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定量分析肝动静脉渡越时间对结直肠癌肝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研究对象包括58例明确诊断为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患者(转移组),48例具有结直肠癌史同时无肝内转移的患者(待查组)及39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行超声造影检查,分析肝动脉及肝静脉到达时间并计算其差值记为肝动静脉渡越时间(HAVTT)。待查组患者在3-6个月后行超声造影检查及增强CT/MRI检查来判断是否发生肝内转移。结果:转移组HAVTT较正常组明显缩短(6.58SVs10.75s,P=0.0000)。以HAVTT小于8秒为标准诊断结直肠癌肝转移,准确性、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97.93%、96.55%及100%。以HAVTT小于8秒为标准预测结直肠癌肝转移,准确性、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93.75%、66.67%及95.56%。结论:HAVTT可用来预测结直肠癌肝转移。HAVTT缩短者需进一步检查或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超声导入疗法对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符合诊断标准的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52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基本保肝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进行超声导入,3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体征、血清肝纤维化指标、肝功能变化及影像学指标。结果:两组患者症状、体征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血清肝纤维化指标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功能及影像学指标的改善更明显(P〈0.01)。结论:超声导入疗法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具有改善肝功能,减少肝细胞外基质的增生与沉积的效用,能够减轻或延缓肝纤维化的进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宴时超声造影在肝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经静脉注射造影剂Sono Vue后,对45(男24、女21)例肝肿瘤患者(共63个病灶),在低机械指数状态下进行实时超声造影检查,并对录像资料进行回放、分析诊断,与基础超声诊断结果进行比较,通过病理证实。结果:基础超声、实时超声造影对肝肿瘤病灶的检出率分别为87.3%和96.8%,最大径小于1.0cm的肿瘤,基础超声、实时超声造影对肝肿瘤病灶的检出率分别是41.7%和83.3%。基础超声有52.4%(33/63)的肿瘤边界显示不清晰,实时超声造影有6.3%(4/63)的肿瘤边界显示不清。对肝恶性肿瘤的诊断,基础超声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住确性分别是51.4%、66.7%和56.4%;实时超声造影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95.3%,94.4%和95.1%,两者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时超声造影在发现肿瘤数目、大小、边界较基础超声提供的信息多,实时超声造影对肝肿瘤性质鉴别优于基础超声。  相似文献   

4.
陈敏  聂影  刘青  郭晓东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2,12(32):6282-6284,6302
目的:比较超声造影参数与多普勒参数评估门静脉高压(PHT)的准确性,旨在探讨超声造影用于PHT诊断的可行性。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肝硬化合并PHT患者50例,定义为PHT组,所有患者均自愿接受FPP的测定。另选择未合并PHT的乙肝患者50例,定义为对照组。所有患者测量门静脉内径(PVD),门静脉流速(PVV),肝动脉阻力指数(HARI)和脉搏指数(HAPI)。再计算出肝动脉到门静脉的渡越时间(PV-HA)和肝动脉到肝静脉的渡越时间(HV-HA)。结果:PHT组的PVD、HARI和HAPI均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VD:t=3.421,P=0.002;HARI:t=3.223,P=0.001;HAPI:t=3.108,P=0.000)。另外,PHT组的HV-HA显著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68,P=0.000)。而PHT组的PV-HA则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69,P=0.000)。HV-HA与FPP呈负相关(r=-0.878,P=0.000),PV-HA与FPP呈正相关(r=0.829,P=0.000),HARI和HAPI虽然同样与FPP呈正相关,但相关性较造影参数低(HARI:r=0.658,P=0.000;HAPI:r=0.742,P=0.000)。结论:多普勒参数与FPP的相关性较低。超声造影参数HV-HA和PV-HA能够敏感提示门静脉高压并且与FPP的相关性更高,所以能更准确、可靠地评估门静脉压力。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探讨超声对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合并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的诊断价值以及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90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合并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患者为研究组,根据患者病情的不同将其分为早期组(n=48)和晚期组(n=42)。另选取5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对所有患者进行超声诊断,比较两组患者的门静脉血流参数、肝动脉血流参数、肝中静脉血流参数以及脾静脉血流参数。结果:晚期组的门静脉主干内径(portal vein diameter,PVD)明显高于早期组和对照组(P<0.05),晚期组的平均流速(portal vein velocity,PVV)明显低于早期组和对照组(P<0.05),三组患者的门静脉血流量(perceptual video quality,PVQ)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晚期组的肝动脉内径(hepatic artery inner diameter,HAD)、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收缩期峰值流速(peak systolic velocity/end diastolic velocity,HAVmax)、血流量(blood flow,HAQ)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晚期组的肝中静脉内径(middle hepatic vein diameter,MHAD)、最高平均流速(maximum average flow rate ,MHV Vm)、最大血流量(maximum blood flow,MHVQ)均较早期组和对照组减少(P<0.05)。晚期组的脾静脉内径(splenic vein diameter,SVD)明显高于对照组和早期组(P<0.05),晚期组的脾静脉平均流速(splenic vein mean flow rate,SVm)、脾静脉血流量 (splenicveinflow, SVF)与对照组、早期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相关性分析肝脏超声指标与甲状腺超声指标均呈现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超声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合并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患者中应用具有很高的价值,通过对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超声指标推测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病情程度,患者的超声图像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可以用以患者的诊断和病因分析,值得在临床中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联合表皮生长因子治疗III、Ⅳ期压疮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2012年收治的III、Ⅳ期压疮患者143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实验一组和实验二组。对照组30例压疮患者行常规换药,实验一组58例压疮患者应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联合表皮生长因子治疗,实验二组55例压疮患者仅应用表皮生长因子治疗。治疗后,比较三组患者愈合时间及愈合效果。结果:实验一组和实验二组的显效时间和愈合时间均较对照组显著缩短,且实验一组的显效时间和愈合时间较实验二组更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验一组的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与实验二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二组的治愈率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一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实验二组(P〈0.05),而实验二组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联合表皮生长因子较单用表皮生长因子及常规治疗方法更好的改善III、Ⅳ期压疮创面的愈合,避免患者组织感染,提高压疮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探讨腹部超声联合血清甲胎蛋白(AFP)、高尔基体蛋白73(GP73)、γ-谷氨酰转肽酶/血小板比值(GPR)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医院2020年3月~2022年2月期间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48例,根据肝脏活检病理诊断结果分为无肝纤维化组39例、轻度肝纤维化组33例、中度肝纤维化组51例、重度肝纤维化组25例。比较各组患者入院后腹部超声检查结果及血清AFP、GP73、GPR,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腹部超声联合AFP、GP73、GPR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结果:随着肝纤维化程度地增加,患者肝脏轮廓逐渐不清晰、表面不光滑、肝脏回声逐渐增粗增强、有结节感、肝内胆管走形逐渐模糊,脂肪肝和腹水比例逐渐增加,脾脏厚度、脾脏长度、门静脉内径、脾静脉内径逐渐增加,经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各组超声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部超声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诊断的灵敏度为79.82%、特异度为76.92%、准确度为79.05%。随着肝纤维化程度的增加,患者血清AFP、GP73及GPR逐渐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AFP、GP73、GPR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诊断具有较高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01、0.664、0.779,腹部超声联合血清AFP、GP73、GPR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诊断的AUC最高(AUC为0.819)。结论: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血清AFP、GP73、GPR升高,腹部超声联合血清AFP、GP73、GPR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小型猪肝硬化模型制备过程中肝脏病理学及生化指标的变化。方法选用同种系巴马小型猪50头,随机分为实验组40头,对照组10头,雌雄不限,4月龄,体重15-20kg。实验组予四氯化碳复合因素造模法喂养,正常组予饲料及清水喂养。于造模的0、4、8、12、16、20、24周末进行肝脏穿刺活检及耳缘静脉抽血进行数据采集,对比分析肝纤维化一肝硬化制模过程中的肝脏病理学及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24周末,对照组获得数据S0期70例次;实验组获得数据轻度肝纤维化(S1+S2期)82例次,重度肝纤维化(S3+S4期)62例次,肝硬化共39例次。从正常组到肝硬化组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总胆红素、血清肌酐及球蛋白呈逐渐升高的趋势,而白蛋白,A/G比值呈逐渐下降的趋势,凝血酶原时间则逐渐延长,统计学分析,组间存在明显差异(P〈0.01)。结论四氯化碳复合因素造模法可以成功制备出小型猪肝硬化模型,肝纤维化不同阶段肝脏病理学和生化指标均发生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9.
摘要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7年8月-2012年8月入住我院的100例经诊断为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随机地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为50例。对照组仅给予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联合小梁切除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视力、眼压、中央房前深度、房角开放状态变化、视野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1)对照组患者术后1周、1个月及3个月视力均要高于术前,且术后1个月与3个月视力较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周、1个月及3个月均要明显高于术前,术后视力较术前均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且与对照组术后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手术前后眼压、房角开放状态变化、中央前房深度及视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P〈O.01),且观察组术后较对照组术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2.00%,明显高于观察组(8.00%),二者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临床疗效显著,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应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并应用。  相似文献   

10.
刘璞 《蛇志》2009,21(3):207-208
目的提高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抢救中静脉输液的护理质量。方法将64例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z例,采用22G静脉留置针。观察组行颈外静脉穿刺置管,对照组行前臂静脉穿刺置管。观察两组留置针穿刺效果和留置效果。结果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及留置针采血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穿刺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留置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1).外渗及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单通道1h液体补充量显著多于对照组(P〈0.01)。结论应用颈外静脉留置针通道能有效提高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抢救中静脉输液护理质量。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李成  谷青  刘新  孙明伟  王充强 《生物磁学》2011,(17):3311-3314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肝脏右叶、左叶体积变化,检测肝硬化患者门静脉血流情况,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以及门静脉血流与肝功能之间关系。方法:本研究纳入54例肝硬化患者和40例正常人,采用超声多普勒方法分析这些受试者的肝脏体积和门静脉主干及左右分支的内径、血流速、流量数据,并通过静脉血检测白蛋白、胆红素、胆碱酯酶水平等评估患者肝功能水平。结果:肝硬化组平均年龄46.3岁,男性32例,其中childA级患者16例,childB级患者27例,childC级患者11例;正常对照组平均年龄41.8岁,男性24例。肝硬化组患者右左肝叶之比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门静脉内径和血流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随着child分级升高,门静脉血流量也明显升高。肝硬化组门静脉右支血流量明显低于左支血流量(p〈0.05);此外肝硬化患者门静脉右支和左支血流量之比明显低于正常人群门静脉右左支之比(p〈0.05);而且肝硬化患者门静脉右左支血流量之比与右左肝叶具有明显的相关性与右左肝叶之比具有明显的相关性(r=0.64,p〈0.05)。结论:评估肝硬化病人门静脉血流情况,对于判断肝脏病理变化程度,评价治疗效果,以及选择治疗方案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瞬时弹性成像(FibroScan)诊断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准确性。方法:选取慢性乙型肝炎患者289例,其中未做病理组198例,病理组91例,正常对照50例,病理组患者行病理肝纤维化检测,未做病理组患者检查B超,全部患者及正常对照应用FibroScan进行肝脏硬度检测(liver stiffness measurement,LSM)值测量。分析未做病理组慢乙肝组与正常对照组间及未做病理组慢乙肝组B超肝纤维化各级间LSM值的差异;病理慢乙肝组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FibroScan诊断肝纤维化的准确性,并得出各期诊断界值;根据该诊断界值对未做病理慢乙肝组进行FibroScan肝纤维化分期,分析其与B超肝纤维化分级的一致性。结果:LSM值在未做病理慢乙肝组和正常对照组间及B超肝纤维化各级间差别显著(P0.05);其中病理组统计结果显示F1、F2、F3、F4期肝纤维化的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AUROC)分别为0.726、0.847、0.806、0.864,诊断界值分别为6.5、7.4、10.1、17.0 kPa,敏感性分别为69.62%、68.33%、66.67%、72.22%,特异性分别为66.67%、87.10%、85.71%、91.78%;肝纤维化的FibroScan分期和B超分级具有一致性(Kappa值=0.366,P0.05)。结论:FibroScan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尤其是严重肝纤维化及肝硬化诊断准确性高,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张文淼  王巧桂  陆天宇  金伟  吴俊 《生物磁学》2010,(17):3300-3301
目的:术前评估肝硬化患者肝脏储备功能,及其与患者拔管时间及改良OAA/S评分的关系。方法:对60例肝硬化失代偿患者术前行吲哚氰绿排泄试验。将患者分为三组:按吲哚氰绿15min储留率(ICGR15)将患者分为两组I1组,I2组,另30例肝功能正常患者为对照组(C组)。观测ICGR15与患者拔管时间及改良OAA/S评分的关系。结果:拔管时间I1组与I2组均明显长于C组(P〈0.05或P〈0.01);发生呕吐,烦躁者I1组与I2组均明显多于C组(P〈0.05或P〈0.01),OAA/S评分〉3分者I1组与I2组均多于C组,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ICGR15对于判断肝硬化患者围术期拔管的时间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三种不同的肝血流阻断方法用于腹腔镜肝部分切除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为肝胆外科手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11年7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83例肝脏肿瘤行肝部分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根据肝血流阻断方式,将所选病例分为三组:间歇性断流组(22例),完全断流组(28例),选择性断流组(33例)。观察并比较三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断流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量、术后肝功能指标的变化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三组的平均手术时间和断流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选择性肝血流阻断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和输血量均显著少于间歇性断流组和完全断流组(P0.05);三种断流方式术后均发生并发症,但选择性阻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间歇性断流和完全断流术,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术后的血清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转氨酶(ALT)及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的水平均呈现不同程度降低,血清白蛋白(ALB)的含量升高;选择性断流组各指标变化更明显,数值更接近于正常水平(P0.05)。结论:与传统断流方法比,选择性肝血流阻断法能够减少剩余肝脏的再灌注损伤,有利于提高手术效果。但该方法存在一定局限,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断流方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大鼠肝脏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2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10只)和模型组(10只),分别给予标准饮食和高脂饮食16周,进行肝脏病理学检查和血生化指标分析;采用超高频小动物超声诊断仪检测肝脏及其血流动力学改变,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肝组织VEGF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大鼠ALT、AST和TC增高(P〈0.05)。肝组织病理表现为大小泡混合性脂肪变性,伴肝细胞气球样变性、炎性细胞浸润、碎片状坏死和少量纤维组织增生。超声结果为肝脏增大,肝缘圆钝,实质回声细密增强,后方组织明显衰减,与脂肪肝病理结果一致;门静脉内径增大,肝静脉内径减小(p〈0.05),静脉流速降低。肝组织VEGF蛋白和mRNA表达明显增加(P〈0.05),VEGF蛋白主要表达在肝细胞和窦内皮细胞。结论 NASH肝脏VEGF蛋白和mRNA表达明显增加,VEGF可能参与NASH肝脏血流动力学的异常。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血清生化指标和病理学的监测分析来建立标准的SD大鼠酒精性脂肪肝动物模型。方法:选取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模型组采用直接饮酒法,于第8、12和20周时检测大鼠血清生化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甘油三酯(TG),并于第8、12周时随机采集5只大鼠肝组织,20周时采集剩余所有大鼠肝组织并进行病理学分析。结果:模型组于第8、12和20周时体重增长量均低于对照组(P〈0.01),血清ALT、AST均高于对照组(P〈0.01),第8周和12周时TG高于对照组(P〈0.01)。病理学结果显示肝组织从8周至20周呈现出酒精性脂肪肝、重度酒精性脂肪肝伴肝炎和酒精性肝纤维化等演变过程。结论:直接饮酒法可成功地复制出酒精性脂肪肝动物模型,通过监测分析可了解酒精性脂肪肝病变的整个过程,为今后建立酒精性脂肪肝和肝纤维化动物模型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唐古拉红景天对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并探讨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红景天治疗组。采用CCL4复合造模法造成肝纤维化,同时进行不同药物治疗,6周后采血并处死动物取材做病理学检查。采用免疫组化检测肝组织中Fas、FasL和NF-кB蛋白含量的表达,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LN和FN的含量。结果:模型组肝小叶结构紊乱,出现脂肪变性及大量气球样变,中央静脉及汇管区周围胶原纤维组织明显增多。正常组和治疗组肝小叶结构规则。正常组肝组织Fas、FasL蛋白呈棕黄色弱阳性表达,模型组Fas、FasL蛋白较正常组明显增强(P〈0.05);治疗组Fas、FasL蛋白的表达均较模型组有明显的减弱(P〈0.05);正常组肝组织NF-κB蛋白呈棕黄色阳性强表达,模型组NF-κB蛋白的表达较正常组明显减弱(P〈0.05);治疗组NF-κB蛋白的表达较模型组有明显的增强(P〈0.05);模型组血清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ⅢNP)、LN的表达较正常组明显增强(P〈0.05);治疗组血清PⅢNP、LN的表达均较模型组有明显的减弱(P〈0.05)。结论:唐古拉红景天通过抑制肝细胞的凋亡对肝纤维化具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8.
陈敏  郭晓东  聂影  刘阳  王瑞芳  张大鹍 《生物磁学》2012,(28):5473-5475
目的:利用超声造影研究高分化和低分化肝癌患者的肿瘤血流灌注情况,探讨超声造影在肝癌分级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我院原发性肝癌(HCC)患者65例并根据活检肝细胞癌病变和肿瘤分级不同分为A组37例(高分化组)和B组28例(低分化组),对两组患者行超声造影检查,分析超声造影的血流灌注状态。结果:A组与B组病灶的到达时间(AT)、峰值时间(TTP)和峰值强度(PI)均存在显著的差异性(tAT=7.266,PAT=0.000;tTTP=5.966,PTTP=0.000;tPI=8.219,PPI=0.000)。A组与B组间的病灶增强时间(1)、增强斜率(2)、清除时间(3)、清除斜率(4)具有差异,并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7.266,PI=0.000;t2=317,P2=0.000;t3=8.880,P3=0.000;t4=6.178,P4=0.000)。结论:超声造影可作为一种新型的肝癌分级方法,对于早期诊断肝癌和获得肿瘤分级具有很大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