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针对中小型轮式装载机常用的气推油制动系统的关键部件加力器的故障,简述了加力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并分析了加力器故障的主要原因是受到大气中水分和灰尘的污染,并在此基础上开发一种新型的加力器污染隔绝装置。该装置中设置有可膨胀和收缩的气囊,通过气囊的膨胀和收缩来补偿加力器呼吸时的容积变化,使得加力器在一个密闭的空间内进行呼吸,防止大气中水分和灰尘进入加力器。同时介绍了加力器的污染隔绝装置的设计和安装要点。  相似文献   

2.
作为加力接通控制逻辑中较为重要的影响因素,加力点火燃油流量直接决定了发动机接通加力的可靠性。特别是在高空小表速区域,进气流量较小,为了得到合适的油气比,需要对加力点火燃油流量进行精确调节。某型涡扇发动机利用燃油流量特性线控制加力点火燃油流量,并利用飞行试验在高空小表速区域针对多种试验方案进行了对比验证试飞。试验结果表明:流量特性线可以在高空小表速区域精确调节发动机加力点火燃油流量;较小的加力点火燃油流量可以提高加力接通可靠性,但会影响小加力状态的工作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张帆  唐建根  李凯  李鹏辉  陈盼  蔡震 《机械工程师》2023,(9):147-149+153
针对某型航空发动机出现的加力参数异常故障,根据发动机加力状态控制计划和调节规律,建立了以“加力参数异常”为顶事件的故障树,进行性能试验、分解检查,对故障原因进行分析,最终确定了故障源。根据控制原理分析与检查结果,判定该故障的具体原因为喷口加力调节器摆锤活门组件螺帽拧紧未到位,飞行过程中振动使螺帽松脱,螺帽与锁片通过低压腔进入喷口调节器使小轴支架组件卡滞,进而输出轴卡滞导致输出角度停留在部分加力状态,发动机无法正常退出加力进而导致加力参数异常。  相似文献   

4.
良好的加速性能是航空发动机控制系统的重要设计指标之一。在涡扇发动机中间至全加力加速过程中,存在几个较为重要的延迟控制措施,如加力点火延迟和加力I区锁定,其对加速过程的加速性能有较大影响。本文利用某加力式涡扇发动机试飞数据,对比分析了上述延迟措施对发动机加速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加力点火延迟措施会增加发动机中间至全加力过程的加速时间,需要合理调节延迟时间;而加力I区锁定措施作用于加力灯点亮后,对于加速时间无影响;以上措施均会影响加力接通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比了同一高度、速度点,发动机接通加力失败和接通加力时出现喘振的两种故障现象.通过对试飞数据的整理和分析,确定故障原因是加力1区供油量太小,不能满足小加力成功点火.当2区开始供油时,加力燃烧室突然开始工作,导致发动机加力工作不稳定.本文可以为航空发动机加力系统供油设计和试飞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以涡扇发动机加力接通过程为研究对象,开展了高空小表速区域加力接通试验。通过分析发动机试验数据,得出加力未接通的主要原因:在点火区混合油气压力(通过涡轮后压力表征)较低的条件下,点火区混合油气不能可靠点燃。基于以上原因,采取了延迟发出加力点火指令的改进措施,在较高的涡轮后压力下实现加力点火。试验结果表明,改进措施可以提高高空小表速区域加力接通的成功率,该结果对其他涡扇发动机的加力接通设计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根据航空发动机加力状态控制计划,进行了加力状态控制系统的控制逻辑设计,并在该型发动机控制系统数字仿真平台上进行了喷口及加力燃烧室燃油流量控制器的仿真研究.仿真表明,设计得到的控制逻辑是合理、可行的,可以应用于航空发动机加力状态控制系统的设计.  相似文献   

8.
谢超  刘银 《机械工程师》2007,(10):131-132
针对手动落料模实验中出现的复位困难问题,通过对加力杆、导柱和上模部分进行受力分析,找出了原因,提出用圆形滚柱代替加力凸球的方法,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该文指出了空气加力泵在工程机械中的用途及工作原理,分析了传统外呼吸加力泵的缺点,全面阐述了内呼吸加力泵利用双向阀工作原理实现气源的内部循环,克服外部恶劣环境对产品的影响,提高产品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0.
对软组织进行应力松弛试验时可给样本施加一个小的预加力来去除样本的松弛,该预加力通常被忽略.然而对于低刚度的软组织,预加力可能占峰值应力相当大的比例.本文根据准线性粘弹性(QLV)理论,通过模拟实验,研究了在不同预加应力/峰值应力比下预加力对软组织粘弹性性能分析的影响.预先设定的QLV参数值、模拟实验参数值,以及7种预加应力/峰值应力比被输入QLV模型,生成7组模拟数据.然后用不考虑预加力和考虑预加力两种方法来拟合模拟数据计算QLV参数,计算结果和输入值相比较.结果表明,当预加应力/峰值应力比值大于0.01时,不考虑预加力得到的QLV参数A、B、A×B及τ 1误差达到两个数量级以上.考虑预加力则大大提高了估计精度,误差均在10%以内.因此当描述低刚度组织的粘弹性时不能忽略预加力,本文提出的考虑预加力的方法能给出QLV参数的精确估计.  相似文献   

11.
简易吸泥船泥浆泵抽沙固堤是几十年来黄河下游采用的加固堤防的有效方法,目前的施工任务仍然很重,但施工中吸泥船泥浆泵的磨损比较严重,影响生产和效益。本文分析了产生磨损破坏的原因,如泥沙磨损、气蚀磨损等,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2.
简易吸泥船泥浆泵抽沙固堤是几十年来黄河下游采用的加固堤防的有效方法,目前的施工任务仍然很重,但施工中吸泥船泥浆泵的磨损比较严重,影响生产和效益。本文分析了产生磨损破坏的原因,如泥沙磨损、气蚀磨损等,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3.
Among most traditional piezo water cooling systems, piezoelectric valve pumps are adopted as their driving sources. The valves in these pumps induce problems of shock and vibration and also make their structure complicated, which is uneasy to minimize and reduce their reliability and applicability of the whole system. In order to avoid these problems caused by valve structure, a novel valveless piezoelectric pump is developed, which integrates both functions of transforming and cooling. The pump’s Y-shape tree-like construction not only increases the efficiency of cooling but also the system reliability and applicability. Firstly, a multistage Y-shape treelike bifurcate tube is proposed, then a valveless piezoelectric pump with multistage Y-shape treelike bifurcate tubes is designed and its working principle is analyzed. Then,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of flow resistanc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flow rate of the valveless piezoelectric pump are performed. Meanwhile, commercial software CFX is employed to perform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for the pump. Finally, this valveless piezoelectric pump is fabricat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flow rates and driving frequency, as well a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back pressure and the driving frequency are experimentally investigate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maximum flow rate is 35.6 mL/min under 100 V peak-to-peak voltage (10.3 Hz) power supply, and the maximum back pressure is 55 mm H2O under 100 V (9 Hz) power supply, which validates the feasibility of the valveless piezoelectric pump with multistage Y-shape treelike bifurcate tubes. The proposed research provides certain references for the design of valveless piezoelectric pump and improves the reliability of piezo water cooling systems.  相似文献   

14.
由于黄河洪水、泥沙的长期作用,使黄河下游形成了堤河,对黄河大堤造成严重威胁,给防洪带来被动.2002年-2003年经黄委会批准,德州黄河河务局招标对德州境内的水坡滩区堤河进行了治理.德州黄河建业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中标,利用机淤固堤技术组织淤填施工.工程完成后,堤根淤填高程与附近滩面高程基本一致,消除了汛期可能堤河造成顺堤行洪的威胁,堤河治理试点工程取得了成功.  相似文献   

15.
为保证核泵轴承安全可靠地工作,泵转子与轴承之间的转轴上设置有散热器,以降低轴承的工作温度。采用局部热平衡计算方法,建立了核泵轴-散热器-轴承系统的热计算模型。采用VC语言编制了计算程序,对轴-散热器-轴承系统进行了热平衡计算,获得了温度沿转轴的分布,分析了散热器结构对轴承工作温度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在轴-散热器-轴承系统中,散热器对轴向传热量影响较大,但设置轴上的散热器对轴承工作区温度下降不显著。为更大程度地降低轴承工作温度、提高可靠性,还需要强化电机支架的换热能力,通过强制风冷来实现降温。  相似文献   

16.
土壤热源热泵的技术经济性能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主要以土壤热泵为研究对象,从技术和经济性两方面对其与风冷热泵进行了分析和比较。分析的结果表明,土壤热源热泵的性能参数(COP)比风冷热泵有较大提高,初投资和运行费用要比风冷热泵节约。同时还分析了土壤热源热泵在采用太阳能为辅助热源后,可以大大地减少系统的运行费用。  相似文献   

17.
为了降低柴油机NOx的排放量,设计了一种冷EGR温度控制器。该控制器可通过控制直流电动水泵的转速来调节冷却水的循环量,确保不同工况下的最佳EGR冷却温度。通过传感器信号获得EGR的冷却温度,如果EGR的冷却温度不在最佳冷却温度范围内,控制器通过PID控制改变脉宽调制信号PWM的占空比来调整水泵电机的平均电压以改变水泵的转速进而调节冷却水的循环量,从而实现冷EGR温度的自动控制。在CA498型柴油机上对该温度控制器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与未冷却的EGR系统相比,该冷EGR温度控制器可以有效地降低NOx的排放量。  相似文献   

18.
组合式压电驱动芯片水冷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压电驱动芯片水冷系统的适用性、可维护性以及冷却效率,本文提出一种组合式压电驱动芯片水冷系统。首先,测试和分析了芯片水冷系统中组合式泵单元在220Vpp方波驱动下不同组合方式(串/并联)、泵工作数量以及相对位置时的输出性能,接着,基于组合式泵单元的试验结果进行芯片水冷系统的水冷效果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串联组合双泵工作时,双泵位于串联组合首尾位置(AD)时性能较优,在30Hz时获得最大输出压力(25kPa);串联组合四泵工作时,分别在35Hz和55Hz获得了最大压力(23.5kPa)和最大流量(13.5mL/min);并联组合双泵工作时,双泵都位于组合首位(AC)时性能较差;并联组合四泵工作时,分别在50Hz和60Hz获得最大输出流量(22mL/min)和最大输出压力(12.6kPa);通过串并联以及泵工作数量的切换获得了芯片水冷系统的冷却效果,不同的组合方式以及泵工作数量可以获得不同的冷却效果。获得了组合式压电驱动芯片水冷系统的驱动参数,为计算机芯片有效散热提供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作者自主设计实施的土壤换热器与冷却塔并联的耦合型地源热泵空调系统,运用单因素方法,研究了冬夏两季热泵机组的运行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夏热冬暖地区,本实验系统夏季采用热泵机组匹配土壤源释热的制冷效果一般,制冷工况热泵机组能效比约3.66,系统能效比约2.7;冬季采用热泵机组向建筑物供暖效果较佳,系统能效比达3.4以上.  相似文献   

20.
赵林  王雪  刘佑达 《仪器仪表学报》2016,37(12):2728-2734
面向核电设备冷却水泵(简称核电设冷水泵)转轴的功能安全评估是减少核电设备安全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针对核电设冷水泵转轴故障突变时功能安全评估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突变理论的核电设冷水泵转轴功能安全完整性评估方法。首先,从核电设冷水泵转轴多传感器监测数据中提取故障特征,故障特征融合结果作为预测参数;其次,采用预测参数构建转轴性能衰退轨迹路径,基于蒙特卡罗方法计算转轴累积失效概率;最后,基于尖点突变理论计算转轴危险失效概率,并评估转轴功能安全完整性等级,并采用核电设冷水泵转轴状态监测数据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当核电设冷水泵转轴存在故障突变时,基于突变理论结合性能衰退状态监测的方法,可以提高核电设冷水泵转轴功能安全完整性评估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