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起重机械钢丝绳缠绕方法基本上有双双联缠绕和折线卷筒多层缠绕两种. 1.双双联缠绕 双双联缠绕是一种钢丝绳在普通螺旋卷筒上进行双层缠绕的类型,钢丝绳的4个绳头分别固定在卷筒螺旋绳槽的两端,如图1所示,第一层钢丝绳比第二层钢丝绳多缠绕2~3圈,第二层钢丝绳通过挡板过渡到第二层上,比第一层滞后2~3圈,第一层钢丝绳与第二层钢丝绳同时缠绕,第一层钢丝绳顺着卷筒绳槽缠绕,而第二层钢丝绳顺着第一层钢丝绳形成的绳沟缠绕.  相似文献   

2.
托架小车缠绕系统是岸边集装箱起重机重要的组成部件之一,文中在海、陆侧托架小车上布置托辊托起钢丝绳,减少钢丝绳悬垂、弹跳对吊具的影响,确保岸边集装箱起重机作业平稳顺利。解决了现有几种不同缠绕形式穿绳、维护和更换钢丝绳不便的问题。新型托架小车缠绕系统通过在铰点处联系横梁上设置2组换向滑轮组,实现头尾张紧钢丝绳面海左右侧一整根钢丝绳缠绕,在海侧托架小车上设置2组换向滑轮组实现中间牵引钢丝绳面海左右侧一整根钢丝绳缠绕。该新型托架小车缠绕系统具有结点少、穿绳方便、调节钢丝绳便利,后期维护简便,换绳简单方便等优点,较常规缠绕形式可大幅节减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  相似文献   

3.
某型号专用随车起重机通过液压绞盘收放钢丝绳,带动吊钩起吊专用装备,该装备对起吊过程的平稳性、安全性有较高要求。因此要求绞盘上的多层钢丝绳能自适应有序缠绕,防止乱绳导致起吊过程失稳,产生冲击,损坏设备。为保证多层钢丝绳在绞盘上自适应有序缠绕,深入分析了钢丝绳自适应有序缠绕的机理,提出了增设钢丝绳导轮以有效控制绞盘上钢丝绳出绳角度,达到了自适应有序缠绕钢丝绳的目的,满足了起吊过程平稳性和安全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针对现有起重机钢丝绳的失效形式,从处于负载工作状态钢丝绳的三个关键部位-自由段、与滑轮接触啮合段和滚筒缠绕段-分析钢丝绳的受力状况,尤其分析钢丝绳受到的挤压力和摩擦力,导出钢丝绳内股与股和丝与丝之间、钢丝绳与滑轮之间、钢丝绳与滚筒上缠绕钢丝绳之间的摩擦磨损机理,为实际工作提供了指导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传统起重机上所使用的光面或螺旋线卷筒缠绕系统在多层缠绕时,会出现钢丝绳磨损严重、寿命较短等现象,双折线绳槽卷筒因其容绳量大,尺寸小,寿命长等优点渐渐被人们所采用。通过对ZSL1250-15型起重机起升卷扬机上使用的双折线钢丝绳缠绕系统进绳过程进行理论计算、三维建模、静力学分析,建立了双折线绳槽卷筒模型,在钢丝绳爬升阶段中心轨迹及其引导垫块计算和钢丝绳折返交叉缠绕阶段中心轨迹计算的基础上,建立了卷筒与钢丝绳的三维模型。对双折线单层钢丝绳缠绕系统进行网格划分、设置了接触面的接触属性,施加约束及载荷,进行了静力学分析。  相似文献   

6.
随着大起升高度起重机在各领域的应用增多,多层钢丝绳缠绕系统已成为起重机领域的新研究热点。本文在对多层钢丝绳缠绕系统的应用现状和研究进展进行整理和分析的基础上,从钢丝绳特性、入槽偏角、仿真数据累计等角度分析了目前对多层钢丝绳缠绕系统研究不充分的原因,最后给出了卷筒本体优化、张紧装置设计和导绳装置研发等新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浮式起重机向大起重量方向发展,导致起重机的缠绕钢丝绳直径和长度急剧增大,这给钢丝绳穿绳工艺提出了挑战。本文结合韩国三星重工8000t浮式起重机变幅缠绕穿绳问题,研究了新型两段式变幅缠绕系统钢丝绳穿绳方案设计的关键工艺技术。实践表明,该方法成功解决了8000t浮式起重机穿绳问题。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在设计核电站环行起重机钢丝绳交叉缠绕系统时应该考虑的问题,对钢丝绳安全系数的选取以及起升垂直度控制、吊装盲区的消除措施等进行了详细分析,以保证钢丝绳缠绕系统的安全和满足特殊吊装工艺需求。  相似文献   

9.
在电动葫芦的起升机构中,若钢丝绳的缠绕方式简单,吊钩的位置和钢丝绳偏角可根据几何关系用手算算出。但对于复杂的缠绕方式,因复杂的空间力系,计算便困难了。本文给出了用计算机计算吊钩的位置、转角及钢丝绳与卷筒、滑轮间偏角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利用ADAMS虚拟样机技术对大型起重机中双折线式卷筒缠绕系统进行动力学仿真分析,首先利用Pro/E对双折线卷筒进行几何建模,接着分析了钢丝绳的缠绕过程,并提出了钢丝绳柔化仿真的方法,然后对钢丝绳的接触刚度进行了分析和讨论,最后在ADAMS中对缠绕系统进行了动力学仿真并对仿真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武世靖 《机械管理开发》2020,35(9):75-77,147
以太原重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1 300 t桥式起重机中的双折线式多层缠绕卷筒为研究对象,应用三维设计软件NX中草图、特征表达式等功能,实现双折线式多层缠绕卷筒及其螺旋线参数化建模。通过修改不同的参数值,快速实现折双折线式多层缠绕卷筒结构的自动更新。在参数化模型的基础上,结合多体动力学仿真程序Adams,建立起升钢丝绳模型,对双折线式多层缠绕卷筒钢丝绳缠绕过程进行动力学仿真,分析研究缠绕过程中钢丝绳缠绕及受力情况,校核验证双折线式多层缠绕卷筒的设计合理性,确保钢丝绳能够平稳缠绕到卷筒上,且受力均匀,为结构设计提供参考与依据。  相似文献   

12.
天车升沉补偿系统在浮式海洋钻井平台上得到广泛应用,其中摇摆装置上的钢丝绳缠绕方式对摇摆装置受力变化、钢丝绳运动规律及升沉补偿效果均有非常重要的影响。针对三种典型天车升沉补偿方案分别建立数值分析模型,同时在钢丝绳交叉缠绕方案基础上提出增设一组导向滑轮的优化方法,并进行了优化效果验证,结果表明:钢丝绳交叉缠绕式方案摇摆装置和钢丝绳受力工况恶劣,且存在窜绳现象,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升沉补偿效果;钢丝绳顺绕式方案的工作效果最佳,但与钻机连接的结构非常庞大;钢丝绳交叉缠绕式方案在优化后窜绳现象消失,同时摇摆装置受力得到大幅度优化,获得了集两种钢丝绳缠绕方案优势于一体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对于大起升高的起重机起升机构,近年来采用折线卷筒多层缠绕布置形式的日趋增多,本文具体分析了多层缠绕时钢丝绳相互摩擦产生的磨损和断丝现象,给出了多层缠绕钢丝绳卷筒组设计及检测维护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4.
双折线卷筒     
随着港口集装箱起重机越来越大,相应各个部件也越来越大,其中卷筒长度达到7~8m是常有的事。随着卷筒的增长,重量和转动惯量增加,需要更大的电机,而且需要更大的布置空间。采用多层缠绕卷筒可以节省成本,目前其采用率相当高。双折线绳槽是适合多层缠绕的一种绳槽形式,它能有效地克服传统卷筒在多层缠绕方面的缺点,避免乱绳,有效地延长钢丝绳的使用寿命。1折线绳槽的提出钢丝绳在卷筒上多层缠绕的理想状态是钢丝绳排列整齐,避免乱绳,引导钢丝绳顺利进入下一层,并整齐的排列在上一层钢丝绳的绳股之间。研究发现,钢丝绳寿命除了正常受拉应力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前,起重行业有环链电动葫芦(以下简称HH)和钢丝绳电动葫芦(以下简称HG)2种产品,环链电动葫芦与钢丝绳电动葫芦有什么不同,现将设计、制造、销售、使用和维修电动葫芦过程中的体会介绍如下。
  1 环链电动葫芦与钢丝绳电动葫芦的不同点
  1.1 体积
  由于HH取物缠绕装置是环链,驱动环链升降的是靠链轮的转动,链轮轴向尺寸即宽度仅是环链宽的1.6倍。环链与链轮缠绕最大包角不大于270°。HG取物缠绕装置是钢丝绳,驱动钢丝绳升降是靠卷筒的转动。钢丝绳要至少3圈完全缠绕在卷筒上,这是起升高度最大时的情况。当吊钩到达上限位时的卷筒长度是决定该HG体积的主要因素。HG的卷筒的体积就大于整台HH,如果起升高度增加,卷筒就要加长,HG体积要大于同规格HH几倍甚至十几倍。  相似文献   

16.
对于大起升高度的起重机起升机构,近年来采用折线卷筒多层缠绕布置形式的日趋增多,具体分析了多层铲绕时钢丝绳相互摩擦产生的磨损和断丝现象,给出了多层缠绕钢丝绳卷筒组设计及检测维护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7.
超深矿井提升多通过钢丝绳多层缠绕实现,多层缠绕钢丝绳需在两个挡绳板位置借助层间过渡装置实现钢丝绳向更高层的爬升、换向。传统的Lebus层间过渡装置在超深、高速、重载的工况下存在磨损大、易在2~3层过渡时卡绳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设计了1种新的层间过渡装置,并结合钢丝绳层间过渡时的运动状态推导出层间过渡装置各部分的参数计算公式。该层间过渡装置的设计思想及其计算公式可为超深矿井提升机多层缠绕卷筒层间过渡装置的设计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8.
鄢良国  刘晓星 《机械》2004,31(6):47-48
高卷扬启闭机卷筒进行多层卷绕时,采用普通缠绕方式会出现凹陷、咬绳等不良现象,而采用单折线绳槽卷筒卷绕方式则可以避免,并且有利于钢丝绳缠绕整齐,提高钢丝绳的寿命。介绍了双折线螺旋卷绕与单折线缠绕方式的区别,并且利用著名的三维设计软件SolidEdgeV12进行了模拟与仿真,及对单折线卷绕的一些研究与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串联盘管道连续输送机用钢丝绳串联的串联盘由驱动轮驱动。驱动轮旋转时 ,轮齿依次与串联盘结合 ,推动串联盘连续运动 ,将驱动轮旋转的转矩变成直线牵引力。钢丝绳绕经驱动轮时部分成圆周缠绕 ,一部分是直线缠绕。本文主要分析驱动轮齿数对钢丝绳直线运动过程中运行阻力及其速度和加速度影响 ,确定驱动轮合理齿数。  相似文献   

20.
为避免起重机钢丝绳在卷筒及滑轮上缠绕时,易发生脱出绳槽现象、在卷筒上多层缠绕至卷筒法兰边缘时易发生跳绳现象。在总结归纳了目前小型至大型起重机上普遍采用的防钢丝绳脱槽和跳槽方法的基础上,比较了各自存在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研究成果对于从事起重机设计者、制造者具有一定的参考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