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SRAP分子标记分析西瓜遗传多态性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探讨西瓜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基础。方法:采用SRAP分子标记对西瓜品种D1、D2、D3、H1、H2、H3、M1、M2、M3、m1、m2、m3的多态性进行了分析。结果:每对引物组合产生13~25对比较清晰的扩增带.8对引物组合共产生131条扩增带。平均每对引物组合产生16.375条。8对引物组合共产生多态性带37条,每对引物组合产生3~7条,平均4.625条。每对引物组合产生的多态性带的比例为16.666%~38.464%,平均为28.675%。另外,对银染过程进行了优化。结论:SRAP标记多态性还是较高的,可以适于分析西瓜等遗传差异小的作物。 相似文献
2.
3.
葎草是一种研究雌雄异株植物性别分化分子机制的理想材料。本研究以葎草雌、雄基因池为模板;采用序列相关扩增多态性(SRAP)分子标记技术筛选与性别相关的分子标记;从256对引物组合中筛选出了50对可以稳定扩增出特异条带的引物组合;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结果显示;50对引物组合共扩增出671条带;247条呈现多态性;多态率为36.81%。后以葎草5个雄性单株、5个雌性单株为材料;采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对引物组合me15+em11;me14+em16;me13+em12和me7+em10扩增结果再次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尽管扩增条带有所不同;但是雌、雄性特异条带是比较稳定的。对本研究中获得性别相关特异条带进行克隆、测序及染色体定位;将会有助于研究葎草性染色体演化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4.
利用SRAP分子标记对从各主要产地收集到的90份薏苡种质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其中68份收集于福建省,6份来自中国台湾,16份来自浙江、辽宁、山东、河南、云南、江苏、湖南、广东、上海等省(市)。结果表明,从88对SRAP引物组合中筛选出26对引物进行SRAP扩增,共扩增出185条带,其中具有多态性的有157,占总数的84.86%,表明90份薏苡种质表现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基于SRAP标记利用系统聚类法将90份薏苡种质资源分为4大类,与形态性状分类结果有一定的相似性;利用16对SRAP引物构建了73份薏苡种质资源的DNA指纹图谱,为薏苡遗传研究、品种选育与资源保护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该研究以二倍体三色堇和角堇为亲本杂交产生的66株F2代分离群体为作图群体,采用SRAP标记技术进行基因分型,利用JoinMap4.0软件构建了首张三色堇与角堇的种间遗传连锁图谱。结果表明:(1)从256对SRAP引物组合中筛选获得50对多态性好、标记位点清晰且稳定的引物组合。(2)通过对三色堇F2代群体的PCR扩增,共获得118个SRAP多态性标记位点,其中偏分离标记率为24.6%,符合遗传作图需要。(3)成功构建了三色堇和角堇的种间分子遗传连锁图谱,该图谱有15个连锁群,67个SRAP标记,连锁群长度范围1.6~52.2 cM,覆盖基因组总长度327.9 cM,标记间平均图距为4.9 cM。研究结果为三色堇和角堇高密度遗传图谱构建和重要性状的基因定位及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7.
以二倍体、四倍体和六倍体冰草(P基因组)以及中国春、Fukuho、栽培一粒小麦和硬粒小麦(ABD基因组)等为材料进行RAPD分析,从520个RAPD随机引物中,筛选出2个P基因组特异的RAPD分子标记OPC04和OPP12.利用OPC04和OPP12对小麦族其它基因组植物和8个小麦-冰草二体附加系进行扩增,结果表明OPC04和OPP12在ABD、C、E、AG、I、M、R、S、V、Y等基因组扩增中未出现相应结合位点;而在对8个小麦-冰草二体附加系扩增中均出现此2个特异片段,且扩增稳定、重复性好.进一步表明OPC04和OPP12是冰草P基因组的特异标记,可作为小麦-冰草重组系外源P染色质的鉴定标记之一. 相似文献
8.
相关序列多态性(SRAP)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分子标记技术,具有稳定、简便、中等产率、高共显性等优点。实验利用北极狐的基因组为模版,首次把SRAP方法引入到哺乳动物中进行分析,对北极狐SRAP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确立了北极狐SRAP-PCR的反应条件是:94℃预变性5min,94℃1min,350C1min,72℃2min,5个循环;940C变性1min,94℃1min,55℃1min(根据不同的引物设定),72℃1min,35个循环,72℃延伸10min,最后产物用6%的非变性的聚丙烯酰胺凝胶分离,得到的结果清晰、稳定、多态性高,条带可以用在后续对北极狐的遗传多样的分析和品种鉴定上。 相似文献
9.
甘蓝型油菜分子标记连锁图谱的构建及显性细胞核雄性不育基因的图谱定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显性细胞核雄性不育系Rs1046A和双低油菜品种Samourai构建的回交分离群体中,运用AFLP和SSR两种标记技术构建了一个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的分子标记遗传连锁图谱。该图谱共包含138个AFL.P标记、83个SSR标记和1个形态标记,分布于18个主要连锁群、2个三联体和1个连锁对上,图谱总长度为2646cM,偏分离标记的比例为11.7%。显性细胞核雄性不育基因Ms被定位到第10连锁群(LG10)上。同时,偏分离标记聚集于第8连锁群(LG8)和第16连锁群(LGl6)的末端,形成了十分明显的偏分离标记密集区域。研究结果对于油菜核不育两型系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克隆和分离核不育基因以及研究核不育的分子机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