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S3C2440A是一款16/32位RISC微处理器,具有强大的控制和信号处理能力。S3C2440A集成了8路10位A/D转换模块,支持快速的A/D转换,并带有采样保持电路,具有内部参考电压发生器,将其应用在IRIG-B码(AC码)的解调中。IRIG-B码是标准时间码格式之一,广泛应用于靶场时间信息的传递和各系统的时间同步。详细介绍了IRIG-B码信号解码和编码技术的原理及方法,自动增益电路和过零检测电路的硬件设计。S3C2440A的软件采用C语言编写,使程序有很强的可移植性。结果表明:该系统解码精度高,运行稳定,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和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IRIG-B(AC)码常用于靶场试验中传递时间信息和同步各系统时间。根据 IRIG-B(AC)码的格式及调制原理,介绍了基于 FPGA的 IRIG-B(AC)编码电路的设计。利用 AD7245实现 D/A 转换转换产生 B (AC)码信号,信号经放大后可直接用于系统时间同步,而且信号幅度可根据不同的使用需求进行调节。经测试验证,本系统输出的时间信息准确无误,有较高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3.
IRIG-B(AC)码常用于靶场试验中传递时间信息和同步各系统时间。根据IRIG-B(AC)码的格式及调制原理,介绍了基于FPGA的IRIG-B(AC)编码电路的设计。利用AD7245实现D/A转换转换产生B(AC)码信号,信号经放大后可直接用于系统时间同步,而且信号幅度可根据不同的使用需求进行调节。经测试验证,本系统输出的时间信息准确无误,有较高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4.
IRIG-B码数字解调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论述了一种IRIG-B格式时间码(交流(AC)码)的数字解调技术。在介绍IRIG-B码格式后,对数字解调技术的原理、方法及实现作了全面讨论分析,并提出了IRIG-B码在波形失真畸变时的解调方法及相位的识别技术和精度的保证措施。  相似文献   

5.
在原理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用8098CPU作主控芯片,把IRIG-B码的模拟信号经A/D转换后,用数字逻辑来解调IRIG-B(AC)码的新方法。经理论分析和实践检验,证明它简单实用、同步精度高、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  相似文献   

6.
机载设备IRIG-B(AC)码的滤波及其数字相位补偿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解决机载环境下交流B 码信号中的噪声和畸变问题,提高解码的精度和稳定性,设计了中心频率在1 kHz的带通滤波器对IRIG-B码信号进行滤波;然后,针对滤波后所引入的相位差设计了一个数字补偿电路,对1 PPS信号进行相位校准,消除相位误差.实验结果表明:滤波有效地抑制了信号中的噪声,还将失真的信号还原成真实的信号,无用的频率信号以-34 dB/十倍频率的水平得到抑制;经过数字相位补偿后,不仅消除了由于滤波所引入的相位差,而且消除了由于过零器的过零精度等所引入的相位差, 1 PPS准时点的精度由文献[1]的优于 10 μs提高到了优于3 μs.该设计满足机载环境下交流时间码的解码要求,消除了噪声的干扰和信号的失真,提高了解码的精度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光电经纬仪CCD曝光中心测量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高精度靶场测角要求,设计了一套以IRIG-B码终端为时间基准,基于数字信号处理器(DSP)和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的CCD曝光中心测量系统.首先给出了CCD曝光中心的测量原理及硬件组成,利用共源的两台IRIG-B码终端控制发光二极管和CCD探测器,通过调整B码终端输出信号时延控制发光二极管,得到了1 Hz脉冲前后沿和曝光脉冲前后沿对齐的2个关键时刻.针对人工图像判读精度低的问题,提出了利用图像重心的提取算法和改进的Krisch边缘算法,自动计算得到CCD曝光中心,其精度优于17 μs.在外场对多套光电经纬仪CCD曝光中心进行了测量,并将测量结果应用到外场校飞数据处理中,结果表明,在飞机过航捷时光电经纬仪的测角误差平均减少了55%.该系统稳定、可靠,在靶场测量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Data Matrix条码的纠错能力,首先介绍了Data Matrix条码的特点和Reed-Solomon码的基本概念;接着研究了Reed-Solomon码在DataMatrix二维条码中的应用,重点分析了Data Matrix二维条码中Reed-Solomon编、解码的基本原理与步骤,并用C语言实现它的编、解码算法;最后对Reed—Solomon码的纠错能力进行了测试。实验结果表明,Data Matrix二维条码采用Reed—Solomon码作为纠错码,可以有效地排除干扰并进行纠错。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示波器中串行总线解码的软件和硬件实现方法的区别,针对软件触发解码耗时长、效率低、实时性差的缺点,提出了一种用FPGA实现示波器中串行总线解码的硬件实现方法。通过在实际产品中的应用,完成了RS-232、SPI、USB及LAN等串行总线的触发和解码。首先讨论了软件解码和硬件解码的原理,接着详细介绍了一种用FPGA实现硬件解码的过程,最后以RS-232总线解码为例实际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文中设计了基于国产化FPGA芯片PG2L100H的多输入源、多频可选输出的时统系统,实现了包括GPS、北斗、IRIG-B码的多输入源实时切换,并对在进行时间信息的解编码后授时给设备其他系统进行同步,同时在软件设计中加入加三移位运算方法来优化LUTs的使用率。该设计在实验室环境下进行测试,具有成本低、同步精度高、稳定性强等优点,对于光电测控设备现有技术更新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IRIG—B格式时间码(简称B码)为国际通用时间格式码,通常用于对各种需要时间信号设备的时间同步。笔者对IRIG—B码的格式作了详细介绍,并给出了系统部分硬件组成和软件编程图。  相似文献   

12.
快速响应码图像的全方位识别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首先分析快速响应码位置探测图形的模式,提出一种基于一维特征模板匹配的快速定位方法,并实现图像方位归一化,然后对条码边界进行Hough变换得到边界直线和顶点位置,再利用条码的几何特征做控制点变换和双线性插值变换,进行几何失真校正和大小归一,形成只包含条码的图像,最后采用Sobel边缘检测以及傅里叶反模糊滤波方法识别条码模块,得到可以解码的比特流信息,实验表明这些算法有效消除了图像中无关信息干扰和几何失真对识别的影响,实现了条码图像的全方位快速识别。  相似文献   

13.
苑玮琦  李平  柯丽 《光学精密工程》2009,17(8):2040-2046
传统的Boles小波过零点方法在特征匹配步骤需将不等长编码化为等长,再使用等长编码进行匹配。但造成编码不等长的原因十分复杂,将不等长编码强行化为等长十分困难,导致识别效果受到影响。针对此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小波过零点位置不等长编码匹配的虹膜识别方法。在小波变换第4-8分解级每级下分别计算出小波过零点的位置作为编码后,使用了一种移位匹配方法直接对不等长编码求取距离,即将待匹配的两样本数据每进行一次相对移位计算一次距离,最后取最小距离作为两样本距离。在包含800张图片的虹膜图库上进行了实验,识别率达到97.70%,与Boles的小波过零点方法相比识别率提高5.16%,一次完整的特征提取及匹配只需不到0.2秒。能够很好的满足虹膜识别系统对实时应用的速度及识别率要求。  相似文献   

14.
通用数控代码编译系统研究与实现   总被引:38,自引:0,他引:38  
针对目前数控代码编译系统专用性及难维护等局限性 ,提出一种应用专用编译工具开发通用数控代码编译系统的方法。将高级语言式编译技术引入到数控代码编译过程中 ,应用专用编译工具LEX&YACC进行编译程序设计与开发 ,对传统数控代码编译技术加以扩展 ,将代码转换增加到其中 ,提出了系统定制的方法 ,从理论上建立了一种新的数控代码编译模式。提出“分层递进”树型数据处理模式和面向对象通用编译器设计方法 ,可对系统定制进行有效维护 ,保证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及可靠性。  相似文献   

15.
二进制(BIN)码到二—十进制(BCD)码的转换在信息科技,工业控制领域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但大部分由软件实现。论文对一种基于移位算法的转换电路进行了优化,并在原电路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电路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6.
基于KEELOQ技术的解码运算,采用滚动码技术,选用加密芯片HCS301进行跳码编码并对其进行解码,同时采用单片机PIC16F689进行了远程无钥匙进入RKE系统设计。通过对KEELOQ加密技术的分析,提出了一种基于单片机控制的软件解码方案,给出了系统密钥的产生和解码的过程。该系统具有保密性高、使用方便、成本低的特点。通过对系统样机的功能测试和信号分析验证了解码方案的有效性及系统的功能性。  相似文献   

17.
A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flows in an axisymmetric supersonic inlet with bleed regions is performed. An existing code which solves the Reynolds Averaged Navier-Stokes equations and the two-equation turbulence model equations is converted into an axisymmetric code. In addition, a bleed boundary condition model has been applied to the code. In this paper, the modified code is validated by comparing numerical results against experimental data and other computational results for flows on a bump and over an oblique shock with bleed region. Using the code, numerical simulation is performed for the flows in an inlet with multiple bleed reg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