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汽车后市场概述 汽车市场可分为前市场和后市场,汽车前市场主要是指汽车制造产业,而后市场则主要是指汽车从售后到报废全生命周期过程的服务产业.业内对于汽车后市场的定义可以归纳为从汽车销售到消费后,围绕消费者在使用过程中的各种需求所体现出来的服务.  相似文献   

2.
正汽车后市场一般是指汽车销售后围绕消费者在车辆使用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服务构成的市场。汽车后市场范围非常广泛,主要包括:汽车金融保险,汽车配件、用品,汽车美容、装饰、维修及改装,汽车教育文化及运动,二手车及  相似文献   

3.
《汽车零部件》2010,(4):7-9
在当前汽车市场中。各种统计数据证明得实:汽车制造在整个汽车市场中占居比例仅有20%,而汽车销售服务占20%,而汽车后市场服务在整个汽车市场占据很大份额的比例,一跃达到了50%~60%。从比例上我们很清楚的认识到了汽车后市场在社会中的潜力是如此的巨大。据不完整的数字统计,汽车利润总额在每年以23%左右的速度增长。随着近5年来我国汽车制造业以均匀24.5%的速度高速增长,汽车后市场客观利润数字达到了2300亿人民币。  相似文献   

4.
汽车工业是制造业中最有代表性又最有活力的产业之一,随着我国汽车消费需求的强劲增长,汽车的产量也在快速增长,而汽车市场的迅速扩容也拉动了汽车物流行业的迅速发展,为我国汽车物流行业的迅速崛起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5.
众所周知,我国汽车市场在近几年发展突飞猛进,并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汽车市场。整车市场的井喷式发展自然也为零部件产业带来了重要的发展契机。然而2011年,由于受世界经济危机及我国宏观调控政策如一线城市限购、限牌、治堵等因素影响,我国汽车市场发生了重大变化,由前两年的高速发展回归到了理性的低速增长态  相似文献   

6.
《工具技术》2006,40(4):89-89
近年我国汽车市场发展迅速,在整车市场的带动下,发动机产量从1998年的156万台增长到2005年的471万台。目前中国汽车市场中柴油发动机毛要还停留于商用车市场。因此发动机市场的增长主要归功于汽油机产量的快速增加。另一方面,汽车整车产量和发动机产量的差距进一步拉大,已从1998年的8万台扩大到2005年的近100万台,这主要足由于合资品牌轿车大多使用进口发动机。随着我国汽车市场消费潜力的日益显现,到中国投资生产轿车整车的厂家越来越多,仉是发动机等关键部件仍是从国外进口。  相似文献   

7.
许多人用井喷来描述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态势。据业内专家测算,2009年,全国汽车保有量已经达到近7000万辆。庞大的汽车消费市场带动了汽车零部件产业的蓬勃发展。相比之下,目前汽配市场与英美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汽车后市场散、乱、差的状态使得总体水平依然落后,停留在汽车后市场的初级阶段。如何在汽配制造商、流通商和养护修理商之间,寻找一条令消费者受益、让汽配市场走向规范的业态模式?汽车连锁经营业态模式的推出对汽车配件消费市场起到了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8.
“后市场”这一概念最早是由美国的汽车行业人士提出的,原来的说法很简明,他们认为假如有价值1美元的汽车被销售出去,就会产生价值8美元的相关服务市场。这里的相关服务市场是指:汽车配件、汽车改装、维修保养、精品美容及车载电器的安装等内容。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与规范,后市场的概念被越来越多的行业和领域所引用。  相似文献   

9.
《汽车零部件》2012,(11):117
据印度《经济时报》报道,麦肯锡咨询公司(McKinsey&Company)日前在一份报告中表示,到2015年,印度汽车零部件后市场行业的产值将有望从目前的2800亿卢比(约合50.68亿美元)增长至3700亿卢比(约合66.97亿美元)。麦肯锡咨询公司日前发布的一份报告表示:"目前,印度汽车零部件后市场的整体产值约为2800亿卢比(约合50.68亿美元),其中汽车服务市场的产值大约为1000亿卢比(约合18亿美元),预计到2015年,印度汽车零部件后市场总产值将增长至3700亿卢比(约合66.97亿美元)。"  相似文献   

10.
正在相对成熟的市场,在汽车的生命周期中产生的利润大概80%在后市场中产生,其中约40%与零部件及维修服务相关。从欧洲市场的汽车产业利润分布来看,后市场业务的利润贡献占汽车产业链利润的近60%。从新车销售到报废,在典型的10年使用年限里,欧洲的主流车型产生5835欧元的利润。其中45%有汽车厂商  相似文献   

11.
《工具技术》2007,41(10):124-124
中国汽车市场持续高速增长,令全球瞩目。预计2010年中国汽车产销将超过1200万辆,到2015年将可望超过1600万辆,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消费国。高速成长的整车市场,也带动了汽车零部件市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现代零部件》2004,(11):8-8
近几年跨国汽车零部件公司对中国市场出击,大众、博世、德尔福、伟世通、电装、法雷奥、李尔、TRW等世界巨头频频把生产基地转移到中国,与中国迅猛发展的汽车工业吻合,说明世界范围内的新一轮产业转移已经开始。仅以德尔福、博世、伟世通、电装4家公司为例,他们在华已建立超过30家制造企业。据不完全统计,德尔福在华拥有2家独资公司、  相似文献   

13.
2008年1~7月,国产汽车产销593.21万辆和584.90万辆,全年汽车产销量将突破900万。2007年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总收入也达到了6700亿元,大幅超过2006年。汽车及零部件市场是一个发展潜力巨大的市场,汽车类产品占世界贸易总额的10%,但是从汽车零部件细分行业表现来看,我国零部件配套水平依然薄弱,随着市场的扩大,国内外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市场之争、品牌之争、服务之争、价格之争愈演愈烈,零部件制造企业为了提高自身市场竞争力,不遗余力地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优化制造工艺无疑成了制造企业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14.
《现代零部件》2005,(11):14-14
洞悉国际市场最新发展,引入新技术及装备,是近年国内汽车进出口市场急速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2005年12月6~9日,雅式展览服务有限公司将联同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举办“2005上海国际汽车零部件及汽车用品展览会”。  相似文献   

15.
陈斌 《现代零部件》2008,(9):100-103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的汽车工业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高速路。中国目前已成为世界第三大汽车生产国,汽车产量占世界汽车产量的比重逐年上升,从2000年的3.6%上升到2007年的12%左右。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拉动汽车零部件产业增长的三驾马车——国内配套市场、售后市场和出口市场中,尤以配套市场为最主要的贡献因素。中国汽车产量从2002年的325万辆增长到2007年的889万辆,同时中国零部件配套市场也从2002年的1900亿元规模增长到2007年的约5000亿元。  相似文献   

16.
《汽车零部件》2012,(2):10-12
中国汽车市场发展20年,风雨兼程。从八十年代中大众统治中国汽车市场,到今天各大厂商群雄割据,几分天下;从过去把汽车当作财富的象征,到今天汽车走进百姓家庭;又从以往对汽车一知半解,到如今对汽车文化的狂热追求。汽车作为一个载体,它不仅作为工具,承载  相似文献   

17.
中国汽车工业在最近几年取得了非常惊人的发展,年产量不断刷新历史最好记录,从2000年的207万辆起,在2002年突破300万辆后,一年攀上一个新台阶,到2005年已经达到了570万辆,一举进入世界汽车生产大国的行列。伴随中国汽车产量的大幅度增长,汽车零部件行业的产值也与之呈现出同样可喜的增长。众所周知,汽车行业是一个辐射型的产业,汽车生产总是离不开汽车零部件的供应。所以在汽车行业中,整车与零部件的采供关系是推动汽车产业发展的一股主要力量,可以说,是整车产量的增长拉动了汽车零部件的增长,另一方面,汽车零件的发展又为整车产量的增长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18.
博弈工程机械后市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市场"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汽车行业人士提出,他们认为假如有价值1美元的汽车被销售出去,就会产生价值8美元的相关服务市场。这里的相关服务市场是指:汽车配件、汽车改装、维修保养、精品美容及车载电器安装等内容。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与规范,后市场的概念被越来越多的领域所引用。  相似文献   

19.
大力加快烟台市汽车工业产业集群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国际、国内、山东省汽车市场前景和烟台市的汽车工业产业基础及优势,分析论证了烟台市发展汽车工业产业集群的可能性和可行性。本文认为,到2010年,中国汽车工业产业将有一个大的发展,烟台市具备了发展汽车工业产业集群的基础条件和优势,在汽车工业产业集群发展领域大有所为。本文提出了烟台市汽车工业产业集群发腱的方向、基本原则、重点产品和具体措施,并提出要拉长产业链,培育汽车文化,提高城市品牌地位,把烟台市建设战为汽车名城。  相似文献   

20.
《汽车零部件》2010,(7):17-18
汽车电子产业是汽车产业和电子信息产业深度融合的新兴产业.是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的一个重要切八点。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程度已成为衡量整车水平的主要标志和提高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也是提升汽车工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大力发展汽车电子产业,对提高我国汽车产业创新能力。实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战略.实现汽车强国有着重要意义.同时.发展汽车电子产业有助于我国电子信息产业优化升级和培育新的产业增长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