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晓慧 《机械制造》2006,44(2):59-60
以满足零件精度为出发点,应用广义公差理论统一机械加工中工序尺寸合格品、废品以及假废品区间的计算公式和方法,按概率论对在假废品区间的各尺寸的合格率进行分析计算。  相似文献   

2.
在机械加工中,由于设计基准与工艺基准不重合,对基准不重合的计算,一般按极值法用尺寸链计算,然后按其加工或测量,其中就伴随着“假废品”问题。对尺寸链中的各工序尺寸超差,又能被同一尺寸链其它组成环所补偿,把这种在理论上认为尺寸超差,而实际却能满足设计要求的零件,称为假废品, 在零件加工和检验过程中,如何确定工序尺寸的假废品区域,并通过相应计算以作为成品与废品判别的依据。本文就此问题进行较为详细的论述,在确定假废品区域的基础上给出了工序尺寸允许放宽的公差  相似文献   

3.
在研究假废品问题方面与以往研究者不同点在于,以方便操作工判断加工件是否为假废品为目的,研究实测法的计算公式,并将公式的计算转化为数据表,使操作工在实际工作中针对加工件的实际参数值查表,很快就能判断出加工件是否为假废品。涉及的算法既保证封闭环的精度要求,又不压缩其他组成环的公差,追求被换算的工序尺寸具有尽可能大的公差范围。尤其对封闭环精度要求高时,意义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4.
关于虚公差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虚公差概念,指出虚公差的意义。在虚公差概念的基础上提出解算带补偿件的尺寸链的概率法,解释了国际GB5847-86为什么对有补偿件的尺寸链不推荐“概率法”的原因。从理论上证明了虚公差概念,对于带补偿件的尺寸链能用概率法来计算,从而为计算机辅助设计装配尺寸链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大大简化了计算机辅助设计装配尺寸链。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实际生产情况,首次提出虚公差概念,指出虚公差的意义,并在虚公差概念的基础上提出由尺寸链基本公式和概率法求解带补偿件的装配尺寸链的基本原理,从而解释了G/T5847-1986《尺寸链计算方法》为什么对有补偿件的尺寸链不推荐“概率法”的真正原因,没有虚公差概念,对于带补偿件的尺寸链来讲,不可能有真正意义的概率法。  相似文献   

6.
在机械制造中,当零件的设计基准与工艺基准不重合时,常采用工艺尺寸链的原理来确定工序尺寸,并通过保证工序尺寸来间接保证零件的设计尺寸要求,而生产实践中的工序尺寸超差很可能引起“假废品”现象。本文通过对实例的分析,剖析了产生“假废品”的原因,揭示了工艺尺寸链中尺寸之间的内在联系,尺寸公差之间的补偿规律。  相似文献   

7.
阐述了工序尺寸换算中假废品的产生原因 ,并通过计算从假废品区内找出工序尺寸允许放宽的公差带 ,从而降低了零件的加工难度 ,又保证了零件的加工质量。  相似文献   

8.
一、虚公差问题的提出及概念在公差中规定上偏差是尺寸允许的最大值,下偏差是尺寸允许的最小值,只要能保证尺寸不大于上偏差,同时又可保证尺寸不小于下偏差,那么这样的尺寸就可满足公差要求。根据上下偏差的大小,公差可分以下三种情况: 1.上偏差大于下偏差上差减下差即公差。根据定义,在上下偏差之间的任意一个尺寸都能满  相似文献   

9.
阐述了工序尺寸换算中假废品的产生原因,并通过计算从假废品区内找出工序尺寸放宽的公差带,从而降低了零件的加工难度,又保证了零件的加工质量。  相似文献   

10.
间接测量法中的假废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实例分析了间接测量法中的尺寸链换算过程中出现假废品的原因[1,2],当采用间接测量法确定一个无法直接测量的尺寸时,将使该尺寸的公差缩小,又因尺寸公差缩小,使一些真正合格的工件报废。  相似文献   

11.
工序尺寸及公差,是根据零件的设计要求,考虑到加工中的基准、工序间的余量以及工序的经济精度等因素,对各道工序所提出的尺寸要求,由工艺人员计算确定后标注在工序图上,以作为各道工序加工和检验的依据。目前,在多数情况下,仍然是采用极值法来解算尺寸链,从而确定工序尺寸。这样,由于工艺上的原因而使得设计基准与工艺基准(定位基准或测量基准)不一致时,(这是很常见的)需要进行尺寸换算。这种换算往往伴随着“假废品”问题的存在。所谓“假废品”,就是工序上报废而成品仍然合格的产品。在零件的加工和检验过程中,需要确定出“假废品区”,以作为决定取舍的依据。当尺寸链的环数  相似文献   

12.
本文提出了在机械加工工序中由于设计基准与工艺基准不重合而需进行尺寸换算时存在的工序尺寸假超差问题,并对工序尺寸假超差区(或假废品区)的确定进行了分析计算,给出了确定该假超差区的计算方法,即假差差区的范围就是把工序尺寸作为设计尺寸链的封闭环进行计算而求得的封闭环的尺寸范围,假超差区包括合格品区在内。用假超差分析可以使工序尺寸超差而产品仍然合格的零件投入后续加工中,亦可使某些真超差零件得以修复而成为合格品,即可把一些视为废品的零件挽救过来。所以可避免浪费,降低成本,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另外,本文给出了一种工序尺寸假超差判定的方法,并举例加以使用说明。假超差判定法的核心就是看工序尺寸的超差值是否超出了设计尺寸(封闭环)的公差值,超了为真超差,未超出为假超差,并且核算应保证设计尺寸的实际值,通过二者综合判定。  相似文献   

13.
一、简化处理的依据在用修配法解装配尺寸链时,必须正确的计算出修配环的极限偏差。目前,国内大多数资料记载的计算公式都是依据正公差原理推导出来的。通常有三种情形,当修配环为减环(或增环),经修配加工,而使装配误差(封闭环)增大(或减少),考虑到修配量后,其修配环的极限偏差,的计算公式有多个。要求在计算过程中,得到的修配环的极限偏差,始终是上偏差大于下偏差,其公差总为正值,即正公差原理。这样就使得计算公式多,计算复杂。本文引入负公差的概念,做为简化处理的依据,将多个公式变为一个通式。假如在保证给定的装配精度前提下,将各组成环都按经济加工精度制造,放大其公差,应用尺寸链的基本计算公式解修配环的极限偏差时,就  相似文献   

14.
1.概述 在国家标准“极限与配合基础”(GB/T1800)中规定的尺寸公差是指允许尺寸的变动量。若不考虑形状误差与测量误差的影响,合格零件的实际尺寸可以是其相应最大极限尺寸与最小极限尺寸之间的任何值,且可以达到极限尺寸;或者说零件的实际偏差可以是其相应上偏差与下偏差之间的任何值。它没有反映实际尺寸这个随机量的变动规律及其分布特点。不同的尺寸分布得到的配合,虽然配合公差带一样,但其平均配合量(平均间隙或平均  相似文献   

15.
尺寸链计算是按照极大尺寸和极小尺寸进行的,可是加工时,零件的实际尺寸绝大多数靠近平均尺寸,即按正态曲线分布。在加工时,尺寸链中的工艺尺寸如果超出了它的极限尺寸,并且超出的部分在尺寸链的其它环中能够得到补偿,我们把这种工艺尺寸不合格,但设计尺寸却符合图纸要求的零件,叫尺寸链计算中的假废品。确定工艺尺寸超出其极限尺寸的零件是废品还是假废品,对提高产品质量、降低产品成本都有着很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热轧环过程尺寸公差控制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热轧环过程中,环件几何尺寸是否满足公差设计要求是生产出合格环件产品的前提条件。研究热轧环件毛坯质量误差与成形环件几何尺寸公差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影响规律,提出一种环件尺寸公差控制计算方法,并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即以毛坯质量误差和内外径尺寸公差为约束条件,以成形环件的壁厚为控制目标参数,从而轧制出尺寸满足公差要求的环件产品。运用该方法,选用三组不同质量环件毛坯,在武汉理工大学开发的HRM160型数控立式热轧环机上进行热轧环试验。结果表明数学模型计算值、试验所得环件的几何尺寸值以及环件产品的设计尺寸值比较接近,且均在产品设计尺寸公差范围内。研究结论对于优质热轧环件的生产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一、假废品的由来及其公差带的确定在制订零件机械加工工艺时,由于工艺上的原因,往往使设计基准与工艺基准(定位基准或测量基准)不重合。在这种情况下,现在大多数采用极值法进行尺寸换算,从而确定工序尺寸。这种换算往往伴随着假废品的产生。所谓假废品,就是工序尺寸超差了,而零件仍有可能是合格的产品。例如图1所示零件,镗孔前,表  相似文献   

18.
在零件加工过程中,当工艺基准与设计基准不重合时,按转换后的工艺尺寸进行加工、测量,就会出现假废品的现象;通过实例,分析了假废品产生的原因和公差带的确定方法;并建立了多环尺寸链"假废品"区域的计算公式;指出了"假废品"的防止及减少影响的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19.
1 形位公差带概念的形成公差带是公差类标准中常用的概念之一 ,在形位公差标准产生以前 ,公差带还仅用于尺寸公差方面。由于尺寸公差或偏差的数值大小与基本尺寸的数值大小相比 ,相差太大 ,不便用同一个比例画出来表示。但为了清楚说明孔和轴的配合关系 ,就采用一种抽象化的图解方法 ,以便表达尺寸公差、偏差及配合之间的关系 ,图中的上下两条直线之间的区域便是尺寸公差带。因此 ,尺寸公差带实际上是一种用来分析零件制造过程中误差变动情况的图形 ,用它来表明零件极限尺寸的变动范围和孔轴之间的配合关系 ,非常形象直观。形位公差标准把…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尺寸换算中的假废品公差带的确定方法,以及在假废品区内解出工序尺寸允许放宽的公差范围的实测法作了扼要介绍。并应用一般线性尺寸链图作简易图解。当封闭环设计尺寸精度高时,用传统解尺寸链的方法,必须大大提高其它组成环的加工精度,而用此法就避免了该弊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