氧气浓度均能显著增强等离子体的杀菌效果,其杀菌作用主要与H_2O_2、·OH、1O_2等活性氧物质的含量有关,其中·OH和H_2O_2是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杀菌的主要物质。  相似文献   

17.
采用正交设计和响应面的试验方法,对酱油曲霉发酵芝麻饼粕中木脂素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并对发酵产生的特征物质进行了鉴别。结果表明,影响提取发酵芝麻饼粕中木脂素因素的主次顺序为:乙醇浓度液料比提取时间提取次数。通过响应面试验再优化,得到较优的提取条件为:时间120.4 min,液料比15.77mL/g,乙醇浓度61.38%,在此条件下,DPPH自由基清除率可达82.59%,对照为46.8%。HPLC检测发现发酵提取物中产生一种特征物质,利用硅胶柱色谱层析分离,薄层色谱检测和LC-MS鉴别,产生的新物质为芝麻素酚。  相似文献   

18.
目前,多能干细胞产品的临床应用存在缺乏可重复性的问题,阻碍了多能干细胞研究和临床转化的进程。因此,利用标准物质确保此类产品的可重复性,鉴别随着时间推移出现的过程和方法的漂变十分必要,但对于多能干细胞产品而言,获得公认的标准物质存在很多困难,因此,作者建议首先关注内部的标准物质。该文概述了标准物质在多能干细胞产品研究和临床转化中的重要性,并对多能干细胞产品的内部标准物质的建立方法进行了评估,最后探讨了建立分析标准物质的潜在途径,这可能为漂变的测量及解释提供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19.
数字PCR仪是核酸绝对定量的重要仪器,因此确保数字PCR仪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十分重要。通过对国内市场上数字PCR仪的比较分析,剖析了数字PCR仪的性能指标,对数字PCR仪的校准方法进行了探讨,设定了拷贝数浓度相对示值误差、拷贝数浓度重复性、荧光通道一致性和反应单元个数重复性作为数字PCR仪整机校准的计量技术指标,采用具有溯源性的国家有证标准物质,对方法进行了试验验证。验证结果表明了校准思路和方法的可行性,该方法操作性强,能够满足仪器技术要求以及用户需求, 提高了数字PCR仪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对进一步拓展和深化数字PCR 技术的应用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谷氨酸菌体破碎条件的优化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王霜  吴振强 《生物技术》1997,7(5):26-30
以释放胞内物质为主要目的的细胞破碎条件,采用均质破碎法、超声波法、加酶法和碱性自溶法等对谷氨酸菌作进行破碎试验,并对其相应的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表明,使用碱性自溶法在pH10.0,温度70℃,干菌浓度为10%时,自溶40min后蛋白质的释放率接近80%,表明该法对释放胞内物质的作用效果较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