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 毫秒
1.
车间布局是生产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优劣程度直接决定了企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是企业长期有效运营的关键所在。以G公司DCT变速器车间生产线布局为设计研究对象,根据投产数据计算出生产节拍、所需工作站数及设备数量。结合系统布置设计(Systematic Layout Planning,SLP)理论对车间布局及车间物流系统进行系统的分析,设计出了生产车间平面布局。应用Em-plant软件将车间布局进行仿真建模、模型导入及仿真运行。通过仿真结果分析,优化了布局设计,最终得到较优的生产车间布局。  相似文献   

2.
李琴 《山西机械》2013,(6):94-95,98
通过对变压器生产车间布局及物流现状进行分析,画出了车间现场布局图以及车间物流距离图.并找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根据问题并结合实际情况.对车间布局和物料搬运系统进行了改进设计,使其达到了减少物流倒流、搬运交叉,提高搬运效率、降低工作人员劳动强度和搬运成本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三胺板车间布局以双排生产线布局形式为主,目前的车间双排生产线布局是按历史经验进行,缺乏科学的建模分析。为尽可能地提高企业生产效率,缩短物料在生产过程中的搬运距离,以三胺板车间为研究对象,对该车间的现有双排生产线布局进行现状分析,构建数学模型,设计求解算法,进行Matlab编程等,设计出最优的双排生产线布局,最终,优化设计后的布局比原有布局降低物流强度25520kg·m,物流效率提升18.15%。结果表明,合理的双排生产线布局对三胺板车间的生产物流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叶连发  刘胜  包北方 《机械》2012,39(5):24-28,45
针对H公司柴油机零配件生产车间布局中存在的问题,运用系统布置设计方法( SLP)对其布局进行优化.首先,进行P-Q分析确定车间设备布置形式;其次,对作业单位间的物流与非物流关系进行综合分析;最后,根据分析结果和车间实际情况求得了该车间设备布局的优化方案.通过与原布局方案进行对比分析,证实了运用SLP方法对该车间布局进行改善效果明显,并经实际应用验证了其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针对飞机结构件生产线设备布局物流成本高、设备布局不合理等问题,提出采用遗传算法对飞机结构件生产线设备布局进行优化,寻求最优布局方案。研究重点为遗传算法在多设计变量及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应用。分析历史订单数据,得出各设备之间的物流关系,并以此建立以历史订单数据和物流成本最低为目标函数的优化模型。在优化过程中,考虑实际基因型交叉情况,提出采用以两设备之间的历史订单数最大为约束条件来进行交叉操作。采用MATLAB软件和Plant Simulation软件对该模型进行仿真,两者仿真结果表明:优化后的设备布局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有效降低了物流成本,且各设备间的物流量较为均衡,符合生产经济性原则,验证了遗传算法求解飞机结构件生产线设备布局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高Y公司滑块部装配车间的生产效率,降低零部件的物流成本,采用系统布置方法(SLP)对目前的布局方案进行了改进。首先对车间中各作业单元之间的物流关系与非物流关系进行量化和综合分析,然后根据分析结果和实际情况,初步确定改善后的车间布局方案。通过运行仿真软件Extendsim进行动态模拟,将改善前后车间零部件的利用率与空闲率进行对比,证明改善后的车间布局方案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工厂布局对车间的生产活动影响很大,良好的车间布局,能降低物料的搬运成本,缩短人员走动距离,生产效率得到最大优化。针对K公司工厂扩建,不同产品线的布局,运用SLP方法进行了研究分析。通过对物流强度和非物流关系以及其他限制边际条件的分析研究,对扩建后的布局提出优化方案,避免了工序之间的物流路线交叉,降低了物流强度,增加了车间的空间利用率,提高了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8.
当前社会经济下行风险增加,企业面临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压力与挑战,合理的车间布局,能减少企业在制品库存,提高空间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在传统SLP方法的基础上,对车间物流相互关系和非物流相互关系进行系统分析,并构建了物料搬运成本最小和非物流关系密切程度最大的多目标规划模型,结合粒子群算法,得出优化布局方案。通过实际应用案例,验证了优化方案的有效性。结果表明通过SLP和粒子群算法结合能有效解决车间布局优化问题,为企业解决布局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针对某一阀门生产制造企业新厂区扩建时面临的布局规划问题,利用系统布置设计的方法对其生产车间的布局进行规划设计。首先对该阀门生产企业的作业单位进行划分,在分析其物流关系和非物流关系的基础上,得出两套可行的设施规划方案。然后通过加权因素法对两套可行方案进行计算分析,最终选出厂区扩建产品布局的优化方案。分析表明,该方案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该企业的物料搬运成本,节省了人力物力,有效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0.
简要介绍了工业联合厂房的工艺布局要求。联合厂房的工艺布局应根据企业规划的生产纲领,遵循物流最优化等原则,结合联合厂房的面积及基础设施等建筑要求,在优化并整合各产品工艺流程的基础上,确定最短并完整的工艺路线,布放现有的工艺设备及其辅助设施和辅助区域。同时,为保证随着生产的发展,工艺布局设计能与联合厂房内部便于灵活调整的特点相适应,布局设计中应预留出发展的空间,用于布放新增生产设备及其辅助区域。  相似文献   

11.
基于Internet的制造单元建模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针对生产制造过程中各个应用环节对制造资源的需求,利用面向对象方法对制造单元从基本信息、制造能力、物理构成几个方面进行了建模研究:对制造单元进行三层管理组织形式建模:物理制造单元、工作中心、物理设备;对于物理制造单元的制造能力分别面向逻辑制造单元和物理制造单元可加工零件建模。  相似文献   

12.
针对制造企业联盟的产品工艺分工问题,研究并开发了基于Web的产品工艺分工规划系统.阐述了工艺分工的设计方法,提出了逻辑制造单元、逻辑加工路线等新概念,并对产品工艺分工系统的体系结构与功能组成,以及基于网络化制造资源的零件与逻辑制造单元建模方法、基于知识的逻辑加工路线设计及可执行加工路线生成方法进行了详细讨论.  相似文献   

13.
基于物理制造单元的网络化制造资源建模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面向未来数字化制造模式 ,提出对企业制造资源分三层进行管理 ,即物理制造单元层、工作中心层和物理设备层 ;针对生产制造过程中各个应用环节对制造资源的需求 ,利用面向对象方法对物理制造单元从基本信息、制造能力信息、物理构成、状态信息和工装信息等五方面进行了建模研究 ;对于物理制造单元的制造能力信息分别面向逻辑制造单元和物理制造单元可加工零件类别进行建模 ;最后将该模型应用在网络化协同工艺系统和可重构制造资源优化配置平台中 ,给出了具体的应用方案。  相似文献   

14.
协同优化是进行多学科设计优化的有效方法之一。本文将粒子群优化算法应用于协同优化,通过对系统级优化等式约束条件进行转换,克服了协同优化自身内部的计算缺陷,有效解决了当原始系统优化问题不满足Kuhn-Tucker条件时导致的计算困难,最后以数值计算和减速器设计为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是有效的,同时也为将新型算法应用于多学科设计优化问题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虚拟原型逼真设计作为虚拟产品开发研究的一个方面,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新技术,主要研究虚拟环境下的产品建模问题以及基于仿真的集成产品和过程设计问题。智能支持的计算机辅助VOC荻取与分析综合工具是虚拟原型逼真设计模型实现的重要模块之一,这里研究了顾客需求(VOC)荻取和综合分析工具实现的关键技术,着重论述了基于事例推理的加权相似性计算(CBR-WSC)模型的VOC框架自动生成技术,给出了模型的结构、算法步骤,结合仪表产品应用实例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为便于缺陷可视化和提高缺陷定量分析精度,必须降低超声检测过程中多种未知噪声源对超声A波信号的干扰。首先将超声A波信号进行相空间重构,得到一个相空间重构矩阵;然后进行基于FastICA算法的独立分量分析;最后从独立分量中提取出所需的超声信号。为了验证降噪效果,将该降噪方法与小波去噪方法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与小波去噪方法效果接近,极大地提高了超声信号的信噪比。同时,该方法与小波去噪方法相比具有自适应能力强、简单且易于实现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为深入分析并提取温度场的参数化特征,提出一种基于支持向量回归的温度场数值分析方法。首先利用常用的有限元分析方法建立被研究对象的温度场模型,进而抽取模型节点及温度信息数据;然后,对被研究的结构进行特征分区,并据此确定分析的敏感方向;最后借助支持向量回归方法对各分区数据进行分片回归分析,并提取温度场的参数化特征信息,获得对被研究对象整体传热性能的综合定量评价。对换热器冷却栅的仿真分析结果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也显示了它在过程自动化控制以及机械结构优化设计等方面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8.
基于Web的可重构制造资源优化配置平台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网络化制造中的资源动态快速重组问题,提出了基于物理制造单元的制造资源信息建模,以该模型建立了网络化、分布式制造资源库;研究了面向CAPP的制造资源预配置及其实现方法;研究了以时间、质量、成本为约束的制造资源优化配置及其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19.
基于并行工程的集成质量保证系统HD—CAQ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景旭文  赵良才  易红 《中国机械工程》2001,12(4):436-438,459
研究了在并行工程环境下柴油机产品集成质量保证系统HD-CAQ系统结构,讨论了系统各部分功能构成。该系统是以计算机网络和数据库技术为支撑,面向柴油机产品设计、制造及其过程的集成质量保证系统,它为企业在产品整个生命周期中优化产品设计、预防产品质量问题,以及保证企业各职能部门间相互协商、协同工作提供了有效的基础环境和条件。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紫外法测量水质COD的测量原理,并且论述了温度在其测量中的影响。为消除温度对测量数据的影响,通过实验测定了三种浓度的COD水样对紫外线的吸光度随温度的变化数据,利用多元线性回归的方法对所测数据进行处理,从而得出了吸光度和温度之间的关系,为消除温度影响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