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究导致肝脓肿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的分子特征。方法 用VITEK-2细菌鉴定仪鉴定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丽水市中心医院肝脓肿患者脓肿穿刺液中分离的细菌。应用拉丝试验鉴定菌株的高黏性,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和血清型分型(K分型)对菌株进行分子分型,并用S1核酸酶脉冲场凝胶电泳(S1-PFGE)对菌株质粒谱进行分析。结果 57例肝脓肿患者接受肝脏脓肿穿刺引流并做脓液培养。44例患者的脓液培养到不同的致病菌,培养阳性率为77.2%。在培养到的44株病原菌中,其中2株为大肠埃希菌,产酸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各1株,而肺炎克雷伯菌为40株,占肝脓肿致病菌的90.9%。40株肺炎克雷伯菌中,拉丝阳性率为67.5%(27/40),K1为主要血清分型,占62.5%(25/40),其次为K2型,占17.5%(7/40)。ST23为主要ST分型,占47.5%(19/40),其次为ST86和ST65,各占7.5%(3/40)。同时发现一些未报道过的致肝脓肿肺炎克雷伯菌新ST分型,如ST218、ST1941、ST76、ST2159、ST660和ST485。40株致肝脓肿肺炎克雷伯菌中总共检测到12种质粒谱,包括带有一个质粒、多个质粒或不带质粒的谱型。其中带有一个近220 kb的质粒谱为主要谱型,共涉及19株菌,占47.5%,12株菌带有一个质粒,大小为140~250 kb。4株菌带有2个或3个质粒,5株菌不含有质粒。结论 拉丝试验和血清学分型不能鉴定所有的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很多为ST23型,但其进化整体上较为分散;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菌株可以不携带质粒。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血流感染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的毒力基因和基因分型特点。方法采用PCR检测菌株中高毒力因子、荚膜血清型以及ST分型;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对菌株进行药敏试验;采用加克拉维酸的复合药(头孢他啶/克拉维酸或头孢噻肟/克拉维酸)与单药(头孢噻肟或头孢他啶)的药敏纸片组合进行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的表型确证试验。结果 128株血流感染肺炎克雷伯菌中,有23株产ESBLs(产ESBLs组),占17.97%(23/128);105株不产ESBLs(非产ESBLs组),占82.03%(105/125)。本地区血流感染肺炎克雷伯菌主要流行ST型别为ST23、ST65、ST37和ST29,其中ST23、ST29、ST65为非产ESBLs的优势ST型别菌株,而在产ESBLs菌株中无优势型别。两组菌在高黏液表型、荚膜血清型和毒力基因分布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EBSLs组中发现8株高毒力产EBSLs肺炎克雷伯菌。结论临床诊疗中需在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株中识别出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并给与及时的治疗,避免其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肺炎克雷伯菌是一种常见的革兰阴性杆菌,是第二大容易引起院内感染的细菌。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HvKP)又称高黏性肺炎克雷伯,是从传统肺炎克雷伯菌中分离出来的具有高毒力、高黏性的侵袭性细菌,其表现出的高毒力会引起健康人发生侵袭性感染,严重者会危及生命。目前,临床实验室主要通过拉丝实验与传统的肺炎克雷伯菌相鉴别。研究发现,Hv KP的高黏性与其K1、K2、K57等血清型,编码荚膜相关基因及铁载体相关。对HvKP的毒力增强因素以及该菌引起的肝脓肿做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肺炎克雷伯菌已成为医院内感染及社区获得性感染的常见致病菌,临床标本分离率仅次于大肠埃希菌。根据毒力特征差异,肺炎克雷伯菌可分为经典肺炎克雷伯菌和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2种类型。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是引起化脓性肝脓肿的主要病原菌,其感染可出现内源性转移,包括眼、肺和中枢神经系统;此外还与原发性肝外感染有关,包括菌血症、肺炎和软组织感染。值得关注的是,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除了导致患者出现严重感染外,目前已出现了碳青霉烯耐药高毒力株,这将为临床诊疗带来更多的挑战。本文就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的流行现状、毒力因子(包括荚膜多糖、铁载体系统以及毒力基因)、耐药现状及其主要机制等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以期为以后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对肺炎克雷伯菌感染所致肝脓肿侵袭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及其危害的认识,回顾性分析3例确诊为肺炎克雷伯菌感染所致肝脓肿患者的临床经过、治疗反应及转归。结果发现3例患者均有肝外播散性病灶,符合肝脓肿侵袭综合征的临床特征。这3例患者为社区获得性感染,均有肝脓肿,其中2例合并眼内炎并造成失明,1例合并腰椎感染、腹主动脉感染及感染性心内膜炎。2例有糖尿病病史,1例免疫正常。结合文献复习,发现肺炎克雷伯菌感染引起肝脓肿及肝外播散性病灶,临床上称为肝脓肿侵袭综合征,大多由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引起,好发于糖尿病及免疫缺陷人群,也可发生于免疫正常人群,治疗困难,临床危害严重,需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肺炎克雷伯菌强毒性血清型K1、K2、K54和K57型菌株在我国重庆、北京、深圳三地的分布及流行趋势。方法:采用PCR对310株肺炎克雷伯菌临床分离株进行血清型K1、K2、K54和K57检测。结果:310株菌中,K1、K2、K54和K57血清型分别占14.2%、9.4%、6.5%和4.2%;来自呼吸系统标本分离株中的K1血清型菌株在4种检测的强毒血清型中占首位,为呼吸系统总数的17.4%。结论:310株肺炎克雷伯菌的4种强毒性血清型中,K1血清型菌株所占比例高,较为流行。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了解医院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及分子流行特点,分析其基因同源性,为医院感染控制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收集2017年10月-2018年12月医院分离的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和碳青霉烯类敏感肺炎克雷伯菌,用梅里埃VITEK 2 Compact 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分析,K-B法药敏予以补充;采用赛沛Xpert?Carba-R试剂盒检测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碳青霉烯耐药基因;采用多位点序列分析技术检测菌株7个管家基因型别及其ST型别,使用eBURST软件对ST数据进行亲缘性关系分析。结果:共分离到63株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和211株碳青霉烯类敏感肺炎克雷伯菌(随机选取30株作研究);耐药组对青霉素类、大环内酯类、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含酶抑制剂类、四环素类耐药率显著高于敏感组;63株耐药株中,96.83%(61/63)产KPC酶,1.59%(1/63)产KPC酶和NDM酶,1.59%(1/63)未检测到5种碳青霉烯酶基因;耐碳青霉烯类组获得8个ST型别,包括ST11(54/63,85.71%)、ST15(2/63,3.17%)、ST392(2/63,3.17%)、ST45(1/63,1.59%)、ST147(1/63,1.59%),ST659(1/63,1.59%)、ST3228(1/63,1.59%)、STr1(1/63,1.59%),STr1为新发现型别,属于克隆复合体11;30株碳青霉烯敏感组获得25个ST型别,包括ST35(3/30,10.00%),ST659(3/30,10.00%),ST147(2/30,6.67%),ST485、 ST34、 ST395、ST370、ST2388、ST893、ST11、ST2176、ST221、ST86、ST380、ST65、ST920、ST268、ST25、ST2154、ST2229以及5个新ST型别(STs1,STs2,STs3,STs4,STs5)各1株,分别占3.33%,两组比较,耐药组ST型别集中而敏感组离散,差异明显。结论:医院耐碳青霉烯肺炎克雷伯菌具有基因同源相关性,并呈现水平传播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2019年肇庆市不同来源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本文简称金葡菌)分子流行特征和耐药谱构成情况。方法对2019年分离自食品样、医院环境涂抹样和患者样中的117株金葡菌进行肠毒素基因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检测、抗生素敏感性试验及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 MLST),并对优势序列型(sequence type,ST)菌株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d 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PFGE)分析。结果 117株金葡菌中sea、seb毒力基因在不同来源的菌株间的携带情况存在差异,pvl毒力基因在不同耐药表型的菌株间携带情况也存在差异;肇庆市金葡菌耐药表型分为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 MRSA)株和甲氧西林敏感金葡菌(methicillin sensitive staphylococcus aureus, MSSA)株,MRSA株有4个优势耐药谱型,MSSA株则有3个优势耐药谱型。MSRA株耐药表型以多重耐药的MRSA株为主,且耐药情况严重;MLST分型、PFGE和ST型遗传进化分析显示,117株金葡菌可分为50个ST型,其中优势ST型有4个,分别为ST239、ST1891、ST3191和ST7,以患者分离株为主。4个优势ST型菌群间亲缘聚类距离较远,除ST7型菌群外,其他3个ST型菌株群中,不同来源的金葡菌间存在一定的亲缘关系。50个ST型可分为2个进化分支,其中有43个ST型在进化分支1上,7个ST型在进化分支2上,进化分支1与进化分支2间的菌株进化差异较大。结论肇庆市金葡菌毒力基因sea、seb在不同来源的菌株间携带情况存在差异,毒力基因pvl在不同耐药表型的菌株间携带情况也存在差异;耐药表型以多重耐药的MRSA株为主;肇庆市金葡菌流行4个优势ST型。不同来源间金葡菌存在相互散播的风险。肇庆市菌株主要位于进化分支1;防控部门应对不同来源和不同耐药表型的金葡菌制定相应的分级防控方案,并警惕不同来源的金葡菌相互散播的风险,防止高毒力强耐药的菌株引起本地区流行。同时注意ST1981型菌株,警惕该型菌株引起食源性疾病和院内感染的风险。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旨在探讨血流感染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carbapenem-resistant Klebsiella pneumonia, CRKP)的耐药特点、分子分型特征和菌株同源性,为CRKP感染的临床诊治和预防控制提供理论参考。收集2015年4月至2018年3月期间就诊于上海市某三甲医院患者血标本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KP)非重复菌株,采用VITEK 2 Compact全自动细菌鉴定仪鉴定细菌并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共获得51株CRKP。对CRKP菌株使用纸片扩散法或琼脂稀释法进行15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试验;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检测碳青霉烯酶基因型;通过脉冲场凝胶电泳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技术分析菌株同源性。结果显示,51株CRKP对检测的15种临床常用抗菌药物呈广泛耐药,对其中的哌拉西林、头孢唑啉、头孢吡肟、头孢噻肟、头孢呋辛、头孢他啶、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环丙沙星耐药率为100%;对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和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较高,分别为76.5%、90.2%和62.8%;对替加环素耐药率较低,为3.9%。51株CRKP均检测出blaKPC基因,经测序鉴定为blaKPC-2基因,提示产KPC-2是CRKP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的主要机制。MLST检测到4种ST型别,以ST11型为主,共 43株(84.3%),另有ST15型6株(11.8%),ST4845型1株及1株新分型。51株CRKP的PFGE图谱相似性系数在62.9%~100%,可分为19个簇(A-S簇),每簇分别包含1~12个菌株。其中A簇(13.7%)和G簇(23.5%)包含的菌株相对较多,且MLST分型均为ST11型,为优势簇。G簇包含7个型别,G4型为主要克隆菌株。 ST11型为CRKP的主要型别,PFGE分析表明该院存在菌株的克隆传播,应规范抗菌药物使用,同时加强细菌耐药性监测和医院内感染的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致细菌性肝脓肿的肺炎克雷伯杆菌多位点序列分型及药敏情况。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感染科住院的细菌性肝脓肿患者,脓液培养为肺炎克雷伯杆菌的23株菌株,对23株菌株进行多位点序列分型;应用K—B纸片扩散法检测23株肺炎克雷伯杆菌菌株对10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应用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确认试验了解23株菌株的产ESBLs情况。结果23株菌株经过多位点序列分型:ST23为最主要序列型,共有10株,ST25、ST30、ST65、ST86、ST163、ST367、ST375、ST380、ST660、ST700及ST806各1株,2株为新的ST型,未发现文献报道的产耐碳氢酶烯酶的常见sT型;23株菌株的药敏结果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及头孢哌酮舒巴坦等8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为0%,对头孢呋辛耐药率4.4%,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为100%;ESBLs确认试验其中22株为ESBL^-;1株为ESBL^+。结论收治的致细菌性肝脓肿的肺炎克雷伯杆菌均为敏感菌株,可以经验性的选用青霉素(三代头孢)复合制剂,避免碳氢酶烯类抗生素的乱用及滥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1例医院获得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肺炎患者血中分离的1株MRSA(ZJ5499)进行基因组序列信息解析。方法采用Illumina平台高通量测序和Sanger测序相结合对ZJ5499菌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并使用相关软件对序列进行拼接、基因预测、功能注释、直系同源簇注释(COG)及毒力因子和耐药基因分析;并与国内常见流行序列型(ST型)菌株进行进化关系分析、毒力因子和耐药基因比较。结果 ZJ5499菌株基因组大小为2 888 783bp,GC含量32.84%,序列已提交至GenBank数据库,登录号为CP011685。该菌株基因组中含有大量与致病性相关的毒力因子,并含有spc、aadD、mecA、norA和erm(A)五个耐药相关基因,与同一ST型菌株基本一致。进化关系分析显示该菌株与同一ST型菌株关系较近。毒力因子与ST5型菌株没有较大差异,而较其他ST型明显增多。结论本研究报道了临床MRSA菌株ZJ5499的全基因组序列。序列分析发现该菌株的毒力和耐药性与ST5型的菌株相近,而ST5型菌株较其他国内流行ST型菌株携带较多毒力基因。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碳青霉烯酶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肺炎克雷伯杆菌的分布及其分子流行病学。方法收集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分离的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杆菌120株,采用改良Hodge试验及EDTA协同试验进行碳青霉烯酶表型的确认,用PCR方法扩增碳青霉烯酶基因(KPC、IMP、NDM、VIM、OXA-48),经电泳检测扩增产物后纯化测序。通过MLST及ERIC-PCR进行分子流行病学分析。结果120株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杆菌中,95株CRKP菌株改良Hodge试验阳性,64株菌株EDTA协同试验阳性。经PCR及测序确认,83株主要携带KPC-2型碳青霉烯酶,占69.2%;其次为IMP-4型金属酶,占28.3%(34/120),NDM-1型金属酶15株,占12.5%,未发现VIM和OXA-48碳青霉烯酶。ERICPCR及MLST分型显示出20个基因分型,其中ST395-A型和ST11-B型主要流行于产KPC-2型菌株中,占43.88%;ST263-B型和ST15-C型主要流行于产NDM-1菌株中,占13.27%;而ST11-B型主要分布于产IMP-4和KPC-2菌株中,占24.49%。结论我院碳青霉烯酶耐药肺炎克雷伯杆菌存在多种碳青霉烯酶,主要以KPC-2为主,产不同种类碳青霉烯酶菌株存在不同的流行基因型。  相似文献   

13.
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 spectrumβ-lactamase,ESBLs)与细菌耐药性密切相关,为了揭示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的基因型和耐药性,本研究在2017年1月至2018年9月期间,共检测了466例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的患者标本,并分析了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的基因型和耐药性。研究结果显示,466例患者中共检出562个肺炎克雷伯菌菌株。其中,呼吸内科的检出数最多(212株,37.72%),其次为重症监护科(106株,18.86%)。对于不同标本来源,痰液中检出菌数最多(331株),占总数的58.90%。562株肺炎克雷伯菌中共检测出237株产ESBLs(42.17%)。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对阿莫西林(89.03%)、替卡西林(87.34%)、氨苄西林(81.43%)的耐药率最高;而对替加环素(9.28%)、阿米卡星(6.75%)、亚胺培南(1.27%)和美罗培南(0.84%)的耐药率最低。237株产ESBLs的肺炎克雷伯菌菌株中,53.59%扩增出CTX-M型,48.95%扩增出TEM型,40.93%增出SHV型。另外,237株产ESBLs的肺炎克雷伯菌菌株中,产两个及以上的ESBLs的菌株共111株(46.84%)。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hypervirulent Klebsiella pneumoniae,HVKP)血清型和毒力基因分布特点并探索可预测高毒力的分子标志物。本研究收集侵袭综合征肺炎克雷伯菌( Klebsiella pneumoniae,KP)25株(视为高HVKP)和单纯血流感染的普通肺炎克雷伯菌(classic Klebsiella pneumoniae,cKP)28株(为cKP组)。采用DNA Kit提取菌株DNA,参照文献分别合成血清型(K1、K2、K5、K20、K54和K57)和毒力基因(wcaG, rmpA, rmpA2, magA, fimH, mrkD, uge, wabG, aero, iucB, iutA, iroNB, ybtA, kfuBC, ureA, alls)的引物序列。,通过PCR测定菌株血清型和毒力基因分布情况。运用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对2组之间有显著差异的分子标志物分别计算其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和约登指数。结果显示,血清型K1在HVKP组中的阳性率为60%,高于cKP组,有显著差异。毒力基因uge检出率最高,达100%,其次是fimH,占96%,wabG和ybtA也在90%以上(92%)。总体上HVKP组的毒力基因阳性率较cKP组更高,尤其是rmpA2、magA、fimH、aero、iutA、kfuBC。根据约登指数,诊断效能由高到低排列:iutA>kfuBC>magA(K1)>aero>fimH>rmpA2。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rmpA2、magA、fimH、aero、iutA、kfuBC可作为HVKP的分子标志物,尤其是iutA,在HVKP和cKP组之间有显著差异(P=0.002)。但缺乏100%特异性的分子标志物,仍需要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社区获得性肺炎(CAP)并发革兰阴性菌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危险因素,以降低感染率。方法:选择2013年6月到2015年6月我院确诊CAP患者80例,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CAP并发革兰阴性菌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危险因素。结果:CAP并发革兰阴性菌感染的病原菌以肺炎克雷伯菌株数最多,13株(占30.23%),其次为大肠埃希菌8株(占18.60%)和鲍曼不动杆菌7株(占16.28%)。感染阳性组入院治疗前使用抗生素、白细胞水平异常、PORT≥3级以及血尿素氮水平7.1 mmol/L的比例较感染阴性组显著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由Logistic回归分析可知,入院治疗前使用抗生素、白细胞水平异常、PORT≥3级以及血尿素氮水平7.1 mmol/L均为影响CAP患者发生革兰阴性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CAP并发革兰阴性菌感染的病原菌主要以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和鲍曼不动杆菌为主,临床上应重视CAP并发革兰阴性菌感染危险因素,以降低感染率。  相似文献   

16.
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尿路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监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尿路感染病原菌的种类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在绍兴市人民医院住院的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尿路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分离的112株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为主,占58.9%,其次为肺炎克雷伯菌和真菌,分别为10.7%和8.9%;其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大肠埃希菌株检出率为40.9%,产ESBLs的肺炎克雷伯菌株检出率为8.3%;大肠埃希菌对碳青霉烯类、头霉素类、丁胺卡那和呋喃妥因的耐药率较低,而肺炎克雷伯菌对多种抗菌药物具有较好的敏感性。结论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易患尿路感染,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为主,且对多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高,临床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旨在对从山东省某地区4个健康奶牛养殖场分离到的大肠埃希菌进行优势血清型、耐药特性、Ⅰ类整合子基因盒携带情况以及系统进化群分析。【方法】采集194份来自山东省某地区4个规模化奶牛场奶牛新鲜粪便样品,进行大肠埃希菌分离和鉴定,利用常用大肠埃希菌诊断血清进行血清型鉴定;利用10%的绵羊血平板检测溶血性;利用K-B法检测对14种常规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革兰阴性菌常见的6大类24种耐药基因、Ⅰ类整合子基因盒结构并对目的条带测序分析;利用细菌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MLST)技术分析大肠埃希菌的ST型并使用eBURST v3软件分析菌株之间的克隆关系。【结果】从194份新鲜粪便样品中分离到171株大肠埃希菌,其中主要为致病性(19.9%)和侵袭性大肠埃希菌(17.0%),优势血清型分别为O128:K67(12/171)和O143:K7(12/171)。另外,具有溶血性的大肠埃希菌阳性率为9.4%(16/171);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多重耐药菌株的比率为22.2%,其中对氨苄西林耐药率最高为33.9%,四环素次之,为24.0%;PCR检测耐药基因和整合子结果显示,59.1%的菌株携带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blaTEM,59.1%的菌株携带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ant(2′),未检测到四环素耐药基因tetA和tetB;Ⅰ类整合子的阳性率为4.1%(7/171),dfrA12-aadA2-sul1为优势基因盒结构(4/171);MLST将大肠埃希菌分为8种ST型,其中,ST155(10/171)和ST58(45/171)形成一个克隆复合物且没有发现新的ST型。【结论】本研究证实,从该地区规模化健康奶牛场新鲜粪便中分离到的大肠埃希菌优势血清型为O128:K67和O143:K7;少部分大肠埃希菌具有溶血性;仅对氨苄西林、四环素等具有较高的耐药率;优势基因盒结构为dfrA12-aadA2-sul1;MLST分型显示不同奶牛场分离出亲缘关系较近的菌株,其分布具有多态性,血清型与ST型之间无相关性。本研究表明源自表观健康的奶牛的大肠埃希菌存在多重耐药现象,具有食品公共卫生安全隐患,该研究对于提升规模化奶牛场奶制品的安全生产与质量评估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1例脓疱疮患者脓液中分离的1株社区获得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CA-MRSA)HZW450菌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并对序列信息解析。方法使用三代测序PacBio技术对HZW450菌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且使用SMRTanalysis v.R2.3.0对该序列进行序列拼接,上传NCBI进行基因功能注释,用RPSBLAST program进行直系同源簇(COG)注释以及毒力因子相关基因和耐药基因分析。同时比较国内其他地区发现的同一序列型(ST)的菌株毒力因子相关基因及耐药相关基因的差异,并比较HZW450菌株耐药基因型与表型的一致性。结果 HZW450菌株的基因组大小为2 831 958bp,GC占比32.9%,其基因组完成图序列已提交至NCBI GenBank数据库,登录号为CP020741。同时经过分析发现该菌株为ST59型,其基因组中含有许多与致病相关的毒力因子,以及含有耐药基因aph(3′)-III、ant(6)-Ia、mecA、norA、erm(B)和cat(pC233),毒力及耐药基因与ST59型其他菌株比较有差异。该菌株临床药敏结果与耐药基因比较分析发现,耐药表型与基因型存在差异。结论本研究报道了1株CA-MRSA(HZW450)菌株的全基因组序列。基因序列分析显示该菌株携带大量毒力基因,包括lukS-PV、lukF-PV、eta、fnbA、fnbB、sspB、sspC等,编码毒素、粘附、免疫逃逸等相关毒力因子,其毒力较强,致病性较高。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以下简称本院)分离培养的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 pylori)的耐药性、毒力和感染特征与其生物膜形成能力的相关性,收集2014年12月-2015年6月于本院消化内镜中心的胃活检组织标本及相应临床病例资料,分离培养获得幽门螺杆菌,分析菌株的耐药性、毒力基因型、临床病例特征。结果显示,从胃活检组织样本中共分离培养28株幽门螺杆菌,对左氧氟沙星(levofloxacin,LEV)、甲硝唑(metronidazole,MTZ)和克拉霉素(clarithromycin,CLA)的耐药率分别为32%、75%和11%,未发现阿莫西林(amoxicillin,AMX)耐药。单一药物耐药17株(17/28,61%),双重耐药10株(10/28,36%)。毒力基因cagA、oipA和vacAs1检出率为100%,未检出vacAs2。基因型vacAs1m1占39%(11/28),vacAs1m2占61%(17/28);iceA1占54%(15/28),iceA2占21%(6/28),iceA1A2占25%(7/28);dupA占36%(10/28)。28株菌株均能形成生物膜,但能力不尽相同。单因素及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显示,45~59岁、iceA1dupA基因型和甲硝唑敏感菌株形成生物膜的能力较强。结果提示,本院分离的幽门螺杆菌对甲硝唑耐药率最高,双重耐药不容忽视。菌株主要毒力基因型为cagA、oipA、vacAs1m2。幽门螺杆菌的生物膜形成能力与患者年龄有关,45~59岁组较强;携带毒力基因iceA1的菌株生物膜形成能力强;dupA基因型及甲硝唑耐药与菌株生物膜形成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20.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耐药性基因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检测我院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和基因型。表型确定临床分离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56株,应用PCR基因扩增技术及双脱氧DNA测序方法,分别对TEM、SHV、CTX-M-1、CTX-M-2和CTX-M-9编码基因进行分析。产酶菌株对亚胺培南、美洛培南、阿米卡星、头孢吡肟耐药性较低,对其他16种抗生素耐药性较高。在56株菌株中有50株为CTX-M型,占89%,34株为TEM型(60.7%),20株SHV型(35.7%);其中CTX-M-9型共计39株占78%,CTX-M-1型19株占38%,CTX-M-2型16株占32%。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值得关注,主要临床流行基因型是CTX-M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