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针对恶劣工况下气液分离过程中易出现的堵塞、液沫夹带等问题,开发新型的NC-TP型分离叶片,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改进叶片进行数值模拟,研究主体流速、液滴粒径对NC-TP叶片的分离性能的影响,并与未加开槽的TP叶片分离性能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采用NC-TP叶片结构,增加了液滴碰撞机会;加速促进小液滴聚结成大液滴,并将液体引流至集液区,可提高分离效率。NC-TP分离元件的最高分离效率与TP叶片分离元件相比略有提高,在最差工况下的效率可提高8%,确保了设备的操作空间,更适应于变工况条件。新型NC-TP型分离叶片经项目实际应用,满足现场分离效率和压降要求,且解决了现场分离性能不达标,致使分离器后的过滤设备滤芯频繁更换的问题,改造后,分离器现场运行安全稳定,性能可靠。  相似文献   

2.
双钩波形板分离器的冷态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双钩波形板分离器进行了冷态试验研究,对不同入口速度下波形板的总分离效率、单级分离效率和压降进行了分析,并对不同入口湿度下的总分离效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低速时,提高入口速度有助于提高分离效率,但流速超过临界破膜速度(6m/s)后,二次携带现象明显,导致分离效率降低;增加波形板入口湿度时,总分离效率呈先增后减的趋势;波形板前三级的分离水量显著高于后三级;入口速度对波形板压降的影响较为明显。试验结果对波形板分离器的优化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PV-E型旋风分离器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PV型旋风分离器流场和浓度测定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分离性能的主要因素。通过采用分流型排气管、预排尘结构以及优化高径比等措施,开发出了一种压降更低、效率更高的PV—E型旋风分离器。冷态试验结果表明,与PV型旋风分离器相比,PV—E型旋风分离器的出口浓度和压降分别降低约10%和20%。PV—E型旋风分离器的优良性能也得到了放大试验和实际应用的证实。  相似文献   

4.
针对20MPa高压压缩空气的气液分离,在pg250油水分离器的基础上增加螺旋导流板结构,设计了一种新型油水分离器;在考虑液滴破碎和不考虑液滴破碎的情况下,分别运用CFX软件对该分离器内部气液两相流动和分离效率进行了数值模拟,并与其他学者的研究成果进行对比。模拟结果表明:考虑液滴破碎时的气液分离效率低于不考虑液滴破碎时的分离效率,液滴破碎显著影响气液分离器的分析效率;存在一个最佳进气速度,使分离效率最好;进气速度越大,分离器的压力损失越大。该新型油水分离器分离效率相比pg250油水分离器而言有了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RNG k-ε模型和欧拉壁面模型(EWF)对除雾器内流场进行数值模拟,以分析除物性参数(液滴粒径和液滴密度)对除雾器分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除雾器结构不变时,随液滴粒径的增大,两相压降基本不变,除雾效率不断增大;随液滴密度的增大,两相压降和除雾效率均不断增大。由以上结果可以得到如下结论:在保持除雾器结构不变的前提下,为提高除雾效率,可通过一定方法使液滴粒径或密度增大。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高分离器结构紧凑性与分离稳定性,采用管柱式气液分离器进行高气液比工况下的气液分离操作。基于CFD数值模拟方法,运用雷诺应力模型对管柱式气液分离器内部流场进行模拟,运用离散相模型对液滴进行追踪,得到分离器内部的流场分布情况以及不同结构参数对分离器分离效率的影响。对具体工况下的管柱式气液分离器结构进行优化设计,为管柱式气液分离器在高气液比工况下的设计与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直流降膜式旋风除雾器的性能测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测试了表观气速和液气比对直流降膜式旋风除雾器分离性能的影响,讨论了气液两相流流型对分离性能的影响,确定了最佳操作条件。以粉尘代替雾滴,解决了除雾器分离效率难以测定的难题,为评价旋风除雾器的分离性能及工业放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流体机械》2016,(5):8-12
应用FLUENT流体动力分析软件,对脱水除油一体式液液分离旋流器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底流背压、溢流背压对旋流器速度分布、流量分率及分离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底流背压和溢流背压对旋流器流量分率的影响可归结为压降比的影响;底流背压和溢流背压对旋流器分离效率的影响可归结为底流分率的影响;牛顿效率比传统的除油效率和脱水效率更能全面地表征旋流器油水分离的性能。随着底流分率的增大,牛顿效率先升高再降低,存在一个最佳操作点。研究结果及新的表征方法对旋流器的研究和实际应用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常用除雾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目前常用的除雾技术基本原理及适用范围,重点对丝网除雾器的工作过程、技术原理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并对目前常用的除雾技术与丝网除雾器的特性与分离性能进行了总结对比,分析认为采用丝网除雾器进行气(汽)液分离时具有较小的压降和较高的分离效率以及结构简单等特点,因此丝网除雾器具有更为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为实现采油井筒井下等有限空间内开展油水高效分离处理,设计了一种新型轴流式两级一体化水力旋流器,对旋流器9种不同结构参数对分离性能的影响规律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对结果进行了试验验证。依据各结构参数对旋流器分离效率的影响,确定了最佳结构参数,获得最高分离效率为96.38%、溢流压降为89.42 kPa;重点对二级稳流锥角参数变化对质量效率影响并不稳定的原因进行探究,研究发现特定的二级稳流锥角为12°时,在二级稳流锥角外壁面处不产生循环流,且在总溢流口上方位置会产生回流现象,从而可最大程度提高分离效率;旋流器内的循环流和回流也会影响压降的变化,增大溢流压降更有利于油相分离。本文研究可为轴流式水力旋流器的结构设计及实际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冷却塔折流板除雾器不同物理参数(叶片转折角度、气流流速、液滴粒径等)与除雾效率的关系,本文采用SST k-ω模型和Euler/Lagrange方法对梯形折流板除雾器内气液两相流动进行二维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折流板除雾器对粒径小于10μm的液滴除雾效率较低;随着叶片转折角度的减小,折流板除雾器的除雾效率和压降均有所上升;对于本文研究的不同结构的折流板,当除雾器的效率相同时,叶片折角为α=45°的除雾器所需的功耗最低,是最佳选择。在实际工程应用中,折流板的选取应对除雾效率与气流压降进行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12.
电动汽车空调涡旋压缩机油气分离器的性能对空调系统的安稳运行及压缩机的润滑与密封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针对这种油气分离器结构尺寸小,要求其压降小,分离效率高,转速适用范围宽等特点,为探寻其内部的流动规律、压降及分离效率随转速的变化规律,首先选用适用于强旋流流动的雷诺应力模型(RSM),模拟计算了油气分离器中流体的流线图和速度分布;利用DPM模型对气液二相流进行数值模拟,计算了压缩机在不同转速下油气分离器中润滑油的分离效率及流体压降。分析结果表明,气体在分离器中做准自由涡流动和准强制涡流动,分离效率随油滴粒径的增大而提高,压缩机转速较低时,分离效率随转速的降低而急剧降低,压降与转速的平方成比例增大。最后,给出了优化设计电动涡旋压缩机油气分离器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为预测高温下浓度对旋风分离器分离性能的影响,选用一个直径为300mm的切流反转式旋风分离器在温度673K,入口浓度2-60g/m3范围内进行试验研究。试验用中位粒径为16.47μm的滑石粉作为粉料,试验测得了不同浓度下旋风分离器的分离效率与压降。结果显示,相同入口气液速度下,分离效率与压降均随浓度的升高而降低。  相似文献   

14.
文中对液-固旋液分离器的主要设计尺寸及各尺寸对分离性能的影响进行了总结,给出了各尺寸之间的比例关系。为达到最高的分离效率,推荐了最佳的尺寸比例关系。考察了总压降及总处理量对分离性能的影响,建议采用旋液分离器池进行实际的分离操作,且为完成旋液分离器的初步设计,提出了明确的设计步骤。  相似文献   

15.
文中对液-固旋液分离器的主要设计尺寸及各尺寸对分离性能的影响进行了总结,给出了各尺寸之间的比例关系.为达到最高的分离效率,推荐了最佳的尺寸比例关系.考察了总压降及总处理量对分离性能的影响,建议采用旋液分离器池进行实际的分离操作,且为完成旋液分离器的初步设计,提出了明确的设计步骤.  相似文献   

16.
通过全面测定循环流化床锅炉用旋风分离器在不同操作参数下的分离效率,研究了入口气速和入口颗粒浓度、入口颗粒物性等参数对旋风分离器的压降和分离性能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影响旋风分离器分离性能的主要物性参数是颗粒的中位粒径和密度,在入口颗粒的中位粒径相差较大时,分离性能主要受粒径的影响,而当入口颗粒粒径相差较小时,密度对分离器分离性能的影响则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7.
筒体结构对轴流式气液旋流器分离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研究了不同筒体结构的轴流式气液旋流器的分离效率和阻力损失性能,试验研究表明,在流速相对较低时,管锥式旋流器的分离效率要高于管柱式,而在流速较高时,管柱式旋流器的分离效率要高于管锥式.对于一定的处理量(即流速一定),管锥式旋流器的压降损失要低于管柱式.  相似文献   

18.
试验研究了不同简体结构的轴流式气液旋流器的分离效率和阻力损失性能,试验研究表明,在流速相对较低时,管锥式旋流器的分离效率要高于管柱式,而在流速较高时,管柱式旋流器的分离效率要高于管锥式。对于一定的处理量(即流速一定),管锥式旋流器的压降损失要低于管柱式。  相似文献   

19.
气液两相分离器数值分析及可适应响应面法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液两相分离器分离过程可以采用CFD(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仿真技术观察分析分离过程,当油滴小颗粒体积浓度小于10%时,可以采用DMP(Discrete Phase Model)模型对油滴轨迹进行跟踪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分离器出口直径D1、排尘口直径D2、锥段锥度θ对分离效率有着不同的影响,但在最佳分离效率的前提下这些影响参数的最优值无法给出定量的;而响应面设计和分析可以通过多个样本的试验得出多个目标影响参数对于分离效率的回归方程,最终得出最佳分离效率和此时的影响参数值.  相似文献   

20.
结合目前国内外气液分离设备的研发背景,分析了气液分离器的原理、分离形式、分离方法,详细介绍了QYF-B型逃液捕集器的工作原理、特点、安装及其在用户中的实际应用情况,可有效解决传统旋风分离器分离效率低的问题,避免发酵罐尾气逃液现象的发生,保证生产的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