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3 毫秒
1.
本文通过采用膜去溶进样系统与 ICP-MS联用技术和同位素稀释质谱法定量分析了大气气溶胶样品中 fg量级的钚。方法对大气中 2 39Pu的定量限达到了 5 .7× 1 0 -8Bq/ m3。膜去溶系统的使用提高了样品的利用效率 ,并有效降低了复合离子 2 38U1H+对 2 39Pu测定的影响 ,使仪器的分析灵敏度 (相对 )提高了近一个数量级 ,对 2 39Pu的检出限达到了 0 .4 fg/ m L。  相似文献   

2.
利用实验室开发的激光共振电离质谱仪,初步建立了激光共振电离质谱测定钚同位素比值的方法。通过扫描测量钚原子的自电离态能级,获得了一种具有较大电离截面的三色三光子共振电离方案。对铀钚混合物模拟样品,钚元素相对于铀元素的选择性在5×106以上,240Pu/239Pu比值测量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1%。结果表明,激光共振电离质谱技术能有效避免同量异位素干扰以及其他元素带来的强峰拖尾干扰。  相似文献   

3.
The plutonium isotopic abundance ratio was analyzed by thermal ionization mass spectrometry (TIMS) with the ion counting technique. The ion counting system was developed and applied by our lab teem on the MAT261. It is verified with the certificated isotopic reference material. Using 3×10-9 g of plutonium, the combined standard uncertainty of ratio of 240Pu to 239Pu plutonium isotopes in 3 ng is 0.070%.  相似文献   

4.
大气气溶胶碳组分存在形式多样,其化学和光学特征明显不同;因此基于不同的热和光行为的假设和分析步骤的碳组分分析方法导致碳组分测量结果的差异。本文基于文献调研与实验室分析介绍气溶胶碳组分分析仪器的基本性能指标,分析不同分析方法导致气溶胶碳组分的差异和成因。为了了解北京有机气溶胶特征,本文描述北京PM2.5中有机碳(OC)和元素碳(EC)变化特征并对北京秋、冬季PM,(大气中空气动力学直径≤1μm的颗粒物)中有机气溶胶进行了来源解析。结果表明,北京OC和EC在秋冬季呈现出较高的水平,采暖期OC浓度是非采暖期的1.2—1.8倍,EC浓度是非采暖期的1.1倍左右;秋季北京PM,中有机气溶胶(OA)主要来源于二次转化产生的氧化性有机气溶胶(OOA),机动车排放的烃类有机气溶胶(HOA)和餐饮排放有机气溶胶(COA);而冬季北京PM1中有机气溶胶主要来源于高度氧化的低挥发性的OOA,“新鲜”氧化的半挥发性的OOA,燃煤源有机气溶胶(CCOA)、烹饪源排放的COA和机动车排放的HOA。  相似文献   

5.
By using active carbon powder as ionization enhance matter, the detect sensitivity of 239Pu ,which was 0.5 pg (1±0.15, 95% confidence level), was about 20 times that of the tradition method. The sub-picogram plutonium sample was determined quantitatively by isotope dilution mass spectrometry (IDMS).  相似文献   

6.
7.
8.
The isotopic abundance ratios for Pu at 6.7 pg level were measured by thermal surface ionization mass spectrometry (TIMS). During the preparation of Pu samples carbon power was used as an emitting and stabilizing reagent, which increase the collection efficiency, the ion current intense and the ion emission stability for Pu. The measurment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 of 2.7% for the isotopic abundance ratios of 240Pu to 239Pu is achieved when the 240Pu ion current is 8-20 cps.  相似文献   

9.
10.
痕量铀,钚样品中同位素幽会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开明  付中华 《质谱学报》2000,21(3):163-164
  相似文献   

11.
在许多场合都要求及时快速地给出污染环境中的气溶胶浓度,国内外的α/β放射性气溶胶监测仪大多采用连续测量方法,本文就α/β放射性气溶胶监测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分析了提高监测灵敏度的具体措施及其效果,为今后大气中α/β放射性的日常环境监测和应急事件防范工作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2.
大气碳黑气溶胶检测仪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大气中碳黑气溶胶在可见光及近红外波段具有较强的吸光特性,研制了可检 测碳黑气溶胶的专用仪器.本文介绍了该仪器的检测原理、硬件系统设计和软件系统设计.仪器采用单片机控制信号的采集、处理和显示,能实时快捷地检测大气中碳黑气溶胶的浓度.对比实验表明,该仪器设计合理,可满足碳黑气溶胶在线检测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固定式EBM气溶胶自动灭火装置”是由我公司在国内率先研制成功的一种新型的高科技消防灭火产品。其所采用的核心技术EBM灭火剂是一种不含破坏臭氧层物质的新型高科技产品,其自动灭火装置是以固体火箭推进剂为核心技术,利用负催化原理,以气溶胶形态通过吸热分解的降温灭火作用,气相化学仰制作用,固体颗粒表面对链式反应的抑制作用实现灭火。该产品从配方到产物均具备了无毒害、无腐蚀、无污染、不损耗大气臭氧层的优  相似文献   

14.
厦门地区气溶胶折射率的测量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针对气溶胶折射率在分析大气气溶胶光学特性中的重要性,提出了一种综合利用黑碳仪、浊度计和光学粒子计数器反演大气气溶胶折射率的新方法。该方法根据黑碳仪和浊度计测量的气溶胶吸收系数和散射系数以及光学粒子计数器测量的粒子谱分布,采用球形粒子的米(Mie)散射理论,通过分析吸收系数、散射系数、粒子谱分布和折射率之间的关系来反演大气气溶胶粒子的折射率,并可以同时反演折射率实部和虚部。与其它独立的测量结果对比表明,该方法反演气溶胶折射率是合理的。最后,利用此方法分析了厦门地区的气溶胶折射率。  相似文献   

15.
《机电新产品导报》2001,(3):152-152
山西安华灭火器材有限责任公司是由北京理工大学和山西新建机器厂共同投资组建的产、学、研一体化经济实体,主要生产经营固体式EBM气溶胶自动灭火装置及与其配套的消防器材系列产品。该公司是国内研制开发气溶胶自动灭火装置的高科技企业,该公司研制开发的安华牌固定式EBM气溶胶自动灭火装置目前共有两种型号九个规格,可满足用户在不同防护区的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6.
气溶胶细粒子与能见度的相关性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为了分析气溶胶粒子特别是细粒子(PM2.5)对能见度的影响,从理论上建立了气溶胶细粒子与能见度的关系,分析了谱分布的变化对PM2.5/PM10和细粒子消光所占总消光比重的影响.对测量数据与理论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气溶胶细粒子与能见度的关系是合理的,理论计算的误差小于30%,这对治理污染和提高城市能见度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文章选用位于霸州气象观测站的激光探测雷达观测数据,对数据进行校正和反演得到霸州地区上空的气溶胶光学厚度;选用整层大气数据对光学厚度夏季日变化的情况进行了分析;利用统计绘图法,根据波形变化对数据进行精细化分析,判断其为较大范围的雾霾,并利用能见度数据进行验证,找出污染发生的具体时间和高度,同时在分析随时间变化过程方面进行了一次尝试。  相似文献   

18.
19.
为发展大气气溶胶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附飞行时间质谱仪,研制了一套可用于调谐和控制气溶胶粒子在线添加基质蒸发/冷凝装置的温度测控系统.该系统以高性能的PIC16F877A单片机为控制核心,采用变速积分PID控制算法分别对加热池和冷凝管温度进行控制,单片机通过串口与计算机通信,在计算机上可以设定和显示温度以及温度曲线.实验结果表明:加热池的温度控制精度达±0.3 ℃,冷凝管的温度控制精度达±0.1 ℃,满足了气溶胶在线添加基质对温度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气溶胶作为一种烟火药,其系统的安全状况是复杂的多因素、多层次、多变量的人机系统,分析了影响其安全的因素及其相互联系,应用模糊数学的方法,建立气溶胶安全评价的模型,并证实其实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