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5 毫秒
1.
现有的风光互补自动化发电控制系统,存在着评估清晰度较差的缺陷,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引入模糊算法,设计风光互补自动化发电控制系统的短期功率效益评估方法。在风光互补自动化发电控制系统结构上,构建系统短期功率模型,以此为基础,选取系统短期功率效益评估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判别矩阵,确定指标权重,并对指标进行量化处理,利用模糊算法评估系统短期功率效益等级,实现了风光互补自动化发电控制系统短期功率效益的评估。通过实验结果显示:与现有短期功率效益评估方法相比较,提出的短期功率效益评估方法极大的提升了评估清晰度,充分说明提出的短期功率效益评估方法具备更好的评估性能。  相似文献   

2.
在研究风光互补发电系统构成机理和运行的基本模式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PLC控制的风光互补发电系统,通过对风力发电子系统与光伏发电子系统中功率输出的检测来控制蓄电池充放电.谈系统能合理利用现有资源,长期有效运行.  相似文献   

3.
针对离网型风光互补海水淡化系统能量供应过程中电力损耗大及储能成本高的问题,研制一种电力缓冲均衡控制器,配合小容量蓄电池为海水淡化装置直接供能。通过搭建风光互补海水淡化系统试验平台,对风光互补发电、电力缓冲均衡控制、反渗透海水淡化装置等部分展开实验研究。经测试表明:该系统采用电力缓冲均衡控制方法不仅可解决风光互补供能的波动问题,确保海水淡化装置恒功率稳定运行,而且可使系统电能利用率提高约16%,同时降低了蓄电池成本。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风光互补发电系统的技术优势,提出一种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分别建立了光伏系统、风电系统和蓄电池的模型。研究分析了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多模式能量控制方法、能量转换模式及模式间转化特性。在控制策略上,提出了一种基于闭环控制电压方法,从而提高了系统效率。对风能和太阳能交替出现的情况下进行Matlab仿真,仿真结果表明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在该运行模式下具有较高的精度和稳定性,对以后的实验研究和设计工程应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风光互补发电技术充分利用了风能和太阳能资源在时间、季节上的互补性,是一种可再生的、清洁的新能源发电技术。风光互补发电系统一般作为离网型的中小型独立供电系统,特别适合在远离电网的缺电或无电的农村地区推广应用。笔者介绍了风光互补发电系统组成、工作原理和技术特点,概述了其在农村推广应用现状与前景,指出了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及推广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依据风光柴互补发电系统中蓄电池充放电过程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三电平双向逆变器的蓄电池充放电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案;给出了该系统的结构及控制原理,详细介绍了系统的硬件及软件设计。该控制系统可以有效地对蓄电池进行充放电控制,实现蓄电池与交流母线间能量的双向流动。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一种基于纯交流母线供电的风光柴互补发电系统中蓄电池充放电的装置,即双向逆变器,并对它的并网运行模式进行了深入研究,阐述了它在并网运行模式下的拓扑结构、工作原理、控制方案.在此基础上设计出一台2 kW实验样机,实验结果表明该双向逆变器在并网模式下可以实现能量的双向流动,具有较高的功率因数,满足并网运行要求.  相似文献   

8.
程晨  杜欣慧 《制造业自动化》2015,(7):135-138,144
针对风光互补发电系统一般应用于偏远地区,实时巡检有一定困难的情况,现利用LabVIEW软件开发平台设计了一套风光互补发电的实时监控系统。对室外环境状况与设备运行参数进行统一的采集、分析,通过RS485通讯接口可与监控中心进行实时有效的信息交换与判断处理,并且当系统发生突发情况时,能立即发出报警信号。同时还能将系统运行的参数实时保存到Access数据库当中。此系统已实际应用于北京某高校自动化实训室中,运行效果良好,实现了预期目标和要求。  相似文献   

9.
为优化高比例新能源接入电网时的调峰运行,提出了同时考虑风光互补及源荷耦合关系的评价指标,在此基础上对具有反调峰特性的新能源发电建立了基于调峰需求的典型出力场景模型。该模型以平衡场景、基于改进拉丁超立方采样(Latin hypercube sampling, LHS)算法和场景削减技术的关键场景及其概率分布表征风光接入对电网运行和调峰需求的影响。根据风光出力典型场景模型,建立了高比例新能源发电的调峰运行优化模型。采用多场景调峰运行优化,计算各项运行指标,对比分析了兼顾风光互补和源荷耦合的调峰运行能力。以一个实际的比例新能源发电场为例设计算例,验证了所提运行策略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机电工程技术》2009,(9):I0003-I0004
广州红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是国家标准《离网型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安全要求》(计划编号20074719-T-604)的起草单位,公司在离网型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应用技术上的突破,带动了我国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应用产品的规模化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