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蛇志》2020,(2)
目的探讨连续性血液透析滤过结合血浆置换对重型毒蛇咬伤中毒患者凝血指标及心肌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5月~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重型毒蛇咬伤中毒患者5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连续性血液透析滤过结合血浆置换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凝血指标、心肌指标,并进行比较。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患者治疗后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水平均降低,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升高,天冬氨酸转移酶(AS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续性血液透析滤过结合血浆置换治疗能有效改善重型毒蛇咬伤中毒患者的凝血指标及心肌指标。  相似文献   

2.
《蛇志》2018,(3)
目的研究小切口负压引流治疗对竹叶青蛇咬伤后肿胀消退和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竹叶青蛇咬伤伴患肢明显肿胀患者5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小切口切开引流+持续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硫酸镁进行湿敷,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2、3、5、7天后患肢肿胀情况,白细胞浓度及凝血功能指标(血小板、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的变化情况,伤口感染率,平均住院时间。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白细胞计数、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天后,治疗组患者的白细胞计数、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血小板计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平均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伤口感染率比较,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前3天,治疗组的患肢周径减少值明显大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竹叶青蛇咬伤后行小切口负压引流治疗可有效控制患肢肿胀,加速肿胀消退,利于改善凝血功能。  相似文献   

3.
《蛇志》2019,(2)
目的探讨综合治疗在重症蝰蛇咬伤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重症蝰蛇咬伤患者的治疗。结果 1例55岁男性患者因右手蝰蛇咬伤3h,于2018年9月10日9时入住安庆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入院后患者右手肿胀逐渐加重,出现血尿及凝血功能障碍。9月12~14日,患者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凝血酶时间及纤维蛋白原等指标均未检出。病程中给予局部针刺真空罐疗、抗蛇毒血清、季德胜蛇药片口服与外敷、输注纤维蛋白原及血浆、补液等综合治疗。9月15日起患肢肿胀逐渐好转、凝血功能逐渐恢复。9月20日出院。9月24日复查凝血功能正常。1个月后随访,右手无功能障碍。结论重型蝰蛇咬伤的救治应坚持综合治疗的原则,尽早给予真空拔罐排毒及足量抗蛇毒血清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毒蛇咬伤对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并探讨有效的诊疗方法。方法对2014年9月~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200例毒蛇咬伤患者凝血功能的变化情况进行研究,主要包括变化的类型、变化种类数量、出现异常的时间和好转时间,并分析诊疗过程及诊疗效果。结果毒蛇咬伤患者的凝血功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纤维蛋白原(Fib)减少较明显,异常持续时间一般在72h以内,少数患者超过72h;患者入院后立即实施伤口清理、注射抗蛇毒血清、连续肾脏替代(CRRT治疗)等诊疗措施。经治疗后,患者均恢复出院。结论毒蛇咬伤可引起明显的凝血功能异常,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5.
毒蛇咬伤的早期预测与程序化救治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目的通过对毒蛇咬伤的早期预测和处理,评价程序化综合救治方法对毒蛇咬伤的疗效。方法对136例毒蛇咬伤患者除进行“毒蛇咬伤的临床病情分型”外,尽早进行病情预测、血生化(肝、肾功能、凝血功能、心肌酶)检查,同时进行伤口和全身程序化综合救治。观察病情变化,伤口愈合情况及平均住院时间。结果总有效率100%,无过敏反应发生,伤口渗血、肿胀明显缓解,平均住院时间较前缩短。结论早期准确预测和尽快应用程序化救治方法能提高对毒蛇咬伤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溃疡性结肠炎对凝血-纤溶系统激活现象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活动期和缓解期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凝血和纤溶系统各指标的检测和对比,探讨肠炎对凝血-纤溶系统的激活作用。方法:以20名缓解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为对照,检测20名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体内凝血和纤溶系统各指标,包括血小板计数、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因子Ⅻ、Ⅺ、Ⅹ、Ⅸ、Ⅷ、Ⅶ、Ⅴ、Ⅱ,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D-D)。结果: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体内凝血因子Ⅺ、Ⅹ、Ⅸ、Ⅷ、Ⅴ、Ⅱ因子以及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非活动期患者,其他指标没有显著差别。结论: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凝血-纤溶系统处于激活状态,提示肠炎可以激活凝血-纤溶系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连续性血液净化对小儿脓毒症患者血清抗凝血酶Ⅲ、IL-6及D-二聚体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小儿脓毒症患儿48例,根据随机对照表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24例。两组均实施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患者予以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试验组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床旁血滤机进行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比分析两组患儿临床疗效、血凝四项、T细胞亚群、抗凝血酶Ⅲ、白介素-6、D-二聚体水平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的临床总有效率较高(P0.05);两组血清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凝血时间、血清白介素6及D-二聚体水平下降(P0.05),纤维蛋白原、抗凝血酶Ⅲ、CD_3~+、CD_4~+、CD_8~+、CD_4~+/CD_8~+水平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血清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凝血时间、血清白介素6及D-二聚体水平较低(P0.05),纤维蛋白原、抗凝血酶Ⅲ、CD_3~+、CD_4~+、CD_8~+、CD_4~+/CD_8~+水平较高(P0.05);两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连续性血液净化对小儿脓毒症的临床疗效显著,可能与上调抗凝血酶Ⅲ,下调血清IL-6及D-二聚体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8.
陈连芽 《蛇志》2007,19(2):129-130
2006年我所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7种毒蛇咬伤患者594例,均取得显著疗效,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594例中,男345例,女249例,其中住院538例,门诊56例;年龄最大82岁,最小3岁,平均37岁。1·2诊断依据(1)病史。有明确的蛇咬伤病史(时间、地点、咬伤部位等)。(2)局部症状。①神经毒蛇咬伤不红、不肿、不痛或微痛麻木;②血循毒蛇咬伤红肿疼痛,甚则溃烂坏死;③混合毒蛇咬伤有疼痛麻木感,伤口周围红肿,肿胀漫延,常有水泡、血泡或伤口溃烂。(3)全身症状。①神经毒蛇咬伤多在1~5 h出现症状,有头昏,出汗,胸闷,四肢无力,瞳孔散大,视物不清,舌强不…  相似文献   

9.
李峥  李其斌  邹鑫森  邓海霞 《蛇志》2010,22(4):353-355
目的探讨竹叶青蛇伤后的救治策略,为毒蛇咬伤程序化急诊急救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选择55例竹叶青蛇咬伤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临床及治疗措施。结果 55例竹叶青蛇咬伤患者按临床分型,血液学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血小板(PLT)、白细胞(WBC)各型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竹叶青蛇伤致血液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PLT、纤维蛋白原(Fg)降低,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D-二聚体(DD)和凝血酶时间(TT)延长,甚至出现类DIC。本组危重型患者全部出现类DIC,轻型患者在应用抗蛇毒血清与血液学恢复时间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2例患者在院外行伤口切开排毒出现出血不止,1例在院外诊为"DIC"行肝素抗凝治疗而出现消化道及伤口出血不止。经规范化治疗全部患者均治愈出院。结论按毒蛇伤程序化急诊急救方案治疗竹叶青蛇伤,禁止伤口切开排毒;对重及危重型病例应用同亚科五步蛇、蝮蛇的抗蛇毒血清治疗;对于轻型患者可暂时不用抗蛇毒血清,但应留观,动态观察血液学变化情况;出现类DIC不行抗凝治疗,而是止血、抗纤溶治疗。  相似文献   

10.
张玉雄  蓝晓莲  张炎安 《蛇志》2013,25(1):30-31
目的探讨血循毒和混合毒毒蛇咬伤患者凝血功能与致伤蛇种及就诊时间的相关性。方法对我院2010年7月~2012年7月收治的222例毒蛇咬伤患者的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及致伤蛇种、就诊时间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我院蛇伤(血循毒和混合毒)患者以竹叶青蛇、烙铁头蛇、五步蛇、眼镜蛇为常见,少数为乡城烙铁头蛇、白头蝰蛇、眼镜王蛇,其它蛇伤罕见。(2)五步蛇伤早期(6h内)容易出现凝血功能障碍。(3)除五步蛇、蝰蛇外,其它血循毒和混合毒毒蛇咬伤6h后就诊者凝血功能障碍机率高。结论我院蛇伤以竹叶青蛇、烙铁头蛇、五步蛇、眼镜蛇咬伤常见,五步蛇咬伤早期(6h内)易出现凝血功能障碍,其它血循毒、混合毒毒蛇咬伤6h后凝血功能障碍率高;早期凝血功能障碍对五步蛇咬伤有诊断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蛇志》2019,(4)
目的观察血浆置换联合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青少年急性肝衰竭的短期疗效。方法对2016年5月~2019年5月收治的66例青少年急性肝衰竭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3例,对照组行单一血浆置换治疗,实验组行血浆置换联合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持续性治疗3次后凝血酶原活动度(Prothrombin activity,PTA)、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INR)、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以及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等相关生化检测指标、3个疗程后的总有效率(96.97%)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急性肝衰竭患者血浆置换联合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一血浆置换治疗。  相似文献   

12.
容博才  施惠义 《蛇志》1997,9(2):36-36
毒蛇咬伤在我国农村仍较常见,我院在1987年~1994年共收治63例被毒蛇咬伤者,用抗蛇毒血清治疗效果满意.体会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性44例,女性19例.年龄最大80岁,最小2岁.咬伤至就诊时间最长46h,最短45min.银环蛇咬伤26例,其中轻型20例,重型4例,危重型2例;眼镜蛇咬伤20例,其中轻型16例,重型4例;竹叶青蛇咬伤17例,其中轻型12例,重型5例.据见到、捉到或打死毒蛇,找见毒蛇牙痕及临床表现诊断.1.2 临床表现 银环蛇咬伤轻型有8例患肢有轻微的麻木感,仅有头晕恶心,12例视力模糊或者复视,重型4例有明显眼睑下垂,张口困难或吞咽困难,肌力下降.危重型2例除上述症状外有抽搐昏迷,瞳孔散大呼吸停止.眼镜蛇咬伤局部疼痛,伤口变黑肿胀并扩散至整个肢体,自觉全身困倦,胸闷乏  相似文献   

13.
毒蛇咬伤56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总结毒蛇咬伤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及经验教训,以提高对蛇伤抢救与治疗水平.方法 分析1996年至2008年7月我科收治的568例毒蛇咬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血循毒类毒蛇咬伤245例(43.13%),神经毒类毒蛇咬伤99例(17.42%),混合毒类毒蛇咬伤204例(35.91%),其他毒蛇咬伤20例(3.58%).经采取常规处理伤口,局部封闭(予相应抗蛇毒血清及胰蛋白酶、地塞米松),静滴抗蛇毒血清及对症治疗.痊愈548例(96.47%),好转16例(2.8%),未愈(成植物人)1例(0.18%),死亡3例(0.53%).结论 毒蛇咬伤应尽早正确的伤口处理,尽早应用相应抗蛇毒血清,抗感染及对症支持治疗,积极防治并发症等.患者就诊时间的早晚及处理伤口是否及时、正确、有效与病情预后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4.
毒蛇咬伤125例临床救治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彭雯  李其斌  李峥  覃韬  林启庆  王威  邓海霞  苌海华 《蛇志》2008,20(2):124-126
目的 总结毒蛇咬伤的急诊处理方法,以提高对此类患者的抢救与治疗水平. 方法 分析2005~2007年,我科收治的各类蛇咬伤患者125例的临床资料. 结果 神经毒类毒蛇咬伤患者23例,血液毒类毒蛇咬伤患者54 例,细胞毒类毒蛇咬伤患者39例,其他蛇咬伤9例.经采用局部伤口常规处理,静滴并局部封闭注射抗蛇毒血清,地塞米松、654-2(或长托宁)防治MODS等方法治疗.痊愈123例(98.4%),死亡2例(1.6%). 结论 毒蛇咬伤应予早期伤口处理、应用抗蛇毒血清、抗感染、预防并发症治疗为主,就诊时间的早晚、急救时的伤口处理是否及时得当对病情预后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探讨双重血浆分子吸附术(DPMAS)联合低置换量血浆置换术(LPE)与全量血浆置换术(PE)治疗肝衰竭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0年10月在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感染科治疗的101例肝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双重血浆分子吸附联合低置换量血浆置换术(DPMAS+ LPE)治疗组51例和全量血浆置换术(PE)治疗组50例。对首次治疗前及治疗后24 h的肝功能、凝血系列、血小板等实验室指标、不良反应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DPMAS+LPE组与PE组治疗后两组血清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DPMAS+LPE组对胆红素清除效果优于PE组,两组TBIL下降率分别为36.5±17.1% vs 25.2±1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PMAS+LPE组治疗后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P>0.05),纤维蛋白原(FIB)、血浆白蛋白(ALB)较前有所降低(P<0.0001),PE组治疗后PT、PTA、APTT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纤维蛋白原(FIB)、血浆白蛋白(ALB)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血小板计数(PLT)较治疗前均有所降低(P<0.05),但两组PLT下降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中及治疗后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双重血浆分子吸附联合低置换量血浆置换术,与全量血浆置换术比较,不仅在清除血清胆红素方面更有优势,且对凝血功能无明显影响,无明显不良反应,可节约血浆用量,是治疗肝衰竭有效、安全的方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探讨急性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CRP和D-二聚体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和Liatest免疫法,分别检测急性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96例、细菌性肺炎患儿123例及对照组60例血清CRP水平和血浆D-二聚体水平。实验结果显示,急性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细菌性肺炎患儿血清CRP水平和血浆D-二聚体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CRP和D-二聚体可以作为急性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体内炎症反应和血液高凝状态的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17.
犀角地黄汤化裁方对蛇伤患者血浆TT、PT、APTT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观察犀角地黄汤化裁方对血循毒或混合毒蛇咬伤出现血分证的患者血浆TT、PT、APTT的影响。方法选择血循毒或混合毒蛇咬伤2h内的患者130例,随机分为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加服犀角地黄汤化裁方。于就诊时、咬伤后72h测定其血浆TT、PT、APTT,并进行比较。结果2组患者在初诊时(伤后2h内)血浆TT、PT、APTT无明显差异,均在正常范围内;伤后72h三项指标均升高,对照组显著高于治疗组(P<0.05)。结论犀角地黄汤化裁方能抑制血循毒或混合毒蛇咬伤患者血浆TT、PT、APTT的延长,对蛇伤引起的凝血障碍有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8.
《蛇志》2019,(2)
目的观察十三味方对血循毒蛇咬伤患者肢体肿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8年7月我院蛇伤科血循毒蛇咬伤致肢体肿胀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血循毒蛇咬伤的治疗方案及龙胆泻肝汤合五味消毒饮中药内服,治疗组给予常规血循毒蛇咬伤的治疗方案及蛇伤十三味方中药内服。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第1、3、5、7天患肢与健肢周径差、血清肌酸激酶水平、肢体肿胀消退时间及疗程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第1、3天患肢与健肢周径差、血清肌酸激酶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_(周径差)=0.205、0.301,P0.05;t_(血清肌酸激酶)=-1.448、-1.179,P0.05)。治疗组治疗后第5、7天患肢与健肢周径差、血清肌酸激酶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_(周径差)=-2.964、-6.249,P0.05;t_(血清肌酸激酶)=-2.168、-4.967,P0.05)。治疗组患者肢体肿胀消退时间与疗程明显短于对照组(t=-7.033、-6.806,P0.05)。结论十三味方可缩短血循毒蛇咬伤患者肢体肿胀消退时间,缩短疗程,降低血清肌酸激酶水平。  相似文献   

19.
患者蒋某某,男,44岁,湖南省黔阳县铣山乡农民,平素体魄健壮。于1985年7月4日上山作业,被毒蛇咬伤下肢,即刻伤口疼痛发麻。四小时后,出现胸闷气促,紫绀,心悸,张口与吞咽受限,肢节麻木,周身僵硬,遍体瘀斑。初经当地草医作局部治疗,于第三天送入一家地段医院,医治月余,生命暂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毒蛇咬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376例毒蛇咬伤患者采用相应抗蛇毒血清为主,结合本地中草药内服外敷及西药抗菌消炎、消肿等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结果 1376例患者均治愈,治愈率100%。仅3例患者因延误治疗时间或在院外早期伤口处理不当出现局部Ⅰ°斑痕,功能轻度受限。治疗时间最长33天,最短1天。结论采用相应抗蛇毒血清是治疗毒蛇咬伤的首选特效药,中西医结合治疗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