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郑妍  刘冰  易曼琪  杨彬  徐子林 《西北植物学报》2023,43(11):1975-1980
本研究利用光学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采自湖南省江华瑶族自治县一源头水溪流的硅藻标本进行了观察,鉴定出中国新记录一种:沃氏具脊桥弯藻(Oricymba voronkinae Glushchenko, Kulikovskiy & Kociolek)。研究结果显示该具脊桥弯藻具有以下鉴别特征:(1) 壳面呈披针形,末端钝圆;(2) 壳面平坦,壳面和壳套区别明显,被一条边缘脊分开;(3) 边缘脊两侧具凹槽;(4) 近缝端向壳面腹侧偏转,远缝端几乎呈直角向壳面背侧弯曲且在远缝末梢的背侧处有一个缺刻;(5) 壳面中央孤点外侧开口为一个简单圆形,内壳面开口为被向内生长物所遮挡的两个裂缝;(6) 壳面孔纹呈裂缝状,仅近中轴区的孔纹呈半圆至弧形;孔纹的开口被齿状突出物部分遮挡;(7) 顶孔区内侧开口被波浪形的贯壳列硅质条所覆盖但未完全封闭内侧开口;(8) 壳面中部的线纹密度为8~11条/10 μm,孔纹密度25~30个/10 μm。本文提供了沃氏具脊桥弯藻孔纹密度和原始描述中未揭示的顶孔区内壳面的详细超微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2.
科氏杜氏藻是一种泥生或附沙生硅藻。该文对最近刚确立的一个硅藻属——杜氏藻属进行了介绍,利用光学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2019年4月20日采自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科氏杜氏藻标本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该标本具有以下主要形态特征:(1)壳面椭圆披针形。(2)中央区为蝴蝶结形,没有延伸至壳缘。(3)线纹在壳面大部分区域呈辐射状排列,在两端近平行排列,中部线纹密度20~22条/10μm。(4)孔纹圆形或近圆形,在内壳面被圆顶状的孔膜覆盖。(5)在壳面两端存在假隔片。该文调查采集的科氏杜氏藻种群的形态特征与模式种群相吻合,该属在中国是首次报道,为中国新记录属。  相似文献   

3.
龙继艳  刘冰  周阳艳  徐三妹  陈锦华 《广西植物》2022,42(10):1791-1796
在对湖南省硅藻多样性研究过程中,发现其中一采自湘江的桥弯藻种类具有以下鉴定特征:(1)细胞小,长度小于29 μm;(2)壳面略微呈背腹之分;(3)远缝端末梢向壳面背侧弯曲;(4)顶孔区很小,由1~3横列形态不同的两种类型孔纹组成,一种孔纹与壳面上的孔纹相似,呈狭缝隙状,另一种为圆形小孔,其内部开口上方有袋盖状硅质突出物覆盖;(5)壳面背侧中部处线纹密度每10 μm为10~12条、腹侧中部处每10 μm为11~13条,孔纹密度每10 μm为30~40个;(6)在靠近壳面腹侧中央区具有1~2个孤点。经与帕瓦拉桥弯藻(Cymbella pavanaensis A. Vigneshwaran et al.)模式种群相比较,该文确定上述桥弯藻即为帕瓦拉桥弯藻。该文提供了对帕瓦拉桥弯藻超微结构的更多清晰认识,扩大了其地理分布区域,且是该种在中国的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4.
利用光学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采自武陵山区澧水的1种中国新记录硅藻——喙状比利牛斯山微小曲壳藻进行了形态研究。该种的鉴定特征为壳面线形披针形,具有喙状的末端,有壳缝壳面末端线纹呈略微会聚状或近平行排列,孔纹膜为筛状。该研究结果扩展了对喙状比利牛斯山微小曲壳藻形态结构和地理分布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在对江汉平原钻孔中的化石硅藻进行鉴定时,发现1个新种类:江汉异极藻(新种)Gomphonema jianghanensis sp.nov.,该种的主要特征为:壳面狭披针形或线性披针形,端部和基部圆形,中轴区窄。中心区宽呈横矩形,在紧靠中心区的一侧具1条很短的线纹,另一侧有时有1条很短的线纹,有时没有线纹,无孤点。壳缝呈直线,在中央区附近略弯向一侧,在极节处折向另一侧。线纹轻微放射状,中部略弯曲,在近顶端处没有线纹,在10μm内,中部具6—13条。长20—30μm,宽4—7μm。4个中国新记录属:楔异极藻属Gomphosphenia Lange-Bertalot、楔月藻属(新记录属)Cymbopleura Krammer、优美藻属Delicata Krammer、尖月藻属Encyonopsis Krammer,8个中国新记录种:微小异极藻Gomphonema minutiforme Lange-Bertalot&Reichardt、较细楔异极藻Gomphosphenia tenerrima(Hustedt)Reichardt、舌状楔异极藻Gomphosphenia lingulatiforme(Hustedt)Lange-Bertalot、瑞克舟形藻Navicula rakowskae Lange-Bertalot、北方羽纹藻岛屿变种Pinnularia borealis var.islandica Lange-Bertalot,舟形盖斯勒藻Geissleria tectissima(Lange-Bertalot)Lange-Bertalot&Metaeltin、岩生楔月藻小变种Cymbopleura rupicola var.minor Krammer和法国尖月藻Encyonopsis falaisensis(Grunow)Krammer,1个种的补充说明:中华优美藻Delicata sinensis Krammer & Metzetin。  相似文献   

6.
该研究利用光学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采自湖南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硅藻标本进行了观察,鉴定出其中一种硅藻为比提基金长篦藻(Neidium beatyi Hamilton et al.)。结果表明,该长篦藻具有以下鉴定特征:(1)线性椭圆至线性披针形的壳瓣外形。(2)壳面两侧具有3~5条纵向线。(3)向相反方向弯曲的两近缝端,呈叉状分枝的远缝端末梢及顶端的三角形硅质顶盖。(4) 16~18条/10μm的线纹密度和14~18个/10μm的孔纹密度。(5)一些孔纹内部开口周围的4~7个豆状突出物。本研究结果与比提基金长篦藻模式种群的形态特征和数量性状均吻合,故确定其为比提基金长篦藻;增加了比提基金长篦藻的新地理分布区域——中国洞庭湖。  相似文献   

7.
作者在对湖北省的异极藻科植物进行系统分类学研究时,观察到一些新种类,本文报道其中的异极藻属(Gomphonema)2新种。l长阳异极藻新种图1:lGomphonemachangyanglcumsp.nov.壳面棒状披针形,两端钝圆,长33—37pm,宽5—7pm。中轴区多数略宽,几乎与中心区共同形成一个边缘呈波状的披针形区域,其宽度约为壳面的1/3;有时略窄,与中心区界限明显。中心区略膨大成椭圆形,在接近壳缝处有一明显孤点。线纹略短,大部分为放射状,在中部近于平行;在10pm内,中部具11—13条,端部具13—16条。产地长阳县永和坪镇,采于水塘中,水温24℃…  相似文献   

8.
在对武陵山区硅藻分类和多样性研究中,收集到了一种双肋藻的标本,经研究鉴定,其为明晰双肋藻[Amphipleura pellucida(Kützing)Kützing]。光学显微镜观察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表明:明晰双肋藻具有以下特征:(1)纺锤形的壳瓣外形。(2)长而直的中央胸骨。(3)仅着生在靠近壳面两端的短壳缝系统。(4)线纹密度为38~39条/10μm,孔纹密度为54~58个/10μm。(5)壳缝的外近缝端呈直线状,远缝端略微膨大。(6)孔纹内侧开口被圆形筛膜覆盖。该研究结果为明晰双肋藻提供了清晰的超微结构图片资料以及科学的描述。  相似文献   

9.
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我国中新世——第四纪地层中的变异直链藻、尤氏直链藻和波纹直链藻及其诺尔曼变种的一些微细结构进行了研究。发现变异直链藻的壳壁由内、外二层。在外层壳壁上有大、小两种不同的孔纹;内层壳壁上只有一种小孔。尤氏直链藻的壳环面上具有稀密不匀呈斜向排列的线纹,壳面有很稀疏的小孔,复大孢子呈长圆柱形。波纹直链藻的壳环面上有二种差异很大的结构:一种为常见的与贯壳轴相平行排列的线纹;另一种只有在高倍率(5000倍以上)下才见到的微细线纹,10微米内高达90条左右。壳体的外围还保留旧壳套。波纹直链藻诺尔曼变种的壳壁有内、外二层,外层壳壁厚度均匀,内层则厚薄不匀。  相似文献   

10.
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采自湖南省绥宁县巫水水域的硅藻标本进行了观察研究,鉴定出其中一种为硅藻中国新记录种——泉生平片藻[Tabularia fonticola (Hustedt) C.E. Wetzel & D.M. Williams],该种具有以下鉴别特征:(1) 壳面轮廓为线形披针形,中央胸骨宽,线纹短且宽。(2) 横主肋和纵细肋硅质化增厚。(3) 孔纹开口被数条横向硅质条组成的筛板所遮拦。(4) 每个壳面仅在其一端着生一个唇形突。(5) 壳套顶孔区孔纹有序排列。(6) 第一环带开放。该研究首次报道了泉生平片藻的前正常营养期细胞的超微结构特征,研究结果不仅增加了对泉生平片藻的超微结构认识,而且扩展了其地理分布区域。  相似文献   

11.
以采集于青海湖的石附生硅藻(芬兰贝氏藻)为样品,用10%的HCl溶液溶解样品中含钙的固体化合物,再加入30% H2O2溶液氧化去掉硅藻细胞的有机物质,获得干净的硅藻标本。利用Naphrax 封装剂制成永久装片,在光学和电子显微镜下对其形态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1) 在光学显微镜下芬兰贝氏藻具有披针形的壳瓣外形、尖圆的壳面末端和明显伸长的中轴区三个特征。(2) 在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芬兰贝氏藻紧邻中央区的孔纹明显伸长,其长度为2~4个正常孔纹的长度。(3) 通过文献查阅和相似种类的比较发现,同时具有尖圆的末端和明显伸长的紧邻中央区的孔纹是芬兰贝氏藻鉴定的独特性状组合,故芬兰贝氏藻的身份可由此确定。该研究首次报道了芬兰贝氏藻在中国的分布。  相似文献   

12.
中国淡水硅藻新记录——偏肿内丝藻兴凯变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16年5月对浙江省仙居国家公园进行藻类多样性调查时,发现了中国淡水硅藻的1个新记录种——偏肿内丝藻兴凯变种[Encyonema ventricosum var.hankensis(Skvortzov) RodionovaPomazkina]。该文采用光镜和扫描电镜对偏肿内丝藻兴凯变种浙江种群的形态特征进行了观察和描述,并将其与该种的其他地理种群及内丝藻属其他相似物种的形态特征进行比较,同时讨论了该物种的生境特征。结果表明:(1)偏肿内丝藻兴凯变种壳面均具明显背腹之分,背缘明显拱起,腹缘轻微波曲;端部呈头状至喙状。(2)偏肿内丝藻兴凯变种浙江地理种群在背部中央区域具一孤点,而其兴凯种群对孤点这一特征未有描述。(3)偏肿内丝藻兴凯变种在俄罗斯的兴凯湖和贝加尔湖等地有分布,该种在中国是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3.
图1-2 甲藻门 1.Gymnodinium eucyanochroum扫描电镜照片。示细胞的横沟和纵沟中各有1条鞭毛;2.角甲藻Ceratiumhirundinella背面观,示横沟、1个顶角和3个底角,淡水产。图3金藻门锥囊藻属Dinobryon树状群体,每个细胞外均有1个钟罩状的囊壳。生活于清洁的淡水中。图4-7硅藻门(细胞均经过酸化处理,示壳面花纹) 4.蛇目圆筛藻Coscinodiscus argus壳面圆形,具六角形孔纹,呈放射状和螺旋状排列。海产。  相似文献   

14.
利用光学和电子显微镜对采自黄海水域的1个管壳缝类硅藻——非洲南氏藻进行了形态学研究,并对其地理分布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1)该种壳体带面呈矩形,壳面窄椭圆形,具有钝圆的末端。(2)壳缝居中,由两条等长的分支组成。(3)管壳缝由复杂、接合的肋突支撑,但无龙骨。(4)每条线纹仅有1个孔纹,壳套上最多有1列孔纹。(5)目前本种仅发现于南非萨尔达尼亚湾和中国黄海。非洲南氏藻是该属在中国的第一个报道种类,因此,该属也是在中国第一次报道。  相似文献   

15.
2021年1月,对福建省莆田市东圳水库进行藻类多样性调查时,发现了中国淡水硅藻的一个新记录种———瓦维洛夫双肋藻(Amphipleura vavilovii Glushchenko&Kulikovskiy)。该种在老挝Namlik村的河流中首次被报道,但未提供其外壳面扫描电镜照片和形态描述。该研究应用光镜和扫描电镜对采集自中国福建的瓦维洛夫双肋藻种群的形态特征进行了观察和描述,并将其与双肋藻属模式种及其他相似种的形态特征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1)瓦维洛夫双肋藻壳面线形披针形,中部平行或略收缩,朝向两端渐窄,末端钝圆。(2)中央胸骨明显,朝向两端分叉形成两条平行硅质肋。(3)线纹单列,在10μm内有25~30条。该研究结果与瓦维洛夫双肋藻模式种群形态、线纹等特征吻合,该种在中国是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6.
中型裸藻嗜酸变种(新变种)(图1)细胞变形,圆柱形或圆柱状长纺锤形,长53一63微米,宽约10微米,前部略窄,顶端略呈斜截形,后端形状多变:渐尖形、圆形或呈乳头状尾突;表质柔软,线纹难见到;色素体10个左右,圆盘形,直径约8微米,无蛋白核;副淀粉粒小,椭圆形或近球形,散布在原生质中;鞭毛的长度约为身长的2/3-1倍;眼点椭圆形;核椭圆形,中位.    相似文献   

17.
对日本桃孢壳(Persiciospora japonica)菌进行了描述。该菌的子囊具8个子囊孢子,呈近双列排列;子囊孢子暗橄榄色至黑褐色,椭圆形至梭形,两端具芽孔,孢子表面具小的点状凹陷,光学显微镜下呈网状。该属真菌为我国新记录。  相似文献   

18.
近两年来,作者在进行我国硅藻分类研究中,发现了一些新的和很有意义的种类。这些种类将陆续予以报道。本文报道的是从湖北省罗田县、云南省碧江县和西藏自治区的亚东县与聂拉木县发现的三个新种和一个新变种,它们都是属于直链藻属的。这些新种和新变种的细胞,在构造上具有不同于直链藻属其他已知种类的特点,它们或者是细胞表面明显地具网纹,或者是细胞两端具帽状构造,或者是细胞顶端胞壁内侧具有放射排列的大形凹纹。此项研究和本文写作都是在饶钦止和黎尚豪两位教授的直接指导和帮助下进行的。在此,作者对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此外,云南省碧江县的标本是云南大学钱澄宇老师赠送的;附图又承邬华根同志代为墨绘。作者一并表示谢意。    相似文献   

19.
袁莉  刘冰  龙华  莫雯惠  周阳艳 《西北植物学报》2021,41(10):1785-1792
该文利用光学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采自青海省门源县水域的未知等片星杆藻形态特征进行了详细观察研究,并对其特征与其相似种类——拟星状等片星杆藻比较,以确定其分类属种。结果表明:(1)青海省门源县水域的未知等片星杆藻具有以下8个鉴定特征:①狭披针形的壳瓣外形和头状末端;② 3种类型的增厚横肋,即初生横肋、次生横肋和三生横肋;③ 星状细胞群体;④ 壳面上不均匀分布的线纹;⑤ 不凸起的胸骨;⑥每个壳瓣只着生一个唇形突;⑦ 非嵌入式顶孔区;⑧ 每条环带上只有一列孔纹;故确定该硅藻为未知等片星杆藻。(2)对未知等片星杆藻与其相似种类——拟星状等片星杆藻比较发现,二者最大区别是群体着生形态不同,前者可形成Z字形或星状群体,而后者是单生,不形成群体,表明二者为不同的种类,故支持其作为独立种类。(3)该研究结果扩大了未知等片星杆藻的地理分布区域;未知等片星杆藻为中国新记录属种,永久装片保存在吉首大学植物标本馆(JIU)。  相似文献   

20.
描述采用广西那坡的牙甲科昆虫一新种,蒲氏点纹牙甲Dactylosternum pui sp.nov.正模♂,广西那坡弄化,550m,1998,Ⅷ.15。新种与科氏点纹牙甲Dactylostermum corbetti Balfour=-Browne相似,区别为:新种为红褐色;头、前胸背板和鞘支翅无细网纹;前胸腹板中部呈很强的屋脊状,具隆脊,隆脊前端具一长齿突,新种与道氏点纹牙甲Dactylosternum dohertyi Balfour-Browne的区别为:前胸腹板中部强屋脊状,具隆脊,隆脊前端具一长齿突,雄性外生殖不同,新种与密刻点纹牙甲Dactylosternum denspunctatum d′Orchymont区别为:前胸腹板中部强屋脊状,具隆脊,隆脊前端具一长齿突,中足脚节具密拒水毛,雄性外生殖器不同,模板标本存于中国科学院北京动物研究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