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用有限元法分析了由ZrO2和Ti-6Al—4V组成的梯度功能材料板在对流换热边界条件下的稳态温度场问题,检验了方法的正确性,给出了对流换热边界下的稳态温度场分布。结果表明:材料组分的分布形状系数M、孔隙度P、对流换热系数和环境介质温度的变化对梯度功能材料板的稳态温度场分布均有明显的影响。此结果为材料设计和进一步的热应力分析提供了准确的计算依据。  相似文献   

2.
换热边界下梯度功能材料板稳态热应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用有限元和辛普生法研究了由ZrO2和Ti-6Al~4V组成的梯度功能材料板的稳态热应力问题,检验了孔隙度P为零时数值模拟模型的正确性,给出了对流换热边界下的稳态热应力场分布。结果表明:材料组分的分布形状系数M、孔隙度P、对流换热系数和环境介质温度的变化对该材料板的稳态热应力场分布均有明显的影响;在设定条件下,当P=0时,该材料无限自由长板在金属和陶瓷附近板内为压应力,而在板中部为拉应力;当A=3.99时,陶瓷侧拉应力最大。  相似文献   

3.
实验研究了管壳式热交换器壳侧流动和多孔介质强化传热技术 ,实验证实 ,壳侧采用螺旋板和多孔介质具有很好的强化传热效果 ,螺旋板的最佳角度为 40°,多孔介质的最佳孔隙率为 0 .985。同时研究了高梯度磁净化技术 ,探讨了冷却净化一体化的兼容性和互惠性。研制了一种管壳式冷却净化器 ,测试表明 ,管壳式冷却净化器对 10 μm以上的颗粒的过滤效率为84%,比一般磁过滤器效率高 2 .1倍 ;壳侧对流换热系数比现有冷却器高19.7%。  相似文献   

4.
制冷压缩机是制冷系统的心脏。为了提高制冷效率,全封闭压缩机是将电动机与压缩机本体一起安装在一个封闭的壳体内,这样可以杜绝制冷工质向外泄漏。全封闭制冷压缩机已逐步取代开启和半封闭压缩机,在家用电冰箱、空调器上几乎全部是采用全封闭压缩机。 在全封闭压缩机中,内置电机的工作特点  相似文献   

5.
小型全封闭压缩机用冷冻油国产化的探讨黄建民陶岩美加西贝拉压缩机有限公司主题词:全封闭压缩机冷冻油国产化小型全封闭压缩机主要用于电冰箱,冰柜等家用小型制冷设备中。小型全封闭压缩机中用的润滑油,习惯称为冷冻油。近几年,我国小型全封闭压缩机生产规模有了较大...  相似文献   

6.
浮空器气囊蒙皮温度的改变,影响气囊与外界对流换热系数。对流换热系数的精确求解难度很大,不易实现。把风速温度作为定性温度来求解对流换热系数时会造成对流换热系数取值精确性低。文中提供一种对流换热系数的极限取值法,用于确定浮空器对流换热系数取值范围,一定程度上提高对流换热系数的精确性。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水平螺旋管结构参数对超临界CO_2管内对流换热性能的影响,采用基于Fluent的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超临界CO_2在水平螺旋管内的对流换热特性以及重力对其影响,并针对水平螺旋管研究了节距及管径对换热系数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水平螺旋管相对于水平直管具有更佳的换热性能,离心力和浮升力是造成换热系数增大的原因;重力对螺旋管中的对流换热影响不大,对直管中流体准临界点附近影响较为明显;随着管径的增加,浮升力和离心力引起的二次流减弱,换热系数逐渐减小;当节距较小时,节距的变化并不会对换热效果产生影响,当节距增大到一定程度时,随着节距的增加,离心力引起的湍流度降低,导致管内换热系数减小。  相似文献   

8.
Al_2O_3纳米流体用于散热器的换热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试验方法研究了60nm的氧化铝-水/乙二醇纳米流体在温度为70℃、80℃和90℃时在换热器中的对流换热特性以及压降特性.结果表明,这种纳米流体能提高对流换热系数21%,增加压降69%.  相似文献   

9.
液压系统油液温升取决于其生热和换热速率,对流换热系数是液压系统散逸热量精确计算的关键,也是液压系统热分析难点之一。首先介绍了对流换热系数测量和计算方法的发展,然后对目前工程上对流换热系数的测量和计算方法进行概述,分析了这些方法的优缺点、适用范围及发展前景,为液压系统对流换热系数的准确测量与计算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以水-水为换热介质,采用某型号梯形波纹板式换热器进行换热性能试验研究,通过流体流动状态、温度变化、压降和总换热系数对两种操作方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同时增加冷热流体流速的方式能够提升湍流度,并且可以将换热效率提高16. 35%,但是该操作方式升温效果较差,而且当冷热流体流速比值大于1时压降大、能耗也大。同时,通过等流速法计算获得换热准则方程和阻力准则方程,并计算获得梯形波纹板冷热流体的对流换热系数,结果表明,当2 000 相似文献   

11.
多孔介质单相渗流的热弥散模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流体在多孔介质内的渗流特性 ,提出了新的热弥散模型 ,成功地再现了多孔介质内单相流体对流换热时壁面区的温度分布。与以往的模型相比 ,该模型具有较少的可调经验参数。运用该模型预测的Nu数与Re数的关系与试验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2.
提出一种循环迭代计算方法,用以计算机械密封摩擦热量在动、静环上的分配关系,并采用APDL编程实现该计算方法。实例计算结果显示,该计算方法对于计算机械密封摩擦热量在动、静环上的分配关系是有效的,收敛速度是超线性的,且不受初始值的影响。讨论介质温度、对流换热系数等因素对摩擦热量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摩擦热量的分配比沿密封宽度呈非线性变化;随介质温度的升高,动环中间区域的热量分配比减少,而动环边缘处的热量分配比增大;随着介质的转动密封对流换热系数与固定密封对流换热系数的比值的增大,动环各区域的热量分配比整体上升。  相似文献   

13.
为了降低成本,减轻劳动强度,提高产品质量1984年,我们把电冰箱全封闭制冷压缩机壳体由以前的三次拉伸成形变为一次拉深成形,这样减少了许多中间工序,促进了大批量生产制冷压缩机的进展。一、一次拉伸的确定我厂生产的全封闭压缩机的壳体尺寸如图1,是用δ=3.5mm,08AL钢制成。 1.拉伸系数(m)的确定因壳体呈椭圆形,计算拉伸系数m没有  相似文献   

14.
双金属轧片式翅片管管外对流换热准则关系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贤安 《流体机械》2004,32(7):19-22
双金属轧制翅片管以其优良的传热性能、机械性能和耐腐蚀性能在许多工业领域,特别是炼油、化工、发电行业得到了广泛应用。影响双金属轧片式翅片管的传热性能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管外气体一侧的对流换热系数。本文对双金属轧片式翅片管管外对流换热系数准测进行了研究,得到了一个精度较高的适用于各种规格双金属轧片式翅片管的通用的管外对流换热系数准则关系式。  相似文献   

15.
针对电子设备冷却用液冷冷板设计,选用了3种新型的锯齿型翅片作为冷板内芯。为了验证新型冷板的换热特性,应用稳态电加热法,分别对内芯为矩形、梯形和侧向梯形锯齿型翅片的3种冷板以蒸馏水为介质的换热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分别获得了在一定雷诺数范围内的换热无量纲准则式,并对液冷冷板的换热特性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小流量区域,3种冷板换热系数差别不大;随着流量增大,侧向梯形锯齿型翅片对冷板通道内的扰动更强,换热性能更好。本实验为液冷冷板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为提升矿用防爆柴油机的换热能力,提出水冷代替油冷方案,对燃烧室内活塞的热载荷响应特性进行了研究与分析。基于CFD方法,建立活塞冷却腔内的气液两相流模型,选用SST k-ω湍流模型,结合VOF 模型和 Level Set模型得出不同曲轴转角下的液相比例和对流换热系数变化规律,分析了冷却腔结构对传热效果的影响。构建活塞热机耦合模型,计算了极限条件下活塞的热应力和热变形。研究结果表明:冷却腔内的液相比例并非决定换热效率的唯一要素,液相的振荡作用可显著增大对流换热系数;活塞头部的薄壁变形主要受热载荷影响,受腔内压力和惯性力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7.
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不同胎面花纹的轮胎在不同行驶速度下的表面对流换热规律,并得到相应的特征方程式。通过研究发现:轮胎胎面、侧面的平均对流换热系数均随车速的加快而增大;花纹角度对轮胎胎面平均对流换热系数影响不明显,但对胎面局部对流换热系数有一定影响;同一速度下,轮胎侧面平均对流换热系数随花纹角度的增大而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18.
全封闭活塞式制冷压缩机(以下简称全封闭压缩机)是在开启式和半封闭式压缩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个新机种。其结构是压缩机和电动机由一根主轴直联,封闭在一个四周焊接起来的密封金属壳体内。图1为国产全封闭压缩机系列F4Q型压缩机剖面图。全封闭压缩机与开启式和半封闭式压缩机  相似文献   

19.
等温容器放气过程中对流换热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等温容器的性能,对等温容器放气过程中的对流换热模型进行了研究。用4个已知流量特性的电磁阀分别对4种等温容器进行了放气实验,采集放气过程中的压力曲线,并采用“停止法”得到放气过程中的温度曲线。基于等温容器放气过程的热力学模型,结合放气过程中的压力曲线和温度曲线,确定了放气过程中的对流换热系数,最后利用相似原理拟合得到了放气过程中声速阶段和亚声速阶段的对流换热经验关系式。声速阶段和亚声速阶段的经验关系式不仅体现了放气速度对对流换热的影响,还反映了铜丝填充密度,也就是孔隙率对换热的影响;声速阶段的经验关系式中还引入了空气压缩比,体现了空气在高压缩状态下压缩性对对流换热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在建立铸轧系统传热模型的基础上,针对影响铸轧系统传热能力的2个主要因素:辊套材料的导热性和内冷对流换热系数进行了理论与试验研究,介绍了新型CGT铍青铜辊套材料的主要特点和应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采用高导热性的CGT辊套,与37Cr3NiMoV辊套比较,在模拟实际使用工况的仿真分析条件下,铸轧系统的传热能力提高30%;在实验室小型铸轧机上,传热能力提高82%。随着内冷对流换热系数的增加,铸轧系统的传热能力有所增加,但采用CGT辊套材料时,内冷对流换热系数对传热能力的影响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