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移圈组织编织原理、织物物理性能出发,结合针织毛衫流行趋势,探讨移圈组织织物设计及编织工艺。结合纱线性能、针织设备性能、后整理工艺,分析移圈组织产生的针织物肌理效应:着重从镂空、凹凸、横向波纹、纵行扭曲织物组织肌理效应进行分析和设计。目的在于帮助毛衫设计师对传统的组织结构进行再设计,并将组织结构、纱线与流行趋势相结合,设计出艺术风格独特的针织产品。  相似文献   

2.
从集圈组织结构特点、物理性能,编织原理出发,结合针织毛衫流行趋势,探讨集圈组织结构针织毛衫织物设计及编织工艺,分析集圈组织与其他组织结构复合所产生的针织物肌理效应:着重从孔眼及仿手工钩编织物肌理效应、网眼及仿手工绣花织物肌理效应、凹凸织物肌理效应、色彩织物效应进行分析和研究。目的在于能够帮助毛衫设计师对传统的组织结构进行再设计,并将组织结构、纱线与流行趋势相结合,设计出艺术风格独特的针织产品。  相似文献   

3.
基于电脑横机的楔形编织工艺,结合纬编基础组织、集圈组织、提花组织等,设计了具有特殊视觉效果的针织毛衫立体花型,如浮雕效果、褶裥效果、波纹效果、蜂窝效果、多彩立体三角效果、异色凸起效果等。结果表明,利用楔形编织工艺与各种组织进行融合,并结合纱线色彩的变化,可编织三维立体外观效果较强的织物,为针织毛衫面料立体花型的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通过分析纬编大圆机毛圈形成的浮雕织物、衬纬组织、机织平纹织物、传统的绣花绣品形成的结构和肌理效果,立足于电脑横机各种新颖的编织技术,结合毛衫组织设计流行趋势,依托电脑横机编织系统对浮纹组织成形方法进行创新设计及编织工艺的研究,开发出具有市场潜力的多种肌理风格浮纹织物,并结合花型制版原图和线圈模拟图详细阐述浮纹织物的编织原理和工艺设计要点,通过织物组织实物图直观展现每种浮纹花纹的外观风格,以期拓展浮纹组织设计思路,丰富设计理念,为毛衫花型设计及表现手法提供一定的参考,能为毛衫设计师提供更广阔的灵感来源和创作思路。  相似文献   

5.
在研究蕾丝面料组织结构特征及图案类型的基础上,结合横编工艺原理,运用移圈、集圈、浮线等手段设计一系列仿蕾丝的横编组织结构,如网眼类、波纹类及图案类仿蕾丝组织结构。并采用羊毛和金银丝纱线,在斯托尔(Stoll)CMS 530电脑横机上开发了一款新型仿蕾丝组织结构针织毛衫,详细分析组织结构设计和编织工艺。该毛衫不仅能够体现蕾丝面料的镂空装饰效果,同时突破了蕾丝拼接类针织毛衫的工艺限制,提升了产品价值,对针织毛衫的装饰设计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高针织物组织结构的多样性,针对当前针织物结构设计创新不足、针织产品附加值低、生产成本高的问题,结合电脑横机编织技术进行编织实践,探讨了波纹状凸条织物的5种编织方法:谷波内移圈法、开口凸条与挑孔复合法、正反针与绞花复合法、纬平卷边与局部编织复合法、闭口凸条与局部放大线圈复合法,分别介绍其电脑制版、编织步骤、工艺参数、技术要点,比较其优缺点,并总结波纹状凸条织物的设计方向。结果表明:不同组织结构的波纹状凸条织物可由多种方法编织实现,且各有优劣之处。通过改变针法组合、制版花样配置、工艺参数、编织过程等可以改善织物的外观效果、编织效率、编织稳定性,为织物组织结构的创新设计和针织产品的研发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从针织物组织的编织原理入手,采用龙星制版软件设计花型,利用电脑横机编织试验,探索能产生凹凸效应的针织物组织的编织方法。通过正反针、移针、集圈、改变织物密度、针床横移等方法进行创新,从而使组织结构产生变化。在此基础上,设计并编织出5类具有凹凸肌理的针织物组织,从而为织物组织的创新设计提供思路,为毛衫设计提供设计素材,并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随着中国风在服装设计界的盛行,中国元素成了炙手可热的设计灵感来源。文章介绍了常见中国元素的特点、类型及其在服装设计上的表现形式,详细列举了剪纸艺术、中国结造型、青花瓷元素、花窗元素在毛衫织物组织设计中的应用实例,介绍了这几款中国元素特色织物的设计手法、组织结构特点及其在电脑横机上的编织原理,并总结中国元素在毛衫织物组织上的表现方式及针织工艺和中国元素融合的常见手段。  相似文献   

9.
以电脑横机技术为依托,紧密结合当前针织物流行趋势,设计开发了挑孔组织、绞花组织、波纹组织、提花组织、浮线组织等新型组织织物。结合花型制版原图和线圈模拟图详细阐释了每种组织的编织原理和工艺设计要点。通过织物组织实物图直观展现每种组织设计的新花型以及相对应的外观风格。强调当前电脑横机花型织物组织的创新设计,根据针织市场流行走向,将设计与工艺完美结合,不断实践和总结,开发出具有市场潜力的新型电脑横机花型织物。  相似文献   

10.
董瑞兰  丁慧 《针织工业》2014,(10):28-29
基于横编类织物组织设计基本方法,系统地介绍了几款较新颖的电脑横机组织设计的花色效应和织物风格,包括正反针变化组织、浮线变化组织、集圈变化组织、毛圈组织,以及局部休止编织组织。详细分析花型设计基础、织造方法、注意事项等,并给出毛衫组织设计的配色方法,对于从事毛衫类组织设计的人员和从事毛衫行业的企业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王适 《针织工业》2021,(3):18-21
为从织物组织结构和表面效果进一步创新,拓宽针织组织的设计思维,基于针织物的卷边特性,从针织物的组织结构设计入手,针对双色双面针织组织结构进行织物卷边特性复合型组织结构的设计开发。阐述针织组织卷边原理,设计双色纵向卷边针织组织和双色横向卷边针织组织,详细介绍设备参数、原料选择、组织结构设计、制版等编织工艺。并分析影响双色复合卷边针织组织卷边效果的因素,为针织行业织物组织的创新设计提出新的参考性思维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为了进一步提升针织面料的设计效果,针对当前凸条类针织面料花色单一的现状,采用改变编织过程、丰富编织原料以及与其他组织复合等方式开发了几款具有分段闪色、波浪、斜向、褶皱、提花等特色花色效应的凸条织物,分别详细研究了这几款织物的花型特点、原料特点、编织机器、编织原理、电脑横机制版图以及应用等。研究结果表明:进行凸条花型织物的创新设计可以通过变化凸条组织长度、变化凸条组织翻针时横移针距或运用凸条组织与移圈组织、楔形编织、集圈组织、提花组织等其他组织复合并配合纱线颜色的变化实现,形成的凸条组织织物立体感强,花色效果丰富,装饰性强,有利于进行毛衫产品设计。  相似文献   

13.
李晓英 《国外丝绸》2009,24(4):24-25
集圈是常见的毛衫组织结构之一。例举几种集圈在组织结构设计中的编织实例,阐述了形成这些外观效应的原理及编织工艺,旨在开拓毛衫设计的创作思路,不断丰富毛衫织物的外观风格。  相似文献   

14.
结合针织组织流行趋势,基于挑孔组织的效果特点,采用电脑横机技术,分别在7针/25.4 mm的Shima Seiki NSIG 122全自动电脑横机上设计开发3款新型挑孔组织针织面料。以现代建筑物和中国民间传统建筑装饰为灵感源,分别以律动、格纹、窗棂为主题开发挑孔织物,详细阐述研发思路和编织原理,包括花型设计和试样编织,并将开发的面料应用到毛衫设计中,强调创新和技术在产品研发中的重要性,为毛衫产品的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毛衫的职业化是针织服装市场发展的新方向之一,为了给毛衫新产品的研发提供一定的设计思路和理论支持,从职业化毛衫服装出发,对其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研究与设计开发。依据服装市场需求,分析职业化毛衫产品开发的可行性和实际市场的应用价值,并对其概念进行界定,确定职业化毛衫的性能特点与产品定位。据此,结合服装设计学中的女西装结构制版、针织学的花型组织设计和电脑横机技术,开发了一款职业化毛衫。另外,对针织面料编织密度、悬垂性等进行测试,为职业化毛衫的工艺计算和花型制版提供参考依据,以期对针织服装新产品的创新设计与研发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6.
基于电脑横机各种新颖的编织技术,结合毛衫组织设计流行趋势,依托江苏金龙科技有限公司龙星牌电脑横机编织系统对格类组织成形方法进行创新设计及编织工艺的研究,开发出多种风格具有市场潜力的格类织物  相似文献   

17.
集圈是常见的毛衫组织结构之一。文章列举了几种集圈在组织结构设计中的编织实例,阐述了形成这些外观效应的原理及编织工艺,旨在开拓毛衫设计师的创作思路,不断丰富毛衫织物的外观风格。  相似文献   

18.
为提高毛衫设计师利用针织软件及针织技术开发具有丰富肌理效果提花面料的能力,拓宽设计思维,文章以STOLL电脑横机的M1-PLUS提花模块为基础,对提花类组织结构的成型原理进行分析,从组织结构、针织技术、纱线选择等方面探讨针织提花面料凹凸肌理的设计要点,在提花织物的基础模块上,采用多针距技术、局部编织、浮线与局部编织结合、空气层与芝麻点组合、毛圈与芝麻点组合、弹力纱线使用等方式设计出灵活多变、时尚丰富的凹凸提花肌理面料。  相似文献   

19.
集圈是常见的毛衫组织结构之一。文中列举了几种集圈在组织结构设计中的编织实例,阐述了形成这些外观效应的原理及编织工艺,旨在开拓毛衫设计师的创作思路,不断丰富毛衫织物的外观风格。  相似文献   

20.
文中对全成形编织法的针织提花旗袍进行款式设计与生产实践,针对隐形四针床电脑横机可实现满针编织效果的特点,探索隐形四针床电脑横机进行满针效果全成形提花编织的方法,设计背面浮线提花、背面拉网提花、背面芝麻点提花3种织物组织结构。通过实践得出背面浮线提花适用小碎花花型,织物薄、背面浮线影响穿着,易出现反色;背面拉网提花结构为双层结构,布面易起皱且编织困难;背床隔针芝麻点提花组织结构织物紧密、硬挺、布面平整,使针织旗袍有较好挺括性和编织可行性。通过实践得出合理的编织工艺参数,可供企业生产进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