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食醋返浑的原因分析及其防治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生物和非生物两方面论述了食醋返浑的原因。生物性返浑主要是由微生物引起的.非生物性返浑主要是由光照,氧气,温度,大分子有机物,金属离子,美拉德反应等因素引起的,同时针对这些原因论述了目前常用的几种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2.
高军林  李春林 《酿酒》2004,31(5):67-69
利用葡萄酒澄清剂对赊店葡萄酒返浑进行实验,对澄清剂各种添加量进行测试与对比,获得最佳添加量1.25g.L-1,解决了赊店葡萄酒返浑问题.  相似文献   

3.
当前市场上的料酒产品普遍添加了食用酒精,而且几乎没有香辛料的香味。所以为了开发一款不添加酒精且香味显著的葱姜料酒,同时降低生产成本,优化工艺,实验先通过单因素试验对葱姜比例、浸提温度、浸提时间等分别进行研究,确定了葱姜汁液的制作工艺,然后对葱姜汁液、基酒、鲜味剂进行正交试验,确定了料酒的勾兑配方,最终将配方确定如下:1kg葱姜汁液、5kg的3年陈加饭酒、2.4g鲜味剂、1.2%食用盐。  相似文献   

4.
食醋中的微生物是影响食醋返浑的因素之一,研究样品主要污染的微生物是葡糖杆菌属和芽孢杆菌属。经检测该食醋中微生物指标大大超过了国家食醋的卫生指标,达到了55000cfu/mL。在灭菌的醋液中对微生物进行强化实验后得出以下结论:当分别添加两种菌,菌数低于10cfu/mL时,食醋返浑时间为40天左右;当添加芽孢杆菌和葡糖杆菌,菌数在105 cfu/mL时,食醋返浑时间分别在2天和8天左右,沉淀物干重达到0.942,0.753g/dL,芽孢杆菌比葡糖杆菌更容易使食醋发生返浑现象,大量的芽孢杆菌还使醋液发臭。通过分别添加1g/kg苯甲酸钠于含有105 cfu/mL芽孢杆菌和葡糖杆菌的醋液中,可以分别延长返浑时间7天和4天。  相似文献   

5.
刺梨果醋返浑褪色的成因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从生物性和非生物性两个方面对引起刺梨醋返浑的原因作了探讨,经实验证明,刺梨醋返浑并不只是由微生物引起的,而是与非生物性的原因共同作用引起的。  相似文献   

6.
采用无水乙醇浸提香辛料,定量地加入到酿造黄酒中的方式,制备了一种新型酿造调味料酒,根据香辛料浸提液浓度的不同分为两类料酒——料酒I和料酒II,每类料酒根据浸提液添加量的不同分为5种。在炒制鱼肉的过程中添加料酒,研究不同香辛料浸提液添加量的料酒对鱼肉中残留的腥味物质三甲胺浓度的影响。研究发现,采用分光光度计法测定鱼肉滤液中三甲胺的含量,滤液中一定浓度范围内的三甲胺含量与吸光值的线性关系良好,吸光值的大小能有效反映其中三甲胺的含量。试验发现,在一定范围内,料酒中香辛料浸提液添加量与三甲胺的含量成负相关,料酒I中浸提液添加量达到0.6mL、料酒II中浸提液添加量达到1mL时,其去除三甲胺的能力明显强于市售料酒,说明该市售料酒去腥能力还有较大提升空间。确定了香辛料最佳浸提时间为42h,香辛料最佳添加比例是花椒∶八角∶山奈为2∶3∶1。  相似文献   

7.
食醋返浑是一个复杂的现象,通过研究发现影响食醋返浑的非生物因素中主要有蛋白质、多糖、还原糖、铁和单宁等。和成品醋中添加壳聚糖或皂土观察其对食醋澄清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食醋生物性返浑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醋返浑是一个复杂的现象,主要从微生物方面着手使食醋保持澄清。对几种防腐剂进行了应用并考察微生物对食醋返浑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以种植中产生的残次胡萝卜为主要原料,经过酶解,蒸馏等工艺得到蒸馏酒酒基,同时以胡萝卜蒸馏酒对山楂进行浸提、澄清等过程,得到胡萝卜山楂露酒饮料,并对胡萝卜山楂露酒的浸提条件进行了研究。实验对酒精度、浸提时间、山楂用量分别进行了单因素实验,通过单因素实验选取各因素合适的水平进行正交试验,并对正交试验结果进行了极差、方差分析。结果表明,胡萝卜露酒最佳浸提条件为酒精度25%,山楂用量12%,浸提时间9d。  相似文献   

10.
超声波、微波复合提取海带多酚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以超声波、微波复合浸提为前处理手段,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实验对海带多酚浸提工艺参数进行了研究,确立了多酚提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采用料液比(匀浆:乙醇,g/mL)1:7,乙醇体积分数85%,浸提温度70℃,浸提次数2次,浸提时间4h,提取效果最佳,海带多酚提取率为2.08%。  相似文献   

11.
纺织品的紫外线屏蔽整理(二)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杨栋梁 《印染》1995,21(6):35-39
三、紫外线屏蔽整理 (一)原理与用剂 纺织品紫外线屏蔽整理的原理,是在纺织品上施加一种能反射和/或有强烈选择性吸收紫外线,并能进行能量转换,以热能或其他无害低能辐射,将能量释放或消耗的物质。施加这些物质后的纺织品,对织物各项服用性应无不良影响,并达到实用要求。因此,纺织品紫外线屏蔽整理与高分子的耐光稳定性有相似之处。不过,耐光稳定性是保护高分子化合物,防止紫外线照射后引起的自动氧化,导致聚合物的降解,使外观和结构性能变化;而紫外线屏蔽整理是防护人体免使过量的紫外线照射而引起的伤害。 1.原理 从光学原理上讲,紫外线屏蔽可从光学原  相似文献   

12.
纺织品的紫外线屏蔽整理(一)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杨栋梁 《印染》1995,21(5):35-38
文章从紫外线对人体的危害出发,介绍了紫外线对生物的影响,继而详细地论述了纺织品的紫外线屏蔽整理及性能的检测。作者认为,紫外线屏蔽整理提高了多种纺织品对紫外线的屏蔽功能,保护了人类的健康。本文还介绍了紫外线屏蔽整理工艺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情感化设计作为诸多后现代设计流派中的一支,在体现日常生活审美化方面具有代表性。情感化设计以人的精神需求为设计的出发点,在物品实用功能的基础上强调使用者的情感体验,它跨越了物质与精神之间的隔离,把人对情感的需求融入设计之中,丰富、美化了大众的日常生活。  相似文献   

14.
咖啡在高温(200~250℃)焙炒加工过程中会产生一定量潜在的致癌物质丙烯酰胺。实验研究表明,短期接触大量丙烯酰胺会对人和动物的中枢神经造成损伤,人体长期小剂量接触丙烯酰胺会表现为四肢末端麻木、无力。咖啡焙炒加工过程中产生的丙烯酰胺除了通过天门冬酰胺途径生成以外,还可以由丙烯醛途径生成。其中影响咖啡中丙烯酰胺形成的主要因素有咖啡类型、咖啡的焙炒温度和时间。本文对控制丙烯酰胺形成途径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相关阐述,并对焙炒咖啡中丙烯酰胺的进一步研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转基因食品的生物安全性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转基因食品在许多国家和地区上市,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由于转基因生物的生态风险,可能带来对环境和人体健康及安全问题,引起了世界性的所谓“生物安全”的争论。本文对转基因食品的优越性、生物安全性、基因逃逸、环境影响及生态效应等方面进行探讨,以促进转基因食品的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6.
服装设计通过现代数字印刷技术能够为人类提供不同的视觉感受,并充分地把人体特征和服饰外形的具体需要结合起来,以不断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从而能够让花型设计达到最理想的位置,大小统一.为了能够凸显服装的艺术效果,需要全面致力于创造高质量的数码印花面料,并充分地将它运用于服装设计中,通过不同的方式设计出想要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7.
生物胺与食品安全   总被引:33,自引:5,他引:33  
生物胺是一类含氮的脂肪族或杂环类低分子化合物 ,对动植物和微生物活性细胞有重要的生理作用。适量的生物胺有助于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 ,过量则会引起不良的生理反应。生物胺往往是在食品腐烂或发酵过程中产生。食品中毒的发作和某些毒理学特性与组胺和酪胺有密切联系。因此 ,对生物胺进行研究和认识可以提高和改善食品的质量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生物精炼在造纸工业中的应用现状和前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谌尧  翟华敏 《中华纸业》2008,29(2):21-23
生物质是人类最丰富的可再生资源,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生物质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生物精练可环境友好地将生物质资源转化为高附加值的、多元化的生物质产品和能源。本文概述了生物精炼发展的意义和现状,并重点论述了未来生物精炼制浆造纸厂的模式以及生物精炼在制浆造纸过程中的应用,同时提出了生物精炼在造纸工业应用中所面临的问题和解决建议。  相似文献   

19.
本文旨在把近些年来发现于海洋生物中的生理活性物质,与人体健康的关系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Cosmetic behaviour, in which there are make‐up, skin care, body painting, bath, shampoo, tooth brushing, combing, haircut, nail care and so on, historically has never broken off. And it is a fact that there is no race in the earth, which doesn't have cosmetic behaviour. Cosmetic behaviour has universality in time and space. Human beings are animal that can live without cosmetic behaviour. What have human beings been seeking for in cosmetic behaviour? What have human beings been expressing by it? Through seeing some historical episodes of cosmetical behaviour, we know that fast life, which began with modernization, brought us fast beauty. Fast beauty is a standardized beauty, youth is indispensable for it. Therefore, the immediate effect of keeping and seeking youth is requested from cosmetics. Opposite to fast beauty I suppose slow beauty as the standard value in the next social stage. Slow beauty is the diversification of beauty value, expressed ‘beauty of each person and each age’. The standard of beauty is not in each person but in each age of oneself. Beauty is acquired by everyday accumulation; we can realize different beauty with the accumulation of years. This is true age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