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表面功能织构研究已逐步发展到多学科交叉整体性设计和制造科学问题,晶体硅电池是太阳能光伏发电的主流产品,表面光功能织构可有效提高晶体硅电池光电转换效率。从晶体硅电池表面光功能织构的作用出发,介绍常规晶体硅电池表面织构的类型及其制备方法,分析直接在晶体硅电池表面制备光功能织构的瓶颈问题,论述复合光功能织构晶体硅电池的研究现状、存在的难点和核心问题,指出高效晶体硅电池表面光功能织构制备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应用扫描电镜和断续车削实验法研究了基体表面粗糙度对金刚石薄膜成核密度、成核状态及金刚石薄膜涂层刀具附着强度的影响,指出合理设计刀具基体表面粗糙度可提高金刚石薄膜涂层刀具附着强度。  相似文献   

3.
电外科手术过程中高频电刀手术电极表面的组织粘附会导致电极变"钝"、变粗,切割效率和操作精度降低。近年来,低表面能的PTFE涂层电极被临床用作抗粘附手术电极,然而,这种抗粘附电极的切割效率和抗组织粘附耐久性尚不清楚。因此,利用摩擦学手段实时测量电切割离体猪肝脏组织试验过程中PTFE涂层电极-组织界面的切割阻力,结合微观形貌和组织切片分析,研究了PTFE涂层电极切割效率和抗粘附性能的时变性。结果表明,PTFE涂层电极的切割效率与抗粘附能力呈负相关。在切割初期,电极表面的PTFE涂层完整涂覆,抗组织粘附效果明显,组织热损伤轻,但切割阻力大,切割效率低;随着切割时间增加,PTFE涂层变薄、局部被电弧烧蚀击穿,切割阻力显著减小,但电极的抗粘附性能急剧下降,组织热损伤加重;随着切割时间继续增加,PTFE涂层完全破坏,抗粘附效果丧失,切割阻力降低到最低值。增大高频电刀输出功率能提高PTFE涂层抗粘附手术电极的切割效率,但涂层破坏加剧,涂层的有效抗粘附时间缩短,组织损伤也显著加剧。可见,在复杂的电外科手术工况下,PTFE涂层电极的切割效率低,抗组织粘附耐久性差。  相似文献   

4.
刀具基体材料的热膨胀系数以及金刚石薄膜与基体表面间的界面层和接触状态,是影响金刚石薄膜涂层刀具附着强度的主要因素。通过表面预处理和增加中间过渡层,可改变界面层结构、提高附着强度。适当粗糙的基体表面能与金刚石薄膜形成机械嵌合而使附着强度提高。  相似文献   

5.
刀具基体材料的热膨胀系数以及金刚石薄膜与基体表面间的界面层和接触状态,是影响金刚石薄膜涂层刀具附着强度的主要因素。通过表面预处理和增加中间过渡层,可改变界面层结构、提高附着强度。适当粗糙的基体表面能与金刚石薄膜形成机械嵌合而使附着强度提高。  相似文献   

6.
光热转化效率是衡量太阳能集热器运行能力的关键参数。通过全玻璃真空太阳能集热器透射比和吸收比试验,分析不同太阳集热管的透射比和吸收比;在此基础上,推导太阳能集热器光热转化效率公式,提出理想状态和实际情况下真空管太阳能集热器光热转化效率公式;分析比较太阳集热器光热转化效率和平均日效率,认为罩玻璃管透射比、涂层吸收比、集热管均匀系数、散热损失、流动损失以及放置倾角是影响太阳集热器光热转化效率的因素。  相似文献   

7.
新加坡科学家日前发现,改变薄膜太阳能电池内硅的微观结构,可增强其捕获光线的能力,显著提高其光电转化效率。  相似文献   

8.
MTPV系统中热光电能量转换的数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究微热光电系统中辐射表面和光电池表面间的能量传输特性,构建了能量转换的物理数学模型.模型中辐射表面采用矩形结构的碳化硅片,光电池选择锑化镓,并考虑辐射表面温度分布的不均匀性和空间辐射角系数.通过改变辐射器表面温度分布、光电池温度以及两者之间的距离等参数,计算各种情况下的电池效率和功率密度,分析这些参数对它们的影响规律,得出如下结论:间距增大,可显著降低功率输出,但对电池效率影响不大,距离每增加1 mm,电池效率仅减小 0.24%;电池温度升高,电池效率和功率密度均呈现出线性关系逐渐递减;混合气流量从600 mL/min提高至1 800 mL/min,功率密度可提高216.7 mW/cm2.  相似文献   

9.
《机电一体化》2005,11(6):80-80
韩国科学家称,他们开发出了全球效率最高的柔性太阳能电池的原型产品。这种电池造价相当低,但其能量转换率是目前基于硅的太阳能电池的两倍,而厚度只有0.4mm。该电池可用于手机、掌上电脑以及汽车窗玻璃上,甚至还能制成项链。  相似文献   

10.
在太阳能应用中,不同倾角和方位角太阳能电池组件接收到的太阳辐射量不同,选择合适的方位角和倾角是太阳能工程设计的关键之一。为此设计了一套光伏发电效率检测装置,对12块不同朝向和倾角的太阳能组件输出进行采集,并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详细的分析和研究,得出南宁地区光伏阵列倾角、方位角对光伏系统性能影响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日前,德国弗劳恩霍夫太阳能系统研究所(ISE)的安德烈亚斯·贝特博士和他的团队研发出了效率几乎是传统硅太阳能电池两倍的太阳能电池。这种电池采用了太阳能电池堆叠技术,使整个太阳光谱都可用于能源生产。  相似文献   

12.
为提高聚光时太阳能砷化镓电池的效率,利用导热油作为换热介质,将砷化镓电池的聚光温度冷却,温度升高后的导热油把热量传给低沸点工质,促使工质汽化并进入膨胀机做功。对三种不同冷却方式下砷化镓电池的效率进行了实验对比,结果表明:以导热油为介质的冷却方式,与水冷和风冷相比,砷化镓电池的平均温度分别降低了5.75℃和40.04℃,其平均效率分别提高了1.83%和11.96%。  相似文献   

13.
李晓东 《光学仪器》2017,39(3):90-94
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主要采用掺氟氧化锡(FTO)导电玻璃作为基板,但FTO薄膜雾度较低、表面形貌无法优化,导致无法得到较优的陷光结构,从而限制了太阳能电池的转换效率。为了进一步提升太阳能电池的转换效率,探讨了替代型的掺铝氧化锌(AZO)薄膜,通过优化前段磁控溅射镀膜工艺和后段湿化学蚀刻工艺,用以平衡AZO薄膜的光电性能和雾度,从而获得具有理想表面形貌的AZO导电玻璃,使其成为理想的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基板材料。实验表明,经工艺优化后制作的AZO导电玻璃可提升光电转换效率。  相似文献   

14.
正本文将涂层技术与微织构技术相结合,提出了基体表面织构化TiAlN涂层刀具的新概念。通过基体表面织构化,可改变基体表面微观结构,有效增加基体表面的比表面积,为涂层的涂覆提供良好的附着表面;另外,基体表面织构化能够改变刀-屑界面的接触特征,最终导致涂层刀具在切削过程中的摩擦状态发生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15.
研究纳米Fe-Al/Cr_3C_2复合涂层的抗电化学腐蚀性能,确定纳米Fe-Al/Cr_3C_2团聚颗粒加入量的最佳值。采用三电极系统,对微米Fe-Al/Cr3C复合涂层、纳米Fe-Al/Cr_3C_2和分别添加了5%,10%,15%纳米Fe-Al/Cr_3C_2团聚颗粒的系列复合涂层抗电化学腐蚀性能进行测试;利用Zview软件拟合交流阻抗谱,从定性到定量拟合对纳米Fe-Al/Cr_3C_2系列复合涂层的电化学腐蚀行为进行分析;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腐蚀后涂层表面形貌。添加了5%纳米Fe-Al/Cr_3C_2团聚颗粒的复合涂层自腐蚀电位为-0.775V,自腐蚀电流为0.280mA/cm2,与其它涂层相比抗电化学腐蚀性能最优;此处添加的5%纳米级Fe-Al/Cr_3C_2团聚颗粒的复合涂层的特征主要以均匀腐蚀性为主,而其它Fe-Al/Cr_3C_2复合涂层都表现为一定的局部腐蚀特性。Fe-Al/Cr_3C_2复合涂层本身的抗电化学腐蚀特性会受到Fe-Al/Cr_3C_2团聚颗粒的影响而存在改善的价值。加入量低于最佳值时,涂层因表面质量没有得到改善而抗电化学腐蚀性能较低;加入量高于最佳值时,涂层因表面高活性而导致抗电化学腐蚀性能较低。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针对铝合金防腐涂层所受表面处理工艺的影响展开研究。通过实验研究进一步发现对其表面采取钝化处理或者是打磨处理对提升铝合金的防腐性能和防污涂层性能都有着显著影响,但是采取阳极氧化处理技术会降低铝合金的涂层附着性能,因此我们在进行工艺选择时一定要根据实际过程而定,最终使其产生比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成本和效率永远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命题.太阳能电池也不例外。浙江正泰希望其薄膜电池能在未来几年与晶硅电池平分秋色。  相似文献   

18.
《光学精密机械》2007,(4):33-34
以色列奥莱恩太阳能公司与巴依兰大学合作开发出一种纳米染料太阳能电池。该电池的关键部分是只有10纳米的氧化钛,当阳光照射到覆有染料涂层的氧化钛粒子后,它会像自然界的光合作用那样,利用有机染料吸收光和传递太阳能,并通过氧化钛导带将太阳能转换为电流。  相似文献   

19.
以CVT混合动力轿车为研究对象,根据镍氢电池组和ISG电机性能试验结果,建立了电机/电池联合效率模型,获取了电机/电池联合最佳效率曲线,提出了实现CVT与ISG电机和镍氢电池组最佳匹配和系统效率优化的再生制动控制策略。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再生制动控制策略,在保证整车制动安全的条件下,能实现ISG电机/电池高效工作,可进一步提高制动能量回收率。  相似文献   

20.
应用扫描电镜和断续车削实验法研究了涂层厚度对金刚石薄膜涂层刀具附着强度的影响。以W和WC—1.5%Co硬质合金为基体的金刚石薄膜涂层刀具在涂层厚度不超过10μm时可获得较高的附着强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