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大熊猫总补体活性测定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谢秩勋  李素华 《动物学报》1991,37(1):107-108
测定大熊猫血清及某些体液中总补体活性(CH_(50)),对于研究大熊猫疾病的发生机理以及反映熊猫体内补体代谢的动态变化与疾病的相互关系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对大熊猫补体活性测定的研究国内外文献尚未见报道,根据免疫生物学的原理,经过探索建立了一种适于大熊猫 CH_(50)测定方法。 一、标本来源:8例大熊猫均系成都动物园喂养,其中健康体检6例,雌雄各3例,体重55—65 kg,年龄3—8岁,病危抢救大熊猫2例(风湿病,肠梗阻各1例)。  相似文献   

2.
更新世大熊猫牙齿釉质的超微结构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本文应用扫描电镜研究了目前世界上已知的三种大熊猫——大熊猫小种和大熊猫巴氏亚种以及现生大熊猫的牙齿釉质的超微结构.总的看来,从更新世早期的大熊猫小种到现生的大熊猫,其釉柱的变化,是由粗逐渐变细,数量逐渐增多,柱间区的宽度变窄.这可能反映了大熊猫食性不断特化和咀嚼功能逐步加强.从釉柱的形态和排列来看,大熊猫小种与现生大熊猫的亲缘关系,比它与大熊猫巴氏亚种更为密切;由此,大熊猫巴氏亚种可能不是现生大熊猫的直接祖先,进而提示,我国更新世中、晚期的大熊猫非止一个"种"(或亚种).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大熊猫的生境需求,分析大熊猫如何适应不同的环境,在四川省平武县的王朗自然保护区和小河沟自然保护区开展了大熊猫生境调查,对比分析了两个地区大熊猫生境利用情况。研究发现两个地区的大熊猫在利用的生境特征上有很大差异,表现出不同的生境利用模式。相比小河沟的大熊猫,王朗的大熊猫更多利用具有高的竹子密度和乔木密度的生境,但幼竹比例较低。不同生境利用模式是大熊猫适应不同环境的重要因素。此研究结果可以为大熊猫及生境保护提供重要借鉴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中国大熊猫保护区发展历史、现状及前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熊猫是我国的特产动物,古时被列为贡品,在近代被视为国宝。新中国成立以前,由于乱捕滥猎等因素,该物种已处于濒危状态。解放以后,我国政府于20 世纪50 年代开始了自然保护区建设,并于20 世纪60 年建立了卧龙等5 个大熊猫自然保护区,并将大熊猫列为禁猎动物。20 世纪70 年代我国进行了第一次全国大熊猫资源调查,基于调查结果新建了佛坪、唐家河、蜂桶寨等自然保护区,使有关大熊猫的自然保护区总数达到了13 个。1985 -1988 年全国第二次大熊猫资源调查结果显示,野生大熊猫种群数量较第一次减少了54 ﹪。进入90 年代,全国大熊猫保护区增至36 个,迄今共建立了63 个与保护大熊猫这一珍稀物种相关的自然保护区。全国大熊猫栖息地已由80 年代衰落期时22 220 km2 增加至34 000 km2 ,其中分布在保护区内的栖息地面积达29 000 km2 ,有效地保护了约85% 的大熊猫栖息地总面积以及约50% 的野生大熊猫种群数量。现存野生大熊猫种群数量估计约2 000只,因密度稀疏,发展空间大。目前,国家主管部门已出台了各种就地与迁地保护措施,只需各方通力合作,野生大熊猫的未来将是光明的。  相似文献   

5.
《四川动物》2013,(1):162
<正>大熊猫是珍稀濒危动物的代表,中国的国宝级动物。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是一个专门从事大熊猫及濒危野生动物研究、繁育、保护教育和生态旅游的全民事业单位,自1987年建立至今的20多年里,在大熊猫双胞胎育幼、大熊猫科学喂养、大熊猫驯化等各个方面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为全球瞩目。在这里,有全球最大的圈养大熊猫人工繁殖种群,您可以与大熊猫近距离接触;在这里,您可以获得保护大熊猫等珍稀濒危动物和生态保护的最新知识和理念:在这里,您可以献出您的爱心,认养大熊猫;  相似文献   

6.
小相岭山系大熊猫大中型伴生兽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总结了小相岭山系与大熊猫同域分布的大中型兽类的种类、主要遗留痕迹的鉴别特征以及对大熊猫的影响;统计了大熊猫伴生动物的样线遇见率,反映了不同伴生动物的相对数量。本文对进一步研究小相岭山系大熊猫的伴生动物,更好地保护大熊猫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大熊猫发情期间阴道上皮细胞的角化率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大熊猫为单发情动物,仅在每年春季发情一次。因此,适时配种是人工繁育大熊猫的一个重要环节。到目前为止,人们对大熊猫配种时机的把握主要是根据自已的经验和大熊猫的行为变化。1991-1995年,笔者在进行大熊猫人工繁育研究中,对大熊猫发情期间阴道上皮细胞的角化率进行了观  相似文献   

8.
大熊猫体外受精的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在大熊猫精子体外获能与异种穿卵成功的基础上,又进行了大熊猫体外受精的首次尝试。 大熊猫卵母细胞取自刚死的育龄雌性大熊猫的卵巢,经体外培养16小时后,加入在体外已获能的大熊猫精子,进行体外受精。发现精子头能穿入卵透明带并进卵膜,继续培养19小时后因污染不幸夭亡。这是大熊猫同种体外受精的第一次报道。这一新进展表明,对研究试管大熊猫又跨近了一步。人们将有可能利用这种生物高技术去主动地拯救大熊猫,为珍稀动物物种的繁殖和保存开劈了一条新途  相似文献   

9.
黄河  张志和  侯蓉 《动物学杂志》2012,47(6):156-163
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数量少,传统取样法难以实施,样品的缺乏给大熊猫研究带来很大困难。而采集大熊猫粪样对大熊猫自身无损伤,粪样易获得和保存。本文总结了应用粪样进行的大熊猫食性与消化吸收、种群与个体识别、类固醇激素、寄生虫与病原微生物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对大熊猫粪样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有大量的研究提出,大熊猫具有发达的嗅觉和听觉系统但是视力很差。 虽然有些关于大熊猫视力和色觉方面的研究,但是至今我们对大熊猫的具体视力值方面的内容知之甚少。为了定量化大熊猫的视力值,我们观察并记录了8只圈养大熊猫(雌:雄=4:4)对于移动不同水平黑白相间条纹宽度的纸片的行为反应。我们发现,在测量距离为50 cm的情况下,大熊猫能够区分大约为0.46mm宽的黑白相间条纹。这个研究结果为大熊猫视网膜结构的解剖学研究提供了行为学支持,也为今后研究大熊猫的通讯和认知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