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麦选系“7182—0—11—1”与黑麦可杂交性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小麦选系“7182-0-11-1”与黑麦的可杂交性明显高于传统的高亲和性品系“中国春”。遗传分析表明,“7182-0-11-1”与“中国春”的可杂交性基因一样表现为完全隐性,“7182-0-11-1”除具有“中国春”的3对可杂交性基因,好5B上的kr1、5A上的kr2和5D上的kr3外,还具有一个新的可杂交性基因kr5,位于2B染色体上,kr5表现为强效,其效应接近kr1,小麦可杂交性隐性纯合等位  相似文献   

2.
利用中国春-Cheyenne二体代换系及中国春缺体-四体、Ta1中国舂、兰州黑麦等,对中国春可交配性基因的定位及与Ta1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在中国春染色体2B、6D及7A上,第一次发现了可交配性基因kr存在,同时证明了Ta1基因与kr基因不存在相互干挠。在北京条件下利于kr基因表达。  相似文献   

3.
利用中国春-Cheyenne二体代换系及中国春缺体-四体、Ta1中国舂、兰州黑麦等,对中国春可交配性基因的定位及与Ta1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在中国春染色体2B、6D及7A上,第一次发现了可交配性基因kr存在,同时证明了Ta1基因与kr基因不存在相互干挠。在北京条件下利于kr基因表达。  相似文献   

4.
小麦——黑麦染色体易位系的细胞学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燕丽 《生物技术》2002,12(4):15-16
用C-带技术分析了普通小麦“中国春”、黑麦“胜利”及小黑麦与普通小麦经辐射处理的后代中产生的并经多代纯化的5个带有黑麦某些性状的普通小麦品系的根尖染色体,结果表明:品系98-5-1为1A/1R纯合易位系,具有抗锈病、抗白粉病等基因,可作为诱导小片段易位的资源。作者提出在小麦-黑麦易位系鉴定中应用更高分辩率的G-带技术识别黑麦染色体片段或小片段易位。  相似文献   

5.
中国春-Cheyenne二体代换系5A、5B和5D、中国春(Chinese Spring)、Cheyenne、中国春缺体5A—四体5D、中国春缺体5B—四体5D、中国春缺体5D—四体5B与兰州黑麦的杂交结实率分别为72.5%、53.5%、84.5%、88.0%、19.0%、73.5%、67.0%和67.0%,推测Cheyenne和黑麦的可交配性基因型是Kr1 Kr1、Kr2 Kr2和kr3 kr3,它们分别位于染色体5B、5A和5D上。  相似文献   

6.
小麦远缘杂交的珍贵种质沙丘小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用普通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与兰州黑麦(Secale cereale cv lanzhou)杂交筛选具有可交配性基因(kr)品种中,发现普通小麦品种沙丘小麦(原产于日本)不仅具有kr基因和诱导部分同源染色体配对基因(ph),而且与兰州黑麦杂交的第一代自然结实。这样的种质资源在小麦远缘杂交和品种改良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黑麦染色体组有效利用土壤潜在磷基因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刘建中  李继云 《遗传学报》1997,24(6):519-523
以一整套中国春-帝国黑麦二体异附加系为材料用土培盆栽法对黑麦染色体组有效利用土壤潜在磷基因的遗传分析表明,附加帝国黑麦不同染色体对中国春小麦有效利用土壤潜在磷特性具有不同的效应。黑麦1R、7R染色体上携带有对该特性有较强促进作用的基因。而5R染色体上则携带有对该特性具强烈抑制效应的基因  相似文献   

8.
对于植物的形态标记,隐性纯合可能导致与植物育种家选择方向相反的生理缺陷,同时基因的上位性或者多效性限制可能集于一体的标记基因的数量。而多数同工酶位点的等位基因是共显性,不会通过基因多效性和隐性纯合引起植物表型的生理缺陷,这种共显性使得杂合位点和纯合位点易于区别。同工酶位点极少表现上位性互作,因此用作研究的材料可以包含有限数量的同工酶标记(Tanksley and Rick 1980)。同工酶分析适于植物的各种组织,包括叶、根、花粉和愈伤组织。  相似文献   

9.
中国六倍体普通小麦地方品种有一个比较独特的特征-存在丰富的高亲和性材料。因此,研究中国四倍体小麦的亲和性问题具有特殊的意义。“简阳矮兰麦”是来源于四川省的一个四倍体小麦地方品种,它与黑麦有高的可杂交性,其杂交结实率达60%。遗传分析表明,“简阳矮兰麦”与黑麦的高可杂交性是受2-3对隐性基因所控制,但3对基因的可能性更大。而且,这些隐性基因的作用在合成六倍体小麦后仍能比较完全的表达。通过与六倍体普通小麦相比较,结果表明四倍体小麦的可杂交性系统与六倍体小麦的可杂交性系统的作用方式是类似的。 Abstract:It is a special characteristic that many Chinese common wheat landraces showed a high crossability with rye.Thus,it is important that elucidate the genetic control of the crossability of Chinese tetraploid wheat with rye.Triticum turgidum cv.Jianyangailanmai native to Sichuan,China has high crossability with rye,up to 60%.In this study,it is indicated that the crossability of Jianyangailanmai with rve is controlled by two or more probably three recessive genes,which was almost totally expressed in the hexaploid wheat level.The operation of these recessive genes influencing crossability with rye was similar to that of hexaploid common wheat.  相似文献   

10.
问题113—116.果蝇的野生型个体具有红色的眼睛,淡黄色的身体。果蝇中1个单基因的隐性等位基因能够产生glass eve(玻璃眼)的表型,而另1个基因的隐性等位基因产生ebony body(乌黑身体)的表型。一个学生将纯饲养的野生型果蝇与纯饲养的具有玻璃眼和乌黑身体的果蝇进行杂交,产生的F_1代果蝇具有两种特征的所有野生型表型。在F_1代果蝇之间  相似文献   

11.
何天明  吴玉霞 《西北植物学报》2011,31(11):2231-2234
对4个组合35个香梨F1代单株的花粉发育状况进行了考察,并结合花粉量调查对F1代群体的典型单株进行了花药解剖研究。结果表明:(1)香梨杂种后代的花粉发育类型大致可分为3种类型,即正常发育型、少粒空壳型和完全败育型,其中雄性不育类型(少粒空壳型和完全败育型)占到整个杂交后代株系的42.8%。(2)花药解剖观察显示导致花粉空粒化进而完全解体的主要原因是药壁组织的异常发育。推测梨的雄性不育性可能受1对纯合的隐性基因控制,人为杂交导致的基因重组使隐性基因纯合后在杂交后代中高频率表达;同时发现,其花粉发育也受环境影响,树体的营养状况可影响花粉的发育进程。  相似文献   

12.
陆地棉新型核雄性不育系21A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辐射诱变和回交育种成功培育出21A雄性不育系,经遗传分析和等位性测验发现,该不育性受1对隐性基因控制,它与国内发现的msc1、msc2、msc3、msc74个陆地棉隐性不育基因彼此是非等位基因;采用NCⅡ遗传交配设计,用21A不育系作母本,5个常规棉品种作父本,配制杂交组合,对10个组合的F1产量和品质性状的竞争优势和配合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不育系杂种优势明显,一般配合力高,易于筛选优良的杂交组合,在生产优质杂交种方面具有很大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异细胞质八倍体小黑麦的获得及其细胞遗传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改变小黑麦细胞质有可能增加减数分裂的稳定性,提高小黑麦的结实率与籽粒饱满度。作者以不同细胞质的“中国春”小麦与黑麦杂交,F_1幼苗用秋水仙素加倍获得双二倍体、或以八倍体小黑麦为父本与F_1杂交,获得异细胞质八倍体小黑麦(Triticale 8x)8个品系。实验结果表明:细胞质不同的“中国春”小麦与黑麦杂交结实率差异显著,出苗率亦不同,F_1株型多为两亲的中间型,花药不开裂,个别组合出现雄蕊雌化现象,有的组合表现生长弱性,减数分裂中期Ⅰ常出现1至数个末端交叉的棒状二价体,其数量在不同组合间差异显著,表明异细胞质对染色体配对有影响。D类细胞质对改进八倍体小黑麦的结实率可能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水稻白化苗性状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携有白化苗性状的水稻品种金龙与不含有白化苗性状的其它九个水稻品种杂交,F1苗期表现全绿,F2苗期绿叶苗与白叶苗的分离比经X^2测验完全符合3:1的遗传模式,从F2中选出的白苗F3仍表现为白化苗,从F2中选出的绿苗F3里面有的株系表现为全绿(即绿苗纯合体),有的株系表现为分离,仍符合3:1的分离比。水稻白化苗性状由隐性单基因控制,不受细胞质的影响。结合两系杂交制种及杂交稻生产,利用杂交手段,已经成功地转育出含有纯合白化苗基因的不育系。  相似文献   

15.
携有白化苗性状的水稻品种金龙与不含有白化苗性状的其它九个水稻品种杂交,F_1苗期表现全绿,F_2苗期绿叶苗与白叶苗的分离比经 X~2测验完全符合3:1的遗传模式,从 F_2中选出的白苗 F_3仍表现为白化苗,从 F_2中选出的绿苗 F_3里面有的株系表现为全绿(即绿苗纯合体),有的株系表现为分离,仍符合3:1的分离比。水稻白化苗性状由隐性单基因控制,不受细胞质的影响。结合两系杂交制种及杂交稻生产,利用杂交手段,已经成功地转育出含有纯合白化苗基因的不育系。  相似文献   

16.
等位基因控制着生物的相对性状,其显、隐性关系由基因的表达产物是否"发挥作用"来体现。通过"编码酶的等位基因"和"编码功能蛋白的等位基因"等例子,从分子水平上分析了等位基因的显、隐性关系。例如,赤霉素3-氧化酶基因活性决定豌豆的高茎-矮茎,乙醛脱氢酶基因活性决定喝酒后表现"红脸"-"白脸";N-乙酰半乳糖胺转移酶活性及突变决定ABO血型系统中的A型与其他血型,原癌基因ras、抑癌基因Rb、p53及其突变与细胞凋亡和癌症相关,叶绿素降解酶基因活性决定豌豆子叶的黄-绿色,果蝇Antp基因的突变可造成"触角足"发育异常等。理解等位基因显、隐性的关键是从分子水平把握等位基因是否"发挥了作用"。  相似文献   

17.
小麦耐盐种质的筛选鉴定和耐盐基因的标记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通过对 40 0份材料的芽期、苗期鉴定 ,筛选出 11份耐盐性较强的普通小麦 (TriticumaestivumL .)、小麦和黑麦 (SecalecerealeL .)、小麦和延安赖草 (Leymuschinensis (Trin .)Tzvel.)杂交后代材料 ,其中耐盐性突出的材料有 :普通小麦品种“红蚂蚱”、“科遗 2 6”、“希望”(Hope) ;小麦与黑麦杂交后代材料 98_46、98_113、98_131;小麦与延安赖草杂交后代材料 98_16 0、98_16 1、98_16 3。耐盐性表现最突出的材料是 98_113和 98_16 0。细胞学鉴定和原位杂交及醇溶蛋白酸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A_PAGE)分析和低分子量谷蛋白SDS_PAGE分析 ,证明 98_113是稳定的小麦 黑麦二体附加系 ,但具体附加的是黑麦的哪条染色体还不清楚 ;98_131是小麦 黑麦 1B/ 1R易位系。结合其他 1B/ 1R材料的耐盐表现 ,提出了黑麦 1R染色体短臂上存在耐盐基因的可能性。对 (98_16 0×BanacakaMska)F2 代分离群体苗期抗盐鉴定分析 ,表明在这一杂交组合中的耐盐性状可能由一个主效基因控制。应用SSR标记技术 ,筛选到了与 98_16 0耐盐性状连锁的SSR标记WMS6 7和WMS2 13,它们与耐盐基因的遗传距离分别为 13.9cM (centMorgan)和 31.0cM。结合小麦SSR图谱分析 ,将该主效抗性基因定位在 5BL上。  相似文献   

18.
庞有志  许永飞 《遗传》2013,35(6):786-792
文章设计了杂交、回交和全同胞交配3个实验, 对美系白色獭兔(♂)和青紫蓝肉兔(♀)杂交所产生的白色蓝眼獭兔突变体的遗传机制进行了等位性测试。结果表明, 白色獭兔蓝眼突变体是维也纳座位(V)发生隐性突变的结果。基因v纯合(vv)对家兔基本毛色基因座(A、B、C、D、E)具有隐性上位作用, 无论其他毛色座位的基因型如何, 只要vv存在即可产生白色蓝眼兔。vv基因型与rr基因型组合即可产生白色蓝眼獭兔。白色蓝眼獭兔突变体在我国家兔育种中是一个新发现, 其遗传机制的阐明, 对獭兔育种和生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利用普通小麦与6x小簇麦杂交转移簇毛麦有利基因的过程中,发现由小麦品系J-11为亲本的杂种F1花粉具有高可育的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它可能是由小麦品系J-11核基因组上所携带的基因与簇毛麦染色体相互作用影响杂种F1减数分裂四分体时期的行为而形成的,导致其花粉育性及结实性的增高和外源染色体传递行为的不同。结果指出了可能存在一类影响远缘杂种减数分裂四分体时期行为的新基因,这种基因与外源染色体的相互作用对控制远缘杂种结实性及其外源基因的转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以一整套中国春-帝国黑麦二体附加系为材料,通过在低磷胁迫下对其根系分泌Acph 能力测定及同工酶等电聚焦分析证明:缺磷胁迫是Acph基因表达的诱导因子,帝国黑麦不同染色体在中国春小麦背景中对其根系在低磷胁迫下 Acph的分泌具不同的正效应,其中以 1R 染色体的效应最为强烈, Acph等电聚焦(IEF)的酶谱清楚地表明黑麦的1R染色体上携有在缺磷胁迫下诱导表达的Acph基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