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采自海南三亚的中华小尖柳珊瑚Muricella flexuosa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采用反复硅胶柱色谱法、Sephadex LH-20柱色谱法及重结晶等手段对化合物进行分离和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及光谱分析并结合文献对照,鉴定得到11个嘌呤、嘧啶类化合物:咖啡碱(1),1,7-二甲基次黄嘌呤(2),1-甲基次黄嘌呤(3),7,9-二甲基-6-氮甲基嘌呤-8-酮(4),7-甲基腺嘌呤(5),1,7-二甲基嘌呤-6,8-二酮(6),尿嘧啶(7),胸腺嘧啶(8)2,’-脱氧尿嘧啶核苷(9)2,’-脱氧胸腺嘧啶核苷(10),3-乙基-2’-脱氧尿嘧啶核苷(11)。其中化合物2~61,1为首次从该属中分离得到,化合物4和11为新的天然产物。  相似文献   

2.
江西青霉的次生代谢产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西青霉是药用江西虫草的无性型,本文对江西青霉发酵菌丝体甲醇提取物的正丁醇萃取部位运用反复色谱层析进行了系统的分离纯化,得到了6个化合物。经波谱解析,并结合理化鉴定,确定这6个化合物结构为尿嘧啶(1)2、’-脱氧尿嘧啶核苷(2)、腺嘌呤(3)、腺苷(4)、L-焦谷氨酸甲酯(5)和2’-甲氧基腺苷(6)。其中化合物2、5和6为首次从虫草属中分离获得的化合物。  相似文献   

3.
从牛大力(Millettia speciosa Champ.)茎95%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分分离得到了7个化合物,经波谱分析及与文献数据对照鉴定其结构为:4,2’,4’-三羟基查耳酮(1)、高丽槐素(2)、4’-羟基-7-甲氧基二氢黄酮(3)、谷甾-5-烯-3,7-二醇(4)、β-谷甾醇(5)、豆甾醇(6)和β-胡萝卜苷(7)。其中化合物3和4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藏药翁布的黄酮类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藏药翁布(Myricaria germanica)的60%丙酮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11个黄酮类化合物,利用光谱、波谱分析法鉴定其结构分别为:35,,4’-三羟基-73,’-二甲氧基黄酮(1),3,5,4’-三羟基-7-甲氧基黄酮(2),3,5,3’,4’-四羟基-7-甲氧基黄酮(3),35,7,-三羟基-4’-甲氧基黄酮(4),柽柳素(5),山柰酚(6),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7)5,,7,4’-三羟基-3-O-β-D-葡萄糖醛酸(8),5,7,3’4,’-四羟基-3-O-β-D-葡萄糖醛酸(9),槲皮苷(10)和阿福豆苷(11)。上述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4、5、7~11为首次从水柏枝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苦木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各种柱色谱和重结晶等方法对苦木Picrasma quassioides(D.Don)Benn.进行分离纯化,得到五个化合物。通过NMR等现代波谱学方法和技术鉴定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高丽槐素-3-O-β-D-葡萄糖苷(trifolirhizin,1),高丽槐素(maackiain,2),3’,7-二羟基-4’-甲氧基异黄酮(3’,7-dihydroxy-4’-methoxyisoflavone,3),7-羟基香豆素(umbelliferone,4)和大黄素(emodin,5)。五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从玫瑰花中分离了7个化合物,通过波谱法和理化性质分别鉴定为没食子酸(1)、咖啡酸(2)、木犀草素(3)、槲皮素(4)、乔松素-7-O-β-D-葡萄糖苷(5)、槲皮素-4’-O-β-D-葡萄糖苷(6)、刺槐苷(7)。化合物2、3、5、6、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7.
滑桃树茎皮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大戟科植物滑桃树的茎皮中分离得到七个化合物,通过波谱分析或与已知化合物进行薄层层析对比,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1)、胡萝卜甙(2)、蒲公英赛酮(3)、苔色酸乙酯(4)、苔色酸乙酯和甲酯混合物(4和5)、麦角甾-5α,8α-二环氧-22E,24R-6,22-二烯-3β-醇(6)和(2S,3S,4R,12E,2’R)-2-(2’-羟基-二十二碳酰胺基)二十碳-1,3,4-三羟基-12-烯(7)。其中化合物4、5、6和7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毛茛属刺果毛茛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刺果毛茛Ranunculus muricatus Linn.全草乙醇提取物分离得到17个化合物,通过MS、NMR等方法鉴定为:小毛茛内酯(1)、阿魏酸(2)、对羟基香豆酸(3)、原儿茶酸(4)、咖啡酰基(5)、丹参素(6)、丹参素甲酯(7)、山萘酚-3-O-β-D-槐糖-7-O-β-D-葡萄糖苷(8)、槲皮素-3-O-(2’’’-E-咖啡酰基)-α-L-阿拉伯糖-(1→2)-β-D-葡萄糖-7-O-β-D-葡萄糖苷(9)、山萘酚-3-O-β-D-葡萄糖-7-O-β-D-葡萄糖苷(10)、槲皮素-7-O-β-D-葡萄糖苷(11)、槲皮素-3-O-(2’’’-E-咖啡酰基)-β-D-槐糖-7-O-β-D-葡萄糖苷(12)、山萘酚-3-O-(2’’’-E-咖啡酰基)-β-D-槐糖-7-O-β-D-葡萄糖苷(13)、槲皮素-3-O-(2’’’-E-阿魏酰基)-β-D-槐糖-7-O-β-D-葡萄糖苷(14)、山萘酚-3-O-(2’’’-E-对羟基香豆酰基)-β-D-槐糖-7-O-β-D-葡萄糖苷(15)、芹菜素-8-C-α-L-阿拉伯糖-6-C-β-D-葡萄糖苷(16)、芹菜素-6-C-β-D-葡萄糖-8-C-β-D-葡萄糖苷(17)。除化合物4外,其他化合物均为首次从刺果毛茛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大孔吸附树脂、硅胶柱色谱、反相柱色谱、凝胶sephadex LH-20及HPLC等方法对链霉菌FIM-080014发酵液及菌丝体中的代谢产物进行分离,得到7个核苷类化合物。通过NMR及MS等方法鉴定了上述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尿嘧啶(1)、尿嘧啶核苷(2)、2'-脱氧尿嘧啶核苷(3)、5'-C-甲基尿嘧啶核苷(4)、2'-脱氧胸腺嘧啶核苷(5)、2'-脱氧鸟嘌呤核苷(6)和次黄嘌呤(7),其中化合物4首次从微生物代谢产物中分离得到。活性分析表明化合物1~7对神经氨酸酶具有一定的抑制活性,其IC50值分别为3.7、2.1、4.4、1.4、3.6、2.5和2.4 mM。  相似文献   

10.
芽前胡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成都产芽前胡Peucedanum turgeniifolium Wolff.中分离鉴定了12个化合物,分别为香豆素化合物佛手柑内酯(bergapten)(1),异欧芹属乙素(isoimperatorin)(2),(±)diisovaleryl-cis-khellactone(3),(±)dihydrosamidin(4),(±)peuformosin(5),(±)cis-khellactone(6),8-(2’,3’-二羟基,3’-甲基-丁基)-伞形花内酯[8-(2’3’-dihydroxy,3’-methyl-butyl)-umbelliferone](7),(±)selinidin(8),turgeniifolin A(9)以及非香豆素化合物硬脂酸(stearic acid),β-谷甾醇(β-sitosterol),甘露醇(d-mannito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