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了解复治肺结核患者的结核分枝杆菌L型培养情况,探讨结核分枝杆菌L型阳性与耐多药的关系。方法:选择180例肺结核患者的痰标本进行结核分枝杆菌培养和结核分枝杆菌L型培养,同时对110例复治组中培养阳性的标本行耐药监测。结果:复治组的L型阳性率为43.6%,初治组的L型阳性率为15.7%,复治组显著高于初治组(P<0.01);菌阳复治组的L型阳性率50%,菌阴复治组的L型阳性率39.4%,菌阳组明显高于菌阴组(P<0.05);L型菌阳性患者的耐药率显著高于L型菌阴性组(P<0.05)。结论:结核分枝杆菌L型阳性是引起结核病复发、耐药的重要原因;MDR-TB与结核分枝杆菌L型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2.
马苗  罗百灵  顾其华  李瑛  李玉屏 《生物磁学》2013,(36):7043-7047
目的:评价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对肺结核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2月~8月湘雅医院呼吸科住院病人中92例可疑肺结核患者进行T—SPOT.TB检测、结核菌素试验(PPD试验)、结核抗体、血沉及影像学检查及病史收集。分析和比较T.SPOT.TB与传统结核诊断方法的阳性率、特异度、灵敏度并对其检测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92例患者中,48例被确诊为肺结核,其中41例T.SPOT.TB结果阳性,44例非肺结核患者中5例T.SPOT.TB结果阳性。T—SPOT.TB检测的敏感度为85.4%,特异度为88.6%。T-SPOT.TB检测在结核组的阳性检出率(85.4%)显著高于传统检查方法PPD(37.5%,P〈0.01)、结核抗体(16.7%,P〈0.01)、血沉(66.7%,P〈0.05),在非结核病组中的特异性(88.6%)显著高于血沉(36.6%,P〈0.0J)。PPD与T-SPOT.TB联合可提高诊断结核的阳性率(89.6%)。T.SPOT.TB检测仅与PPD试验的结果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T-SPOT.TB诊断肺结核的敏感性及特异性较传统的PPD实验、结核抗体更高,具有重要的I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肺结核病人肠道内的菌群变化。方法 入院后做便厌氧菌培养并计数。结果 肺结核病人肠道内的菌群发生紊乱,微生态平衡失调。初治组与正常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复治组与正常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初治组与复治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提示肺结核病人抗结核药物治疗的同时应调整肠道内的菌群,恢复微生态平衡,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促进结核病变吸收。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在肺外结核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T—SPOT.TB试剂盒对疑诊或待排结核患者外周血中特异性T淋巴细胞进行检测。结果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的对结核病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76.7%、84.3%。肺外结核组与肺结核组阳性率分别为92.0%和7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数据显著高于结核菌素试验的31.4%和结核分枝杆菌培养的1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是诊断肺外结核的快速敏感方法,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DNA载量与其血清标志物的相关性。方法:运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分别检测503例患者HBV.DNA载量和HBV血清标志物。根据HBV血清标志物结果分为大三阳组、小三阳组、少见模式组、抗体阳性及全阴组,比较各组间HBV—DNA的阳性率及定量值。结果:在大三阳组、小三阳组、少见模式组、抗体阳性及全阴组HBV—DNA的阳性率分别为90%、65.1%、65.2%、2.0%,HBV—DNA的定量结果(10gHBV—DNA)别为6.32±1.96、2.01±1.68、3.48+2.52f抗体阳性及全阴组阳性例数过低,不纳入统计)。大三阳组HBV—DNA的阳性率显著高于小三阳组(P〈0.05)。大三阳组、小三阳组HBV—DNA的阳性率与少见模式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大三阳组、小三阳组、少见模式组HBV.DNA的阳性率均显著高于抗体阳性及全阴组(P〈0.01)。HBsAg、HBeAg阳性组HBV—DNA的阳性率分别显著高于HB—sAg、HBeAg阴性组(P〈0.01)。小三阳组、少见模式组HBV.DNA载量均显著低于大三阳组(P〈0.01),少见模式组HBV—DNA载量显著高于小三阳组(P〈0.05)。结论:HBV—DNA的阳性率与HBeAg、HBsAg相关;HBV—DNA栽量与HBV血清标志物模式相关。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旨在了解上海口岸输入性传染性肺结核病患者中结核分枝杆菌北京型特征及其对一线抗结核药物的耐药情况,从而正确评估输入性结核病给上海地区带来的公共卫生危害,同时为地区传染性结核病防治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针对2009年1月~2013年5月上海口岸入境体检人员中胸部影像学诊断疑似活动性肺结核病的人群,采集其连续3 d的晨痰分离培养结核分枝杆菌,用MGIT960培养法分析其对抗结核药物(链霉素、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吡嗪酰胺)的耐药情况,用目标缺失多重聚合酶链反应(DTM-PCR )进行结核分枝杆菌北京型分子分型,同时采集其人口学资料。期间共监测到入境外籍疑似活动性肺结核病者193例,其中50例痰液中分离培养到结核分枝杆菌,菌培阳率为25.9%,与我国结核病普查工作中活动性肺结核病菌培阳率(25.9%)相同。分离培养并成功传代、分型的40株结核分枝杆菌中,北京型占57.5%(23/40),显著低于同期上海口岸出境人群中的90.2%(37/41)。输入性结核分枝杆菌北京型主要来自东南亚地区(71.4%,5/7)和西太平洋地区(57.1%,16/28)。一线5种抗结核药物的耐药性检测结果显示,输入性结核分枝杆菌北京型的总耐药率为30.4%(7/23),接近上海口岸出境人群的34.1%。输入性耐多药菌株占2.4%(1/42),分子分型结果显示为非北京型。输入性传染性肺结核病对吡嗪酰胺的耐药率为16.7%,显著高于上海口岸出境人群的2.4%。结果提示,上海口岸输入性肺结核病患者中结核分枝杆菌北京型所占比例显著低于同期出境人群,未发现与性别和年龄相关,未发现输入性结核分枝杆菌北京型对抗结核药物耐药性的显著变化。输入性耐药性结核病带来的公共卫生危害不容忽视,在直接督导下的短程化疗(DOTS)方案中需考虑其高吡嗪酰胺耐药特征。在口岸公共卫生安全风险评估中,需重视输入性结核分枝杆菌北京型与本地流行株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罗飞 《蛇志》2002,14(3):42-43
目的:观察利福贲门治疗肺结核的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选择80例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利福贲丁组和利福平组,两组各选妆治病例30例,复治病例10例,其中每组治涂阳病例各15例,复治涂阳5例,利福贲丁组采用2HLEZ/(4-6)HLE方案治疗,利福平组采用2HREZ/(4-6)HRE方案治疗,其中,H为异烟肼,Z为吡嗪酰胺,E为乙胺丁醇,R为利福平,L为利福贲丁,结果:两组痰菌阴转率,X线病灶吸收率基本相似,均为100%,利福贲丁组的治愈加好转率优于利福平组;利福贲丁组的肝功能转氨酶损害明显少于利福平组(P<0.01),结论:利福贲丁治疗肺结核的疗效高,毒副作用小,是目前治疗结核的理想药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牙斑幽门螺杆菌与慢性胃炎之间的关系。方法对胃炎组、胃炎治疗组分别进行牙斑和胃黏膜幽门螺杆菌培养和比较。结果牙斑细菌培养:胃炎组阳性14例,阳性率为12.8%;治疗组阳性11例,阳性率为10.1%。胃黏膜细菌培养:胃炎组阳性47例,阳性率为43.1%;治疗组阳性19例,阳性率为17.4%。治疗前后比较牙斑标本差异无显著性(P〉0.05),胃黏膜标本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1)。结论牙斑中确实存在着幽门螺杆菌,而且是胃内反复感染的源泉,以致慢性胃病反复发作,难以治愈。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分析空洞型肺结*核组织样本与痰样本结核分枝杆菌培养的阳性率及检测的一致性,并基于rpoB基因及KatG基因突变检测在诊断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中的重要作用,探讨直接应用肺结核组织样本进行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性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对肺结核实施肺部手术患者,在术前和术后分别进行痰及手术切除组织样本利用BacT ALERT 3D快速培养系统进行分枝杆菌培养,对培养阳性者进行菌种鉴定,对结核分枝杆菌分离株应用绝对浓度法进行异烟肼(H)、利福平(R)药物敏感性测定,比较分析二者的一致性;同时应用特异性引物对手术切除组织样本直接进行分枝杆菌rpoB、KatG基因扩增,并与其培养结果进行比较.结果:62例进入分析的病例中,术前痰培养阳性22例,阳性率35.5%(22/62),药敏试验耐药18例,耐异烟肼16例,耐利福平13例.二者均耐药12例,术中所取结核组织培养阳性34例,阳性率55%(34/62),耐药30例,耐H26例,耐R20例,二者均耐药17例,术中所取结核组织耐药基因检测与INH耐药性相关的KatG基因突变表现有22例,与RFP的耐药性相关的rpoB基因突变18例.二者同时有突变表现的16例.所有培养为结核敏感菌的组织检测中,无上述二基因突变表现.在相关的rpoB基因突变18例病例中有16例同时表现出KatG基因突(89%,16/18).结论:厚壁空洞肺结核患者肺部手术切除组织样本病原学检测与痰样本间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且结核菌培养的阳性率明显高于普通痰培养.同时可直接应用组织样本进行结核分枝杆菌rpoB基因、KatG基因检测,可更加及时、准确地用于指导临床术后抗结核的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0.
Caspase-3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HBV感染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3(Cysteinyl aspartate-specific proteinase-3,Caspase-3)和生存素(survivin)在原发性肝细胞肝癌(HC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乙肝病毒(HBV)感染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1例肝癌组织和10例癌旁组织Caspase-3和survivin的表达.并分析两者表达与HBV感染的关系。结果在肝癌和癌旁组织Caspase-3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33.33%和66.67%(P〈0.05).survivin在肝癌和癌旁组织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85.71%和0(P〈0.01)。Caspase-3在HBsAg阳性和阴性组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27.78%和66.67%(P〈0.05);survivin在HBsAg阳性和阴性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88.89%和100%(P〉0.05)。Caspase-3在高、中、低分化组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66.67%、31.25%、33.33%.高分化组与中、低分化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O.05);survivin在高、中、低分化组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50%、87.5%、100%,高分化组与中、低分化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Caspase-3和survivin在HCC的表达呈显著负相关。结论HBV感染能使肝癌组织Caspase-3的表达降低,与survivin共同抑制肝细胞的凋亡,三者在HCC的发生及发展过程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提取纯化结核分枝杆菌(MTB)脂阿拉伯甘露聚糖(LAM)。方法:MTB菌体彻底破碎后,去脂,去蛋白,上清液经苯酚萃取,酒精沉淀,得到LAM;以提取的LAM作为包被抗原检测血清中的LAM抗体。结果和结论:提取到LAM抗原,免疫印迹表明,LAM迁移范围相对分子质量为25×103~40×103,主要集中在35×103处。在64例肺结核患者中,有43例LAM-ELISA检测阳性(敏感性为67.19%);在67例健康志愿者中,有64例LAM-ELISA检测阴性(特异性为95.52%)。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探讨结核分枝杆菌/利福平耐药实时荧光定量核酸扩增检测技术(Xpert MTB/RIF)对肺外结核性脓肿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无锡市第五人民医院住院的122例高度疑似肺外结核性脓肿患者为研究对象,在超声引导下对脓肿病灶进行针吸穿刺活检,脓液标本分别进行Xpert MTB/RIF检测、结核杆菌脱氧核糖核酸(TB-DNA)检测、MGIT 960培养以及涂片抗酸染色。以临床综合诊断作为参考标准,比较Xpert MTB/RIF检测、TB-DNA检测、MGIT 960培养以及涂片抗酸染色四种方法对肺外结核性脓肿的诊断效能。对比Xpert MTB/RIF检测和MGIT 960药敏试验对利福平的耐药性。观察各类肺外结核性脓肿患者的诊断延迟时间。结果:122例疑似患者中,最终确诊肺外结核性脓肿患者73例,非结核性脓肿者49例。Xpert MTB/RIF检测、MGIT 960培养、TB-DNA检测以及涂片抗酸染色四种方法在肺外结核性脓肿标本中的阳性检出率结果分别为89.04%、20.55%、58.90%、36.99%,四种方法的阳性检出率整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Xpert MTB/RIF检测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MGIT 960培养、TB-DNA检测以及涂片抗酸染色法,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临床综合诊断作为参考标准,Xpert MTB/RIF检测诊断肺外结核性脓肿者的临床诊断价值最高,其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9.04%、100.00%、100.00%、85.96%。Xpert MTB/RIF检测与MGIT 960药敏试验对利福平耐药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外结核性脓肿诊断存在明显延迟,尤其以关节结核性脓肿诊断延迟时间最长,平均为103.5天;但在结核性脓胸患者中诊断延迟时间最短,平均为7.6天。结论:与MGIT 960培养、TB-DNA检测以及涂片抗酸染色比较,Xpert MTB/RIF在肺外结核性脓肿中的阳性检出率较高,临床诊断价值最佳,表明其可用作为疑似结核性脓肿患者的快速诊断工具,同时在结核耐药性方面亦可以做到快速筛查。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一期经后路固定联合侧前方入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治疗老年下腰椎结核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下腰椎结核老年患者共84例,分别设立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42例采用后路固定联合侧前方入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治疗老年下腰椎结核,对照组42例采用前路病灶清除。分别对两组一期治疗后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对患者术后腰椎局部前凸角、Oswestry障碍指数(ODI)及脊髓损伤神经功能分级标准(ASIA)分级进行客观评定。结果:实验组一期经后路固定联合侧前方入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治疗老年下腰椎结核,术后腰椎局部前凸角为(8.22±1.67)°,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术后腰椎局部前凸角为(5.02±1.93)°,(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ODI为(21.25±3.75)%,对照组ODI为(35.72±4.15)%,实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ASIA分级全部转化为E级。而对照组仍有7人为D级。结论:一期经后路固定联合侧前方入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治疗老年下腰椎结核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应进一步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及健康宣教对肺结核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2年4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70例耐药性肺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以常规护理进行干预,而观察组则以强化心理护理及出院前健康宣教进行干预。然后,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1个月及2个月的疾病知识掌握程度及Morisky服药依从性量表评估结果进行比较。结果i观察组干预后1个月及2个月的疾病知识掌握程度及Morisky服药依从性量表评估结果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及出院前健康宣教对耐药性肺结核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较大,为治疗效果的改善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CyclinD1、CDK4和P16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以及结核菌L型感染率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和抗酸染色等方法检测了65例前列腺癌(carcinoma of prostate,PCa)和3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prostatic hyperplasia,BPH)中的CyclinD1、CDK4和P16的表达,以及结核菌L型的检出率。并对前列腺肿瘤主要临床资料和病理分级参数进行比较,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CyclinD1、CDK4阳性表达前列腺癌明显高于前列腺增生(P〈0.01);并与前列腺癌的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及淋巴结转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05)呈正相关。P16阳性表达前列腺增生明显高于前列腺癌(P〈0.01);与前列腺癌的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及淋巴结转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05)呈负正相关。结核菌L型检出率前列腺癌明显高于前列腺增生;与前列腺癌的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及淋巴结转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yclinD1、CDK4和P16在前列腺肿瘤中不同程度异常表达以及结核菌L型检出率与肿瘤的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和转移相关,因此研究CyclinD1、CDK4和P16的阳性表达和结核菌L型感染与前列腺癌发生发展中可能有协同作用,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结核分枝杆菌融合蛋白Ag85B-Hspl6.3、Ag85B-ESAT6及分泌蛋白Hspl6-3对人肝癌细胞HepG-2的作用。方法:将已构建的含3种目的基因的表达载体pProEXHTa-Ag85B-Hspl6.3、pProEXHTa-Ag85B-ESAT6和pProEXHTb-Hspl6.3,分别转入宿主菌EcoliDH5α中,诱导表达后分别获得Ag85B-Hspl6.3、Ag85B-ESAT6和Hspl6.3三种蛋白,采用Ni^2+亲和层析柱进行纯化,并用透析方法进行目的蛋白的复性。复性的蛋白按照不同浓度和作用时间分别与肝癌细胞HepG-2反应,用MTT法检测细胞生长情况。结果:三种蛋白被成功纯化并复性。MTT数据统计分析显示,终浓度101xg/ml的三种蛋白对HepG-2细胞生长没有明显作用,当三种蛋白的终浓度分别为20、40、801μg/ml时均能够抑制HepG-2细胞的生长,并且抑制作用随着蛋白终浓度的增大以及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强。不同类别的蛋白抑制作用没有明显差别。结论:结核分枝杆菌的部分分泌蛋白能够抑制肝癌细胞HepG-2的生长。  相似文献   

17.
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实验模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结核分枝杆菌是引起人结核病的主要病原,全世界约有1/3人口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尽管该病原可感染并引起许多动物疾病,但人类是其中心宿主。为研究结核分枝杆菌的致病机理及宿主对本病原的保护性和免疫病理学反应,选择合适的动物模型非常必要。本文阐述了结核病研究中常用的实验模型及各种模型的优缺点。实验模型的合理应用将促进我们对结核病的认识,从中获取的资料将有助于我们发现更好的预防和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不同植骨方式治疗胸腰椎结核的手术效果,探讨颗粒自体骨与块状自体骨两种植骨方式在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期间在我院手术治疗的胸腰椎结核患者132例,其中采用块状自体骨进行骨移植的患者60例,采用颗粒状自体骨进行骨移植的患者72例,随机从两种植骨方式中各抽取2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神经功能改善情况、植骨融合情况、后凸畸形矫正状况进行对比。结果:所有患者均一期愈合,无全身并发症,两组患者随访12~36个月,平均18个月,影像学提示内固定位置良好,无松动及断裂,结核病灶无复发。块状骨组术后6个月随访植骨融合率15%(3/20)术后9个月融合率45%(9/20),术后12个月融合率95%(19/20)。颗粒骨组术后6个月随访植骨融合率45%(9/20)术后9个月融合率80%(16/20),术后12个月融合率100%。块状骨组术前Cobb角为29.8°±5.0°,术后Cobb角为14.7°±2.5°,末次随访Cobb角为16.0°±2.9°。颗粒骨组术前Cobb角为30.9±7.6°,术后Cobb角为15.6°±3.8°,末次随访Cobb角为16.7°±3.8°,两组病人术后cobb角较术前有明显矫正,末次随访无明显丢失,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颗粒骨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块状骨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时间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颗粒状自体骨与块状自体骨相比在胸腰椎结核手术中植入方便,出血量少,植骨融合时间短,融合率高,是胸腰椎结核植骨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