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减少稻田用药的理论依据和实践(一)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1990至1994年间,在调查农民的综防知识、行为和分析主要稻区水稻病虫综合防治现状的基础上,研究了稻田节肢动物群落的结构和时间、空间格局,表明中性昆虫在水稻生长前期害虫一天敌营养链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测定水稻公蘖期具有较强的补偿效应,这为减少稻田用药寻求到一定的依据。提出了“栽后30天不用或少用农药”的害虫治理的简化实用模式,经三年在不同稻区的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益。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综防区和非综防区稻田飞虱卵寄生蜂群落的重建和维持。结果表明:早稻生长期,稻虱缨小蜂Anagrus nilaparvatae 和拟稻虱缨小蜂 A. paranilaparvatae 在水稻移栽后第9天进入综防区稻田,在第13天进入非综防区稻田,同在第21天完成群落重建,重建速率分别是0.28种/天和0.21种/天。晚稻生长期,综防区和非综防区稻虱缨小蜂和拟稻虱缨小蜂均在水稻移植后第1天进田,至第21天完成群落重建,重建速率分别是0.12种/天和0.04种/天。维持阶段综防区群落较非综防区稳定。群落重建和维持受温度、种库中卵寄生蜂种类和数量、种库距稻田的远近、稻田中害虫种类和数量以及害虫防治策略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水稻有害生物的综合治理,关键是“综防技术 推广”,我区在开展水稻有害生物综合治理工作十几年中,摸索出了一套比较完善的综防配套技术措施,并曾多次培训农民,但以往培训大多数仅限于课堂式知识输灌,成效甚微,农民没有真正掌握了综防技术,  相似文献   

4.
稻秆潜蝇生物学特性及其综合治理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稻秆潜蝇Cklorapsoryzae (Matsumura)在我县80年代仅是零星发生的一种次要害虫,但近年来种群数量迅建增加,已上升为中、高海拔稻区的主要害虫之一。该虫在尤溪一年发生3代,以幼虫(步量以蛹)在冬闲农地、板田或田边、沟边的看麦娘、游草上越冬。以第二代为主害代,于6月中旬一8月中旬幼虫为害中稻和单晚孕期间的心叶、生长点与幼穗严重影响水稻产量。采用以农业防治为主,药治为辅的综防措施,控害效果好。药治每亩用3%呋喃丹3kg、10%益舒宝1.25kg和3%米乐尔1.25kg拌细土20kg撒施,防效分别可达82.43%、77.50%和69.74%。  相似文献   

5.
三种蜘蛛两种害虫共存系统水稻损失率数学模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进才 《昆虫知识》1991,28(2):65-67,73
本文应用二次回归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三种蜘蛛(拟水狼蛛、食虫瘤胸蛛、粽管巢蛛)两种害虫(稻纵卷叶螟幼虫、褐稻虱若虫)共存系统水稻损失率的数学模型。初步的结果分析表明共存系统中天敌通过捕食害虫能明显地减轻水稻损失;在供试的密度范围内,褐稻虱自身密度每增加1倍,水稻损失率大约增加6%左右;稻纵卷叶螟幼虫密度的增加对水稻损失有加重趋势,但损失率的增量较小。  相似文献   

6.
褐稻虱发育起点及有效积温常数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褐稻虱Nilaparvata lugens Stal为我国南方水稻主要害虫之一。为了更好地防治褐稻虱,为褐稻虱的预测预报提供科学依据,作者对褐稻虱的发育起点和有效积温常数进行了测定,并对其在测报上的运用及计算方法进行了探索,提出初步意见。 本测定是根据1975、1976年我所室内自然  相似文献   

7.
<正> 该书由杜正文教授主编、张孝羲、王法明两位教授任副主编共37位专家学者撰写编著,1991年由农业出版社出版。全书共406页,55万4千字,并有插图、插页和参考文献。 全书除绪论外,共分10章,分别介绍了我国水稻主要病原菌的致病性和害虫的致害性分化,水稻迁飞性害虫、水稻主要病虫害空间分布型的利用与调控、水稻病虫害为害损失和经济防治指标、水稻害虫天敌作用的评价、水稻抗性品种、水稻栽培控害技术、水稻病虫害化学防治技术、水稻主要病虫害的预测与管理模型,以及我国六大稻区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8.
水稻三种主要害虫复合为害损失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张文庆  古德祥 《昆虫知识》1994,31(6):321-323
三化螟、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类是南方水稻的主要害虫,常在水稻生长中后期同时造成为害。网室接虫试验表明:水稻产量损失率与三种害虫的密度呈线性关系,回归方程式为:y=0.0870+032431x1+0.5075x2+0.1583x3。文中对多种病虫复合为害损失预测模型的一般形式及复合防治指标的应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首先论述概论,其中包括:1)阐述了害虫综合管理(IPM)技术,明确了水稻害虫综合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指出;人的因素是IPM成败的关键.2)首先提出了害虫防治经历了定性研究、定量研究以及定性和定量综合一体研究3个阶段的观点.因此,能够综合利用定性信息(包括专家知识)和定量信息的专家系统(系统中包含模型)的研制和应用,有助于作出更高层次的决策.可以认为,这将是IPM,特别是生态系统综合管理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中季稻区稻田主要害虫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和捕食天敌蜘蛛的田间系统调查资料为基础,以害虫—天敌—农药系统为研究对象,应用害虫管理系统工程的原理,处理害虫、捕食天敌与农药三者之间的关系。建立了稻纵叶螟—蜘蛛—甲胺磷和稻飞虱—蜘蛛—甲胺磷两系统优化管理模型,绘制了它们的优化反馈控制策略图,利用微机对系统进行最优监控。使用时输入当前田间害虫与天敌数量,就可对系统作出即时的预测和最优决策。该策略确立的控制害虫的最优性能指标,是使害虫对农作物的为害所造成的损失与防治费用之和最小,并且使害虫和天敌的数量处于系统平衡状态。文中比较分析了该策略与基于经济阈值的常规害虫管理策略,指出了新策略在害虫综合治理中对天敌数量进行控制和管理的作用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11.
稻螟赤眼蜂田间自然繁殖利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年调查表明,稻螟赤眼蜂是我省多择性卵寄生天敌的优势种.同时发现.稻螟蛉卵可认为是水稻上几种主要害虫天敌的天然优良寄主.由于它的被寄生率高.天敌繁殖量大.控制后继害虫的功效显,所以在水稻生产上稻螟蛉实是益大于害的.在早稻害虫防治实践中.应该减少农药使用,或避开天敌活动期和早稻前期用药.以使世代短的天敌,在近期内迅速形成庞大的种群数量。控制相继发生的二化螟、稻纵卷叶螟和稻苞虫的为害.可减少早稻用药1-2次.上述方案.无须人工生产天敌,即以田间自然繁殖保护天敌的新技术,所能达到稻田以虫治虫的功效.不亚于以往工业生产天敌的举措.实具有经济、生态和社会三方面的效益.  相似文献   

12.
中华稻蝗对水稻危害损失及防治指标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柄文  祁景桥 《昆虫知识》1993,30(4):193-195
中华稻蝗是危害水稻的主要害虫之一。1989~1990年两年,我们在抚宁县、昌黎县、唐山市东矿区进行了扣笼接虫试验,明确了不同虫口密度对水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得出了中华稻蝗防治的经济阈值,并初步提出了我省北部稻区的防治指标为每平方米10头。  相似文献   

13.
经过连续5年的实验,研究了北方稻区稻萍结合系统的不同结构对细绿萍产量和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萍种用量的增加,水田中萍的产量也明显增加;尽管宽窄行交替的水稻栽培结构也有利于萍产量的增加,但这样的结构可导致水稻减产3~7%.在北方单季稻地区建议采用30cm等行距的水稻栽培方式和325kg·hm-2(湿重)的萍接种量建立的稻萍结合系统.  相似文献   

14.
旱直播水稻是水稻轻简栽培方式中最简单的一种,我区自1983年开始试验示范以来,种植面积已占水稻种植面积的80%以上。旱直播稻采用2BG-6A型稻麦免耕条播机。在收割后的油菜、小麦茬口内直接播种,播种后浇透水让其湿润出苗,待二叶期后逐步上浅水并建立水层。在水稻出苗至三叶期的10天左右时间里,稻象甲EchinonemussquameusBillberg成虫成为苗期发生的主要害虫,与常规移栽稻和抛秧稻田是完全不一样的[1]。1为害特点1.1为害症状稻象甲成虫危害旱直播稻秧苗,先用口喙钻食稻苗基部,在外…  相似文献   

15.
朱祯  张磊 《遗传》2011,(5):421
水稻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由于在水稻及其近缘种中没有发现鳞翅目害虫抗性种质资源,难以通过常规育种技术培育抗虫水稻,因此,采取转基因技术是培育抗鳞翅目害虫水稻品种的唯一途径。以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和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为主的研究团队,利用去除选择标记、细胞内定位、高效稳定表达和多抗虫机制等一系列技术,培育了无选择标记高抗鳞翅目害虫的转基因水稻品系,并联合我国四大稻作区的10余家育种优势单位形成了良好的合作体系通过转育方式,将抗虫基因转移到了适宜长江上游稻区、长江中下游稻  相似文献   

16.
综防区和化防区稻田害虫-天敌群落组成及多样性的研究   总被引:69,自引:14,他引:55  
万方浩  陈常铭 《生态学报》1986,6(2):159-170
本文对长沙地区综合防治区和化学防治区稻田害虫-天敌群落特性进行了研究。 1.综防区害虫类、寄生昆虫类、蜘蛛类的种类丰富度几乎为化防区的2倍,捕食昆虫类是化防区的3倍以上。 2.利用双轴系统的二维排序表明:害虫一天敌群落的组成变化受它们所处环境和所处时间的影响,水稻品种对群落组成的影响并不重要。 3.综防区、化防区害虫-天敌群落的优势种基本一致。综防区群落各营养层的优势集中性较化防区小。 4.综防区群落的多样性高于化防区。早稻季内的多样性高于晚稻。杀虫药荆对群落多样性的影响是决定群落结构水平的重要因素,环境复杂程度主要影响群落中的稀有种类。综防区害虫-天敌群落的内部结构较化防区稳定,抗灾变能力和自动平衡的调节能力较化防区强。 5.多样性是种类丰富度和均匀性的函数。早稻季内影响多样性的主要成分是种类丰富度(占多样性变异的81.7~87.4%);晚稻季内影响多样性的主要成分是均匀性(占多样性变异的70.7—75.9%)。  相似文献   

17.
转基因抗虫水稻对水稻害虫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本文应用吸虫器法与剥查法,研究了转Cry1Ac +SCK基因水稻及其杂交后代对水稻害虫群落的影响。结果显示:转Cry1Ac+SCK基因水稻MSA与MSB对稻纵卷叶螟具有极强的抗性,转Cry1Ac+SCK基因稻的杂交后代21S/MSB与Ⅱ32A/MSB都获得了对稻纵卷叶螟的高抗性。虽然MSA、MSB、21S/MSB与Ⅱ32A/MSB对水稻害虫的物种丰富度、个体数量、多样性与均匀度时间动态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但生长全期的调查结果显示,与对应的对照比较,它们对水稻害虫群落的这些参数均无显著影响,且转基因水稻田与各自对照田在害虫与主要害虫物种组成上具有较高的相似性。靶标害虫种群数量的降低,并未对水稻害虫群落的组成与结构产生明显的影响,也没有引起优势种成分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稻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 Stal.)和稻黑尾叶蝉(Nephotettix bipunctatus cincticeps Uhler.)是我省水稻上的两种主要害虫。前者主要为害晚稻,如防治不善,会严重威胁水稻的  相似文献   

19.
抗褐稻虱的水稻品种筛选简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褐稻虱是我省的主要水稻害虫之一,在防治上,仍以药剂防治为主。“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药剂防治见效快,使用方便,但是长期连续施用农药,带来诸如残毒、环境污染、害虫抗药性、杀伤大量天敌和提高成本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必须寻求其他有效的防治途径。为此,近年来我们征集了一些国内外水稻品种,进行对褐稻虱抗性的鉴定。供鉴定的水稻品种,国外以印度系统的秈稻为主,国内以群众反映田间虫量较少的品种为主。现将鉴定结果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20.
<正> 我场地处苏北沿海盐垦区,栽培单季中稻。褐稻虱Nilaparvate lugens Stal是我场水稻主要害虫,近年来,大发生频率高,对水稻稳产高产威胁极大。因此,探索其发生规律,并及早作出较为准确的预报,为防治工作争取主动,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