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准干切削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准干切削技术的主要内容以及准干切削技术的三种重要实现方法:雾化冷却润滑切削技术、低温切削技术、微量润滑切削技术。研究了各个技术的优缺点。分析了各个技术的实现难点。并对准干切削技术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瞿锐 《机电信息》2010,(18):57-57
探讨了应用基于虚拟技术电机检验技术的意义,阐述了基于虚拟技术电机检验技术基本思路,重点研究了基于虚拟技术的电机检验技术硬软件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3.
阐述了CDMA移动通信技术的技术原理,详细分析了CDMA技术的技术优势,最后展望了CDMA技术的未来。  相似文献   

4.
在深入研究流体传动技术和机器人技术的基础上,介绍了目前机器人技术的发展状况,阐述了流体传动技术的发展趋势,对流体传动技术在如今机器人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探讨了流体传动技术和机器人技术结合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综述虚拟现实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概述了虚拟现实技术的概念、基本特征和技术分类,提出了虚拟现实技术发展的技术瓶颈,阐述了虚拟现实技术应用和优势。  相似文献   

6.
吕琳 《机械》2008,(Z1)
介绍了高速切削加工技术,详细分析了高速切削技术的特点,研究了高速切削的关键技术——机床技术、刀具技术、工艺技术及其发展,并对高速切削技术的应用作了简述。  相似文献   

7.
工程机械的发展和应用对工程机械维修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介绍了包括定点维修技术和原位抢修技术的工程机械维修技术,例如纳米电刷镀技术、高速电弧喷涂技术和无电焊接技术等,指出了工程机械抢修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提出了一种基于表面张力的无模型数字铸造的技术方案。该技术方案兼有快速原型技术和连续铸造技术的基本特征,克服了目前快速原型技术效率低,且难于实现高熔点金属材料成型的缺点。首先介绍了该技术方案的基本原理;然后推导了该技术方案的基本工艺参数的确定方法;最后展望了该技术方案可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微组装技术是电子产品先进制造技术中的关键技术之一,是电子产品制造中的电气互联技术的主体技术,是电子封装与组装技术发展到现阶段的代表技术.文中介绍了微组装技术的定义、特征等基本概念;分析探讨了微组装技术的技术体系及其与电气互联技术等相关技术的相互关系;论述了微组装技术的主要内容及其发展动态.  相似文献   

10.
谢彬 《中国机械》2014,(8):116-116
分析了初期计划设计技术、设计方案技术以及机械技术设计等机械设计应用技术,研究了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技术、数控加工技术、超高速切削技术和磨削技术、细微制造技术和纳米制造技术以及新型制造技术机械制造应用技术,以期为我国机械设计与机械制造应用技术的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课程思政是将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相结合,是实现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为贯彻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学校思政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精神,各大高校都全面开展了课程思政工作。液压与气压传动,是支撑和推动我国装备技术进步、实现制造强国目标的基础支撑。本研究以《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为例在全面分析现阶段课堂教学工作现状和面临问题的基础上,深入挖掘其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在教学导向、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对象上运用精准思维做到因时而进、因事而化、因势而新、因人而异的精准思政育人路径,达到液压与气压传动技术人才思想精神境界和专业技术能力的双向提高。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制造行业也取得了非常大的发展,而机器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也有了很大的进步。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不仅具备传统工艺的特点,还结合了当代先进科学技术的优点。近些年来,我国机械制造制动化技术逐步取代了传统工业中较为落后的操作技术,对于提升企业的实际生产效率有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本文先是概述了机械制造及其自化的含义与特点,其次简述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优势与所需遵守的原则,然后分析了我国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现状,最后探究了提高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水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文中提出基于Bluetooth技术的分布式无线网络测控系统的体系结构,并设计了系统的前、后端硬件构成。由此得出Bluetooth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与功能,重点对Bluetooth传感器的电路结构和软件功能及其应用进行了研究。Bluetooth传感器由单片机80C51、通用数字传感器接口ADIB60和Bluetooth模块BlueCore01B等组成,通过对BlueCore01B和ADIB60的结构特性的分析,对80C51与BlueCore和ADIB60之间接口和通信的软、硬件进行了设计。Bluetooth传感器可实现测控微微网和互联网,扩大和增强了测控应用领域和功能。  相似文献   

14.

Micro and millimeter-scaled cantilever beams are commonly used to apply and measure microforce and manipulate micro-objects, biological cells, and tissues. In manipulating micro-objects and actuating micro-devices by cantilever beams, sudden application and release of forces are typical, and subject to static and dynamic modes of operation. Therefore, the cantilever’s mechanical behavior and vibration characteristics are vital since they are also used in force sensors and probes. The dynamic behavior of the double beam cantilever (DBC) in micro and millimeter-scaled is explored by varying the length without changing the stiffness and compared with the single beam cantilever (SBC). The dynamic attributes such as mode shape, natural frequency, resonance, and response under the impulse force and Coulomb friction are evaluated numerically. This study will assist in selecting the appropriate type and length of cantilevers in micro and millimeter-scale to manipulate micro-objects, biological cells and tissues, and use in MEMS sensors.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钢铁冶金生产线的稳定性与可靠性,对广州珠江钢铁有限责任公司连铸连轧生产线液压与润滑油样理化性能、污染度、磨损颗粒进行了监测。通过监测可及时发现油液的劣化、污染和设备的磨损。由此保持系统较高的油品质量和清洁度,减少换油的次数与机器故障,改进了生产线的运行秩序并取得每年120万元以上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煤岩渗透率自动化测试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制的煤岩渗透率测定仪及自动化测试系统,可以模拟1000m垂深的原岩应力,其测量范围宽、精度高、试样加工容易。所设计的压力传感器电路、流量传感器电路和温度传感器电路以及各传感器的调校软件、系统测试软件,实现了煤岩渗透率测定仪自动化测试技术,具有自动化测试和数据处理与存储功能,特别适用于实验室测定低透气性煤岩渗透率。影响煤岩渗透率的主要因素是应力,裂隙和岩性,必须用原岩应力下的渗透率评价煤岩瓦斯输运能力。  相似文献   

17.
科学人文教学,指理工科教学必须同时运用科学的方法和人文的方法,培养大学生的科学人文素质。科学人文素质是指大学生在科学与自然的学习、思考与探索中,逐渐形成发展起来的科学素质与人文素质的浑沌体,这一浑沌体是个体素质的一体两面,共同构成大学生素质结构。科学人文教学体现了一种科学人文观,包含了多方面的功能和价值,它需要教师具有渊博的知识,且有会通创新精神。科学人文教学的理论基础在于:科学分化具有合理性,理工科教学内容蕴含丰富的人文因素,科学人文教学过程是一个丰富人的内心世界的过程。由此,提出了大学理工科教学的一系列方法取向。  相似文献   

18.
Cadmium, zinc, selenium, and copper were administered, singly or in combination, orally or subcutaneously. Experiment I included 32 calves of both sexes; six received Cd (two groups), Zn, Cd, and Zn, and Cd and Se (two groups) and one group was a control. In Experiment II (21 bulls), three were given Cd, Cd, and Cu, and Cd and Zn, respectively, and one group was a control. For light microscopy, in Experiment I the highest amounts of silver granules were present in the samples of liver, small intestine, and vesicular gland of all the exposed groups; in Experiment II the most affected organs were liver, kidney, and small intestine. For electron microscopy, in Experiment I, after administration of Cd and Zn, the highest amounts of granules were seen in the cytoplasm of hepatocytes and cells of the proximal and distal renal tubules and the lowest amounts were found in glandular cells of the pancreas. Administration of Cd and Se resulted in the presence of large numbers of granules in the nuclei and nucleoli of spermatogonies. In Experiment II, ingestion of Cd and Zn in feed led to the appearance of highest amounts of granules in the nucleoli, nuclei, and cytoplasm of cells in testes, kidneys, and pancreas. Following Cd intake, the highest accumulation of granules was observed in the nucleoli of hepatocytes and cells of the proximal and distal renal tubules. Combined Cd and Cu produced the highest number of granules in cells of the proximal and distal renal tubules and in the nucleoli and nuclei of germinal epithelium.  相似文献   

19.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传统先验知识传授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制约新技术和思想发展的掣肘。流体传动与控制技术课程是机械专业核心基础课程,世界科技竞争、中国科技强国建设等多重背景为流体传动与控制技术教学提供新机遇也赋予新使命。该研究提出以建设科技强国为教学目标的课程思政“全链条”教学新模式:运用显性与隐性教育法相结合,以全员、全程、全方位参与的教育体系,融合真善美、知情意、点线面、赛创研的教学理念,挖掘背景精准、专业课程精准、图表精准、公式精准、应用精准的思政元素,如同车轮链条紧密结合、环环相扣、驱动向前。助力培养具有“科技素养、爱国情怀、专业知识”的高科技专业人才,为建设科技强国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20.
理想材料零件的数字化设计制造方法及内涵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提出了理想材料零件的新概念 ,它是指按零件的最佳使用功能要求来设计 ,由呈梯度变化的组织成分和一定规律分布的细结构的材料与均质材料所组合构成的新型材料零件。提出并阐明了理想材料零件的数字化的并行设计制造 (简称数字化设计制造技术 )的方法和理论基础 ;它以材料与零件的一体化、集成化设计制造为主要特点 ,可根据零件功能要求进行零件的外部几何拓扑形状和内部材料组织细结构的并行设计 ,并采用增材制造和去材制造相结合的制造技术 ,按数字化设计的信息 ,一次完成零件内部组织结构和三维形体的制造。指出数字化设计制造将会使人们长期以来设想的按力学、电磁学性能来高效地设计制造新材料零件变为现实 ,在不远的将来定能像设计和建造房屋那样 ,按照所需功能设计制造理想材料零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