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针对35 kV油莲线频繁遭雷害故障跳闸的问题,分析了近年故障杆塔的分布及线路周边雷电地闪密度情况,进一步与常规防雷措施进行逐条对照分析,发现加装避雷线、降低接地电阻、加强绝缘、加装接闪器等措施的防雷效果不明显,提出了在"易击段"推广使用线路避雷器的改造方法,以提升35 kV线路耐雷水平。  相似文献   

2.
吴龙云 《机电信息》2009,(36):92-94
阐述了35kV线路大多采用中性点不接地的方式运行,且全线不架设避雷线,用传统的规程法难以对其耐雷特性进行研究。因此,依据规程法的基本理论推导了其反击耐雷性能的计算方法,同时结合ATP-EMTP仿真程序,对35kV线路典型的两种杆塔的反击耐雷性能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杆塔冲击接地电阻的减小,绝缘子片数的增加,杆塔高度的降低,线路的反击跳闸率降低。  相似文献   

3.
为了更准确地评估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的耐雷水平以及雷击跳闸的特点,建立了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的雷电过电压仿真模型,研究了杆塔的多波阻抗模型,计算了反击情况下和绕击情况下的耐雷水平,并分别利用规程法和电气几何模型法(EGM法)分析了线路的反击跳闸率和绕击跳闸率。研究结果表明反击耐雷水平较高,降低电阻对于提高线路耐雷水平的提高作用不大,绕击耐雷水平较低,且坡度越大,绕击闪络率越高。因此,线路立塔时应当避免在地形坡度较大的地方立塔,并且保证接地电阻在7Ω左右即可。  相似文献   

4.
容彩云 《China Equipment》2009,(11):146-147
本文结合广东新会配电网的工程实际,以七堡镇10kV农业线为例,分析计算配电线路的耐雷水平和雷击跳闸率,并建立相应的ATP仿真模型,通过对安装线路避雷器前后的线路过电压水平的仿真计算,验证其能够有效提高配电线路的防雷性能,通过近年的线路运行表明,采用线路避雷器是线路防雷的有效措施。为工程设计提供有价值的基本数据。可供相关技术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5.
输电线路在运行过程中易遭受雷击事故,雷击容易造成输电线路故障,威胁电力系统安全运行。而在雷击事故中,杆塔反击的概率较高,对电力系统的威胁最大,因此,研究如何提高杆塔反击耐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现以南方电网江门供电局110 kV输电线路为例,采用ATP-EMTP仿真分析方法,研究了接地电阻、杆塔呼高、绝缘子模型对反击耐雷水平的影响,给工程实践中输电线路防雷措施的实施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6.
尚博 《机电信息》2011,(21):14-15,17
雷击是导致35kV配电线路故障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线路安全运行考核的重点。随着线路型避雷器的研发并应用加装到架空线路上,大大提高了架空线路的耐雷水平,因此,线路型避雷器在35kV及110kV线路的防雷设计及防雷改造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现对某条35kV线路5年来所记录的雷击事故进行分析,计算如何在线路上加装线路型避雷器。  相似文献   

7.
谢柳俊 《机电信息》2014,(15):128-129
相关规程规定,输电线路杆塔位于居民区时,其接地装置应敷设成环形。而当居民区土壤电阻率较高时,如何使杆塔工频接地电阻降低至合理范围,使输电线路具有足够的耐雷水平是值得重视的一个问题,现对此进行详细分析与计算。  相似文献   

8.
江流峰 《机电信息》2014,(30):30-31
详细介绍了高压输电线路遭受雷击的主要形式、特点及主要原因,对高压输电线路的绝缘配置进行了分析,从高压输电线路防雷性能评价标准出发,提出了从安装线路避雷器、设置避雷线、接地电阻保护及雷电屏蔽技术等几个方面做好防雷保护措施,对高压输电线路安全运行管理工作的开展有良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针对输电线路雷电绕击对设备和系统安全运行造成的威胁,从雷电绕击机理入手,通过分析输电线路受雷击的危害及影响耐雷性能的因素,分别从地面倾角、工作相位、塔型和塔高、保护角等方面对±800 kV输电线路的雷电绕击特性进行全面研究,结果表明,减小地面倾角、工作相位选择90°~270°、地线采用负保护角等能够有效提高输电线路的耐雷水平。该研究可为今后电力输电设备的防雷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对计算高压线路雷电绕击跳闸率的击距法进行了简单优化,对利用规程法计算雷电反击耐雷水平和跳闸率在特高压线路中的运用进行了部分参数的补充。利用改进的击距法和规程法分别计算了某1 000 k V特高压输电线路的雷电反击耐雷水平、跳闸率和不同地面倾角时雷电绕击的跳闸率。通过反击跳闸率、绕击跳闸率以及总跳闸率的合规性分析,得出了特高压输电线路绕击跳闸率远高于反击跳闸率,山地的雷电绕击跳闸率明显高于平原地区,地面倾角对线路绕击率影响较大等结论,最后提出了提高特高压输电线路耐雷水平和降低雷击跳闸率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江西省地面气象观测站场室防雷现状进行分析,找出雷电侵入观测站场室的主要途径和雷击造成自动气象站及其他场内设备损坏的主要原因。提出通过在采集器前端加入信号级浪涌保护器、系统供电部分完善三级SPD防护、自动站信号和电源线缆通过地沟桥架进行屏蔽敷设、避雷针维护改造、场室接地改造等具体措施,使观测站场室防雷系统性能得到完善和加强,避免出现因雷击造成自动气象站观测及其他业务中断带来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为了有效抑制雷击电磁脉冲,其防护器件(也叫电涌保护器)的正确选型至关重要,而目前市场上的电涌保护器种类繁多,功能特点各有其针对性,技术参数分布广泛,给防雷工作者的正确选型带来诸多困扰。为此,文章阐明了低压配电系统电涌保护器的选型原则及其主要技术参数的选择要求,并以菲尼克斯防雷保护模块为例,运用所述的选型原则和技术参数要求,给出了内部防雷保护为三级配置的建筑物电涌保护器的安装位置、安装级数、技术参数规格及分类试验等级等,从而给防雷工作者在低压配电系统电涌保护器的正确选型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大规模集成电路和智能化在网络管理系统中广泛应用,其设备对过电压的要求很高,须采取合理的防雷措施以避免雷电所产生的过电流对传输线路、通信设备和人员造成的危害,本文以漯河证券网络控制系统为例,分析证券系统直击雷、雷电电磁脉冲、等电位、屏蔽、合理的布线、接地、电涌保护器雷电防护措施,有效地避免雷电侵袭。  相似文献   

14.
基于国内外相关标准,从电缆护层过电压保护器选用和电缆接地电阻要求两个方面探讨单芯电力电缆护层过电压保护技术,以防止雷电过电压和内部过电压造成电缆金属护层多点接地故障.  相似文献   

15.
方怀泗 《广西机械》2014,(1):272-273
1987年建成投入生产运行的原35 kV峰云线因地理位置限制,设计原因等,导致防雷水平低,雷击故障频繁,极大程度影响了供电的可靠性.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和电网的扩大,已经不适应农村电气化的要求了.通过分析雷击故障频繁发生的原因,对35 kV峰云线防雷技术改造的效果,得出了降低地网接地电阻值是防雷的最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受土质等条件影响,防雷接地电阻常偏高,不利于散流; 角钢接地极,易被腐蚀,接地电阻随时间变化大。在某钢厂防雷技术中,使用降阻剂; 采用新型铜包钢及合理的接地方式等措施。系统使用结果表明,使用降阻剂改良土壤,接地电阻控制在3.6 Ω左右; 用铜包钢接地极,1年后其阻值变化0.1 Ω,接地电阻几乎没有变化,性能稳定。  相似文献   

17.
针对车载雷达在高地势开阔、干燥地区容易受到雷击威胁的情况,分别介绍了直击雷和感应雷的车载雷达防雷措施,并通过MATLAB进行了单根避雷针保护范围的三维分析;采用更换土壤、深埋电极、添加降阻剂等多种措施降低干燥地区避雷针的接地电阻,有效地提高了干燥地区车载雷达的防雷效果。  相似文献   

18.
利用常规天气图资料、地面观测资料、南昌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和闪电定位资料,对2004—2008年新余雷电过程的气候概况、天气影响系统和雷达回波产品等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1)新余雷电具有明显月分布特征,主要集中在7—8月;雷电的日变化主要集中在13:00—20:00,17:00出现次数最多,而夜间到上午则很少出现。(2)有利于新余发生雷电的天气影响系统有:地面冷锋和西南倒槽、高空低槽和切变线、低空急流和副热带高压。(3)南昌站单站有利于产生雷电天气的物理量参数有10个,满足其中5个以上就有可能出现雷电天气。(4)雷电天气的雷达回波产品主要有:回波顶高度ET,基本反射率CR,垂直积分液态水含量VIL。(5)雷电天气预警信号的发布标准有3种:一般雷电发布雷电黄色预警信号;较强雷电发布雷电橙色预警信号;强雷电发布雷电红色预警信号。  相似文献   

19.
我国煤矿配电网多为中性点非有效接地系统,且分支较多,负荷多变,井下环境极为恶劣,由于受到砸压、受潮等多方面的影响,极易导致电缆线路绝缘层老化、绝缘电阻下降等问题,从而诱发井下接地故障。如果接地故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极有可能进一步发展为相间短路,甚至引起瓦斯爆炸等严重的安全事故,严重威胁井下工作人员的安全。为了能及时切除接地故障,该文提出了一种中性点并联中电阻的小电流接地选线算法,该算法通过分析中电阻投入前后线路零序电流阻性分量的变化量来定位故障线路,不受消弧线圈和高阻接地的影响,选线准确率高,能够有效防止电网事故进一步恶化,保障煤矿安全稳定的生产运行。目前,使用该算法开发的装置已经在晋能煤矿变电站进行了试点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亚布力滑雪场阳光2号索道的雷击事故分析,对客运索道特别是滑雪索道的防雷接地及接地电阻测量等问题进行了针对性的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