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摘要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陷窝蛋白1(Cav-1)、视锥蛋白样蛋白1(VILIP-1)、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1(UCH-L1)与神经功能损伤程度、脑梗死面积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ACI患者120例为ACI组,另选择同期在本院进行健康检查的健康对象76例为对照组;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发布的卒中量表(NIHSS)评分将ACI患者神经功能损伤程度分为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根据脑梗死面积分为大面积梗死组、中面积梗死组、小面积梗死组,根据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比较对照组与ACI组以及ACI各亚组间血清Cav-1、VILIP-1、UCH-L1水平;分析血清Cav-1、VILIP-1、UCH-L1水平与梗死面积、NIHSS评分、mRS评分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Cav-1、VILIP-1、UCH-L1预测ACI神经功能损伤程度、脑梗死面积和预后的价值。结果:血清Cav-1、VILIP-1、UCH-L1水平对照组低于ACI组(P<0.05);轻度组低于中度组,中度组低于重度组(P<0.05);小面积梗死组低于中面积梗死组,中面积梗死组低于大面积梗死组(P<0.05);预后良好组低于预后不良组(P<0.05)。ACI患者血清Cav-1、VILIP-1、UCH-L1与NIHSS评分、梗死面积及mRS评分呈正相关(P<0.05)。血清Cav-1、VILIP-1、UCH-L1联合预测ACI神经损伤程度、脑梗死面积、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27、0.907、0.953,均大于单指标检测。结论:ACI患者血清Cav-1、VILIP-1、UCH-L1水平异常升高,且升高程度与患者神经功能损伤程度、脑梗死面积及预后有关,早期联合检测血清Cav-1、VILIP-1、UCH-L1水平有助于ACI病情及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辅助性T细胞17(Th17)/调节性T细胞(Treg)比值、趋化因子(CXCL)9、CXCL12、CXCL16的变化及对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日至2021年1月10日期间我院收治的ACI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将患者分为重度组(25例)、中度组(32例)和轻度组(39例)。根据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分为预后不良组(31例)和预后良好组(65例)。对比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的外周血Th17/Treg比值、血清CXCL9、CXCL12、CXCL16水平;对比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的外周血Th17/Treg比值、血清CXCL9、CXCL12、CXCL16水平;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CI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结果:重度组、中度组的外周血Th17/Treg比值、血清CXCL9、CXCL12、CXCL16水平高于轻度组,且重度组高于中度组(P<0.05)。预后良好组的外周血Th17/Treg比值、血清CXCL9、CXCL12、CXCL16水平低于预后不良组(P<0.05)。单因素分析可知,预后不良与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吸烟史、饮酒史、冠心病史、疾病梗死部位、治疗方式、发病至入院时间、同型半胱氨酸(Hcy)、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白细胞计数(WBC)无关(P>0.05)。而与糖尿病史、高血压史、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NIHSS评分有关(P<0.05)。糖尿病史、高血压史、LDL-C偏高、颈动脉IMT偏厚、NIHSS评分偏高是ACI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而外周血Th17/Treg比值及血清CXCL9、CXCL12、CXCL16水平下降是ACI患者预后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外周血Th17/Treg比值、CXCL9、CXCL12、CXCL16随着ACI病情进展呈升高现象,是影响ACI患者预后的重要影响因素,除此之外,糖尿病史、高血压史、LDL-C偏高、颈动脉IMT偏厚、NIHSS评分偏高也是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探究急性脑梗死(ACI)合并脑白质疏松症(LA)患者血清C肽(CP)、髓鞘碱性蛋白(MBP)、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关系。方法:选取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医院于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期间收治的ACI合并LA患者117例作为观察组,根据根据LA严重程度分为重度组39例、中度组40例和轻度组38例。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人120例纳入对照组。检测血清CP、MBP、MCP-1水平。对ACI合并LA患者行6个月的随访。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CI合并LA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受试者特征曲线(ROC)分析血清CP、MBP和MCP-1对ACI合并LA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MBP、MCP-1更高,CP更低(P<0.05)。重度组血清CP显著低于轻度组和中度组,MBP、MCP-1水平显著高于轻度组和中度组;中度组血清CP显著低于轻度组,MBP、MCP-1水平显著高于轻度组(均P<0.05)。与预后良好组相比,预后不良组CP更低,MBP、MCP-1更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IHSS评分升高、MBP升高、MCP-1升高是ACI合并LA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CP升高是保护因素(P<0.05)。ROC分析结果显示CP、MBP和MCP-1联合预测ACI合并LA患者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16,高于CP、MBP和MCP-1单独预测。结论:ACI合并LA患者血清CP较健康群体更低,血清MBP、MCP-1水平较健康群体更高,且CP、MBP和MCP-1与患者病情程度存在密切联系。血清CP、MBP和MCP-1联合检测对ACI合并LA患者预后有较高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尿酸(UA)、胱抑素C(CysC)、脂蛋白相关磷脂酶 A2(Lp-PLA2)水平与急性脑梗死合并脑白质疏松症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20年3月至2022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六0医院收治的113例急性脑梗死合并脑白质疏松症患者,检测血清UA、CysC、Lp-PLA2水平。随访1个月,根据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0~2分,75例)和预后不良组(3分及以上,38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脑梗死合并脑白质疏松症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血清UA、CysC、Lp-PLA2对急性脑梗死合并脑白质疏松症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预后不良组血清UA、CysC、Lp-PLA2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重度脑白质病变、高入院时NIHSS评分,高血清UA、CysC、Lp-PLA2水平是急性脑梗死合并脑白质疏松症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联合血清UA、CysC、Lp-PLA2预测急性脑梗死合并脑白质疏松症患者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16,高于单独预测。结论:急性脑梗死合并脑白质疏松症患者血清UA、CysC、Lp-PLA2水平增高且与预后不良有关,联合血清UA、CysC、Lp-PLA2预测急性脑梗死合并脑白质疏松症患者预后不良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病情严重程度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肠道屏障功能指标、炎性指标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20年7月至2021年8月我院收治的ACI患者80例为病例组,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症组(62例)和重症组(18例),另选择同期在我院健康体检者60例为对照组。检测所有受试者的肠道屏障功能指标[内毒素(ET)、D-乳酸(D-LA)、二胺氧化酶(DAO)]和炎性指标[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水平,对比病例组与对照组、轻症组与重症组上述指标水平差异,并分析上述指标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病例组的ET、D-LA、DAO及WBC、NEU%、CRP、PC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重症组的ET、D-LA、DAO及WBC、NEU%、CRP、PCT水平均高于轻症组(P<0.05);ACI患者的ET、D-LA、DAO及WBC、NEU%、CRP、PCT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ACI患者肠道屏障功能指标、炎性指标水平异常增高,增高程度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早期检测肠道屏障功能指标、炎性指标有助于ACI病情判断,可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研究血清miR-26a、miR-130a与老年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磷酸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2年10月我院收治的98例老年ACI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期选取60例于本院体检健康的老年人作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检测血清miR-26a、miR-130a表达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PI3K、Akt蛋白表达;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miR-26a、miR-130a表达水平与PI3K、Akt蛋白表达的相关性。患者治疗后行1个月随访,根据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n=55例,mRS评分≤2分)和预后不良组(n=43例,评分>2分)。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老年ACI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研究组血清miR-26a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miR-130a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PI3K蛋白表达量低于对照组,Akt蛋白表达量高于对照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miR-26a表达水平与PI3K蛋白表达量呈负相关、与Akt蛋白表达量呈正相关,miR-130a表达水平与PI3K蛋白表达量呈正相关、与Akt蛋白表达量呈负相关(P<0.05)。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在年龄、房颤占比、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血糖及血清miR-26a、miR-130a表达水平方面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偏大、入院时NIHSS评分偏高、血糖偏高及血清miR-26a表达水平升高为老年ACI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miR-130a表达水平升高为其保护因素(P<0.05)。结论:老年ACI患者血清miR-26a表达水平升高、miR-130a表达水平下降,与PI3K/Akt信号通路密切相关,是老年ACI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探究定量脑电图联合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计数(PLT)比值在急性脑梗死(ACI)静脉溶栓治疗疗效和短期预后评估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0月-2022年10月于长沙市第一医院收治的119例ACI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静脉溶栓治疗疗效分为溶栓治疗有效组和溶栓治疗无效组,对比两组的功率比指数(DTABR)、PLR、NLR、MPV/PLT比值变化;根据ACI患者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单因素分析比较两组基线临床资料,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ACI静脉溶栓预后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各指标对ACI静脉溶栓预后的预测效能。结果:治疗后,溶栓治疗无效组DTABR、中性粒细胞计数、PLT、MPV、PLR、NLR、MPV/PLT比值显著高于溶栓治疗有效组(P<0.05),淋巴细胞计数显著低于溶栓治疗有效组(P<0.05)。与预后良好组比较,预后不良组年龄、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溶栓24 h后NIHSS评分、高血压史占比、DTABR、中性粒细胞计数、PLT、MPV、PLR、NLR、MPV/PLT比值显著升高(P<0.05),淋巴细胞计数显著降低(P<0.05)。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入院时及溶栓24 h后NIHSS评分升高、DTABR升高、PLR升高、NLR升高、MPV/PLT比值升高是ACI静脉溶栓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DTABR、PLR、NLR、MPV/PLT比值联合预测ACI静脉溶栓预后的效能较高。结论:定量脑电图DTABR、PLR、NLR、MPV/PLT比值与ACI静脉溶栓治疗疗效和短期预后关系密切,对于短期预后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血清微小RNA-124(miR-124)、微小RNA-134(miR-134)表达与病情严重程度及炎症反应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10月~2019年10月进行治疗的90例AIS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时期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志愿者9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根据梗死体积的大小分为大梗死体积组(梗死体积>3 cm3)和小梗死体积组(梗死体积≤3 cm3),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分为中重度卒中组(NIHSS评分>5分)和轻度卒中组(NIHSS评分≤5分)。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血清miR-124、miR-134及膜辅蛋白(MCP)、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2(IL-12)、白细胞介素-35(IL-35)水平,比较不同梗死体积和不同NIHSS评分AIS患者血清miR-124、miR-134、MCP、CRP、TNF-α、IL-12、IL-35水平,分析观察组血清miR-124、miR-134与梗死体积、NIHSS评分及上述血清炎症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清miR-124、miR-134、MCP、CRP、TNF-α、IL-12、IL-35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大体积梗死组血清miR-124、miR-134水平高于小体积梗死组(P<0.05)。中重度卒中组患者血清miR-124、miR-134水平高于轻度卒中组(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观察组患者血清miR-124、miR-134水平与梗死体积、NIHSS评分及MCP、CRP、TNF-α、IL-12、IL-35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AIS患者血清miR-124、miR-134水平异常升高,且与梗死体积、病情严重程度及炎症反应程度呈正相关,检测血清miR-124、 miR-134有助于评估AIS患者病情。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病情手足口病(HFMD)患儿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的变化,并分析三者联合检测对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月我院儿科收治的117例HFMD患儿(HFMD组),根据不同病情分为普通组32例、重症组45例、危重症组40例,根据治疗后预后情况分为预后不良组32例和预后良好组85例,另选取同期50例体检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收集HFMD患儿基本资料,检测所有研究对象血清TNF-α、CRP、PCT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HFMD患儿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TNF-α、CRP、PCT水平对HFMD患儿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HFMD组血清TNF-α、CRP、PCT水平高于对照组(P均<0.05)。普通组、重症组、危重症组血清TNF-α、CRP、PCT水平依次升高(P均<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预后不良组发热≥39℃、发热持续时间≥3 d比例和病情分级为危重症、中性粒细胞比例、TNF-α、CRP、PCT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淋巴细胞比例、心输出量、氧合指数低于预后良好组(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发热持续时间≥3 d、病情分级为危重症和TNF-α、CRP、PCT升高为HFMD患儿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心输出量和氧合指数增加为独立保护因素(P均<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TNF-α、CRP、PCT单独与联合预测HFMD患儿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69、0.793、0.799、0.947,血清TNF-α、CRP、PCT联合预测的曲线下面积大于各指标单独预测。结论:血清TNF-α、CRP、PCT水平升高与HFMD患儿病情加重和预后不良有关,联合检测血清TNF-α、CRP、PCT水平对HFMD患儿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sTM)、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与前白蛋白(CRP/PAB)比值与脓毒症患者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估Ⅱ(APACHEⅡ)评分、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OFA)评分的相关性及其联合检测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0年12月我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97例脓毒症患者,根据Sepsis-3.0诊断标准分为普通脓毒症组44例、脓毒性休克组53例,根据入院后30 d内预后情况分为死亡组35例和存活组62例。收集患者基线资料和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并检测血清sTM、PCT、CRP/PAB比值。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脓毒症患者血清sTM、PCT、CRP/PAB比值与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的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脓毒症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sTM、PCT、CRP/PAB比值对脓毒症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脓毒性休克组血清sTM、PCT、CRP/PAB比值和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高于普通脓毒症组(P均<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脓毒症患者血清sTM、PCT、CRP/PAB比值与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呈正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收缩压升高为脓毒症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脓毒性休克、合并器官损伤≥3个、机械通气时间延长、APACHEⅡ评分增加、SOFA评分增加、sTM升高、PCT升高、CRP/PAB比值升高为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sTM、PCT、CRP/PAB比值联合预测脓毒症患者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大于各指标单独预测。结论:脓毒症患者血清sTM、PCT、CRP/PAB比值升高与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增加密切相关,血清sTM、PCT、CRP/PAB比值联合检测对脓毒症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脑动脉狭窄的分布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对150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及144例对照组人群进行经颅多普勒超声和血压、血脂、血糖、吸烟饮酒史、心脑血管病家族史进行收集。结果:研究组颅内动脉狭窄检出率(42.0%)高于对照组(13.9%)(P0.05),颅内动脉狭窄分布为MCA 41.3%、TICA 31.7%、VA 14.3%、ACA 9.5%、BA 6.3%、PCA4.8%。血脂异常、长期吸烟、长期饮酒、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病家族史、胆红素、尿酸以及C反应蛋白与颅内动脉狭窄相关。结论:关注颅内动脉狭窄及其危险因素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非常重要,控制危险因素是医务工作者的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确诊为急性脑梗死患者90例,对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根据颈动脉狭窄程度将患者分成颈动脉内膜正常组、轻度狭窄组、中-重度狭窄组。比较三组患者斑块检出率、Hcy、hs-CRP水平和IMT厚度,同时对Hcy、hs-CRP与IMT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中-重度狭窄组斑块检出率为86.4%,显著高于轻度狭窄组和颈动脉内膜正常组(P0.05);颈动脉内膜正常组Hcy、hs-CRP水平以及IMT厚度均显著低于颈动脉轻度狭窄组、中-重度狭窄组(P0.05);hs-CRP与IMT呈正相关(r=0.71,P0.05);Hcy与IMT呈正相关(r=0.79,P0.05)。结论:血清Hcy和hs-CRP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密切相关,Hcy、hs-CRP联合检测对急性脑梗死的早期诊断和预后有着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赵玉芳  赵化璋 《蛇志》1999,11(4):29-31
目的 观察国产降纤酶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毒副作用以及对血浆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的影响。 方法 对 CT或 MRI确诊的脑梗死病人 33例 ,按随机方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 ,分别于治疗前后测定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及肝、肾功能并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降纤酶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明显改善 ( P <0 .0 0 1 )并且治疗后 1天即出现明显效果 ( P <0 .0 0 5 ) ,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 P <0 .0 5 ) ;血浆纤维蛋白原明显下降 ,与对照组相比 P <0 .0 5 ;治疗过程中未见不良反应。 结论 降纤酶治疗脑梗死疗效显著 ,起效快 ,较安全。  相似文献   

14.
彭建伟  张鹏 《蛇志》1999,11(4):47-48
目的 观察国产降纤酶对急性脑梗死的溶栓治疗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临床确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 ,发病在 3~ 1 2 h以内者 5 6例 ,给予降纤酶静脉溶栓治疗 ,采用加拿大人神经病学评分在 2 4 h内明显增加者 37例 ,占 6 6 % ;4 8h内明显增加者 4 2例 ,占 75 % ;72 h内明显增加者 5 4例 ,占 96 %。 2例病人计分无明显变化 ,占 4 %。结论 国产降纤酶对发病 1 2 h以内的急性脑梗死病人临床溶栓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5.
降纤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纤维蛋白原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降纤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纤维蛋白原的影响。 方法 对 3 4例发病在 2 4 h内 ,并经头颅 CT扫描排除出血性脑血管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 ,采用前瞻、双盲、对照研究方法 ,在发病当天和第3、 5天分别给降纤酶 (试验用药 ) 1 0 u,5u,5u静滴 ,在发病当天和第 2、 4、 6天分别查血纤维蛋白原 ,最后统一揭盲。 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血纤维蛋白原在用药前无明显差异 ( t=0 .1 73 3 ,P >0 .0 5) ,而在用药后治疗组患者血纤维蛋白原明显降低 ,其中以第 6天最为明显 ( t=6.4 9,P >0 .0 1 ) .。 结论 降纤酶对血中纤维蛋白原有明显的影响 ,而且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16.
蕲蛇酶治疗急性脑梗死250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蕲蛇酶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2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蕲蛇酶0.75u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滴3h,每日1次,共10次。结果 治疗14天后,显效率73%,总有效率93.6%。结论 蕲蛇酶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能显著改善临床症状,安全,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观察通督调神针刺法联合胞磷胆碱对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VD)患者认知功能、血液流变学和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3月~2021年3月期间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98例脑梗死后VD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9例,胞磷胆碱联合传统针刺治疗)和观察组(49例,通督调神针刺法联合胞磷胆碱治疗)。对比两组疗效、认知功能、痴呆症状、日常生活能力、血液流变学和脑血流动力学。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日常活动能力量表(ADL)、长谷川痴呆修正量表(HDS-R)、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细胞比容、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收缩期峰值速度(Vmax)、搏动指数(PI)高于对照组;舒张期峰值速度(Vmin)、阻力指数(RI)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胞磷胆碱联合通督调神针刺法治疗脑梗死后VD,可促进其痴呆症状、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改善,可能与调节血液流变学和脑血流动力学有关。  相似文献   

18.
李冬华 《蛇志》2000,12(1):7-9
目的 研究分析蝮蛇抗栓酶3号(司威特牌)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 总结333例完整的临床资料及经头颅CT证实脑梗死病人用药前后特点,其中男234例,女99例,急性期232例,恢复期70例,后遗症期31例。分析病情、病程、地大小和部位与疗效的关系,对用药前后血液流变学、血脂、血小板、凝血酶原时间、出凝血时间进行统计学分析。观察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 病情越重、病程越长,疗效越差。病灶的大小,部位也影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浆中D-二聚体、C-反应蛋白及FDP比值在急性脑梗死中应用价值,为临床诊断提供指导。方法:抽取我院于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30名急性脑梗死患者编为实验组。30名陈旧性脑梗死患者编为对照组。检测血浆中的D-二聚体、C-反应蛋白、FDP及其相互之间比值。结果:两组相比,实验组血浆D-二聚体、C-反应蛋白、FDP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相比,实验组D-二聚体/FDP,C-反应蛋白/FDP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和陈旧性脑梗死患者血浆中单独比较D-二聚体、C-反应蛋白、FDP差异均不明显,但D-二聚体/FDP,C-反应蛋白/FDP的阳性检出率较高,对临床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